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汽车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44774发布日期:2019-09-21 02:12阅读:371来源:国知局
儿童汽车座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儿童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儿童汽车座。



背景技术:

儿童汽车座主要用于儿童乘车时使用,以保护儿童的人身安全。使用时,将儿童汽车座固定在汽车座椅上,儿童坐立在儿童汽车座上并通过安全带束缚。然而,在汽车发生实际碰撞时,由于强大的冲击力造成的惯性力,儿童的身体仍然会向前冲,从而使得儿童身体撞到前排座椅从而对儿童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的儿童汽车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儿童汽车座,包括座椅本体、设置在所述座椅本体上的搭扣、套设在所述搭扣上的护胯及安全气囊组件,所述安全气囊组件包括气囊本体,所述气囊本体设置在所述护胯内,所述气囊本体具有收缩状态及充气后膨胀状态,当汽车正常行驶时,所述气囊本体处于收缩状态并收容于所述护胯内,当汽车发生碰撞后,所述气囊本体充气膨胀冲出所述护胯并向上延伸支撑在位于所述座椅本体上的儿童身体的前方。

优选地,所述气囊本体充气膨胀后支撑于儿童的腿部上方、头部下方,且抵靠在儿童的胸前。

优选地,当所述气囊本体处于收缩状态时,所述气囊本体位于所述搭扣的前方。

优选地,所述护胯上设置有容纳未充气的所述气囊本体的收容槽,当汽车正常行驶时,所述气囊本体收容在所述收容槽中,当所述气囊本体充气膨胀时,所述气囊本体冲出所述收容槽并向上延伸支撑在儿童身体的前方。

进一步地,所述护胯具有供所述搭扣穿过的容置空间和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前部的容置部,所述收容槽设置在所述容置部上,所述收容槽自所述容置部的上端延伸到下端并贯穿所述容置部的上下两端面,所述气囊本体的进气口位于所述收容槽的下部,当汽车发生碰撞后,所述气囊本体充气膨胀自所述容置部的上端面冲出所述收容槽。

优选地,所述安全气囊组件还包括用于检测汽车发生碰撞信号的传感装置、控制器及用于向所述气囊本体充气使所述气囊本体膨胀的充气装置,所述传感装置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充气装置电性连接,所述充气装置与所述气囊本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传感装置用于检测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实际加速度值,所述控制器中设定有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加速度的阈值,当所述实际加速度值大于等于所述阈值时,所述控制器发出控制信号,所述儿童汽车座还包括用于向所述传感装置和所述控制器供电的电源装置,所述电源装置分别与所述传感装置和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儿童汽车座还包括底座,所述座椅本体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充气装置设置在所述底座内。

更进一步地,所述气囊本体伸出到所述护胯的下部并向下延伸到所述底座内,在所述底座内,所述气囊本体与所述充气装置通过连接管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儿童汽车座,包括座椅本体、从所述座椅本体底前部伸出的跨带组件、套设在所述跨带组件上的可拆卸的护胯及可触发的安全气囊组件,所述跨带组件包括从座椅本体上延伸出的跨带及设置在跨带端部的搭扣,所述安全气囊组件包括气囊本体及充气装置,所述充气装置设置在所述座椅本体内,所述气囊本体在未充气时收缩放置在所述护胯内,并且位于所述搭扣的前部。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发明的儿童汽车座结构简单,通过在护胯上设置可充气的气囊本体,且该气囊本体在汽车发生碰撞时充气膨胀支撑在儿童身体的前方,这使得儿童身体在汽车发生碰撞由于惯性前冲时撞击到的是弹性的气囊本体,从而可有效地降低作用在儿童身体上的冲击力,避免或减轻儿童身体受到的伤害。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儿童汽车座的侧视图(汽车未发生碰撞);

附图2为本发明的儿童汽车座的正视图(汽车未发生碰撞);

附图3为本发明的儿童汽车座护胯部位的结构示意图(护胯套设在搭扣上);

附图4为本发明的儿童汽车座护胯部位的结构示意图(去掉护胯内的搭扣);

附图5为本发明的儿童汽车座的正视图(汽车发生碰撞);

附图6为本发明的儿童汽车座的控制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如图1~图5所示,本发明的儿童汽车座包括座椅本体1、设置在座椅本体1上的跨带组件、套设在跨带组件上的护胯3和安全气囊组件。

跨带组件包括从座椅本体的底前部延伸出的跨带21及设置在跨带21的端部的搭扣22,护胯3可拆卸地套设在搭扣22上。

如图6所示,安全气囊组件包括气囊本体4、传感装置5、控制器6和充气装置7。气囊本体4设置在护胯3内,其一般保持收缩状态,且在充气后能够膨胀。充气装置7与气囊本体4连接,用于向气囊本体4充气使气囊本体4膨胀。传感装置5与控制器6电性连接,控制器6与充气装置7电性连接。传感装置5用于检测汽车是否发生碰撞,并将检测到的信号发送到控制器6中,控制器6接收传感装置5检测到的信息,并做判断,然后控制器6发送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输入到充气装置7中,充气装置7接收到控制信号即被触发而向气囊本体4充气,使得气囊本体4膨胀;或者控制器6不发送控制信号,气囊本体4保持收缩状态。

当气囊本体4处于收缩状态时,气囊本体4位于搭扣22的前方,当气囊本体4充气膨胀时,气囊本体4从护胯3的上部冲出护胯3并支撑在位于座椅本体1上的儿童身体的前方。

具体的,护胯3上设置有容纳未充气的气囊本体4的收容槽31a,汽车正常行驶时,气囊本体4收容在收容槽31a中,当气囊本体4充气膨胀时,其部分冲出收容槽31a。

本实施例中,护胯3具有供搭扣22穿过的容置空间32和位于容置空间32前部的容置部31,收容槽31a设置在容置部31上,收容槽31a的延伸方向与收容空间32的延伸方向相同,其自容置部31的上端延伸到下端并贯穿容置部31的上下两端面,气囊本体4的进气口位于收容槽31a的下部,当汽车发生碰撞后,气囊本体4从下端进气充气膨胀后,自容置部31的上端面冲出收容槽31a。

本实施例中,传感装置5为加速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实际加速度值,控制器6中设定有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加速度的阈值,当传感装置5检测到的实际加速度值大于等于该阈值时,即表示汽车将要发生碰撞事故,控制器6即发出控制信号。当汽车正常行驶,即传感装置5检测到的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实际加速度值小于阈值时,控制器6不发送控制信号。

充气装置7可采用气体发生器,该气体发生器具有出气端,气囊本体4具有进气端,气体发生器的出气端和气囊本体4的进气端通过连接管8连接。

儿童汽车座还包括底座9,座椅本体1设置在底座9上,充气装置7设置在底座9内,气囊本体4在收容槽31a内从收容槽31a的下部伸出到护胯3的下方,并向下延伸到底座9内,在底座9内,气囊本体4的进气端与充气装置7的出气端通过连接管8连接。

气体发生器向气囊本体4充气的充气方式为爆炸充气或冷气充气,或者为爆炸充气与冷气充气的结合。具体的,气体发生器包括管体、设置在管体中的点火装置、火药和/或气体发生剂,控制器6与点火装置电性连接,点火装置用于引燃火药。爆炸充气是指向气囊本体4充气的气体为火药爆炸所产生的气体,冷气充气是指向气囊本体4充气的气体为气体发生剂所产生的气体,爆炸充气与冷气充气结合的充气方式是指向气囊本体4充气的气体同时包括火药爆炸所产生的气体和气体发生剂所产生的气体。当采用冷气充气的方式时,可避免火药爆炸所产生的气体对儿童造成伤害及污染环境。综合考虑,一般采用爆炸充气与冷气充气结合的充气方式,本实施例中也采用这种充气方式。这样可使气囊本体4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展开,形成弹性气垫,吸收冲击能量,从而有效地保护儿童,使之免于伤害或减轻伤害程度。

该儿童汽车座还包括电源装置10,电源装置10分别与传感装置5和控制器6电性连接,电源装置10用于向传感装置5和控制器6供电。本实施例中,传感装置5和控制器6也可同时通过汽车自身的发电机及蓄电池进行供电,但由于汽车自身的发电机及蓄电池通常都处于车头易受损的部位,因此,本实施例中的电源装置10可确保安全气囊组件的作用的发挥。

该儿童汽车座使用时的工作原理如下:

儿童汽车座安装在汽车座椅上,当汽车正常行驶时,若传感装置5检测到的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实际加速度值小于控制器6中设定的加速度的阈值,控制器6不发送控制信号,气囊本体4保持收缩的状态,如图1和图2所示。当汽车发生碰撞瞬时,即传感装置5检测到的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实际加速度值大于控制器6中设定的加速度的阈值,控制器6发出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即触发充气装置7向气囊本体4充气,气囊本体4充气即膨胀,从收容槽31a的上部冲出收容槽31a,并支撑在儿童的腿部上方、头部下方,同时抵靠在儿童的胸前,如图5所示,此过程中,由于惯性作用,儿童的身体会前倾,儿童身体前倾时,即撞到膨胀后的具有弹性的气囊本体4上,从而可有效地降低作用在儿童身体上的冲击力,可避免或减轻儿童身体受到的伤害。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