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后排空间的车辆座椅以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31402发布日期:2019-11-15 20:56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适用于后排空间的车辆座椅以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适用于后排空间的车辆座椅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汽车普及率越来越高。但是,现有的车辆通常有后排座椅空间狭小而影响乘客的乘车体验度的问题。

例如,小型7人座车第三排以及两门跑车的后排座椅都非常窄小,正常体型的成年人基本无法较舒适地乘坐,因而大大影响了这类车子的后排座位的利用率和利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适用于后排空间的车辆座椅以及车辆,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车辆后排空间狭小,乘客的乘坐体验不佳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适用于后排空间的车辆座椅,其包括:第一座位部和第二座位部,其沿车辆的横向方向间隙排布;第一翻折式靠背部和第二翻折式靠背部;所述第一翻折式靠背部位于第一座位部的横向外侧,以在翻折至展开状态时与第一座位部形成第一车辆座椅;第二翻折式靠背部位于第二座位部的横向外侧,以在翻折至展开状态时与第二座位部形成与第一车辆座椅相对的第二车辆座椅;翻折式连接部,位于第一座位部和第二座位部之间,其在翻折至收纳状态时能使第一座位部和第二座位部之间形成供放置人体脚部的第一间隙空间,并在翻折至展开状态时与第一座位部和第二座位部形成供承载外物的承载部。

于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座位部和/或第二座位部能够相向旋转,以形成一供人体脚部错开放置的第二间隙空间。

于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座位部和/或第二座位部设有定位结构,以将第一座位部和/或第二座位部定位于预设旋转角度。

于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翻折式连接部包括绕着横向轴线翻折的纵向翻折式连接部;所述纵向翻折式连接部翻折至收纳状态时能使第一座位部和第二座位部之间形成第一间隙空间,并在翻折至翻开状态时与第一座位部和第二座位部形成承载部。

于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翻折式连接部包括绕着纵向轴线翻折的第一横向翻折式连接部和第二横向翻折式连接部;其中:第一横向翻折式连接部翻折至收纳于第一座位部,第二横向翻折式连接部翻折至收纳于第二座位部,以使第一座位部和第二座位部之间形成第一间隙空间;翻折至展开状态的第一横向翻折式连接部翻以及翻折至展开状态的第二横向翻折式连接部,与第一座位部和第二座位部共同形成所述承载部。

于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车辆座椅包括:所述第一横向翻折式连接部包括一与人体接触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包裹有柔性材料;以及/或者,所述第二横向翻折式连接部包括一与人体接触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包裹有柔性材料。

于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座位部包括一与人体接触的第三表面;所述第三表面包裹有柔性材料;以及/或者,所述第一翻折式靠背部包括一与人体接触的第四表面;所述第四表面包裹有柔性材料;以及/或者,所述第二座位部包括一与人体接触的第五表面;所述第五表面包裹有柔性材料;以及/或者,所述第二翻折式靠背部包括一与人体接触的第六表面;所述第六表面包裹有柔性材料。

于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座位部包括第一容纳部,供容纳处于收纳状态的第一翻折式靠背部;以及/或者,所述第二座位部包括第二容纳部,供容纳处于收纳状态的第二翻折式靠背部。

于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座位部和/或第二座位部设有避震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其包括所述适用于后排空间的车辆座椅。

如上所述,本申请涉及的适用于后排空间的车辆座椅以及车辆,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提供靠背可翻折的车辆座椅,并将传统中前向设置的车辆座椅设计为侧向相对设置的车辆座椅,以此来改善乘客在后排空间的乘车体验。另外,本申请的后排座椅在使用时可作为车辆座椅,而在不使用时还可收纳为货物承载平台,一体两用的设计,大大提升了后排座椅的利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现有技术中的车辆座椅的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适用于后排空间中车辆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3a显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翻折式连接部处于展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3b显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翻折式连接部处于收纳状态的示意图。

图4a显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翻折式连接部处于展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4b显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翻折式连接部处于收纳状态的示意图。

图5a显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适用于后排空间的车辆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5b显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适用于后排空间的车辆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申请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申请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申请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下面的详细描述不应该被认为是限制性的,并且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范围仅由公布的专利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这里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而并非旨在限制本申请。空间相关的术语,例如“上”、“下”、“左”、“右”、“下面”、“下方”、“下部”、“上方”、“上部”等,可在文中使用以便于说明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另一元件或特征的关系。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固持”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再者,如同在本文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旨在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中有相反的指示。应当进一步理解,术语“包含”、“包括”表明存在所述的特征、操作、元件、组件、项目、种类、和/或组,但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操作、元件、组件、项目、种类、和/或组的存在、出现或添加。此处使用的术语“或”和“和/或”被解释为包括性的,或意味着任一个或任何组合。因此,“a、b或c”或者“a、b和/或c”意味着“以下任一个:a;b;c;a和b;a和c;b和c;a、b和c”。仅当元件、功能或操作的组合在某些方式下内在地互相排斥时,才会出现该定义的例外。

现有的车辆通常有后排座椅空间狭小而影响乘客的乘车体验度的问题。例如,小型7人座车第三排以及两门跑车的后排座椅都非常窄小,正常体型的成年人基本无法较舒适地乘坐,因而大大影响了这类车子的后排座位的利用率和利用效果。

以图1展示的车辆为例,因车辆的流线型设计,前排座椅和中间排座椅的空间较大,而后排座椅的空间则较小,特别是在后排设有多个座椅的情况下,更是拥挤不堪,特别是对于身高腿长的乘客来说,乘坐后排座椅时更是需要面对无处安放两腿的尴尬境地。

鉴于上述存在于现有技术中的种种问题,本申请提供适用于后排空间的车辆座椅以及车辆,来有效解决这些难题。

本申请的主要思想旨在提供靠背可翻折的车辆座椅,并将传统中前向设置的车辆座椅设计为侧向相对设置的车辆座椅,以此来改善乘客在后排空间的乘车体验。另外,本申请的后排座椅在使用时可作为车辆座椅,而在不使用时还可收纳为货物承载平台,一体两用的设计,大大提升了后排座椅的利用效率。再者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不仅适用于新造车辆的后排座椅,也适用于现有车辆后排座椅的改造工程,大大降低使用成本。

如图2所示,展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适用于后排空间中车辆座椅的结构示意图。图2的视图视角基于从车辆前端望向车辆后端的视角,箭头a表示车辆的横向方向,于本实施例中,采用车辆的左右方向作为横向方向。

在图2中,所述车辆座椅包括第一座位部21和第二座位部22,两者沿着车辆的横向方向间隙排布。本实施例中所述沿着车辆的横向方向间隙排布,是指第一座位部21和第二座位部22沿着箭头a的方向排布,且两个座位部之间留有间隙。

所述车辆座椅还包括第一翻折式靠背部23和第二翻折式靠背部24,所述第一翻折式靠背部23位于第一座位部21的横向外侧,第二翻折式靠背部24位于第二座位部22的横向外侧。本实施例所述第一座位部21的横向外侧,是指第一座位部21的全部侧面中位于车辆的横向方向上且远离第二座位部22的侧面;同理,第二座位部22的横向外侧,是指第二座位部22的全部侧面中位于车辆的横向方向上且远离第一座位部21的侧面。

所述第一翻折式靠背部23能够相对于第一座位部21做翻折运动,即能够沿着箭头b所指方向翻折以收纳于第一座位部21上,或者沿着与箭头b所指方向相反的方向展开,以与第一座位部21形成第一车辆座椅。

所述第二翻折式靠背部24能够相对于第二座位部22做翻折运动,即能够沿着箭头c所指方向翻折以收纳于第二座位部22上,或者沿着与箭头c所指方向相反的方向展开,以与第二座位部22形成与第一车辆座椅相对的第二车辆座椅。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与第一车辆座椅相对的第二车辆座椅,是指第一车辆座椅和第二车辆座椅面对面设置,以便于车内乘客之间的互动交流。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座位部21包括未图示的第一容纳部,用于容纳翻折至收纳状态的第一翻折式靠背部23,从而使第一翻折式靠背部23收纳但不凸于第一座位部21。第二座位部22包括未图示的第二容纳部,用于容纳翻折至收纳状态的第二翻折式靠背部24,从而使第二翻折式靠背部24收纳但不凸于第二座位部22。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座位部21包括一与人体接触的表面,该表面包裹有柔性材料,从而适于乘客就坐。第一翻折式靠背部23包括一与人体接触的表面,该表面包裹有柔性材料,从而适于乘客倚靠。基于同样的原理,第二座位部22包括一与人体接触的表面,该表面亦包裹有柔性材料,从而适于乘客就坐。第二翻折式靠背部24包括一与人体接触的表面,该表面包亦裹有柔性材料,从而适于乘客倚靠。

所述车辆座椅还包括未图示的翻折式连接部,位于第一座位部21和第二座位部22之间,其在翻折至收纳状态时能使第一座位部21和第二座位部22之间形成供放置人体脚部的第一间隙空间,并在翻折至展开状态时与第一座位部21和第二座位部22形成供承载外物的承载部。所述翻折式连接部的具体结构将于下文中予以详述。

如图3a和3b所示,展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适用于后排空间的车辆座椅的结构示意图。图3a和3b的视图视角基于从车辆前端望向车辆后端的视角。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翻折式连接部包括绕着横向轴线翻折的纵向翻折式连接部。其中,图3a展示的是翻折式连接部31绕着横向轴线32翻折至展开状态的示意图,图3b展示的是翻折式连接部31绕着横向轴线32翻折至收纳状态的示意图。

在图3a中,翻折式连接部31与第一座位部33以及第二座位部34共同形成供承载外物的承载部。在图3b中,翻折式连接部31绕着横向轴线32沿着箭头d的方向向上翻折以收纳至座位部的一侧,从而为第一座位部33以及第二座位部34之间留出供乘客的脚部放置的间隙空间。

需要说明的是,翻折式连接部31也可绕着横向轴线32沿着与箭头d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向下翻折以收纳至座位部的一侧,同样也能为第一座位部33以及第二座位部34之间留出供乘客的脚部放置的间隙空间,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如图4a和4b所示,展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适用于后排空间的车辆座椅的结构示意图。图4a和4b的视图视角基于从车辆前端望向车辆后端的视角。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翻折式连接部包括两个绕着纵向轴线翻转的横向翻折式连接部。其中,图4a展示的是第一横向翻折式连接部41翻折至展开状态且第二横向翻折式连接部42翻折至展开状态的示意图。图4b展示的是第一横向翻折式连接部41翻折至收纳状态且第二横向翻折式连接部42翻折收纳状态的示意图。

在图4a中,第一横向翻折式连接部41、第二横向翻折式连接部42、第一座位部43、以及第二座位部44共同形成供承载外物的承载部。在图4b中,第一横向翻折式连接部41沿着箭头e的方向绕着纵向轴线翻折至收纳状态而叠于第一座位部43,第二横向翻折式连接部42沿着箭头f的方向绕着纵向轴线翻折至收纳状态而叠于第二座位部44,从而为第一座位部43和第二座位部44之间留出供乘客的脚部放置的间隙空间。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座位部43包括未图示的第三容纳部,用于容纳翻折至收纳状态的第一横向翻折式连接部41,从而使第一横向翻折式连接部41收纳但不凸于第一座位部43。基于同样的原理,第二座位部44包括未图示的第四容纳部,用于容纳翻折至收纳状态的第二横向翻折式连接部42,从而使第二横向翻折式连接部42收纳但不凸于二座位部44。

在一实施例中,翻折后叠于第一座位部43的第一横向翻折式连接部41包括一与人体接触的表面,该表面包裹有柔性材料,从而适于乘客就坐。基于同样的原理,翻折后叠于第二座位部44包括一与人体接触的表面,该表面亦包裹有柔性材料,从而适于乘客就坐。

如图5a所示,展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适用于后排空间的车辆座椅的结构示意图。图5a的视图视角基于车辆的俯视视角。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座位部51和第二座位部52能够相向旋转,以图5a为例,第一座位部51沿着顺时针旋转α角度,第二座位部52沿着逆时针旋转β角度,以在第一座位部51和第二座位部52之间形成一供人体脚部错开放置的间隙空间,从而有效解决乘客入座后脚部互相干涉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座位部51和第二座位部52旋转的角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换言之,只要第一座位部51和第二座位部52相向旋转并能够形成供人体脚部错开放置的第二间隙空间便可应用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

此外,上述应用场景的旋转角度和旋转方向仅为举例,而非对本申请应用场景及旋转角度和旋转方向的限制。事实上,在实际的实施中,第一座位部51也可沿着逆时针旋转,而第二座位部52沿着顺时针相向旋转。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第一座位部51和第二座位部52能够相向旋转,但并不排除第一座位部51和第二座位部52沿着相同方向旋转的技术方案。例如在图5b中,第一座位部51朝着车辆前方旋转α角度,第二座位部52朝着车辆前方旋转β角度,各自旋转预设角度后的第一座位部51和第二座位部52之间形成一相比于旋转前更大的间隙空间,以供放置乘客的脚部。基于同样的原理,第一座位部51和第二座位部52也可朝着车辆后方各自旋转预设角度,从而形成相比于旋转前更大的间隙空间,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座位部51和/或第二座位部52设有未图示的定位结构,用于将第一座位部51和/或第二座位部52定位于预设角度。值得注意到是,车辆座椅随着车辆的移动而移动,故在车辆行进期间容易发生摇晃、颠簸等不稳定情况。因此,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座位部51和第二座位部52不仅能够相向旋转而扩大乘客脚部的放置空间,还具有将座位部定位的功能,从而防止座位部因车辆摇晃、转弯、或者颠簸等情况而发生不必要的额外旋转。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座位部和/或第二座位部设有避震装置,从而减轻车辆行进过程中因转向、颠簸、或者摇晃等情况而带来的震动。所述避震装置例如可采用液压式避震器或者充气式避震器等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值得指出的是,本申请提供的适用于后排空间的车辆座椅,不仅适于新造的车辆,也适于现有车辆的改造。例如,可将现有车辆后排的三个座位分割为独立的三个座位,将两端的两个座位从前向设置的位置调整为侧向的相对设置,并将中间座位改装为可翻折的连接部,收纳时留出间隙空间,展开时作为后排承载部的一部分。因此,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不仅有效解决了因车辆后排空间狭小而导致乘坐体验不佳的技术问题,更是避开了重新购车带来的巨大成本,兼性能优良和成本低廉于一身。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车辆,其包括所述适用于后排空间的车辆座椅。因本实施例中车辆的实施方式与上文中适用于后排空间的车辆座椅的实施方式类似,故不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包括所述适用于后排空间的车辆座椅的车辆的类型包括但不限于七门轿车、两门跑车、面包货车、或者旅行车等等。

综上所述,本申请的适用于后排空间的车辆座椅以及车辆,提供靠背可翻折的车辆座椅,并将传统中前向设置的车辆座椅设计为侧向相对设置的车辆座椅,以此来改善乘客在后排空间的乘车体验。另外,本申请的后排座椅在使用时可作为车辆座椅,而在不使用时还可收纳为货物承载平台,一体两用的设计,大大提升了后排座椅的利用效率。再者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不仅适用于新造车辆的后排座椅,也适用于现有车辆后排座椅的改造工程,大大降低使用成本。因此,本申请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申请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申请。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申请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申请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申请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