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进行电动汽车监测保养的充放电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72669发布日期:2019-11-08 20:53阅读:449来源:国知局
可进行电动汽车监测保养的充放电桩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特别是可进行电动汽车监测保养的充放电桩。属于电动汽车充电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可持续发展和环境问题的高度重视,电动汽车作为新型绿色交通工具越来越受欢迎。随着电动汽车的使用,其动力电池的性能由于老化、腐蚀等因素而逐渐降低。加上现时交通环境的恶化,城市拥挤的道路,慢速的走走停停,对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性能是很大的考验。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寿命及安全性是消费者最为关心的重点,一旦操作不当造成动力电池安全隐患,安全性令人堪忧。

目前,电动汽车维护和保养一般由生产商或销售商根据行驶里程或规定的周期进行,各种电动汽车的维修保养必须在特约维修站进行,耗时较长,维护和保养不方便、不及时并且传统电动汽车保养费用较高,给电动汽车用户带来极大不便。同时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保养需要定期对动力电池深度放电,所放出的电能不能为用户所利用,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因此,对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健康状况进行实时判断是十分必要的。用户每次使用充电桩时,将动力电池历史数据进行储存,并通过历史数据对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健康状况进行实时判断,从而实现实时提醒用户是否需要保养,使用户的电动汽车更安全,保养更方便。通过充电桩,动力电池保养所进行的深度放电,所释放的电能能够反馈给用户,提升能量利用率。

目前,尚无人提出利用充电桩对电动汽车记录的历史信息,进行判断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健康状况,同时就地进行电动汽车保养。中国专利“电动车辆动力电池组状态的评估方法及电池管理系统”(申请号:201610331156.7)提出通过获取上次保养时的车辆里程或上次保养时间进行判断动力电池是否需要保养。但是该系统是安装在电动汽车上,不能进行就地保养,用户还是需要到指定4s店进行保养。并且该系统只是通过上一次的数据进行判断是否需要保养,不能通过历史数据综合判断,判断结论有很明显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进行电动汽车监测保养的充放电桩,在电动汽车每次连接到充放电桩时,对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是否需要保养进行及时检测判断,就地进行保养;同时充分利用动力电池保养所进行的深度放电所释放的电能,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提高能量利用率。用户电动汽车通过不同充电桩进行充电都会接收到该车辆的历史信息,不受地域限制,达到数据资源共享。具有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实用性强等优点,可广泛取代现有充电桩。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的可进行电动汽车监测保养的充放电桩包括壳体(1)、控制面板(2)、充放电端口(3)、充放电驱动模块(4)、电网接入装置(5)、双向计量电表(6)、主控模块(7)、车辆识别模块(8)、通讯模块(9)、电动汽车(10)、中心服务器(11)。

控制面板(2)、充电端口(3)安装在壳体(1)外表面,充电驱动模块(4)、电网接入装置(5)、双向计量电表(6)、主控模块(7)放置于壳体(1)内部。

电网接入装置(5)一端接入电网,另一端经双向计量电表(6)与充放电驱动模块(4)相连,电动汽车(10)经充放电端口(3)与充放电驱动模块(4)连接,主控模块(7)控制充放电驱动模块(4)对电动汽车(10)进行充放电操作,用户通过控制面板(2)设置及修改充电桩的工作参数,并储存在主控模块(7)中。

当电动汽车(10)连接到所述充放电桩时,主控模块(7)通过车辆识别模块(8)识别电动汽车(10)的id,经通讯模块(9)上传至中心服务器(11),然后获取该电动汽车(10)id对应的历史数据,判断电动汽车(10)是否需要保养,如需要则提醒用户,根据用户选择决定本次充电是否先进行保养操作,或者用户进行充电前,通过控制面板(2)选择对电动汽车(10)直接进行保养;将电动汽车保养检测判断融入每次用户连接到充放电桩时,并利用充放电桩就地对电动汽车(10)的电池进行保养,从而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维护、保养,实现了电动汽车(10)运行状态的长期、连续监测,利用充电桩解决了电动汽车(10)的保养维护问题,使用户更加安全、更加放心的用车,这是传统充电桩不具备的。

本次充电或保养完成后,主控模块(7)经通讯模块(9)将本次充电或保养数据上传给中心服务器(11)进行储存。充放电桩将每次电动汽车(10)充电操作或保养记录上传至中心服务器(11),中心服务器(11)通过电动汽车的id进行分组保存,实现数据资源共享,用户电动汽车通过不同充放电桩进行充电时,都会接收到该车辆的历史信息,不受地域限制。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实用性强,可取代现有充电桩,广泛应用于居民区或充电站中。

车辆识别模块(8)采用车牌图像识别方式,将识别出的车牌号码作为电动汽车(10)的唯一标识id。

电动汽车(10)进行保养时,电动汽车(10)动力电池的剩余电量经双向计量电表(6)向电网放空并进行计量;进行充电时,该部分电量用于抵扣后续该电动汽车(10)的充电电量。深度放电所释放的电能能够反馈给用户,避免资源浪费,提升能量利用率,降低用户的用车成本。

中心服务器(11)中对应每台电动汽车(10)的id储存n个动力电池的历史数据,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用户将电动汽车(10)接入充电桩时,如果更换了动力电池,则通过控制面板(2)设定对应该电动汽车(10)的当前安装的动力电池进行操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将电动汽车保养检测判断融入每次用户连接到充放电桩时,并利用充放电桩就地对电动汽车的电池进行保养,从而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维护、保养,实现了电动汽车运行状态的长期、连续监测,利用充电桩解决了电动汽车的保养维护问题,使用户更加安全、更加放心的用车,这是传统充电桩不具备的。

2.充放电桩将每次电动汽车充电操作或保养记录上传至中心服务器,中心服务器通过电动汽车的id进行分组保存,实现数据资源共享,用户电动汽车通过不同充放电桩进行充电时,都会接收到该车辆的历史信息,不受地域限制。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实用性强,可取代现有充电桩,广泛应用于居民区或充电站中。

3.动力电池进行保养时,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剩余电量经双向计量电表向电网放空并进行计量。进行充电时,该部分电量用于抵扣后续该电动汽车的充电电量。深度放电所释放的电能能够反馈给用户,避免资源浪费,提升能量利用率,降低用户的用车成本。

附图说明

图1:可进行电动汽车监测保养的充放电桩结构图

图中:1—壳体、2—控制面板、3—充放电端口、4—充放电驱动模块、5—电网接入装置、6—双向计量电表、7—主控模块、8—车辆识别模块、9—通讯模块、10—电动汽车、11—中心服务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可进行电动汽车监测保养的充放电桩如图1所示,包括壳体(1)、控制面板(2)、充放电端口(3)、充放电驱动模块(4)、电网接入装置(5)、双向计量电表(6)、主控模块(7)、车辆识别模块(8)、通讯模块(9)、电动汽车(10)、中心服务器(11)。

控制面板(2)、充电端口(3)安装在壳体(1)外表面,充电驱动模块(4)、电网接入装置(5)、双向计量电表(6)、主控模块(7)放置于壳体(1)内部。

电网接入装置(5)一端接入电网,另一端经双向计量电表(6)与充放电驱动模块(4)相连,电动汽车(10)经充放电端口(3)与充放电驱动模块(4)连接,主控模块(7)控制充放电驱动模块(4)对电动汽车(10)进行充放电操作,用户通过控制面板(2)设置及修改充电桩的工作参数,并储存在主控模块(7)中。

当电动汽车(10)连接到所述充放电桩时,主控模块(7)通过车辆识别模块(8)识别电动汽车(10)的id,车辆识别模块(8)采用车牌图像识别方式,将识别出的车牌号码作为电动汽车(10)的唯一标识id,电动汽车(10)id经通讯模块(9)上传至中心服务器(11),中心服务器(11)中对应每台电动汽车(10)的id储存n个动力电池的历史数据,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用户将电动汽车(10)接入充电桩时,如果更换了动力电池,则通过控制面板(2)设定对应该电动汽车(10)的当前安装的动力电池进行操作。

充电桩通过中心服务器(11)获取该电动汽车(10)id对应的历史数据,判断电动汽车(10)是否需要保养,如需要则提醒用户,根据用户选择决定本次充电是否先进行保养操作,或者用户进行充电前,通过控制面板(2)选择对电动汽车(10)直接进行保养。在本次充电或保养完成后,主控模块(7)经通讯模块(9)将本次充电或保养数据上传给中心服务器(11)进行储存。

用户的电动汽车(10)进行保养时,电动汽车(10)动力电池的剩余电量经双向计量电表(6)向电网放空并进行计量;进行充电时,该部分电量用于抵扣后续该电动汽车(10)的充电电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实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