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轮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87389发布日期:2020-01-24 13:46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车辆用轮毂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轮毂。

以往,已知在轮辋的凹下部的外周面上具有亥姆霍兹共振器的车辆用轮毂(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专利文献1的车辆用轮毂中,在凹下部的外周面上以沿轮毂周向延伸的方式形成有纵壁,亥姆霍兹共振器为卡定于在所述纵壁上形成的槽部中的构成。根据这样的车辆用轮毂,能够容易地进行亥姆霍兹共振器向轮辋的安装。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4597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然而,在以往的车辆用轮毂(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中,作为亥姆霍兹共振器的安装构造,需要在轮辋上切削加工至少一对槽部,因而存在制造成本增加的问题。因此,作为车辆用轮毂,优选将其现有的构造应用于亥姆霍兹共振器安装的构造。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将轮毂现有的构造用于亥姆霍兹共振器的安装而降低制造成本的车辆用轮毂。

解决所述课题的本发明的车辆用轮毂的特征在于,具有作为亥姆霍兹共振器的副气室部件,该副气室部件由空气阀支承并配置在轮胎空气室内。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用轮毂,能够将轮毂现有的构造用于亥姆霍兹共振器的安装而降低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轮毂的立体图。

图2是副气室部件的整体立体图。

图3是图1的iii-iii剖视图。

图4是支承副气室部件的支承部件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支承副气室部件的支承部件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副气室部件的安装构造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车辆用轮毂

9轮胎空气室

10副气室部件

11轮辋

11c凹下部

11d外周面

12盘部

13主体部

14缘部

15纵壁

16分隔壁

18管体

18a连通孔

20支承部件

21胎圈座

22轮辋凸缘

23托架

23a并进部

23b基端部

23c腿部

24握持部

24b卡定孔

25爪板

25a上板

25b底板

25c侧板

26空气阀

26a空气阀的头部

27阀插孔

28突出部

33桥部

33a上侧结合部

33b下侧结合部

34底座板

35上侧延伸板

36下侧延伸板

37带状部件

sc副气室

x轮毂周向

y轮毂宽度方向

z轮毂径向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适当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轮毂。并且,在所参照的附图中,“x”表示轮毂周向,“y”表示轮毂宽度方向,“z”表示轮毂径向。另外,对于轮毂宽度方向y,存在将轮毂中的凹下部外周面的中央侧称为“轮毂宽度方向y的内侧”,将轮毂中的轮辋凸缘侧称为“轮毂宽度方向y的外侧”的情况。

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轮毂中,作为亥姆霍兹共振器的副气室部件借助空气阀安装在轮辋上。

<车辆用轮毂的整体构成>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轮毂1的立体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轮毂1假想例如铝合金、镁合金等轻金属制的构造。在图1中,附图标记12为用于将轮辋11与未图示的轴毂连结的盘部。

轮辋11在分别形成于轮毂宽度方向y的两端部的胎圈座21之间,具有朝向轮毂径向的轮毂轴侧凹陷的凹下部11c。由该凹陷部的底面限定的凹下部11c的外周面11d在轮毂宽度方向y的范围内,以轮毂轴为中心直径大致相同。

轮辋11具有分别从凹下部11c的外周面11d中的轮毂宽度方向y的两端部朝向轮辋凸缘22侧立起的一对纵壁15。另外,轮辋11在纵壁15的轮毂宽度方向y的外侧经由胎圈座21而向轮辋凸缘22立起。

在图1中,附图标记10为作为亥姆霍兹共振器的副气室部件,附图标记26为空气阀。

<副气室部件>

接下来说明副气室部件10。

图2是副气室部件10的整体立体图。图3是图1的iii-iii剖视图。

如图2所示,副气室部件10为一个方向较长的部件,包括主体部13和管体18。并且,本实施方式中的副气室部件10假想树脂成形品。

这样的副气室部件10以在主体部13的中央沿轮毂宽度方向y延伸的分隔壁16为边界,构成为在轮毂周向x上为对称形状。

主体部13在其长尺寸方向上弯曲。也就是说,主体部13在副气室部件10配置于凹下部11c(参照图1)时沿着轮毂周向x。

主体部13内侧中空。该中空部(图示省略)形成后述的副气室sc(参照图3)。该中空部由分隔壁16在轮毂周向x上分为两部分。

另外,主体部13具有托架23。该托架23由弯曲的板材或金属的一体铸造件形成。该托架23以在主体部13的盘部12(参照图1)侧的侧面横跨分隔壁16的端部的方式沿轮毂周向x延伸。

本实施方式中的托架23由基端部23b、腿部23c和并进部23a构成,俯视观察时呈大致帽形状。

与大致帽形状的凸缘部对应的基端部23b,通过嵌件成型半埋设在后述主体部13的侧板25c(参照图3)内。也就是说,基端部23b的表面在主体部13的侧板25c露出。另外,与大致帽形状的山高部的侧部对应的腿部23c和与山高部的顶部对应的并进部23a从侧板25c突出。也就是说,通过腿部23c从主体部13向轮毂宽度方向y突出,从而并进部23a以与主体部13的侧面隔开规定间隔的方式沿轮毂周向x延伸。

在这样的并进部23a的中央形成有空气阀26(参照图3)的头部26a(参照图3)的卡定孔24b。

如图3所示,主体部13在与长尺寸方向(图2的轮毂周向x)正交的剖切观察时,沿轮毂宽度方向y形成为扁平状。

具体来说,主体部13包括:底板25b,其与凹下部11c的外周面11d邻接并沿轮毂宽度方向y延伸;以及上板25a,其在外周面11d上方以与底板25b相对的方式配置。另外,主体部13在配置空气阀26的一侧具有从底板25b的轮毂宽度方向y的端缘立起并与上板25a接合的侧板25c。

该侧板25c相对于安装空气阀26的纵壁15大致平行。顺带一提,所述托架23的基端部23b半埋设在该侧板25c中。

另外,主体部13在轮毂宽度方向y上与空气阀26相反的一侧具有缘部14。该缘部14形成为板状,使副气室部件10的上板25a与底板25b的端缘彼此接合,并朝向轮毂宽度方向y的外侧突出。该缘部14沿轮毂周向x(参照图1)延伸。

这样的上板25a、底板25b和侧板25c在主体部13的内侧围绕形成副气室sc。

另外,主体部13如图2所示以使多个桥部33在轮毂周向x上等间隔排列的方式形成。另外,桥部33在轮毂宽度方向y上排列两列。

桥部33如图3所示由上侧结合部33a和下侧结合部33b在上板25a与底板25b之间的大致中央位置接合而形成。

并且,上侧结合部33a以上板25a朝向底板25b侧局部凹陷的方式形成。另外,下侧结合部33b以底板25b朝向上板25a侧局部凹陷的方式形成。

这样的桥部33呈大致圆柱状,使上板25a与底板25b局部连结。并且,桥部33在主体部13的上下方向的各对应位置形成俯视观察时呈圆形的开口。

接下来说明管体18(参照图1)。

如图1所示,管体18以在主体部13中偏向轮毂宽度方向y的一侧的位置从主体部13沿轮毂周向x突出的方式形成。

本实施方式中的副气室部件10如上所述,以分隔壁16为边界成为在轮毂周向x上对称的形状。因此,在图1中仅图示了一个管体18,但本实施方式中的管体18在主体部13的长尺寸方向(轮毂周向x)的两端部处,在相互对称的位置以彼此成对的方式配置。顺带一提,本实施方式中的一对管体18彼此配置在以轮毂轴为中心相互隔开大致90°间隔的位置。

在这样的管体18的内侧如图2所示形成有连通孔18a。

连通孔18a使在主体部13的内侧形成的副气室sc(参照图3)与在凹下部11c(参照图3)上方形成在与轮胎(图示省略)之间的轮胎空气室9(参照图3)连通。

以上的本实施方式的副气室部件10如上所述假想树脂成形品,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由金属等其他材料形成。

如图3所示,空气阀26被从轮胎空气室9侧压入贯穿盘部12(参照图1)侧的纵壁15的阀插孔27,并利用未图示的固定件固定在轮辋11上。本实施方式中的空气阀26假想螺栓紧固固定式空气阀,但也可以替换为卡扣式阀。该空气阀26虽未图示,但包括阀盖和将阀杆等用橡胶包覆的主体部。并且,在主体部的基部形成有空气阀的环状凹部。通过使阀插孔27咬入该空气阀的环状凹部而确保气密性。

在轮胎空气室9侧配置的空气阀26的头部26a经由未图示的防脱部与托架23的卡定孔24b(参照图2)连结。

由此,副气室部件10借助托架23和空气阀26固定在轮辋11上。

另外,副气室部件10如上所述,缘部14卡定在凹下部11c的突出部28的下方。

在这样的副气室部件10向轮辋11安装的安装方法中,首先,将空气阀26组装在副气室部件10的托架23上。接下来,对于副气室部件10与空气阀26的一体构造,使空气阀26侧向下方倾斜,将该空气阀26插入在阀插孔27中。然后,通过规定的推杆将缘部14侧向凹下部11c侧按压,从而使与突出部28抵接的缘部14弹性变形而嵌入突出部28的下方。由此,副气室部件10相对于轮辋11的安装完成。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轮毂1所具有的作用效果。

在以往的车辆用轮毂(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中,如前所述,副气室部件的安装需要对应于一对缘部切削加工一对槽部。

与此相对,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轮毂1使轮毂宽度方向y的副气室部件10的一个侧部借助作为轮毂现有构造的空气阀26与轮辋11连结。并且,副气室部件10的另一侧部借助缘部14卡定于凹下部11c。

也就是说,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轮毂1,与以往的车辆用轮毂(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相比能够省略一个槽部。

因此,根据该车辆用轮毂1,与以往的车辆用轮毂相比能够削减制造成本。

另外,根据车辆用轮毂1,与副气室部件10仅利用空气阀26悬臂支承在轮辋11上的情况相比,向轮辋11安装的安装强度提高。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轮毂1中,托架23嵌件成型于副气室部件10。

根据具有这样的副气室部件10的车辆用轮毂1,能够预先成形托架23本身,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托架23的设计自由度。

以上对本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方式实施。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对借助嵌件成型于副气室部件10的托架23将副气室部件10安装于空气阀26的构成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本发明也可以构成为借助安装于空气阀26的支承部件20(参照图4)使空气阀26支承副气室部件10。

图4是支承副气室部件10的支承部件20的立体图。并且,图4中以假想线(双点划线)概略示出副气室部件10的外形。

如图4所示,支承部件20包括:细长的底座板34,其沿着副气室部件10的侧面并沿轮毂周向x延伸;以及上侧延伸板35和下侧延伸板36,其分别从底座板34的上下缘沿轮毂宽度方向延伸。

在底座板34的轮毂周向x的中央部设有卡定空气阀26(参照图3)的头部26a(参照图3)的卡定孔24b。

上侧延伸板35和下侧延伸板36与底座板34成为一体,在与轮毂周向x交叉的剖切观察时构成大致コ字状的握持部24。握持部24在轮毂周向x上并列形成有多个(在本实施例中为三个)。

另外,上侧延伸板35和下侧延伸板36各自在从底座板34侧延伸的顶端部,在上侧延伸板35与下侧延伸板36之间具有以相互对置方式延伸的爪板25。

在这样的支承部件20中,底座板34借助卡定孔24b固定在空气阀26(参照图3)上,并由握持部24的上侧延伸板35和下侧延伸板36夹入副气室部件10来握持。

根据具有这样的支承部件20的车辆用轮毂1(参照图1),能够借助空气阀26将副气室部件10以自由拆装的方式固定在轮辋11上。

另外,支承部件20也可以构成为以包围副气室部件10周围的方式支承。

图5是表示支承副气室部件10的支承部件20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如图5所示,变形例的支承部件20也可以由环状的带状部件37构成,该带状部件37安装在空气阀26的头部26a,包围副气室部件10的主体部13的周围。

副气室部件10通过从轮毂周向x侧插入在该带状部件37中而借助空气阀26固定于轮辋11。

根据具有这样的支承部件20的车辆用轮毂1(参照图1),能够以简单的构造借助空气阀26将副气室部件10以自由拆装的方式固定在轮辋11上。

以下参照的图6是表示副气室部件10的安装构造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如图6所示,该变形例的副气室部件10的安装构造为,在副气室部件10形成有与空气阀26的头部26a对应的凹部,头部26a经由粘接剂嵌入在该凹部中。

根据这样的安装构造,能够省略所述的托架23和支承部件20。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