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轮毂组装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86369发布日期:2020-01-14 18:09阅读:472来源:国知局
轮胎轮毂组装体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轮胎轮毂组装体。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在轮辋的凹下部的外周面上具有亥姆霍兹共振器的车辆用轮毂(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专利文献1的车辆用轮毂中,在凹下部的外周面上以沿轮毂周向延伸的方式形成有纵壁,亥姆霍兹共振器构成为卡定于在该纵壁形成的槽部中。根据这样的车辆用轮毂,能够容易地进行亥姆霍兹共振器向轮辋的安装。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4597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然而,在以往的车辆用轮毂(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中,需要在轮毂的所述的纵壁上设置槽部,因此无法直接使用市售的轮毂,存在轮毂的制造成本增加的问题。因此,希望能够容易地将亥姆霍兹共振器安装于市售轮毂的轮胎轮毂组装体。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能够容易地将亥姆霍兹共振器安装于市售轮毂的轮胎轮毂组装体。

实现所述课题的本发明的轮胎轮毂组装体的特征在于,包括:配置在凹下部的上方的盖体,其轮毂宽度方向的两缘夹在轮毂的一对胎圈座与在所述胎圈座上配置的轮胎胎圈之间;以及副气室部件,其配置于所述盖体。

另外,本发明的轮胎轮毂组装体的特征在于,包括配置在凹下部的上方的盖体,其轮毂宽度方向的两缘夹在轮毂的一对胎圈座与在所述胎圈座上配置的轮胎胎圈之间,通过所述盖体与轮毂的凹下部的外周面形成副气室。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能够容易地将亥姆霍兹共振器安装于市售轮毂的轮胎轮毂组装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轮胎轮毂组装体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ii-ii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其他实施方式的轮胎轮毂组装体的立体图。

图4是图3的iv-iv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轮胎轮毂组装体

1a轮毂

1b轮胎

9轮胎空气室

10副气室部件

11轮辋

11c凹下部

11d外周面

12盘部

13胎圈座

14轮辋凸缘

15纵壁

16隆起部

18管体

18a连通孔

20盖体

21胎面

22台肩

23侧壁

24轮胎胎圈

24a胎圈钢丝

25a上板

25b底板

25c侧板

25d纵板

101轮胎轮毂组装体

118a连通孔

sc副气室

x轮毂周向

y轮毂宽度方向

z轮毂径向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适当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轮胎轮毂组装体。需要说明的是,在所参照的图中,“x”表示轮毂周向,“y”表示轮毂宽度方向,“z”表示轮毂径向。另外,存在相对于轮毂中的轮毂宽度方向y的中央部将外侧称为“轮毂宽度方向y的外侧”,将相对于轮毂宽度方向y的中央部位于外侧的端部称为“轮毂宽度方向y的外侧端部”的情况。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轮胎轮毂组装体1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ii-ii剖视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轮胎轮毂组装体1构成为主要包括轮毂1a和轮胎1b。

本实施方式中的轮毂1a假想例如铝合金、镁合金等轻金属制的构造。

轮毂1a包括:供轮胎1b组装的轮辋11;以及盘部12,其用于将该轮辋11与未图示的轴箍连结。

轮辋11在分别在轮毂宽度方向y的两端部形成的胎圈座13之间具有朝向轮毂径向的内侧(旋转中心侧)凹陷的凹下部11c。由该凹陷的底面限定的凹下部11c的外周面11d在轮毂宽度方向y上以轮毂轴为中心直径大致相同。

如图2所示,轮辋11具有一对纵壁15,其分别从凹下部11c的外周面11d中的轮毂宽度方向y的两端部朝向轮辋凸缘14侧立起。另外,轮辋11在纵壁15的轮毂宽度方向y的外侧隔着隆起部16形成有胎圈座13。并且,胎圈座13的轮毂宽度方向y的外侧端部朝向轮辋凸缘14立起。

如图1所示,轮胎1b在轮辋11的周围以环状延伸,从而在内侧形成有轮胎空气室9。

如图2所示,轮胎1b包括:形成接地面的胎面21;隔着台肩22形成轮胎1b的侧面的侧壁23;以及配置在胎圈座13上的轮胎胎圈24。

在轮胎胎圈24的内侧配置有胎圈钢丝24a。该胎圈钢丝24a沿轮辋11的周向以环状延伸。并且,胎圈钢丝24a因其紧缩力而使轮胎胎圈24落位在胎圈座13上。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轮胎轮毂组装体1还包括:在凹下部11c的外周面11d上配置的盖体20;以及在该盖体20上设置的副气室部件10(亥姆霍兹共振器)。

盖体20以沿着轮毂周向x的方式弯曲。

作为盖体20,只要具有规定的刚性并无特别限制,例如假想树脂板、金属板等。

这样的盖体20如图2所示,轮毂宽度方向y的两缘夹在胎圈座13与轮胎胎圈24之间。

更具体来说,盖体20中的在凹下部11c上配置的部分与隆起部16的顶部相比配置在下方(轮毂径向的内侧)。并且,本实施方式中的盖体20从轮毂宽度方向y的中央部朝向外侧与轮毂轴平行地延伸,并且,在从隆起部16到胎圈座13的范围内,追随隆起部16及胎圈座13的周面形状而延伸。

顺带一提,本实施方式中的盖体20也能够在与胎圈座13之间和/或与轮胎胎圈24之间夹设粘接剂。

副气室部件10(亥姆霍兹共振器)如图1所示配置在盖体20的上表面(轮毂径向的外侧面)。该副气室部件10由具有中空部的箱体构成。本实施方式中的副气室部件10假想聚丙烯、聚酰胺等树脂成形品。

副气室部件10如图2所示,包括在盖体20侧配置的底板25b、以与该底板25b相对的方式配置的上板25a以及连接上述底板25b和上板25a的一对侧板25c。并且,由上述上板25a、底板25b及侧板25c包围形成的中空部作为副气室sc发挥作用。

副气室部件10如图1所示,以轮毂周向x上较长且沿着盖体20的方式弯曲并且与盖体20连接。副气室部件10与盖体20的连接方法能够举出例如粘接、焊接等。

另外,副气室部件10在轮毂周向x的端部具有管体18。在该管体18的内侧形成有连通孔18a。该连通孔18a使副气室sc与轮胎空气室9连通。

本实施方式中的副气室部件10虽未图示,但假想在轮毂周向x上配置四个。并且,在各副气室sc形成连通孔18a的管体18分别在轮毂旋转轴的周围以90度间隔配置。但副气室sc的数量及管体18的位置不限定于此。因此,在副气室sc的数量为两个的情况下,各管体18彼此能够在轮毂旋转轴的周围以180度间隔配置。另外,在副气室sc的数量为三个或五个以上的情况下,各管体18能够沿轮毂周向x等间隔地配置。

这样的副气室部件10向轮毂1a的安装能够通过使轮毂1a的胎圈座13夹着盖体20的两端并设置轮胎1b的轮胎胎圈24的通常的轮胎组装方法进行。

<作用效果>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轮胎轮毂组装体1所起的作用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的轮胎轮毂组装体1中,盖体20的两端夹在轮胎胎圈24与胎圈座13之间,从而将副气室部件10隔着盖体20支承在轮胎轮毂组装体1上。

根据该轮胎轮毂组装体1,能够通过将轮胎胎圈24配置在轮毂1a的胎圈座13上来安装副气室部件10。也就是说,轮胎轮毂组装体1与以往的轮毂(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不同,不需要在轮毂1a上形成用于安装副气室部件10的纵壁。因此,根据该轮胎轮毂组装体1,能够容易地将副气室部件10安装在市售轮毂1a上。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轮胎轮毂组装体1中,盖体20中的在凹下部11c的上方配置的部分与隆起部16的顶部相比配置在下方。由此,轮胎轮毂组装体1能够将副气室部件10在轮胎空气室9内配置在更靠轮毂径方向z的内侧。根据这样的轮胎轮毂组装体1,在将轮胎胎圈24向胎圈座13组装时,能够进一步减小轮胎胎圈24对副气室部件10的干涉。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对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方式实施。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将副气室部件10安装在盖体20的上表面,但轮胎轮毂组装体1也可以构成为将副气室部件10安装在盖体20的下表面。

另外,本发明也可以通过在盖体20与凹下部11c的外周面11d之间形成副气室而省略副气室部件10。

图3是其他实施方式(变形例)的轮胎轮毂组装体101的立体图。图4是图3的iv-iv剖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及图4中,对与所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如图3所示,在变形例的轮胎轮毂组装体101中,通过在盖体120的轮毂周向x的两端部分别设置纵板25d而使盖体120与凹下部11c之间封闭。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中,为了制图方便,关于纵板25d仅示出一个纵板25d,省略了另一纵板25d的图示。

另外,在盖体120的轮毂周向x及轮毂宽度方向y的大致中央形成有连通孔118a。

该盖体120除了省略所述实施方式的盖体20(参照图2)中的副气室部件10(参照图2)而设有纵板25d及连通孔118a以外,与盖体20同样地形成。

如图4所示,盖体120在凹下部11c之间形成副气室sc。另外,连通孔118a使副气室sc与轮胎空气室9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4中,附图标记121为在连通孔118a的周围设置的圆筒状的柱环部件,通过在盖体120的板厚的基础上加上柱环部件121的高度,从而确保连通孔118a在设计上的规定长度。

根据以上的轮胎轮毂组装体101,除了起到与所述实施方式的轮胎轮毂组装体1相同的作用效果以外,还能够省略副气室部件10。由此,轮胎轮毂组装体101能够实现轻量化及制造成本的削减。另外,根据轮胎轮毂组装体101,在向胎圈座13组装轮胎胎圈24时,能够更加可靠地抑制轮胎胎圈24对副气室部件10的干涉。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