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停车场充电桩防护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48114发布日期:2019-10-23 01:48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下停车场充电桩防护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停车场充电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下停车场充电桩防护系统。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也可以称为电动汽车,其需要不定期向充电电池进行充电。电动汽车因其清洁环保而成为国家大力支持发展的产业,与电动汽车配套的充电桩也相应地随之快速发展,电动汽车在充电时通过充电桩电缆实现充电,充电缆绕或盘在一起悬挂于充电桩上。

现有市面上的充电桩基本都是商业使用,如在加电站或商用停车场内,但是针对家用地下停车场的充电桩基本都是最原始的插座型,功能非常单一,防护能力极差。如容易被别人偷偷使用,容易遭到别人的破坏,甚至现在夏季许多城市内涝严重,地下停车场直接淹没的也不在少数,目前的充电桩完全不能够防止水淹,更无法对水淹时的设备进行防护。

因此,现在需要一种防护标准更高、功能更多的地下停车场家用充电桩,来弥补这方面的空白。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地下停车场充电桩防护系统,用来保护家用的地下停车场充电桩,尤其针对于多雨地区,可以在地下停车场积水后对充电桩进行防护,避免积水造成设备短路及淤泥淹埋设备等,对充电桩进行更好的防护。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地下停车场充电桩防护系统,包括设置在地面下的设备腔,所述设备腔顶部设置开口,所述设备腔底部设置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的上端设置立柱,所述立柱的下端设置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总控机构,所述立柱的中部设置密封底板,所述密封底板上方设置充电机构,所述立柱的顶部设置密封顶板,所述设备腔内设置湿度监控机构、升降校准机构和水位监控机构,所述总控机构与湿度监控机构、升降校准机构、水位监控机构、升降机构、充电机构连接,所述总控机构通过通信模块与移动端信号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总控机构包括微控制器和充电开关,所述充电开关和充电机构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通信模块采用无线通信,所述通信模块设置在立柱上,所述通信模块的信号天线设置在密封顶板的上方,所述密封顶板上设置用于保护信号天线的保护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保护机构包括围绕信号天线在密封顶板上设置的一圈固定凹槽,所述固定凹槽内侧设置u型的密封橡胶层,所述密封橡胶层内侧设置波纹状凸起,所述固定凹槽内卡入覆盖信号天线的筒形透明罩体,所述透明罩体的侧壁厚度大于密封橡胶层两侧壁的间距。

进一步的,所述开口、密封顶板、密封底板为圆形,所述开口内侧设置密封机构,所述密封顶板和密封底板的边缘侧面设置环形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机构包括开口内侧边缘设置的首尾连通的环形气囊,所述气囊的竖截面为圆形,所述气囊通过供气管道与设置在设备腔内的气泵连通,所述供气管道上设置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气泵与微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校准机构包括开口侧面位于设备腔内设置一个红外线接收器,所述密封顶板和密封底板的下方设置与红外线接收器配合的红外线发射器,所述红外线接收器和红外线发射器与微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充电机构包括与充电开关连接的充电线、充电线端部设置的充电枪以及容纳充电线的收卷机构,所述收卷机构包括立柱中部位于密封顶板和密封底板之间设置的横臂,所述横臂上方排列设置多个弧形槽板,所述横臂的端部设置挂钩,所述充电枪上设置挂环。

进一步的,所述湿度监控机构包括设置在设备腔内的湿度传感器以及用于除湿的除湿机构,所述除湿机构包括设置在工作台上的l型支架,所述l型支架的上端竖向设置上筒,所述上筒的内部设置微型风扇,所述上筒的下端螺纹连接下筒,所述下筒内部上端设置第一滤网,所述下筒内部下端活动设置第二滤网,所述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之间设置变色硅胶,所述下筒采用透明材料制件,所述湿度传感器和微型风扇与微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滤网设置安装环上,所述安装环的外径与下筒的内径相等,所述安装环与下筒的底部螺纹连接,所述安装环上端设置所述第二滤网,所述安装环下端设置操作杆。

进一步的,对应所述除湿机构设置封堵机构,所述封堵机构包括工作台上设置的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上设置所述l型支架,所述工作台上设置u型的封堵板,所述封堵板的上板的下端与上筒的上端等高,所述封堵板的下板的上端与下筒的下端等高,所述封堵板位于上筒和下筒的旋转轨迹上。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工作台上设置的传动孔,所述传动孔的下方在所述工作台下侧设置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与工作台螺栓连接,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伸出所述传动孔,所述输出轴的上端设置旋转盘,所述旋转盘中心设置所述l型支架。

进一步的,所述水位监控机构包括水位监测机构和排水机构,所述水位监测机构包括设备腔底部设置的集水槽,所述集水槽内设置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与微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排水机构包括所述设备腔底部设置的泄水孔,所述泄水孔的下方设置蓄水池,所述泄水孔内设置排水管和换气管,所述排水管上设置第二电磁阀,所述换气管上设置第三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与微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蓄水池的底部设置水泵,所述水泵与泄水管连通,所述泄水管与外界连通,所述泄水管上设置第四电磁阀,所述第四电磁阀和水泵与微控制器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地下停车场充电桩防护系统,包括设置在地面下的设备腔,设备腔顶部设置开口,设备腔底部设置升降机构,升降机构的上端设置立柱,立柱的下端设置工作台,工作台上设置总控机构,立柱的中部设置密封底板,密封底板上方设置充电机构,立柱的顶部设置密封顶板,设备腔内设置湿度监控机构、升降校准机构和水位监控机构,总控机构与湿度监控机构、升降校准机构、水位监控机构、升降机构、充电机构连接,总控机构通过通信模块与移动端信号连接。整个充电桩位于地下的设备腔内,设备腔可以采用混凝土制成,开口方便整个充电桩伸出设备腔。整个充电桩分为了三层,最上层为密封顶板和密封底板之间,这里设置充电机构,在需要充电时升降机构将该部分顶出设备腔进行操作。中间层为密封底板和工作台之间,该部位设置了总控机构,用于对各个机构进行控制以及对充电机构进行供电。最下层为工作台下方的升降机构,对充电桩进行升降。升降校准机构是对密封顶板和密封底板是否在开口处与开口对齐进行监测,从而在对齐之后能够进行密封,避免灰尘进入且在积水时避免水进入。湿度监控机构可以监测设备腔内的湿度,在湿度过大时除湿,水位监控机构可以监测设备腔内的水位,在出现积水时排水。

在地车车库出现积水时,通过密封顶板与开口的配合,可以避免地下车库水淹时积水进入充电桩内部,这样对设备腔内进行防护。如果在充电过程中车库慢慢出现积水,而如果车主在旁边直接控制升降机构下降,密封顶板与开口密封,避免再次进行积水同时对内部排水。而如果无人照看,则积水进入到设备腔底部后,被水位监测机构监测到,此时判断进水的速度来确定升降机构是否下降,如果进水速度过快,则直接将密封底板与开口密封,且总控机构切断充电机构的供电,避免积水进入过多,损坏设备。如果进水速度慢则直接升降机构下降,最终让密封顶板与开口密封防水。

升降机构的下端可以设置一个高台,避免进入的部分水影响到升降机构的运行。同时因为密封顶板和密封底板都要起到密封作用,但是又有线路穿过,因此在线路穿过的部位要做好密封,通过封堵材料直接封堵即可。

总控机构包括控制各个机构的微控制器以及对充电机构进行控制的充电开关,充电开关直接采用电开式,可以采用继电器,与微控制器连接实现对充电机构的控制。通信模块采用无线通信,且信号天线设置在密封顶板的上方,方便使用者通过移动端操控充电桩,避免因为设备腔的密封设计而无法通信。充电桩靠墙设置,信号天线虽然暴露在地面,但是汽车并不会从上边碾压过去,且保护机构对信号天线进行防尘防水。使用者在需要充电时如果信号没问题直接通过移动端控制,按时信号传输较慢时可以将保护机构打开,方便通信。通信模块的选择可以很多,如2g、3g、4g等,或者根据需要还可以采用wifi、蓝牙等。

保护机构负责对信号天线进行保护,在未进行操作时可以将透明罩体插入固定凹槽内,密封橡胶层具备收缩弹性,在弹性的作用下其两侧壁会仅仅挤压透明罩体的侧壁,同时与波纹状凸起配合,可以实现很好的密封效果,在地下车库积水时,可以防止积水损坏信号天线。当然在使用时如果信号不好需要将透明罩体取下,再通过移动端控制充电桩。

密封底板和密封顶板与开口都可以实现密封,用于密封的密封机构设置在开口上,这样无需设置两个就能分别与密封底板和密封顶板进行密封。密封依靠环形气囊实现,在密封顶板或密封底板升降过程中,其中一个升降至于开口同一水平高,便可以启动气泵和第一电磁阀。通过气泵供气使得环形气囊膨胀,从而进入到密封顶板和密封底板环侧的环形凹槽内,膨胀后的腔要求截面要大于环形凹槽的截面,这样气囊会与环形凹槽内侧壁紧密贴合,然后关闭第一电磁阀,使得环形气囊持续膨胀状态,实现密封。在需要对装置升降时第一电磁阀打开,环形气囊放气即可。

升降校准机构是对密封顶板和密封底板是否升到开口位置进行校准,在密封顶板和密封底板的下方设置一个红外线发射器,该发射器与微控制器连接。准备升降前打开发射器,此时若升降至合适位置后,发射器的红外线会被接收器接收,微控制器便可以接收到校准的信号,直接暂停升降,使得密封顶板或密封底板与开口齐平,从而方便密封机构对缝隙处进行封堵。

现有的充电机构对于充电线放置非常杂乱,在使用时经常纠缠到一起,因此在充电机构位置设置了收卷机构,多个弧形槽板可以为半圆环形,开口朝上,沿横臂的轴向设置,在放置充电线时先放在最里边的一个弧形槽板上,然后缠绕一圈再放置第二个弧形槽板上,重复步骤便可将充电线缠绕在横臂上,且通过弧形槽板对每一圈的充电线固定,防止杂乱或滑落。且在横臂的端部设置挂钩,在缠绕完毕后,充电枪上的挂环与挂钩配合可以对充电枪进行固定,避免因充电枪重量较大,下垂过多。

湿度监控机构包括湿度传感器和除湿机构,湿度传感器与设置在设备腔内,最好设置在底部,与微控制器连接,可以实时将湿度信息反馈给微控制器。而除湿机构负责在湿度过大时对设备腔内进行除湿,考虑到湿气会沉淀到下部,因此上筒设置微型风扇,且风向上吹,上筒的下端连接的下筒内,主要童工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安装变色硅胶颗粒,这样在微型风扇的作用下,底部的湿气从下筒内经过被除湿,在从上筒的上端排出,实现除湿效果。上筒与下筒螺纹连接,非常方便,具体可以上筒下端内部设置内螺纹,而下筒上端外侧设置外螺纹。下筒采用透明材料制件可以清楚的看到内部的变色硅胶是否变色,从而是否对其进行更换。

为了第二滤网必须为可拆卸式,以此来更换内部的变色硅胶,因此第二滤网设置在安装环上,安装环的外侧设置外螺纹,而下筒的下端内侧设置内螺纹,安装环上还设置操作杆,通过操作杆可以旋转安装环,从而将安装环拧入下筒内部,实现第二滤网的安装固定。

封堵机构是避免除湿机构在日常湿度较低时仍被使用,造成变色硅胶更换频率较大,因此对上筒的上端和下筒的下端进行封堵。旋转机构可以带动l型的支架转动,在需要封堵时l型支架转动使得上筒和下筒位于u型的封堵板内,u型的封堵板开口设置在侧面,此时上筒的上端被封堵板的上板遮盖,而下筒的下端被封堵板的下板遮盖,为了增加封堵效果,可以在u型的封堵板上下板上增加橡胶层。旋转机构通过旋转电机来带动,旋转电机设置在工作台的下方,旋转电机的输出轴通过工作台上设置的传动孔伸出,带动工作台上方的旋转盘进行转动,从而实现l型支架的转动,预先设定好旋转电机的旋转角度,如180度,在一次旋转之后可以将上筒和下筒旋转至u型的封堵板内,或向外旋转脱离封堵板,因此旋转电机可以选步进电机。

水位监控机构主要是对充电过程或升降过程进入的水进行监测并排出,水位监测机构的集水槽可以为圆柱形,这里设备腔的底部一定要水平,水会先进入到集水槽内,被液位传感器监测到,在低于安全液位时无需处理,而高于安全液位如集水槽的最高点,则表示水会在设备腔的底部布满并积蓄加深,此时微控制器会控制排水机构进行工作。设备腔的下方有蓄水池,蓄水池密封设置,通过泄水孔与设备腔连通,但是泄水孔是用来安装排水管和换气管,因此在泄水孔内需要封堵,不能存在缝隙。排水管负责将设备腔内的水排入到蓄水池内,而换气管道则是平衡设备腔和蓄水池的气压,因此纯密封设计,不换气的情况下水很难流入蓄水池内。所以换气管的下端必须在蓄水池的顶部,而换气管的上端需要在设备腔的顶部,避免水在换气管流通。排水管上设置第二电磁阀,在不需要时必须关闭,换气管上也设置第三电磁阀,不排水时关闭,避免蓄水池内有水时湿气从管道进入到设备腔内,损坏设备或者加快变色硅胶的使用速度。而蓄水池内必须要加装排水的装置,在每次排水之后,水泵与微控制器连接,微控制器控制水泵启动将蓄水池内的水排出,蓄水池的底部可以为锥形,方便集水。当然在蓄水池内同样可以设置液位监测用设备,如液位浮球开关,这样水泵可以不与微控制器连接,直接与浮球开关连接,在液位达到阈值后,浮球开关直接启动水泵进行排水。泄水管可以直接与地下水管连通,或本充电桩大规模实施时的排水主管道连通,直接将水排出,在泄水管上要加装第四电磁阀,在非排水时第四电磁阀关闭,避免水倒流。

本发明专门针对家用的地下停车场充电桩进行防护,可以避免在地下停车场积水时损坏充电桩,提高了充电桩的防护性能,且提高了使用者的安全性,降低了触电的风险。

本发明特别适用于南方对于地区,或沿海台风频发地区,这些地方短时强降雨次数较多,排水系统的一点故障就可能导致地下停车场积水,采用本充电桩可以解决积水后更换充电桩的问题,大大降低了使用的成本,对于推广新能源汽车具有促进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地下停车场充电桩防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装置主体收入设备腔并实现密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保护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固定凹槽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除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除湿机构和封堵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1-6,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下停车场充电桩防护系统,包括设置在地面下的设备腔9,所述设备9腔顶部设置开口4,所述设备腔9底部设置升降机构36,所述升降机构36的上端设置立柱6,所述立柱6的下端设置工作台22,所述工作台22上设置总控机构,所述立柱6的中部设置密封底板19,所述密封底板19上方设置充电机构,所述立柱6的顶部设置密封顶板5,所述设备腔9内设置湿度监控机构、升降校准机构和水位监控机构,所述总控机构与湿度监控机构、升降校准机构、水位监控机构、升降机构36、充电机构连接,所述总控机构通过通信模块34与移动端信号连接。

升降顶板、升降底板、工作台都为中间设置供立柱穿过的通孔的圆盘,圆盘的外径大小与开口的内径相比,略小一点点,因为开口处要设置密封机构。设备腔的内壁可以采用混凝土浇筑成,但是在浇筑之前要在侧壁上涂抹一层防水材料,如沥青,避免渗水。

所述总控机构包括微控制器35和充电开关33,所述充电开关33和充电机构连接。所述通信模块34采用无线通信,所述通信模块34设置在立柱6上,所述通信模块34的信号天线7设置在密封顶板5的上方,所述密封顶板5上设置用于保护信号天线7的保护机构。

所述保护机构包括围绕信号天线7在密封顶板5上设置的一圈固定凹槽42,所述固定凹槽42内侧设置u型的密封橡胶层41,所述密封橡胶层41内侧设置波纹状凸起43,所述固定凹槽42内卡入覆盖信号天线7的筒形透明罩体39,所述透明罩体39的侧壁厚度大于密封橡胶层41两侧壁的间距。透明罩体外界涂抹荧光以及反光涂料,在地下车库可以对周边进行提示,防止路人无意被绊倒。

所述充电机构包括与充电开关33连接的充电线15、充电线15端部设置的充电枪18以及容纳充电线15的收卷机构,所述收卷机构包括立柱6中部位于密封顶板5和密封底板19之间设置的横臂8,所述横臂8上方排列设置多个弧形槽板14,所述横臂8的端部设置挂钩16,所述充电枪18上设置挂环17。横臂中部通过一个连接杆与立柱连接,不会影响到充电线在横臂上的缠绕。弧形槽板与横臂可以焊接,其上表面设置弹性保护层,选用橡胶材质,可以对充电线进行保护,避免缠绕式划破绝缘层。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所述开口4、密封顶板5、密封底板19为圆形,所述开口4内侧设置密封机构,所述密封顶板5和密封底板19的边缘侧面设置环形凹槽10。

所述密封机构包括开口4内侧边缘设置的首尾连通的环形气囊2,所述气囊2的竖截面为圆形,所述气囊2通过供气管道12与设置在设备腔9内的气泵13连通,所述供气管道12上设置第一电磁阀11,所述第一电磁阀11、气泵13与微控制器35连接。环形凹槽在这里主要与环形气囊配合,实现密封。环形气囊的一侧与开口的侧壁直接粘接,环形凹槽的上下即顶板和底板的最大边沿与开口存在缝隙,该缝隙是方便顶板和底板在开口穿过而不会受到环形气囊的影响,建议缝隙大小为0.5厘米。在顶板或底板与开口对齐之后,环形气囊充气,使得气囊在环形凹槽内膨胀最终将缝隙完全封堵,然后关闭第一电磁阀使得气囊保持膨胀即可实现密封。

所述升降校准机构包括开口4侧面位于设备腔9内设置一个红外线接收器1,所述密封顶板5和密封底板19的下方设置与红外线接收器1配合的红外线发射器3,所述红外线接收器1和红外线发射器3与微控制器35连接。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所述湿度监控机构包括设置在设备腔9内的湿度传感器以及用于除湿的除湿机构20,所述除湿机构20包括设置在工作台22上的l型支架46,所述l型支架46的上端竖向设置上筒44,所述上筒44的内部设置微型风扇45,所述上筒44的下端螺纹连接下筒48,所述下筒48内部上端设置第一滤网47,所述下筒48内部下端活动设置第二滤网50,所述第一滤网47和第二滤网50之间设置变色硅胶49,所述下筒48采用透明材料制件,所述湿度传感器和微型风扇45与微控制器35连接。湿度传感器优选安装位置在工作台的下表面,底部湿气最大,监测效果最好。微型风扇向上吹风,湿气从下筒的底部进入从上筒的上端吹出,通过变色硅胶颗粒进行除湿。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都选用不锈钢滤网,且网眼的大小要小于硅胶颗粒的直径。

所述第二滤网50设置安装环51上,所述安装环51的外径与下筒48的内径相等,所述安装环51与下筒48的底部螺纹连接,所述安装环51上端设置所述第二滤网50,所述安装环51下端设置操作杆52。因为安装环要旋转拧入下筒内部,因此没法通过安装环的外侧进行旋转,只能在安装环的内侧底部设置操作杆,通过操作杆来旋转安装环。

对应所述除湿机构20设置封堵机构21,所述封堵机构21包括工作台22上设置的旋转机构23,所述旋转机构23上设置所述l型支架46,所述工作台22上设置u型的封堵板54,所述封堵板54的上板23的下端与上筒44的上端等高,所述封堵板54的下板55的上端与下筒48的下端等高,所述封堵板54位于上筒44和下筒48的旋转轨迹上。封堵机构通过上筒和下筒旋转至封堵板内,实现对除湿机构的上端和下端进行封堵,避免日常使用时变色硅胶吸水,导致出现问题时吸水量减少。一种优选效果为在封堵板的内侧设置橡胶层增加封堵效果,另一实施方案可以为在内侧设置扁状气囊,效果会更好。

所述旋转机构包括工作台22上设置的传动孔58,所述传动孔58的下方在所述工作台22下侧设置旋转电机59,所述旋转电机59与工作台22螺栓连接,所述旋转电机59的输出轴57伸出所述传动孔58,所述输出轴57的上端设置旋转盘56,所述旋转盘56中心设置所述l型支架46。旋转机构的旋转电机采用步进电机,旋转角度利于控制。在图中可以看出旋转角度是180度,可以将除湿机构旋转至封堵板内。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所述水位监控机构包括水位监测机构和排水机构,所述水位监测机构包括设备腔9底部设置的集水槽38,所述集水槽38内设置液位传感器3,所述液位传感器37与微控制器35连接。液位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在集水槽的最顶部,这样当集水槽内水积蓄满了之后,便要在设备腔底部弥漫,此时液位传感器的监测信号反馈至微控制器,微控制器控制第二电磁阀排水。或者液位传感器采用浮漂式的,可以实时监测集水槽内的水深,设置阈值,到达阈值后进行排水。

所述排水机构包括所述设备腔9底部设置的泄水孔26,所述泄水孔26的下方设置蓄水池29,所述泄水孔26内设置排水管27和换气管25,所述排水管27上设置第二电磁阀28,所述换气管25上设置第三电磁阀24,所述第二电磁阀28和第三电磁阀24与微控制器35连接。泄水孔主要起到安装排水管和换气管的作用,其在安装两个管道之后,必须采用不吸水的材料进行封堵,仅仅留下排水管和换气管连通设备腔和蓄水池。

所述蓄水池29的底部设置水泵30,所述水泵30与泄水管31连通,所述泄水管31与外界连通,所述泄水管31上设置第四电磁阀32,所述第四电磁阀32和水泵30与微控制器35连接。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同一小区内的充电桩通过基站与集控中心连接,可以通过有线的方式进行连接,此时集控中心可以实时获取各个充电桩的信息,在发生问题时可以及时提醒并进行维修。如进水后排水出现故障、变色硅胶颜色改变(这里可以针对设置一个摄像头)等,总控机构可以与集控中心连接,形成统一的运行管理,既能方便车主,还能更好的保障充电桩安全性。通信线可以沿着电线排布,做好封堵。集控中心可以设置无线通信功能,与移动端通信,这样可以省去信号天线,从而简化密封顶盖的结构,在安装时参照小区内充电张数量而定。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下停车场充电桩防护系统的防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取下透明罩体,通过移动端控制升降机构将密封底板提升,并通过升降校准机构使得密封底板与开口持平,然后气泵工作对环形气囊充气,密封底板与开口间实现密封,此时可以通过充电机构进行充电;

s2、若在充电过程中地下车库积水,直接依靠密封底板与开口密封避免积水进入设备腔内,若水深过高,通过移动端发送指令将充电开关断开,这样积水漫过充电机构也不会发生短路或漏电;

s3、充电完成后,通过升降机构讲下装置主体,使得密封顶板与开口实现密封,将透明罩体扣在信号天线上进行保护;

s4、设备腔内的湿度监控机构和水位监控机构对无意间进入的积水或湿气进行监测并及时除湿或排水,保障设备的运行环境。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