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下防护结构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68286发布日期:2019-08-17 02:57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前下防护结构及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汽车车身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前下防护结构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我国混合交通模式为主的交通环境中,许多二级公路和乡村公路都没有设置中央隔离带,小型车辆逆行超车很容易造成小型车辆钻入商用车前下部的恶性事故。为了防止小型车辆钻入商用车前下部的恶性事故发生,我国制定了gb26511-2011《商用车前下部防护要求》的强制性法规,该法规规定了前下防护结构的设计要求和碰撞试验方法。但现有的前下防护结构一般成本高,结构复杂且抗冲击力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下防护结构及装置,旨在提高现有的前下防护结构的强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前下防护结构,包括:

防撞梁,沿横向延伸设置;以及,

过渡支架,与所述防撞梁可拆卸连接;

其中,所述过渡支架具有多个安装面,多个所述安装面呈夹角设置,所述过渡支架上设有多个第一安装部,多个所述第一安装部分别对应设于多个所述安装面上,多个所述第一安装部以用以分别与所述防撞梁相连接。

可选地,所述防撞梁具有呈夹角邻接设置的两个配合面,各所述配合面上设有第一安装配合部,所述过渡支架具有呈夹角邻接设置的两个安装面,所述安装面与所述配合面相贴合,所述第一安装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配合部相配合。

可选地,所述过渡支架包括第一连接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呈相对设置的两端且呈夹角设置的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以及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呈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呈拆弯设置,以在其一侧形成两个所述安装面,所述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以及所述第二连接板共同围合形成盒体状的过渡支架。

可选地,所述盒体状的过渡支架具有多个外壁,所述多个外壁中的至少一个呈镂空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一安装配合部分别为呈相对应设置的螺纹孔,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一安装配合部以通过螺栓进行连接;和/或,

所述防撞梁与所述过渡支架之间还设有加强件,所述加强件包括分别与所述配合面呈贴合设置的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自所述第一加强板向所述第一表面的法向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三加强板、以及自所述第二加强板向所述第二表面的法向方向延伸设置的第四加强板,所述第一安装配合部分别设于所述第三加强板和所述第四加强板上。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前下防护装置,包括:

前下防护结构,所述前下防护结构的所述过渡支架上设有第二安装部;以及,

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上设有第二安装配合部和第三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配合部相互配合,以将所述连接支架固定于所述前下防护结构上,所述第三安装部设有多个,以分别设于所述连接支架上呈夹角邻接设置的两个侧面上,多个所述第三安装部用于与车身连接;

其中,所述前下防护结构包括:

防撞梁,沿横向延伸设置;以及,

过渡支架,与所述防撞梁可拆卸连接;

其中,所述过渡支架具有多个安装面,多个所述安装面不共面,所述过渡支架上设有多个第一安装部,多个所述第一安装部分别对应设于多个所述安装面上。

可选地,所述连接支架包括呈夹角设置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沿上下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板自所述第一支撑板向外横向延伸设置,多个所述第三安装部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上,所述第三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配合部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板沿上下向的两端。

可选地,所述第二安装配合部设置为呈间隔设置的多个通孔,所述第二安装部为与多个所述通孔呈相对应设置的多个螺纹孔。

可选地,多个所述通孔至少沿两条线排布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三安装部为多个呈间隔设置的安装孔;和/或,

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夹角处设置有多个加强筋。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将过渡支架与防撞梁设置为可拆卸连接,以便于对过渡支架或是防撞梁进行更换,以节约成本,且将安装部设置在不共面的多个表面上,以使过渡支架与防撞梁的连接形成多角支撑,使安装更牢靠,可提高承载力,同时也可提高防撞梁的抗冲击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前下防护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述前下防护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所述加强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所述过渡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所述连接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异效果,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以及附图做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目前,在我国混合交通模式为主的交通环境中,许多二级公路和乡村公路都没有设置中央隔离带,小型车辆逆行超车很容易造成小型车辆钻入商用车前下部的恶性事故。为了防止小型车辆钻入商用车前下部的恶性事故发生,我国制定了gb26511-2011《商用车前下部防护要求》的强制性法规,该法规规定了前下防护结构的设计要求和碰撞试验方法。但现有的前下防护结构一般只能适配于一种车型,换一种车型就需要更换整个前下防护结构,造成通用性差,资源严重浪费。

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前下防护结构及装置,图1至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前下防护装置的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下防护结构,包括防撞梁1和过渡支架2,所述防撞梁1沿横向延伸设置;所述过渡支架2与所述防撞梁1可拆卸连接;其中,所述过渡支架2具有多个安装面,且多个所述安装面呈夹角设置,即多个所述安装面不共面,所述过渡支架2上设有多个第一安装部25,多个所述第一安装部25分别对应设于多个所述安装面上,多个所述第一安装部25以用以分别与所述防撞梁1相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将过渡支架2与防撞梁1设置为可拆卸连接,以便于对过渡支架2或是防撞梁1进行更换,以节约成本,且将安装部设置在不共面的多个表面上,以使过渡支架2与防撞梁1的连接形成多角支撑,使安装更牢靠,可提高承载力,同时也可提高防撞梁1的抗冲击力。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撞梁1具有呈夹角邻接设置的两个配合面,各所述配合面上设有第一安装配合部45,所述过渡支架2具有呈夹角邻接设置的两个安装面,所述安装面与所述配合面相贴合,所述第一安装部25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配合部45相配合,以使得所述防撞梁1与所述过渡支架2之间通过呈夹角的两个面进行连接安装,以使固定更牢靠。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4,所述过渡支架2包括第一连接板23、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板23呈相对设置的两端且呈夹角设置的第一安装板25和第二安装板26、以及与所述第一连接板23呈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二连接板24,所述第一连接板23呈拆弯设置,以在其一侧形成两个所述安装面,所述第一安装板25、所述第二安装板26、所述第一连接板23以及所述第二连接板24共同围合形成盒体状的过渡支架,盒体状的过渡支架2以使得所述过渡支架2的强度更好,抗冲击更可靠。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盒体状的过渡支架2具有多个外壁,所述多个外壁中的至少一个呈镂空设置,以保证所述过渡支架2的连接强度的同时以使所述过渡支架2的重量更轻,镂空的具体形状在此不作具体限定,只要能保证所述过渡支架2的强度的设置形式都应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部25和所述第一安装配合部45分别为呈相对应设置的螺纹孔,所述第一安装部25与所述第一安装配合部45以通过螺栓进行连接,简单且易于拆卸。显然,所述第一安装部25与所述第一安装配合部45的连接方式不限于上述一种,也可为分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部25和所述第一安装配合部45上的螺柱和螺孔,连接方式有多种,在此不一一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所述第一安装配合部45可直接设于所述防撞梁1上,但为了提高所述防撞梁1的强度,以在所述防撞梁1与所述过渡支架2之间还设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包括分别与所述配合面呈贴合设置的第一加强板41和第一加强板42、自所述第一加强板41向所述第一表面的法向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三加强板43、以及自所述第一加强板42向所述第二表面的法向方向延伸设置的第四加强板44,所述第一安装配合部45分别设于所述第三加强板43和所述第四加强板44上,所述加强板焊接于所述防撞梁1的配合面上,可有效提高连接强度。

本申请提供的前下防护装置100包括所述前下防护结构和连接支架3,具有所述前下防护结构的所有技术特征,也具备技术特征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所述连接支架3上设有第二安装配合部33和第三安装部34,所述第二安装部26与所述第二安装配合部33相互配合,以将所述连接支架3固定于所述前下防护结构上,所述第三安装部34设有多个,以分别设于所述连接支架3上呈夹角邻接设置的两个侧面上,多个所述第三安装部34用于与车身连接,在本申请中,所述前下防护装置100主要用于安装至汽车的车架横梁上,所述前下防护装置100可适配于多种车型,在不同车型的车架横梁与地面之间距离不同时,只需更换所述连接支架3,而不用更换整个所述前下防护装置100,从而达到在不同车型上共用,减小生产资源和设计资源浪费。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所述连接支架3包括呈夹角设置的第一支撑板31和第二支撑板32,所述第一支撑板31沿上下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板32自所述第一支撑板31向外横向延伸设置,多个所述第三安装部34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板31和所述第二支撑板32上,所述第三安装部34和所述第二安装配合部33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板31沿上下向的两端,也是以两个面来安装至车身上,使得连接更可靠。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安装配合部33设置为呈间隔设置的多个通孔,所述第二安装部26为与多个所述通孔呈相对应设置的多个螺纹孔,以通过螺栓进行连接。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通孔至少沿两条线排布设置,即可呈三角形设置,也可呈多边形设置,以使安装更稳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安装部34为多个呈间隔设置的安装孔;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板31和所述第二支撑板32的夹角处设置有多个加强筋35,所述加强筋35呈间隔设置有多个,以提高所述连接支架3的支撑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强件4沿横向呈相对间隔设置有两个,所述过渡支架2和所述连接支架3呈相对应分别设置有两个,使所述防撞梁1与车架通过两处进行连接,以使连接更稳定,更可靠。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撞梁1材质为普通钢材,两端折弯而成。与钣金折弯的防撞梁1相比,加工工艺简单、重量轻,对车辆自重上增加的燃油消耗影响很小,基本不会增加养车成本。支架采用铸件形式,生产成本低,有优异的自防腐性能。本发明通过在商用车上增加所述防撞梁1装置后,与传统商用车相比,在车辆遇到正面碰撞时,所述防撞梁1装置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小将小车卷入卡车的纵梁下部的风险,显著减少小型车钻入商用车前下部事故当中的乘员伤亡率,从而更好保障车内人员及财产的安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