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杯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79253发布日期:2019-07-03 04:52阅读:426来源:国知局
翻转杯托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翻转杯托。



背景技术:

杯托是汽车上的重要部件,可以用于放置各种类型的杯子,随着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人们对汽车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消费者对汽车空间利用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现有的汽车扶手上的杯托很多是不可活动的,虽然可以固定杯子等容器,但其占用空间比较大,严重影响了汽车扶手的空间利用率。

为此,本申请人在2017年6月29日向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了一份关于杯托夹持机构的发明专利申请,其公布号为cn107284353a,参见图1至图3,其杯托容纳腔盖板10将杯托前夹持机构11顺时针翻进杯托容纳腔20中,杯托前夹持部件11在翻进杯托容纳腔20过程中,将杯托后夹持部件30逆时针翻进杯托容纳腔20中。

当杯托前夹持部件11解锁后,在杯托容纳腔盖板翻起助力弹簧的作用下,通过摇臂带动杯托容纳腔盖板10以及杯托前夹持部件11进行逆时针转动,一起翻出杯托容纳腔20。在杯托前夹持部件10翻出杯托容纳腔20后,杯托后夹持部件30在杯托后夹持部件翻转扭簧作用下,也进行顺时针翻转出杯托容纳腔20。

尽管上述公开的杯托占用体积小、结构简单。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杯托前夹持部件11在翻进杯托容纳腔20时,将杯托后夹持部件30逆时针翻进杯托容纳腔20过程中,杯托前夹持部件11会对杯托后夹持部件30的上表面31进行摩擦,时间一长,会在杯托后夹持部件30的上表面31画出一道划痕,影响到用户的体验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杯托中杯托前夹持部件会对杯托后夹持部件的上表面进行摩擦产生划痕,影响到用户体验感的问题而提供一种翻转杯托,该翻转杯托的杯托前夹持部件在翻转过程中,不会对杯托后夹持部件的上表面进行摩擦而产生划痕。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翻转杯托,包括:

一杯托本体,所述杯托本体上设置有杯托容纳腔;

一第一侧与所述杯托本体第一侧铰接的第一杯托夹持机构;所述第一杯托夹持机构翻进和翻出所述杯托容纳腔,在所述第一杯托夹持机构翻进所述杯托容纳腔中后,所述第一杯托夹持机构的第二侧与所述杯托本体的第二侧配合,将所述杯托容纳腔盖住;

一铰接在所述杯托本体的第二侧上的第二杯托夹持机构,所述第二杯托夹持机构翻进和翻出所述杯托容纳腔,在所述第二杯托夹持机构翻出所述杯托容纳腔后,与翻出所述杯托容纳腔内的第一杯托夹持机构配合共同夹持住置入所述杯托容纳腔内的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杯托夹持机构翻进所述杯托容纳腔时,所述第一杯托夹持机构通过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二杯托夹持机构优先于所述第一杯托夹持机构翻进所述杯托容纳腔且保证所述第一杯托夹持机构不与所述第二杯托夹持机构任一表面接触,所述第一杯托夹持机构翻出所述杯托容纳腔时,所述第一杯托夹持机构通过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二杯托夹持机构滞后于所述第一杯托夹持机构翻出所述杯托容纳腔且保证所述第二杯托夹持机构不与所述第一杯托夹持机构任一表面接触。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一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杯托第一杯托夹持机构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杆跟随所述杯托第一杯托夹持机构的转动;

一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杯托保持机构铰接。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杆为弧形连杆。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杯托本体对应所述第二连杆那一侧面上开设有一腰形孔,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透过所述腰型孔与所述第二杯托夹持机构铰接。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杯托容纳腔盖板与所述杯托本体之间设置有一阻尼机构,对所述杯托容纳腔盖板翻进和翻出所述杯托容纳腔的过程进行缓冲。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阻尼机构包括轴设在所述杯托第一杯托夹持机构上的阻尼齿轮总成和设置在所述杯托本体上的扇形阻尼齿条,所述阻尼齿轮总成中的阻尼齿轮与所述扇形阻尼齿条啮合。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杯托第一杯托夹持机构与所述杯托本体第一侧的铰接处设置有第一扭簧,所述第一扭簧一端作用在所述杯托第一杯托夹持机构上,所述第一扭簧的另一端作用在所述杯托本体上。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杯托夹持机构通过转销以及套设在所述转销上的第二扭簧与所述杯托本体的第二侧铰接,所述第二扭簧的一端作用在所述杯托本体上,所述第二扭簧的另一端作用在所述第二杯托夹持机构上;所述第二扭簧与所述驱动机构一起共同驱动所述第二杯托锁止机构翻出所述杯托容纳腔。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杯托夹持机构上设置有锁孔,在所述杯托本体的第二侧上设置有锁,所述杯托容纳腔盖板的第二侧与所述杯托本体的第二侧配合,将所述杯托容纳腔盖住时,所述锁中的锁舌插入到所述锁孔中,将所述第一杯托夹持机构锁止;解锁时,按压所述锁中的解锁按钮即可使所述锁舌退出所述锁孔,对所述第一杯托夹持机构进行解锁。

本发明通过采用第一杯托夹持机构在翻进杯托容纳腔时,杯托容纳腔盖板通过一驱动机构驱动第二杯托夹持机构优先于第一杯托夹持机构翻进杯托容纳腔且保证第一杯托夹持机构不与第二杯托夹持机构任一表面接触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杯托前夹持部件会对杯托后夹持部件的上表面进行摩擦,时间一长,会在杯托后夹持部件的上表面画出一道划痕,影响到用户的体验感的问题,并且本发明的驱动机构简单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一种杯托中杯托容纳腔盖板呈完全打开状态的截面示意图。

图2为现有一种杯托中杯托容纳腔盖板关闭过程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现有一种杯托中杯托容纳腔盖板呈关闭状态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翻转杯托呈使用状态时从一个方向看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翻转杯托呈使用状态时从另一个方向看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翻转杯托呈关闭状态时从一个方向看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翻转杯托呈关闭状态时从另一个方向看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翻转杯托中的杯托本体以及阻尼机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翻转杯托中的杯托本体以及驱动机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中的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连接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中的第二杯托夹持机构与第二连杆之间的装配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中的第二杯托夹持机构与第二连杆之间的拆装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中的第二杯托夹持机构与第二连杆之间的铰接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中的第一杯托夹持机构和第二杯托夹持机构处于打开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中的第一杯托夹持机构和第二杯托夹持机构处于打开时的截面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中的第一杯托夹持机构和第二杯托夹持机构处于打开时的立体示意图(第一杯托夹持机构图中没有显示)。

图17为本发明中的第一杯托夹持机构和第二杯托夹持机构处于打开时的截面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中的第一杯托夹持机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中的第一杯托夹持机构和第二杯托夹持机构处于打开且没有放置杯子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中的第一杯托夹持机构和第二杯托夹持机构共同夹持杯子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中的锁的分解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锁安装到杯托本体上的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中的第一杯托夹持机构被锁锁止的状态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中的第一杯托夹持机构处于解锁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25为本发明中的第一杯托夹持机构解锁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26为本发明中的第一杯托夹持机构处于关闭状态下的驱动机构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27为本发明中的第一杯托夹持机构打开45°时的驱动机构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28为本发明中的第一杯托夹持机构完全打开时的驱动机构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描述本发明。

本发明是在公布号为cn107284353a所公布的杯托夹持机构上的进一步改进,以下没有详细描述的地方与公布号为cn107284353a所公布的杯托夹持机构相同。

参见图4至图7,图中所示的翻转杯托,包括杯托本体100,第一杯托夹持机构200和第二杯托夹持机构300。

该杯托本体100由一块杯托本体下盖板110与杯托本体下盖板110两侧两位一体的第一边侧板120、第二边侧板130构成。杯托本体下盖板110呈台阶状,前半部分111低于后半部分112,前半部分111与第一边侧板120、第二边侧板130一起围成一杯托容置腔140。第一边侧板120、第二边侧板130的前侧构成前述的杯托本体100的第一侧,后半部分112构成前述的杯托本体100的第二侧。在第一边侧板120、第二边侧板130的前侧各自开设有一转轴孔121、131(特别参见图8和图9)。

参见图17至18,第一杯托夹持机构200包括外盖板210和内罩盖220,外盖板210具有一下部呈弧形的盖壁211。内罩盖220分为杯托前固定夹持部件221和一对杯托前活动夹持部件222。杯托前固定夹持部件221安装在盖壁211内表面上,在杯托前固定夹持部件221上设置有两个杯托夹持凹槽221a,在每个杯托夹持凹槽221a的夹持面上对称开设有一对杯托前活动夹持部件透出口221b。

参见图21,每一杯托前活动夹持部件222包括一对夹持片222a、夹持片转轴222b和夹持片扭簧222c,一对杯托前活动夹持部件222中的夹持片转轴222b分别固定在杯托前固定夹持部件221对应两个杯托夹持凹槽221a的位置上,每一杯托前活动夹持部件222中的一对夹持片222a临近的一端轴设在该杯托前活动夹持部件222中的夹持片转轴222b上,每一杯托前活动夹持部件222中的夹持片扭簧222c卷绕在该杯托前活动夹持部件222中的夹持片转轴222b上,每一杯托前活动夹持部件222中的夹持片扭簧222c的两端分别作用在该杯托前活动夹持部件222中的一对夹持片222a。

在每一杯托前活动夹持部件222中的一对夹持片222a远离的一端均设置有一夹爪222d,夹爪222d穿过对应的杯托前活动夹持部件透出口221b并露出。

在杯托前固定夹持部件221的端面上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一锁孔221c。在杯托前固定夹持部件221两侧面的下部分别设置有转轴221d、221e。将转轴221d、221e分别插入到第一边侧板120、第二边侧板130上的转轴孔121、131中,就可以将第一杯托夹持机构200铰接在第一边侧板120、第二边侧板130上(即铰接在杯托本体100第一侧上),这样第一杯托夹持机构200就能够翻进和翻出杯托容纳腔140。为了使第一杯托夹持机构200在解锁后,能够自动翻出杯托容纳腔140,在转轴221d、221e上分别卷绕有扭簧221f、221g(即前述的第一扭簧),扭簧221f、221g的一端作用在第一杯托夹持机构200,另一端作用在杯托本体100上。第一杯托夹持机构200解锁后,扭簧221f、221g共同驱动第一杯托夹持机构200翻出杯托容纳腔140。在第一杯托夹持机构200翻进杯托容纳腔140过程中,扭簧221f、221g蓄能。

特别参见图11至图14,第二杯托夹持机构300的两侧边通过两根销轴310、320铰接在第一边侧板120、第二边侧板130的中间位置上(即铰接在杯托本体100的第二侧上)。在销轴310、320上套有一扭簧311、321(即第二扭簧),扭簧311、321的一端作用在第二杯托夹持机构300上,扭簧311、321的另一端作用在第一边侧板120、第二边侧板130上(即杯托本体100上)。在第一杯托夹持机构200翻出杯托容纳腔140后,扭簧311、321会驱动第二杯托夹持机构300翻出杯托容纳腔140。在第二杯托夹持机构300翻进杯托容纳腔140过程中,扭簧311、321蓄能。

在第二杯托夹持机构300上也具有两个杯托夹持凹槽330,两个杯托夹持凹槽330的位置与杯托前固定夹持部件221上的两个杯托夹持凹槽221a的位置呈一一对应关系。

本发明的特点在于:

在第一杯托夹持机构200翻进杯托容纳腔140时,第一杯托夹持机构200通过一驱动机构400驱动第二杯托夹持机构300优先于第一杯托夹持机构200翻进杯托容纳腔140且保证第一杯托夹持机构200不与第二杯托夹持机构300任一表面接触而划伤第二杯托夹持机构300以及第一杯托夹持机构200。

在第一杯托夹持机构200翻出杯托容纳腔140时,第一杯托夹持机构200通过驱动机构400驱动第二杯托夹持机构300滞后于第一杯托夹持机构200翻出杯托容纳腔140且保证第二杯托夹持机构300不与第一杯托夹持机构200任一表面接触划伤第二杯托夹持机构300以及第一杯托夹持机构200。

参见图9,本发明的驱动机构400包括两根连杆410、420,其中连杆410为第一连杆,连杆420为第二连杆。连杆420为弧形连杆。

上述转轴221d、221e均为空心转轴。在连杆410的一端上固定有一连杆转轴411,连杆转轴411插入到转轴211d的内孔中并通过一连杆连接螺钉412与转轴211d固定连接,这样连杆410就能跟第一杯托夹持机构200一起转动。连杆410的另一端通过连杆转轴413与连杆420的一端铰接。

参见图14,在连杆420的另一端固定有一连杆转轴421。在第二杯托夹持机构300邻近连杆420的侧边上设置有一空心铰座340。

特别参见图11、图12和图13,为了使连杆转轴420穿过第一边侧板120,在第一边侧板120上开设有腰形孔122,这样连杆转轴421穿过腰形孔122以及空心铰座340的内孔,即可使连杆420的另一端与第二杯托夹持机构300铰接。腰形孔122对连杆转轴421的运动位置进行限制。

为了方便将连杆转轴421与空心铰座340装配起来同时又不会脱出,在空心铰座340上设置有一十字型通槽341,同时在连杆转轴421上设置有成十字型布置的凸台421a。装配时,将连杆转轴421上成十字型布置的凸台421a穿过空心铰座340上的十字型通槽341后,连杆转轴421转动一个角度,使凸台421a错开十字型通槽341,即可使连杆转轴421不会与空心铰座340轴向分离。如果需要拆卸连杆420,使连杆转轴421转动一个角度,将连杆转轴421上成十字型布置的凸台421a对准空心铰座340上的十字型通槽341,即可拆卸连杆420。

为了减少连杆410、420在转动过程中与第一边侧板120的外侧面之间的摩擦力,同时又能使连杆410、420得到很好的支撑,在第一边侧板120的外侧面上设置有三条弧形筋123、124、125,这样连杆410只与弧形筋123接触,连杆420只与弧形筋124、125接触,减少了连杆410、420与第一边侧板120的外侧面之间的接触面积。

参见图8,为了使第一杯托夹持机构200缓慢地翻进和翻出杯托容纳腔140,在第一杯托夹持机构200与第二边侧板130之间设置有一阻尼机构500。阻尼机构500包括阻尼齿轮总成和设置在第二边侧板130上的扇形阻尼齿条510。阻尼齿轮总成包括一阻尼齿轮520;阻尼齿轮520固定在一阻尼齿轮轴530上,阻尼齿轮轴530插入到转轴211e的内孔中并通过一阻尼齿轮轴连接螺钉531与转轴211e固定连接。这样第一杯托夹持机构200在扭簧221f、221g驱动下翻出杯托容纳腔140的过程中,第一杯托夹持机构200通过阻尼齿轮轴530带动阻尼齿轮520转动,通过阻尼齿轮520与扇形阻尼齿条510的啮合,对第一杯托夹持机构200的翻转起到缓冲作用。

杯托本体100还包括一杯体上盖150,杯体上盖与第一边侧板120、第二边侧板130之间采用卡合方式连接。杯体上盖150将杯体本体下盖板110的后半部分112以及第一边侧板120、第二边侧板130的后半部分覆盖住。在杯体上盖150上设置有一解锁按钮透出孔151。

参见图24,本发明的锁600包括锁体610、锁舌620、解锁按钮630、按钮导向轴640和按钮复位弹簧650。在锁体610内设置有按钮导向孔611和锁舌导向孔612、613,按钮导向孔611的轴线与锁舌导向孔612、613的轴线相互垂直。

解锁按钮630具有一位于解锁按钮630顶部的按钮部631、位于解锁按钮630中间位置的空心框架部632和位于解锁按钮630底部的弹簧接触部633。空心框架部632具有一容锁舌620穿过的通腔632a和位于通腔632a左右两侧的左、右滑壁632b、632c。在左、右滑壁632b、632c上分别设置有倾斜的腰形孔632ba、632ca。

弹簧接触部633由一对弹簧支撑脚633a构成,在每一弹簧支撑脚633a的底部设置有一容纳按钮复位弹簧650的凹槽633aa。

在按钮导向孔611的左、右孔壁611a、611b上设置有与左、右滑壁632b、632c相匹配的滑槽,并在左、右孔壁611a、611b上设置有同轴的按钮复位弹簧穿过孔611c和同轴的按钮导向轴穿过孔611d。

按钮复位弹簧650为一弹簧钢丝,按钮复位弹簧650依次穿过左孔壁611a或右孔壁611b上的按钮复位弹簧穿过孔611c、按钮导向孔611、右孔壁611b或左孔壁611a上的按钮复位弹簧穿过孔611c,以使按钮复位弹簧650安装在按钮导向孔611的底部,按钮复位弹簧650的两端分别支撑在左、右孔壁611a、611b上的按钮复位弹簧穿过孔611c中。

解锁按钮630由上而下插入到按钮导向孔611内并可在按钮导向孔611内上下运动,弹簧接触部633的一对弹簧支撑脚633a支撑在按钮复位弹簧650上,其中一对弹簧支撑脚633a的凹槽633aa包纳住按钮复位弹簧650,以防止按钮复位弹簧650与一对弹簧支撑脚633a分离。按钮复位弹簧650的作用是驱动解锁按钮630向上运动回到锁止状态。当解锁按钮630受压向下运动时,按钮复位弹簧650弯曲蓄能。

在锁舌620上设置有一径向按钮导向轴穿过孔621。锁舌620穿过锁舌导向孔612、按钮导向孔611和锁舌导向孔613。按钮导向轴640依次穿过左孔壁611a或右孔壁611b上的按钮导向轴穿过孔611d、左滑壁632b或右滑壁632c上的腰形孔632ba或腰形孔632ca、锁舌620上的径向按钮导向轴穿过孔621、右滑壁632c或左滑壁632b上的腰形孔632ca或腰形孔632ba。通过该按钮导向轴640与腰形孔632ba、632ca的配合作用,即可对解锁按钮630的上下运动位置和锁舌620的前后运动位置进行界定。

结合参见图9与图24,杯体本体下盖板110的后半部分112上设置有一锁安装孔112a和一锁舌透出孔112b,锁安装孔112a的轴线与锁舌透出孔112b的轴线相互垂直。整个锁600由下而上插入到锁安装孔112a内后,通过两个螺钉660将锁体610与杯体本体下盖板110固定连接,锁舌620穿过锁舌导向孔613后由锁舌透出孔112b伸出。

本发明的翻转杯托的使用方法如下:

参见图26,本发明的翻转杯托不使用时,第一杯托夹持机构200完全翻进杯托容纳腔140内,同时第一杯托夹持机构200通过驱动机构400也将第二杯托夹持机构300完全翻进杯托容纳腔140内且处于与水平面成一夹角,本方案的夹角为75°位置。此时,第一杯托夹持机构200上的锁孔221c与杯托本体100上的锁舌透出孔112b对齐,锁舌620在按钮复位弹簧650作用下,伸入到第一杯托夹持机构200上的锁孔221c内将第一杯托夹持机构200锁止在杯托容纳腔140内。同时第一杯托夹持机构200通过驱动机构400也将第二杯托夹持机构300锁止在杯托容纳腔140内,此时第一杯托夹持机构200中的外盖板210与杯体上盖150基本平齐。

参见图27,当需要使用本发明的翻转杯托时,向下按压解锁按钮630,解锁按钮630通过按钮导向轴640迫使锁舌620后退,退出第一杯托夹持机构200上的锁孔221c,对第一杯托夹持机构200实现解锁。

参见图27,在第一杯托夹持机构200向下运动翻进杯托容纳腔140过程中,向下运动第一杯托夹持机构200带动驱动机构400中的连杆410跟随其逆时针转动,逆时针转动的连杆410驱动连杆420向下运动,连杆420中的连杆转轴421将第二杯托夹持机构300向下压,优先于第一杯托夹持机构200翻进杯托容纳腔140。在第一杯托夹持机构200完全翻进杯托容纳腔140中后,连杆410逆时针转动90°,连杆420处于最低位置,同时连杆420中的连杆转轴421处于第一边侧板120上的腰形孔122最低位置停止运动。

结合参见图12,第一杯托夹持机构200解锁后,在扭簧221f、221g共同驱动下向上翻出杯托容纳腔140后且至45°位置时,向上运动第一杯托夹持机构200将带动驱动机构400中的连杆410跟随其顺时针转动至45°位置,顺时针转动的连杆410驱动连杆420向上运动,连杆420中的连杆转轴421与扭簧311、321一起将第二杯托夹持机构300向上抬,滞后于第一杯托夹持机构200翻出杯托容纳腔140。

参见图28和图13,当第一杯托夹持机构200完全翻出杯托容纳腔140后,此时第一杯托夹持机构200将带动驱动机构400中的连杆410跟随其顺时针转动至90°位置,基本上处于垂直状态。连杆410驱动连杆420向上运动最高位置,连杆420中的连杆转轴421与扭簧311、321一起将第二杯托夹持机构300向上抬至最高位置,使第二杯托夹持机构300完全翻出杯托容纳腔140,此时连杆420中的连杆转轴421处于第一边侧板120上的腰形孔122最高位置停止运动。

参见图22和图23,当第一杯托夹持机构200和第二杯托夹持机构300完全翻出杯托容纳腔140后,当杯子700插入到第一杯托夹持机构200和第二杯托夹持机构300之间时,穿过杯托前活动夹持部件透出口221b的夹爪222d与第二杯托夹持机构300上的杯托夹持凹槽330配合对杯子700进行夹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