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命探测救援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38679发布日期:2020-02-14 22:53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命探测救援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核污染防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命探测救援车。



背景技术:

地方核电厂、军用核设施、核军用装备和核恐怖袭击等重特大核事故发生后,核事故应急搜救队员乘坐该装备迅速进入核事故救援现场,利用专用搜救装备对事故区域内受困人(伤)员展开搜救作业,并对获救人员进行简易洗消和医疗救护,并转送出放射性污染区。



技术实现要素:

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生命探测救援车。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生命探测救援车,所述生命探测救援车包括底盘系统和方舱,所述底盘系统包括底盘车,所述底盘车上设有内外照射防护驾驶室、通信系统、整车控制系统、自发电系统、辐射监测系统、声光一体式车载警示设备和定位系统,

所述方舱包括辐射防护加固箱体、辐射防护救援作业设备模块舱、生命救援照明系统、车辆应急环境气象监测系统、救援人员乘坐舱、机动设备液压升降平台以及快速机动设备存放舱体,

所述生命救援照明系统包括远距离照明系统、多功能移动升降照明系统、头戴式照明设备,

所述机动设备液压升降平台用于实现快速机动设备的装卸。

进一步的,辐射防护救援作业设备模块舱包括辐射防护搜救及检测设备、辐射防护工程破拆设备、辐射防护生命救援设备以及辐射救援防护设备。

进一步的,所述多功能移动升降照明系统包括全方向旋转照明部件、摄像部件、信号警示部件、录音扩音收音部件和四节伸缩杆升降部件。

进一步的,所述头戴式照明设备包括多个上照射led灯泡和下照射卤素灯泡,外壳为abs树脂防腐蚀耐温变外壳。

进一步的,所述救援作业设备模块舱包括第一舱体、第二舱体和第三舱体。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舱体、第二舱体和第三舱体为矩形舱体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舱体位于内外照射防护驾驶室后侧,所述第二舱体位于第一舱体右侧,第三舱体位于第一舱体左侧,所述救援人员乘坐舱位于第二舱体和第三舱体之间,所述救援人员乘坐舱、第二舱体和第三舱体后侧为快速机动设备存放舱体。将救援人员乘坐舱设置于方舱的近似中心位置,可最大程度避免救援人员收到辐射污染,同时避免遇到事故对救援人员的直接伤害。

进一步的,所述救援人员乘坐舱与快速机动设备存放舱体之间为滑动门,实现救援人员的方便进出。

进一步的,所述救援人员乘坐舱中还设置有核级正压密封担架。

进一步的,所述机动设备液压升降平台包括动力液压缸、平台动臂以及载货平台。

进一步的,所述快速机动设备位于载货平台之上。

进一步的,所述动力液压缸与救援作业设备模块舱中的液压动力站联通,并通过第一可旋转节点固定于车体,通过第二可旋转节点连接于平台动臂上。

进一步的,所述平台动臂上设有第三可旋转节点,载货平台通过第三可旋转节点连接于所述平台动臂,实现能够围绕第三可旋转节点旋转,

所述平台动臂通过第四可旋转节点固定于车体。

进一步的,所述载货平台包括载货板、位于载货板中心位置的连接杆以及与连接杆可旋转连接的转动杆,所述连接杆一端固定于载货板中心位置,另一端通过第五可旋转节点与转动杆一端连接,所述转动杆另一端与第三可旋转节点连接。转动杆的设置使得载货板的转动更为顺畅,且避免载货板的频繁转动对平台动臂的磨损。同时,当载货平台与平台动臂的转动连接出现问题时,可直接更换转动杆,而无需更换连接杆甚至是载货平台。

进一步的,所述底盘系统还包括辐射防护电动绞盘式牵引设备。

进一步的,所述底盘系统还包括行车记录仪、倒车影像和倒车雷达。

进一步的,所述内外照射防护驾驶室加装辐射防护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辐射防护系统包括车辆内照射防护系统和车辆外照射防护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整车控制系统包括:

行车控制系统,用于对车辆行驶过程进行监控和调节;

设备控制系统,用于对设备控制和检测显示。

进一步的,所述自发电系统包括通过连接电缆线连通的车辆发电机、车载取力发电机、智能控制器、显示单元、功率补偿单元和动力传动装置组成。

进一步的,所述智能控制器对车辆发电机施加励磁电流,使车辆发电机并发出交流电,所述智能控制器根据车辆发电机的转速、负载情况实时调节车辆发电机的励磁电流并维持输出电压不变,实现稳压功能。

进一步的,所述智能控制器由整流滤波电路、励磁调节电路、采样控制电路、输出滤波电路、自供电电路以及辅助供电电路组成。

进一步的,所述智能控制器采用pwm脉宽调制技术控制发电机的励磁电压,采用pid控制电路实现发电机输出电压的相对稳定。

进一步的,所述显示单元对对车载取力发电机、智能控制器相应参数进行实时监视测量,并实时显示。

进一步的,所述智能控制器内部设计有时钟芯片,用于将运行过程中所发生的故障以及时间进行备份记录,并上传远程服务器。

进一步的,所述动力传动装置可根据需要进行增速。

进一步的,所述功率补偿单元由储能电池组或超级电容组成。

进一步的,所述功率补偿单元在车辆发动机转速低于怠速时或车载取力发电机输出功率低于额定功率状态下,补充能量使车载取力发电电源设备始终输出额定功率。

进一步的,所述功率补偿单元可根据输出功率以及维持时间的长短选择其容量。

进一步的,所述功率补偿单元能够对储能电池组或超级电容进行充电、放电管理。

进一步的,所述方舱还包括耐辐射车载摄像设备。

进一步的,所述辐射监测系统包括辐射监测探头、数据采集处理部件、辐射监测控制部件和辐射检测显示屏。

进一步的,所述辐射监测探头采用大体积nai晶体构成。

进一步的,所述辐射监测控制系统采用以下步骤进行辐射检测:

辐射监测探头获取车外辐射剂量率水平,数据通过数据采集处理部件进行编译,编译后的数据流通过辐射监测控制部件进行整合处理,最终处理后的数据通过辐射检测显示屏显示。具有环境伽马放射性剂量率测量、核素识别功能,测量结果与地理信息系统结合,给出伽马放射性的时间-空间变化。

进一步的,所述辐射防护电动绞盘式牵引设备安装于内外照射防护驾驶室前端下部中间位置,通过连接件与车辆主梁进行连接,用于车辆牵引或脱困。

进一步的,所述救援设备作业模块包括搜救及检测设备、工程破拆设备、生命救援设备、个人防护设备。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

重特大事故具有突发性,事故发生后,抢救幸存者时间紧迫,任务艰巨。本发明可有效提高重特大事故中抢救效率,减小损失。车辆具备辐射防护能力,可深入重灾区进行抢救工作,同时可有效保护车内工作人员人身安全。是一种用于重特大事故的生命探测搜救救援车辆。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系统逻辑图;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系统结构图;

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驾驶舱整车控制系统布置示意图;

图4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发电系统组成图;

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发电机示意图;

图6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辐射监测系统组成图;

图7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辐射监测采集界面显示图;

图8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辐射防护电动绞盘式牵引设备安装示意图;

图9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声光一体式车载警示设备安装示意图;

图10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方舱外形图;

图11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方舱内部结构及划分图;

图12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搜救设备模块布置图;

图13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远距离照明系统安装示意图;

图14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气象监测设备安装示意图;

图15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机动设备液压升降平台工作示意图;

图16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机动设备液压升降平台液压原理图;

图17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越野摩托车取放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相反,本发明涵盖任何由权利要求定义的在本发明的精髓和范围上做的替代、修改、等效方法以及方案。进一步,为了使公众对本发明有更好的了解,在下文对本发明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发明。

实施例1

核事故现场生命探测搜救车采用1车1底盘形式,即底盘车载技术形式。

按照功能分为:底盘系统、车厢(方舱)、救援作业设备模块、集防系统、辐射监测系统、通信系统、照明系统、其它系统等组成。救援作业设备模块包括搜救及检测设备、工程破拆设备、救援设备、个人防护设备,见图1。

按照结构分为:底盘系统和方舱两大部分,系统组成结构见图2。下述方案中按照结构进行详细描述。

底盘是承载方舱的载体亦是操纵控制中心。它包括底盘车、内外照射防护驾驶室、整车控制系统、自发电系统(轴带发电机)、通信系统、辐射监测系统、辐射防护电动绞盘式牵引设备、行车记录仪倒车影像倒车雷达、声光一体式车载警示设备、北斗定位系统。

内外照射防护驾驶室为双排座,驾驶舱设计加装防辐射改装(包括内外照射,内外照射防护驾驶室防护及改装见集防系统)。第一排可容纳2人乘坐,第二排装载整车控制系统后可容纳1人乘坐。

通信系统要满足同批各类装备的互联互通,包括卫星通信,短波通讯,音视频无线传输等模式。并且要将视频、图像、语音、数据等进行实时传输,与作业人员及现场、乃至后方指挥机构实现实时互联互通。通信设备统一另行配置,在驾驶舱内预留了改装空间,在施工中进行布线,总装调试。

整车控制系统根据功能划分为两类。一类与行车控制相关,置于司机和副驾驶中控台;另一类是专用设备控制或检测显示,置于内外照射防护驾驶室第二排。见图3。

辐射防护电动绞盘式牵引设备控制面板2、行车记录仪4、倒车影像/倒车雷达3、声光一体式车载警示设备5、北斗定位系统1、机动设备液压升降平台控制6、对讲系统11设计集成在中控台;

自发电系统(轴带发电机)控制14、远距离照明系统(车载照明系统)控制9、辐射监测/气象监测7、监测设备控制(键盘)8、摄像系统控制10、对讲系统12以及通讯系统13设计在内外照射防护驾驶室第二排。

根据本车用电设备及使用工况,车辆现有供电系统不能满足需求,特别是集防系统、照明、探测、控制系统等各种大功率用电设备的配备。车辆自带供电系统不能满足车辆行驶和驻车过程中车载用电装备对电能负荷的要求,因此设计车辆大功率自发电系统(轴带发电机)。设计功率12kw,总容量15kva。用发动机取力模式,驻车和行车均可满足用电需求。

车载取力发电设备由发电机、智能控制器、显示单元、功率补偿单元、连接电缆线、传动装置(取力器)等部分组成。车载取力发电机安装在车辆底盘上,车辆发动机通过传动装置(可实现增速)拖动发电机转动该车载取力发电电源设备具有性能稳定、安全可靠、实用性强特点,系统组成图见图4。

发电机-电能产生装置,通过转子旋转和励磁电流变化产生电流。新型导磁材料使用可有效减少体积,发电机外形与固定尺寸可根据车辆底盘空间定做,便于安装。发电机见图5。

智能控制器是车载取力发电设备的核心部分相当于大脑,是控制对外输出指标的关键,它对发电机施加励磁电流使发电机并发出交流电,智能控制器根据发电机的转速、负载情况实时调节发电机的励磁电流并维持输出电压不变(即稳压功能)。

主要由整流滤波电路、励磁调节电路、采样控制电路、输出滤波电路、自供电电路以及辅助供电电路等部分组成。智能控制器采用pwm脉宽调制技术控制发电机的励磁电压,其核心控制部分采用pid控制电路实现发电机输出电压的相对稳定,即发电机输出电压不受其转速、负载情况的影响,电路反馈采用转速、负载电流等措施有效的提高了发电机输出电压的精度。因此,智能控制器更适合宽转速范围的车载取力发电机,保证车载取力发电电源设备安全、可靠的运行。是发电系统的大脑,

显示单元对发电机的转速、电压、电流、温度以及智能控制器输出的电压、电流等相关参数进行采集并显示,实时监控其参数、状态的变化;显示单元能够对车载取力发电机、智能控制器相应参数进行实时监视测量,并通过触摸屏或液晶屏将被测参数实时显示,方便操作人员观察控制,智能控制器内部设计有时钟芯片,可以将整个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所发生的故障以及时间进行备份记录,并通过通讯传输到上位机,方便远程操作人员观察与查询。

功率补偿单元满足车辆发动机转速短时低于怠速时,发电设备能够维持输出功率不变的功能要求。功率补偿单元主要由储能电池组或超级电容组成,在车辆发动机转速低于怠速时或发电机输出功率达不到额定功率状态下,能够及时补充能量使车载取力发电电源设备始终输出额定功率。该功率补偿单元可根据输出功率以及维持时间的长短选择其容量。另外,功率补偿单元还有对电池组或超级电容进行充电、放电管理功能,保证电池组或超级电容始终处于良性的充、放电循环,延长其使用寿命。

连接电缆线将发电机、智能控制器、显示单元、功率补偿单元和控制柜进行连接。

传动装置(取力器)通过设计一组或多组变速齿轮,与变速箱低档齿轮或副箱输出轴连接,与发电机等取力设备输入轴连接的传动装置称为取力器。

该取力器安装于变速箱和离合器之间,取力器的动力是通过输入轴、输入轴齿轮传动,经过取力器的二轴滑移齿轮、二轴、二轴齿轮、输出轴齿轮和输出轴,从法兰传出。双向气操作,方便取力和脱开。因设计的取力点在变速箱和离合器之间,所以车辆行驶和驻车时均可使用该取力器取力。

取力器与变速箱集成设计结构紧凑;取力和传动均为齿轮和传动轴,无皮带等软传动,可靠性高,寿命长;输出速比不受变速箱挡位变化而变化;自带强制润滑系统;取力器设计最大扭矩900nm,额定输入转速2600rpm。可满足车辆发需要。

事故现场情况复杂多变,为快速监测γ辐射剂量率水平,及时处理人员防护和救援工作,车辆配备了辐射监测系统,该系统可在行进和驻车状态下实施获得现场放射性源的γ辐射剂量率,并可识别多种天然和人工放射性核素。系统结构见图6。

设计将辐射监测探头安装于车外适合位置,布线改装与车辆其它系统布线改装综合设计,线缆防辐射保护在驾驶舱防护改造施工中统一进行,避免后期改造线缆破坏驾驶舱防护改造效果。

该系统由专用软件、数据采集与处理终端、供电电源、碳纤维外壳、数传电台,探测器等组成。车辆可在任何时候开启辐射监测系统,该系统具有环境伽马放射性剂量率测量、核素识别功能,测量结果与地理信息系统结合,给出伽马放射性的时间-空间变化。见图7。

该系统国内领先,具有如下特点:采用大体积nai晶体,灵敏度高;特殊的核素识别算法,人工放射性核素识别灵敏度极高、误识别率极低;通过gis给出放射性测量结果的时间空间变化;自动稳谱、自动能量刻度。

辐射防护电动绞盘式牵引设备安装于内外照射防护驾驶室前端下部中间位置,通过连接件与车辆主梁进行连接,用于车辆牵引或脱困。辐射防护电动绞盘式牵引设备为电动绞盘,其从汽车蓄电池获得动力来驱动电动机,而后电动机带动鼓轮转动,鼓轮又带动主动轴,主动轴再带动行星齿轮,进而产生强大的力。从而实现在车辆熄火的情况下对自身车辆或其它车辆实施拖拽和救援见图8。

辐射防护电动绞盘式牵引设备为电动绞盘,其从汽车蓄电池获得动力来驱动电动机,而后电动机带动鼓轮转动,鼓轮又带动主动轴,主动轴再带动行星齿轮,进而产生强大的力矩。从而实现在车辆熄火的情况下对自身车辆或其它车辆实施特殊救援。

行车记录仪可记录车辆行驶途中的影像及声音等相关资讯的仪器。安装行车记录仪后,能够记录汽车行驶全过程的视频图像和声音,可辅助保障行车安全。

倒车影像通过安装在车前车后的摄像头实时采集视频辅助告知驾驶员周围障碍物的情况,解除了驾驶员驻车、倒车和起动车辆时前后左右探视所引起的困扰,并帮助驾驶员扫除了视野死角和视线模糊的缺陷。

倒车雷达是汽车驻车或者倒车时的安全辅助装置,能以声音或者更为直观的显示告知驾驶员周围障碍物的情况,解除了驾驶员驻车、倒车和起动车辆时前后左右探视所引起的困扰,并帮助驾驶员扫除了视野死角和视线模糊的缺陷。

声光一体式车载警示设备采用声光一体式结构,车顶安装,可快速收纳,见图9。

车辆配备北斗定位系统,可满足实时定位、振动报警、防跌落报警、轨迹回放、电子围栏、省电休眠、多平台监控等功能。该系统由定位模块、系统软件和显示器组成。显示屏车辆控制系统共用一个显示器,可实时切换。

方舱包括辐射防护加固箱体、副车架、救援设备作业模块、照明系统、耐辐射车载摄像设备、车辆应急环境气象监测系统、机动设备液压升降平台和快速机动设备(越野摩托车)。

辐射防护加固箱体采用军用方舱的框架加蒙板结构,结构坚固,外形美观。箱体分类、外形尺寸、见图10。

方舱内部根据功能划分为设备舱、摩托车舱和应急救援人员乘坐舱见图11。

两侧舱门由上翻门和下翻门组成,舱门为上下开合联动结构,下翻门翻开后带有踏板方便拿高层设备或工具。后部设计有专用车门用于摩托车无人联动取放。

辐射防护加固箱体外部四角处设计有警示灯,主要提醒外部人员。为了救援人员上下车和取用设备方便,辐射防护加固箱体内预留的应急救援操作人员、摩托车舱和设备舱均内多处设计有照明灯。

辐射防护救援设备作业模块主要分为四大类:搜救及检测设备、工程破拆设备、生命救援设备、个人防护设备。根据功能和整车轴荷分布,将工具和设备分别存放在货架或抽屉中。见图12。

救援作业设备设计为符合相关国军标标准产品,原则上不低于国军标标准。救援装备按照功能进行模块划分进行集中安置,主要分为搜救及检测设备模块、工程破拆设备模块、救援设备模块、个人防护设备模块四个部分。在满足救援车系统功能的前提下进行优化设计,参考国际同类先进产品配置,实现通用化、智能化、自动化、小型化、高可靠性。由于工作环境特殊,随车配备的设备与工具进行辐射防护改造加固,防止高剂量照射和放射性气溶胶等因素降低设备寿命。

(1)搜救及检测设备

搜救及检测设备包括雷达生命探测仪、音视频结合生命探测仪、红外热成像仪、γ射线检测仪,表面污染检测仪,多种气体检测仪等。其中生命探测仪可快速在废墟中搜索定位存活的生命体;核检测设备可用于放射源搜寻和定位、可用于检验表面污染;红外热成像快速分辨热源,配合核检测仪和气体检测仪,可快速定位放射源事故点;气体检测仪可检测可燃气、氧气、一氧化碳和硫化氢等危险气体,结合热成像仪可快速分辨事故源特性。

(2)工程破拆设备

工程设备包括液压工具和内燃工具,液压动力站、液压破碎镐、金刚石链锯、圆盘锯、污水泵、渣浆泵、手持内燃凿孔机、内燃切割机、手持内燃链锯。液压工具做功大可用于体积较大的混凝土破碎、切割,内燃工具使用方便无需连接液压动力源,机动型抢。污水泵和渣浆泵应急大流量排水作业。应对材料包括型钢、管材、钢筋混凝土、混凝土、水泥、沥青、岩石、砖石、塑料、等建筑材料和金属材料。工程破拆设备是在救援中开辟救援通道的理想工具。

(3)生命救援设备(工程救援设备)

生命救援设备(工程救援设备)适用材料包括各种金属型材、棒材、板材等,钢筋混凝土、混凝土、水泥、沥青、岩石、砖石、塑料、等金属材料和建筑材料。该套设备包括机电液结合类、机液结合类、高压气动设备类和手工具组成。机电液结合类设备包括电动液压剪切器、电动液压扩张器、重型电动液压多功能钳、电动液压救援顶杆、电动(液压)破门器组套、混凝土破碎器;机液结合类即液压工具包括机动泵、手动泵、剪切器、扩张器、多功能钳和双级顶杆;高压气动设备类包括顶撑气垫、重型救援支撑组套、空压机和气瓶;手工具包括:撬斧工具、冲击器、救援三脚架和正压排烟机。机电液一体化设备即电动液压工具,即取即用,无需连接和起动液压动力源,单人即可在狭小空间进行剪断、扩张、撕裂、夹持、牵拉、撑顶和碎石等操作;液压工具做功大、环境适应性强,稳定可靠,可实现剪断、扩张、撕裂、夹持、牵拉和撑顶等操作。有效弥补机液结合工具并可与其同时使用而互不干涉,提高救援效率;高压气动设备使用灵活,稳定可靠,可插入2.5cm的缝隙中,进行顶撑、稳固重物等操作,是液压类工具的有益补充。手工具可完成精细的救援操作,防生化担架可将带沾染的伤员进行防护转移。

方舱内还留有预留空间,方便后续补充部分手工具,作为工程破拆设备和生命救援设备(工程救援设备)有效补充,手动工具可实现精细操作,提高救援成功率。

照明系统主要包括远距离照明系统(车载照明系统)、多功能移动升降照明系统、头戴式照明设备组成。

远距离照明系统(车载照明系统)可提供大范围高亮度的照明,安装在方舱外;多功能移动升降照明系统和头戴式用于应急照明需要,设备存放于救援作业设备方舱照明器材箱内。

(1)车载照明系统

远距离照明系统(车载照明系统)由照明灯、升降杆、云台和控制系统组成。照明灯含灯杆和云台,置于内外照射防护驾驶室和方舱之间,通过连接块固定于方舱前壁外。见图13。

灯源最大功率2×1000w,高品质卤素光源,24000lm/只,总光通量48000lm升降杆最大高度可达6100mm,亮度和照射距离均可满足夜间及白天昏暗条件下工作。独立云台可实现水平360°,垂直140°调节。控制采用遥控或线控操作。可与车辆总配电箱集成化设计。系统配备智能控制器,安装在驾驶舱第二排操纵台处,方便统一控制管理。

(2)多功能移动升降照明系统

为提高救援效率,减轻救援人员工作强度,多功能移动升降照明系统设计为一体化照明系统,该系统集成度高,轻便,功能多样化,可靠耐用。

特点:集聚泛照明、摄像、信号警示、录音扩音收音等功能。灯具体积小、重量轻,可以实现拖行、手提、背行三种携带方式。灯具底部安装了铁轨轮,便于用户在铁轨上作业。全方向旋转灯头组件由左右两个灯头组成,灯头采用高光效led光源,照明亮度高,覆盖范围大,使用寿命长;灯头可折叠收起在灯具表面,不用拆卸灯头,省时省力,操作简单。灯具采用四节伸缩杆作为升降调节方式,可根据照明高度要求手动操作迅速升降灯头,最大升起高度为1.8米;每个灯头可以在水平方向做360°水平旋转,也可以在垂直方向上做360°的垂直翻转,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照明服务灯具采用各种优质材质制作,结构紧凑,质量稳定,性能可靠,能在恶劣环境和气候条件下正常工作采用大容量高能锂电池,容量大,自放电率低,一次充满电后可满足8小时的使用需求。并有防电池过放和短路保护功能,使用安全可靠。

(3)头戴式照明设备

头戴式照明设备的电池为310克,最长可提供50小时连续照明。可最大光通量大21lm,无需充电使用4节碱性电池。照明灯随车数量3个。配有卤素/led灯泡。向上为3个led灯泡,亮度强而且经济。向下为卤素灯泡,光束可以穿透烟雾和尘。外壳采用abs树脂防腐蚀,防高低温变化。灯头可旋转90度照射到各个角落。电池包含4节5号碱性电池。配有可系在安全帽上的橡胶带和可调节直接系在头上的弹力布带。戴起来很舒适安全。

高清防辐射摄像头与照明系统公用升降杆。摄像系统配备独立云台(不与车载照明系统公用云台),可实现水平360°,垂直180°调节。

摄像头最大耐辐射剂量率10sv/h。rrc型耐辐照摄像机采用抗辐射器件,进行了抗辐射电路设计和设备整体屏蔽设计,能够在高强度的辐射环境下完成录像采集。该耐辐照摄像机主要用在高辐射的工作场所中,对核设备的运行维护、放射性人员作业和核材料安保等情况进行监控,为核设施和核材料的安全运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保障作用。

车辆应急环境气象监测系统由采集设备、气象数据分析终端构成。采集设备通过升降灯杆固定与方舱外,行车驻车均可使用,终端同驾驶舱控制系统共用。布线改装与车辆其它系统布线改装综合设计,线缆防辐射保护在驾驶舱防护改造施工中统一进行,避免后期改造线缆破坏驾驶舱防护改造效果。采集设备固定示意图见图14。

气象监测设备专门针对车辆应急环境检测设备而设计的可移动式综合观测气象站。系统由一体式安装支架、数据采集仪及电源系统构成。实时监测数据保存数据,可对风速、风向、温度、湿度、大气压力、雨量等气象要素进行全方位观测;气象数据可通过有线或无线通讯方式传输到计算机终端,为气象应急服务现场提供基础决策科学依据。

车辆尾端设计有专用机动设备液压升降平台,供越野摩托车上下车使用,为其配备了上下车的车载机动设备液压升降平台。

机动设备液压升降平台包括动力液压缸、平台动臂以及载货平台。动力液压缸与救援作业设备模块舱中的液压动力站联通,并通过第一可旋转节点固定于车体,通过第二可旋转节点连接于平台动臂上。平台动臂上设有第三可旋转节点,载货平台通过第三可旋转节点连接于所述平台动臂,实现能够围绕第三可旋转节点旋转,平台动臂通过第四可旋转节点固定于车体。载货平台包括载货板、位于载货板中心位置的连接杆以及与连接杆可旋转连接的转动杆,连接杆一端固定于载货板中心位置,另一端通过第五可旋转节点与转动杆一端连接,所述转动杆另一端与第三可旋转节点连接。该平台可满足三辆越野摩托车,无人化自动化装卸要求,便于应急人员快速将摩托车脱卸使用,提高应急机动能力。机动设备液压升降平台工作示意见图15。

该平台可以通过液压油缸控制将载货平台完全平置于地面,可搭载3台摩托车和1名工作人员上下车。

该系统可通过固定电控盒控制液压动力源升降工作,也可通过手持按钮盒达到单独控制目的。液压动力控制单元,油缸均采用密封件,驱动电机、接触器,电磁阀等部件工作可靠稳定,可保证长效、平稳的工作。见图16。

控制上采用固定面板操作和手控按钮盒两种操作方式。

固定面板控制盒:控制总电源,升降平台;

手控按钮盒:简单控制平台升降动作。

救援环境复杂多变,为了提高搜救速度,保证应急处置机动能力,配备三台越野摩托车。摩托车通过固定架固定在地板上,使用时可快速释放,通过机动设备液压升降平台实现上下车。摩托车取用见图17。

生命探测搜救车经过优化设计和改装,接近角可达26°,离去角可达20°,纵向通过角最大20°。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