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旋转喷流杆的洗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99506发布日期:2019-11-12 21:49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旋转喷流杆的洗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洗车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旋转喷流杆的洗车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方便出行,越来越多的家庭都会购置汽车,而由于天气和环境的影响,汽车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都需要进行清洗,洗车业务越来越繁荣。目前常见的洗车店都采用人工的方式对汽车进行清洗,然而这种方式效率低,等待时间长,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洗车需求;而目前现有的洗车机结构较为复杂,生产成本高,此外,喷淋死角多,洗车不干净也是现有的洗车机存在的缺点。

可见,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旋转喷流杆的洗车装置,其结构简单,通过机身进行前后运动,喷射机构进行360度旋转,实现全方位洗车。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旋转喷流杆的洗车装置,包括两根平行的导轨、可沿导轨滑动的机身、转动地设置于机身底部的喷射机构、可转动地设置于机身内且与喷射机构固定连接的导流管、设置于导流管顶部、用于输送液体的柔性软管;所述导流管的下端设有位于喷射机构内的进液管,所述喷射机构包括一体成型的横向喷射部和纵向喷射部,所述横向喷射部的底部设置有若干第一喷液头,所述纵向喷射部的内侧面从上往下设置有若干第二喷液头,所述导流管通过进液管分别与第一喷液头和第二喷液头连接,所述导流管与柔性软管通过旋转接头连接。

所述的具有旋转喷流杆的洗车装置中,还包括高压水泵和送液装置,所述柔性软管通过换向阀分别与高压水泵和送液装置连接。

所述的具有旋转喷流杆的洗车装置中,任一根所述导轨的顶部设置有上滚轮,底部设置有齿条,另一根所述导轨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上滚轮和下滚轮,所述机身内还设置有主电机和与所述齿条啮合的齿轮,所述主电机用于驱动齿轮在齿条上移动。

所述的具有旋转喷流杆的洗车装置中,所述导流管的外侧设有旋转减速器,所述机身内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旋转减速器相连接。

所述的具有旋转喷流杆的洗车装置中,所述机身内还设置有用于控制具有旋转喷流杆的洗车装置工作的控制装置,所述主电机驱动电机分别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

所述的具有旋转喷流杆的洗车装置中,所述纵向喷射部的下端设置有用于检测纵向喷射部是否与车辆发生碰撞的防撞光电传感器,所述防撞光电传感器将收集的信息发送至控制装置。

所述的具有旋转喷流杆的洗车装置中,所述机身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感应车头和车尾位置的红外传感器,所述红外传感器将收集的信息发送至控制装置。

所述的具有旋转喷流杆的洗车装置中,所述机身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感应车头和车尾位置的超声波传感器,所述超声波传感器将收集的信息发送至控制装置。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旋转喷流杆的洗车装置,通过机身的前后移动以及喷射机构的360度旋转,实现全方位洗车;此外,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具有旋转喷流杆的洗车装置,先对小车进行喷水除尘清洗,再进行蜡水洗车液的喷洗,最后再进行一次喷水清洗,清洗完成后,小车进入下一道风干工序;清洗完成的小车洁净光亮,清洗效果明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旋转喷流杆的洗车装置的结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旋转喷流杆的洗车装置的结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旋转喷流杆的洗车装置的行走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旋转喷流杆的洗车装置,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部”、“底部”、“内侧”、“下端”、“外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本实用新型基于附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另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旋转喷流杆的洗车装置,包括两根平行的导轨1、可沿导轨1滑动的机身2、转动地设置于机身2底部的喷射机构、可转动地设置于机身2内且与喷射机构固定连接的导流管6、设置于导流管6顶部、用于输送液体的柔性软管5;导流管6的下端设有位于喷射机构内的进液管(图中未示出),所述喷射机构包括一体成型的横向喷射部31和纵向喷射部32,横向喷射部31的底部设置有若干第一喷液头(图中未示出),纵向喷射部32的内侧面从上往下设置有若干第二喷液头321,导流管6通过进液管分别与第一喷液头和第二喷液头321连接,导流管6与柔性软管5通过旋转接头4连接。

通过旋转接头4连接导流管6与柔性软管5,避免导流管6旋转时,柔性软管5打结的情况。

进一步地,还包括高压水泵和送液装置,柔性软管5通过换向阀分别与高压水泵和送液装置连接;当需要进行清水喷洗小车时,柔性软管与高压水泵连通,再经过导流管和进液管,而后分别从第一喷液头和第二喷液头喷出;当需要使用蜡水洗车液喷洗小车时,柔性软管与送液装置连通,再经过导流管和进液管,而后分别从第一喷液头与第二喷液头喷出。

优选地,任一根所述导轨2的顶部设置有上滚轮21,底部设置有齿条11,另一根所述导轨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上滚轮21和下滚轮22,机身2内还设置有主电机24和与齿条11啮合的齿轮23,主电机24用于驱动齿轮23在齿条11上移动;通过主电机带动齿轮转动,使齿轮在与其啮合的齿条上移动,从而带动机身沿着导轨作直线运动。

优选地,所述导流管6的外侧设有旋转减速器25,机身2内设置有驱动电机26,驱动电机26与旋转减速器25相连接;驱动电机通过旋转减速器带动导流管6旋转。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主电机带动齿轮转动,齿轮与齿条啮合,齿轮在齿条上滚动,从而带动机身沿着导轨作直线运动,高压水泵泵水,水从柔性软管进入导流管,再进入进液管,而后分别从若干第一喷液头和若干第二喷液头中喷出,对车身进行除尘清洗;当机身活动至导轨一端时,驱动电机通过旋转减速器带动导流管转动,从而带动喷射机构转动,对车身进行多角度除尘清洗;当喷射机构旋转180度后,机身沿着导轨作返回运动,当车身行走至导轨的另一端时,喷射机构再旋转180度,实现对小车的全方位清洗;当小车进行一次清洗后,送液装置输送蜡水洗车液进入柔性软管从而进入导流管,再进入进液管,而后分别从若干第一喷液头和若干第二喷液头中喷出,机身沿着导轨作直线运动,喷射机构在机身底部作旋转运动,实现对小车的全方位喷液,使蜡水洗车液均匀喷射在小车表面,对车身表面污渍进行溶解,并增加车身的光亮度;最后,再通过高压水泵泵水,具有旋转喷流杆的洗车装置对小车再进行一次喷水清洗,使车身表面洁净光亮,具有旋转喷流杆的洗车装置完成一次洗车工作。

实施例2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主要区别是:所述机身2内还设置有用于控制具有旋转喷流杆的洗车装置工作的控制装置(图中未示出),主电机24和驱动电机26分别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根据不同车型的大小、机身在导轨运动的速度以及喷射机构旋转180度所需要的时间,可通过控制装置控制主电机和驱动电机的定时关闭和开启,以完成洗车工作。

实施例3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主要区别在于:所述纵向喷射部32的下端设置有用于检测纵向喷射部是否与车辆发生碰撞的防撞光电传感器322,防撞光电322传感器将收集的信息发送至控制装置;当防撞光电传感器检测到纵向喷射部接触到小车时,控制装置控制主电机和驱动电机关闭,具有旋转喷流杆的洗车装置会停止清洗动作。

进一步地,机身2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感应车头和车尾位置的红外传感器323,红外传感器323将收集的信息发送至控制装置。

进一步地,机身2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感应车头和车尾位置的超声波传感器324,超声波传感器324将收集的信息发送至控制装置;超声波传感器作为备用方案,当红外传感器感应不灵敏或出现异常故障时,超声波传感器亦可用于感应车头和车尾位置,并将所收集的信息发送至控制装置,保证具有旋转喷流杆的洗车装置的稳定工作。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机身沿着导轨作直线运动,当红外传感器或超声波传感器感应到纵向喷射部已经到达车头位置时,控制装置控制驱动电机开启,控制主电机关闭,驱动电机通过旋转减速器带动导流管转动,从而带动喷射机构转动,喷射机构绕车身旋转180度;当喷射机构旋转180度完毕后,控制装置控制驱动电机关闭,主电机开启,机身沿着导轨做返回运动;当红外传感器或超声波传感器感应到纵向喷射部已经到达车尾位置时,控制装置控制驱动电机开启,控制主电机关闭,喷射机构绕车身旋转180度;此时,第一步除尘清洗的工作完成。此后,再重复上述步骤对小车进行蜡水洗车液的喷洗和清水喷洗。

可以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而所有的这些替换或改变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