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开关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94837发布日期:2020-01-14 23:36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车用开关面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内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用开关面板。



背景技术:

随着车辆技术的发展,车辆在功能配置上不断的增加,因此车辆内仪表板电器功能组件所承载的功能越来越丰富,不仅仅需要具备一些电器开关的功能,更是需要跨领域的集成一些附属功能件。目前市面上仪表板上零件繁多,集成化程度低,因而降低了仪表板的装配效率,提高了仪表板的成本。

因此,本申请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的车用开关面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用开关面板,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因仪表板上电器开关和附属功能件分体式设计而导致的仪表板的装配效率低以及仪表板的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用开关面板,包括面板本体、插卡部件和大灯调节开关;

所述插卡部件和所述大灯调节开关均连接于所述面板本体上,且所述插卡部件上设置有卡片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大灯调节开关包括滚轮、传动组件、电接触片和线路板;

所述滚轮转动连接于所述面板本体,所述线路板固接于所述面板本体,所述电接触片通过所述传动组件连接于所述滚轮,且所述电接触片抵接于所述线路板;

所述滚轮转动,能够通过所述传动组件带动所述电接触片在所述线路板上多个预设的档位区域之间切换。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传动组件包括齿块和齿条;

所述齿块固接于所述滚轮,所述电接触片固接于所述齿条,且所述齿块和所述齿条啮合。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齿块上开设有套筒孔,所述套筒孔内通过弹性件连接有档位套筒;

所述面板本体上设置有档位槽,所述档位套筒远离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抵接于所述档位槽,且所述弹性件令所述档位套筒始终具有靠近所述档位槽的趋势;

所述齿块转动时,所述套筒在所述档位槽上滑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插卡部件包括插卡本体,且所述卡片槽开设于所述插卡本体上;

所述插卡本体与所述面板本体可拆卸连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插卡本体和所述面板本体通过卡接的方式连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插卡本体上设置有定位筋条,所述面板本体上设置有定位口,且所述定位筋条和所述定位口相匹配;

所述插卡本体卡接于所述面板本体上时,所述定位筋条插接于所述定位口内。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卡片槽的内壁上设置有弹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用开关面板,还包括预留按键;

所述预留按键连接于所述面板本体,且与所述线路板电连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用开关面板还包括后视镜调节开关;

所述后视镜调节开关连接于所述面板本体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车用开关面板中,面板本体上不仅具备大灯调节开关,还包括插卡部件。这样的设置,实现了将插卡部件和大灯调节开关的集成,提高了开关面板上功能的集成度,因而提高了用户操作的便捷性;另外,集成后的开关面板能够整体安装在车辆仪表板上,使得电器开关和附属功能件装配于仪表板更方便,因而提高了仪表板的装配效率,降低了仪表板的成本,而且开关面板实现了将插卡部件和大灯调节开关整体装配到汽车仪表板上,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插卡部件、大灯调节开关与仪表板之间产生可见缝隙、干涉不良等缺陷,使得组装和维修更简单、方便;再者,将插卡部件和大灯调节开关集成于同一开关面板,令开关面板的空间利用更充分,提高外形的美观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用开关面板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因仪表板上电器开关和附属功能件分体式设计而导致的仪表板的装配效率低以及仪表板的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用开关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用开关面板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用开关面板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未显示面板本体的状态);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用开关面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用开关面板的另一局部结构示意图(未显示滚轮的状态)。

图标:100-面板本体;

200-插卡部件;210-插卡本体;220-卡片槽;230-卡凸;240-弹片;

300-大灯调节开关;310-滚轮;320-线路板;330-电接触片;341-齿块;342-齿条;

400-档位套筒;500-预留按键;600-后视镜调节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目前市面上仪表板上各个电器开关和附属功能件主流的设计仍然是分体式设计,如单独的大灯调节开关、内饰卡片槽等,造成仪表板上零件繁多,集成化程度低,因而降低了仪表板的装配效率,提高了仪表板的成本。

针对上述问题,参见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车用开关面板,该车用开关面板包括面板本体100、插卡部件200和大灯调节开关300;插卡部件200和大灯调节开关300均连接于面板本体100上,且插卡部件200上设置有卡片槽220。

该车用开关面板中,面板本体100上不仅具备大灯调节开关300,还包括插卡部件200。这样的设置,实现了将插卡部件200和大灯调节开关300的集成,提高了开关面板上功能的集成度,因而提高了用户操作的便捷性;另外,集成后的开关面板能够整体安装在车辆仪表板上,使得电器开关和附属功能件装配于仪表板更方便,因而提高了仪表板的装配效率,降低了仪表板的成本,而且开关面板实现了将插卡部件200和大灯调节开关300整体装配到汽车仪表板上,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插卡部件200、大灯调节开关300与仪表板之间产生可见缝隙、干涉不良等缺陷,使得组装和维修更简单、方便;再者,将插卡部件200和大灯调节开关300集成于同一开关面板,令开关面板的空间利用更充分,提高外形的美观性。综上,本实施例提供的车用开关面板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因仪表板上电器开关和附属功能件分体式设计而导致的仪表板的装配效率低以及仪表板的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可选地,参见图4所示,大灯调节开关300包括滚轮310、传动组件和线路板320;滚轮310转动连接于面板本体100,线路板320固接于面板本体100,且滚轮310通过传动组件连接有电接触片330,且电接触片330抵接于线路板320;滚轮310转动,能够通过传动组件带动电接触片330在线路板320上多个预设的档位区域之间移动。

具体地,当驾驶员用手操作滚轮310,使得滚轮310转动,滚轮310通过传动组件带动电接触片330在线路板320上移动,其中,线路板320上具有多个预设的档位区域,电接触片330在线路板320上由一个档位区域移动至另一个档位区域,实现了换挡。

这样的设置,驾驶员只需要单手操作滚轮310即可实现调节大灯调节开关300,也即实现了对大灯的换挡,例如可以在多个档位之间转换,代替了多个换挡按键,从而提高了开关面板的整合度,集成性更高,简化了开关面板的结构,且使得驾驶员的操作更简单方便,令开关面板整体的结构更牢固、美观。

可选地,滚轮310通过转轴(图中未显示)与面板本体100转动连接。

可选地,参见图4和图5所示,传动组件包括齿块341和齿条342;齿块341固接于滚轮310,电接触片330固接于齿条342,且齿块341和齿条342啮合;滚轮310带动齿块341转动时,齿块341能够驱动齿条342移动,从而带动电接触片330移动。

这样的设置,提高了滚轮310和电接触片330之间的传动精度,因而使得大灯调节开关300的调节灵敏度得到提高;且由于齿块341和齿条342的传动可靠性高,因而提高了大灯调节开关300使用的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传动组件的形式不限于齿块341和齿条342,还可以为滚珠丝杠、带传动或者链条传动等,其只要是滚轮310能够通过传动组件带动电接触片330移动固定即可。

可选地,齿块341卡接于滚轮310或者扣接于滚轮310,但是不限于以上连接方式,其只要是能够实现齿块341和滚轮310相对固定即可。

可选地,电接触片330与齿条342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卡接或者扣接等,但是不限于以上连接方式,其只要是能够实现接触片和齿条342相对固定即可。

优选地,参见图4和图5所示,齿块341上开设有套筒孔,套筒孔内通过弹性件连接有档位套筒400;面板本体100上设置有档位槽,档位套筒400远离弹性件的一端抵接于档位槽,且弹性件令档位套筒400始终具有靠近档位槽的趋势;齿块341转动时,套筒在档位槽上滑动。

这样的设置,当驾驶员操作滚轮310,令齿块341转动时,带动档位套筒400转动,且在弹性件的作用下,档位套筒400远离弹性件的一端始终抵接于档位槽,且在档位槽上滑动,为驾驶员操作滚轮310提供摩擦力,因而档位套筒400在档位槽上滑动决定了大灯调节开关300换挡操作力的大小以及提供了档位手感。

可选地,本实施例的弹性件为弹簧或者弹片,但是不限于以上结构方式,其只要是能够令档位套筒400始终抵接于档位槽即可。

可选地,参见图1和图2所示,插卡部件200包括插卡本体210,且卡片槽220开设于插卡本体210上;插卡本体210与面板本体100可拆卸连接。通过在开关面板上设置卡片槽220的设置,以便于驾驶员在汽车里放置停车卡和油卡等卡片。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通过插卡本体210与面板本体100可拆卸连接,相对于插卡本体与面板本体一体成型设置来说,使得面板本体100和插卡本体210各自加工成型,不仅解决了模具抽芯冲突的问题,更有效的降低面板本体100的工艺复杂性。

优选地,参见图1所示,插卡本体210有多个,且多个插卡本体210间隔设置于面板本体100上,例如,插卡本体210的数量为两个、三个或者四个等,提高了对卡片的容纳性能。

优选地,插卡本体210和面板本体100通过卡接的方式连接。这样的设置,以便于将插卡本体210与面板本体100的拆卸和连接。

具体地,参见图2所示,面板本体100上开设有卡口,插卡本体210上设置有卡凸230,且卡凸230能够卡设于卡口,实现了插卡本体210与面板本体100的连接。

优选地,卡口有多个,多个卡口沿面板本体10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相对应的,插卡本体210上的卡凸230也有多个,提高了插卡本体210和面板本体100连接的牢固性和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插卡本体210和面板本体100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可拆卸连接,不限于卡接的方式。

优选地,插卡本体210上设置有定位筋条(图中未显示),面板本体100上设置有定位口,且定位筋条和定位口相匹配;插卡本体210卡接于面板本体100上时,定位筋条插接于定位口内。

通过定位筋条和定位口为插卡本体210和面板本体100连接提供定位作用,令卡口和卡凸230能够相对应,以便于卡凸230和卡口的卡接,因而提高了卡接的牢固性和可靠性。

优选地,参见图2所示,卡片槽220的内壁上设置有弹片240。这样的设置,能够令弹片240凸出于卡片槽220的内壁,当将卡片放置于卡片槽220内后,卡片被弹片240抵住,令卡片卡设于弹片240的卡片槽220的内壁,防止卡片从卡片槽220内掉落。

优选地,参见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车用开关面板还包括预留按键500;预留按键500连接于面板本体100,且与线路板320电连接。这样的设置,实现了将预留按键500与大灯调节开关300集成。通过大灯调节开关300和预留按键500共用线路板320,实现开关面板结构简化以及降低成本。

优选地,参见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车用开关面板还包括后视镜调节开关600;后视镜调节开关600连接于面板本体100上。

这样的设置,实现了将插卡部件200、大灯调节开关300和后视镜调节开关600的集成,进一步提高了开关面板上功能的集成度和用户操作的便捷性;另外,实现了车辆的多种灯光的控制调节集成,汽车灯光控制简洁明了,使用者易于掌握使用;再者驾驶员在驾驶时,当需要调节后视镜和大灯时,无需将注意力转移到车门护板上,降低了驾驶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具体地,面板本体100上开设有安装孔,后视镜调节开关600卡接于安装孔内。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的车用开关面板,将大灯调节开关300、预留按键500和后视镜调节开关600安装在集中控制的开关面板上,代替分散在仪表板上各个位置,优选地,将开关面板正对驾驶员的仪表板上,使用更方便,空间利用更充分,而且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需要调节灯光时,不需转头或者侧头寻找车灯开关,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上面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