一种智能定位器被拆除预警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647923发布日期:2019-05-11 01:12阅读:666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定位器被拆除预警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定位器安全领域,尤其是一种智能定位器被拆除预警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成为了一种主要的交通或运输工具,丢车也成为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为了防止丢车,大多汽车都装有智能定位设备,盗车者在偷车时,由于智能定位设备的定位作用,盗车者就会试图拆除智能定位设备;如果在拆除智能定位设备时,拔下智能定位设备的连接器,智能定位设备就不能发出报警数据,进行报警消息推送;只要盗车者将设备拆除,车辆就没有定位防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智能定位器被拆除预警方法,通过对设备被拆除上传数据的习惯分析,依据习惯分析,分析判断设备上传的数据,检测定位器拆除时上传的数据,准确判断定位器是否被拆除,发出预警。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一种智能定位器被拆除预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对智能定位器被拆除上传的数据进行习惯分析,得到习惯分析数据;

步骤二:根据习惯分析数据,以及智能定位器上传的数据,判断智能定位器是否被拆除,若拆除发出预警。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一中习惯分析的方法:

s1:将人工拆除的定位器拆除前上传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离;

s2:得到拆除中上传的速度、加速度数据,以及硬件报警数据;

s3:将拆除中的数据分类,统计数据占比,将占比进行数字化,设定预警百分比值,预警百分比值分别对应危险系数。

作为优选,所述硬件报警数据包括掉电报警包、光感应报警包、急加速报警包、急减速报警包或碰撞报警包。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二中智能定位器拆除的判断方法:

s10:实时监测设备上传的点位数据,点位数据包括报警包和位置包;

s20:判断报警包或位置包是否存在特定字段;若报警包或位置包存在特定字段,进入预警模式,并缓存预警后上传的报警包或位置包;

s30:开启定时器,并触发检查;

s40:通过缓存报警包或位置包的检查,得到智能定位器的危险系数;判断危险系数是否大于设定的峰值;

s50:若危险系数大于设定的峰值,推送拆除警报;若危险系数小于设定的峰值,清除缓存和制空状态。

作为优选,所述判断报警包是否存在特定字段的方法:若报警包中包含有光感应报警包或掉电报警包,且电压小于预设电压,且加速度大于预设速度一,进入预警模式一。

作为优选,所述判断位置包是否存在特定字段的方法:若位置包中的点位置处于停车状态,且加速度大于预设速度二,且电压小于预设电压,进入预警模式二。

作为优选,所述s20中进入预警模式后,报警包或位置包的缓存方法:若进入预警模式一,缓存满足进入预警模式一的报警包,以及进入预警模式一后设备上传的位置包;若进入预警模式二,缓存满足进入预警模式一的报警包,以及进入预警模式二后设备上传的位置包。

作为优选,还包括:若定位器在设定时间内没有上传点位数据,直接推送拆除警报。

作为优选,所述缓存报警包或位置包的检查方法包括:预警模式一下的检查方法和预警模式二下的检查方法;所述预警模式一下的检查方法:

s401:判断缓存位置包的数量,若缓存位置包的个数大于4,遍历缓存位置包和缓存报警包;

s402:遍历每一个缓存位置包,若两个连续包之间的电压有下降的情况,危险系数加1;若连续包设备的三轴值其中一个数据变化大于预设值,危险系数加1;

s403:遍历每一个缓存报警包,若缓存报警包个数大于1,危险系数加2;

s404:统计危险系数,若危险系数大于2,推送拆除警报;

s405:若危险系数小于2,清除缓存和制空状态。

作为优选,所述预警模式二下的检查方法:

s501:判断缓存位置包的数量,若缓存位置包的个数大于4,遍历缓存位置包和缓存报警包;

s502:遍历每一个缓存位置包,若两个连续包之间的电压有下降的情况,危险系数加1;若连续包设备的三轴值其中一个数据变化大于预设值,危险系数加1;

s503:遍历每一个缓存报警包,个数大于0,危险系数加1;

s504:统计危险系数,若危险系数大于2,推送拆除警报;

s505:若危险系数小于2,清除缓存和制空状态。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定位器拆除行为习惯分析,得到定位器拆除时所有上传数据的变化,能够得到拆除中的数据变化,当检测到相应的数据变化,就立即发出预警,提示车主;并且检测到定位器在设定时间内是否发送点位数据,判断定位器连接器是否被拆除,解决了定位器连接器被拆除,无法报警的问题。

附图说明

本发明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是本发明一种智能定位器被拆除预警方法流程图。

图2是智能定位器拆除的判断方法流程图。

图3是判断报警包和位置包是否存在特定字段的方法流程图。

图4是预警模式一状态下缓存数据包的方法流程图。

图5是预警模式二状态下缓存数据包的方法流程图。

图6是缓存数据检查的方法流程图。

图中标记:v是电压,a是加速度,m是分钟数,x、y、z是三轴值,d是危险系数。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种智能定位器被拆除预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对智能定位器被拆除上传的数据进行习惯分析,得到习惯分析数据;

步骤二:根据习惯分析数据,以及智能定位器上传的数据,判断智能定位器是否被拆除,若拆除发出预警。

在实施例中,所述步骤一中习惯分析的方法:

s1:将人工拆除的智能定位器拆除前上传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离;

s2:得到拆除中的速度、加速度数据,以及硬件报警数据;

s3:将拆除中的数据分类,统计数据占比,将占比进行数字化,设定预警百分比值,预警百分比值分别对应危险系数;预警百分比值即为不同种类的报警所占的百分比值;不同的预警百分比值对应不同的危险系数值。

在实施例中,所述硬件报警数据包括掉电报警包、光感应报警包、急加速报警包、急减速报警包或碰撞报警包。

如图2所示,所述步骤二中智能定位器拆除的判断方法:

s10:实时监测设备上传的点位数据,点位数据包括报警包和位置包;

s20:判断报警包或位置包是否存在特定字段;若报警包或位置包存在特定字段,进入预警模式,并缓存预警后上传的报警包或位置包;

s30:开启定时器,并触发检查;

s40:通过缓存报警包或位置包的检查,得到智能定位器的危险系数;判断危险系数是否大于设定的峰值;

s50:若危险系数大于设定的峰值,推送拆除警报;若危险系数小于设定的峰值,清除缓存和制空状态。

在实施例中,若定位器在设定时间,即智能定位器内置电池耗尽时间内没有上传点位数据,直接推送拆除警报。

如图3所示,所述判断报警包是否存在特定字段的方法:若报警包中包含有光感应报警包或掉电报警包,且电压v小于4v,且加速度a大于500m/s,进入预警模式一status1;

所述判断位置包是否存在特定字段的方法:若位置包中的点位置处于停车状态,且加速度a大于800m/s,且电压v小于4v,进入预警模式二status2;

以上两种预警模式不能同时进入两种预警模式,只能进入一种预警模式;

若进入预警模式一status1,开启定时器10分钟,触发检查;若进入预警模式二status2,开启定时器22分钟,触发检查;由于定位器预留有电量,能够在开启定时器后一段时间再触发检查。

如图4和5,报警包或位置包的缓存方法:若进入预警模式一status1,缓存满足进入预警模式一的报警包,以及进入预警模式一后设备上传的位置包;若进入预警模式二status2,缓存满足进入预警模式一的报警包,以及进入预警模式二后设备上传的位置包。

如图6,所述缓存报警包或位置包的检查方法包括:预警模式一status1下的检查方法和预警模式二status2下的检查方法;

所述预警模式一status1下的检查方法:

s401:判断缓存位置包的数量,若缓存位置包的个数大于或等于4,遍历缓存位置包和缓存报警包;若缓存位置包的个数小于4,清除缓存、制空状态;

s402:遍历每一个缓存位置包,若两个连续包之间的电压有下降的情况,危险系数加1(++d);若连续包设备的三轴值x、y、z其中一个数据变化大于500,危险系数加1(++d);

s403:遍历每一个缓存报警包,若缓存报警包个数大于1,危险系数加2(d+=2);

s404:统计危险系数,若危险系数d大于等于2,推送拆除警报;

s405:若危险系数d小于2,清除缓存和制空状态。

所述预警模式二的检查方法:

s501:判断缓存位置包的数量,若缓存位置包的个数大于4,遍历缓存位置包和缓存报警包;

s502:遍历每一个缓存位置包,若两个连续包之间的电压有下降的情况,危险系数加1(++d);若连续包设备的三轴值其中一个数据变化大于500,危险系数加1(++d);

s503:遍历每一个缓存报警包,个数大于0,危险系数加1(++d);

s504:统计危险系数,若危险系数大于2,推送拆除警报;

s505:若危险系数小于2,清除缓存和制空状态。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扩展到任何在本说明书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过程的步骤或任何新的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