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座椅解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28001发布日期:2020-04-17 18:23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座椅解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座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座椅解锁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汽车领域,尤其是具有较大空间的suv中,汽车后座一般会设置两排座椅,而在使用者进入后排座椅时,需要将前排座椅向前滑动一段之后,使用者才能进入,在滑动完成之后再使前排座椅复位,锁定即可。而在现有的基础中用于座椅的解锁机构大部分只有解锁手柄结构,尤其是用于前排座椅的手动滑轨,基本都是解锁手柄式解锁。对于中大型suv或者mpv的二排来说,如果只有解锁手柄解锁,那么在乘客进入后排之后,由于前排座椅向前移动后留给解锁手柄的操作空间有限,因而导致前排座椅复位较为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座椅解锁装置,其具有第一解锁组件通过拉动拉绳便可实现解锁,便于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汽车座椅解锁装置,座椅支架、滑轨支架、滑轨底座以及锁定组件,座椅支架固接于滑轨支架上;滑轨支架与滑轨底座滑动配合;锁定组件用于锁定或者解锁滑轨支架与滑轨底座;该汽车座椅解锁装置还包括解锁支架以及第一解锁组件,解锁支架的一端枢接于滑轨支架上,解锁支架的另一端可向着靠近或者远离锁定组件运动并形成为解锁端;解锁支架用于在向着靠近锁定组件运动后解锁滑轨支架和滑轨底座;第一解锁组件包括解锁拉绳以及拉绳扣,解锁拉绳的一端形成为活动端,解锁拉绳的另一端穿接于座椅支架内并形成为驱动端,拉绳扣安装于座椅支架顶端并与活动端固定并用于拉动活动端;驱动端与解锁端固接并用于在活动端被拉动时带动解锁端向着靠近锁定组件运动。

进一步地,该汽车座椅解锁装置还包括第二解锁组件,第二解锁组件包括解锁把手以及第一弹性部件,解锁把手的一端伸出于滑轨底座外部并形成拉动端;拉动端可向着靠近或者远离滑轨底座的底端面运动;解锁把手的中部枢接于滑轨支架上;解锁把手的另一端延伸至解锁支架的顶端,并用于在拉动端向着远离滑轨底座底端面运动后抵接至解锁支架的顶端以使解锁支架向着靠近锁定组件运动;第一弹性部件的一端抵接于滑轨支架上,第一弹性部件的另一端抵接于拉动端的顶端,并用于提供防止拉动端向着远离滑轨底座的底端面运动的第一弹性应力。

进一步地,滑轨支架上设有第二弹性部件,第二弹性部件的一端抵接于滑轨支架上,第二弹性部件的一端抵接于解锁支架的底端并用于提供使解锁支架向着远离解锁组件运动的第二弹性应力。

进一步地,滑轨底座上设有滑槽以及滑动空间;滑槽以及滑动空间均沿滑轨底座的长度方向延伸;滑轨支架的顶端滑动的安装于滑槽内;滑轨支架的底端设有滑动的安装于滑动空间的滑动部。

进一步地,锁定组件包括锁定组件包括锁定按钮、锁定块以及第三弹性部件,滑槽的侧壁上开设有沿滑槽的高度方向延伸的锁定孔,锁定孔的底端贯通至滑动空间;锁定块安装于滑轨支架内;锁定块的外侧壁设有由滑轨支架外侧壁穿出并可沿滑轨支架高度方向运动的锁定扣,锁定扣穿接于锁定孔内;所述锁定扣用于在锁定块向下运动时沿锁定孔向下滑动至滑动空间并与锁定孔脱离;所述锁定按钮安装于滑轨支架上并沿锁定按钮的高度方向运动;锁定按钮的一端由滑轨支架的顶端伸出;锁定按钮的一端与锁定块固定;第三弹性部件用于提供使锁定按钮向着远离滑轨支架的底端面运动的第三弹性应力;所述解锁支架用于在向着靠近锁定组件运动后抵接所述锁定按钮的端部以使锁定按钮向下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解锁拉绳的驱动端穿过锁定按钮与解锁支架固接。

进一步地,座椅支架上设置穿接管,解锁拉绳的驱动端穿过穿接管并伸出于解锁支架固定。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其解锁支架在解锁时,可通过拉绳扣拉动解锁拉绳的活动端,由于解锁拉绳的长度一定,因而拉绳扣拉动活动端便可带动解锁拉绳的驱动端联动,使与解锁拉绳的驱动端固定的解锁支架向着靠近锁定组件运动,完成解锁,由于在解锁过程中拉绳扣安装在汽车座椅的顶端,因而操作范围较大,操作起来更加灵活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中:10、座椅支架;20、滑轨支架;30、滑轨底座;31、锁定孔;32、滑槽;40、解锁支架;51、拉绳扣;52、解锁拉绳;521、驱动端;60、锁定按钮;61、锁定块;611、锁定扣;70、解锁把手;71、拉动端;72、解锁端;80、第二弹性部件;90、第一弹性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如图1以及图2所示的一种汽车座椅解锁装置,座椅支架10、滑轨支架20、滑轨底座30以及锁定组件,将座椅支架10固接于滑轨支架20上;滑轨支架20与滑轨底座30滑动配合,即滑动支架相对滑轨底座30滑动便可带动座椅支架10进行滑动。锁定组件用于锁定或者解锁滑轨支架20与滑轨底座30。

具体的是,该汽车座椅解锁装置还包括解锁支架40以及第一解锁组件,将解锁支架40的一端枢接于滑轨支架20上,而解锁支架40的另一端可向着靠近或者远离锁定组件运动并形成为解锁端72,解锁支架40用于在向着靠近锁定组件运动后解锁滑轨支架20和滑轨底座30。另外,第一解锁组件包括解锁拉绳52以及拉绳扣51,解锁拉绳52的一端形成为活动端,解锁拉绳52的另一端穿接于座椅支架10内并形成为驱动端521,拉绳扣51安装于座椅支架10顶端并与活动端固定,拉伸扣可用于拉动活动端。上述的驱动端521与解锁端72固接,并用于在活动端被拉动时带动解锁端72向着靠近锁定组件运动。

在上述结构基础上,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座椅解锁装置时,可通过将汽车内的座椅与座椅支架10固定,而座椅支架10与滑轨支架20固定,滑轨底座30可以是固定在汽车内的座椅安装位,如此,滑轨支架20滑动便可带动座椅相对汽车的座椅安装位滑动。在正常情况下,滑轨支架20和滑轨底座30之间是通过锁定组件进行锁定的,因而在座椅可以固定不动。

而在需要进人至汽车后排座椅时,可需要对座椅进行解锁,在本实施例中,在解锁时,由于其解锁支架40是枢接在滑轨支架20上的,因而在拉绳扣51拉动解锁拉绳52的活动端时,由于解锁拉绳52的长度一定,故拉绳扣51拉动活动端便可带动解锁拉绳52的驱动端521联动,使与解锁拉绳52的驱动端521固定的解锁支架40向着靠近锁定组件运动,即带动解锁支架40向下转动,完成解锁,由于在解锁过程中拉绳扣51安装在汽车座椅的顶端,因而操作范围较大,操作起来更加灵活方便。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在座椅支架10上可是设置穿接管,供解锁拉绳52穿接,即解锁拉伸的驱动端521可穿过穿接管并伸出与解锁支架40固定,避免解锁拉绳52在座椅直接内打结,影响解锁。

进一步地,该汽车座椅解锁装置还包括第二解锁组件,第二解锁组件包括解锁把手70以及第一弹性部件90,使解锁把手70的一端伸出于滑轨底座30外部并形成拉动端71,该拉动端71可向着靠近或者远离滑轨底座30的底端面运动,而解锁把手70的中部枢接于滑轨支架20上,解锁把手70的另一端延伸至解锁支架40的顶端。在拉动端71向着远离滑轨底座30底端面运动后,解锁把手70远离拉动端71的端部可着靠近解锁支架40的顶端转动,并抵接至解锁支架40的顶端以使解锁支架40向着靠近锁定组件运动。上述第一弹性部件90的一端抵接于滑轨支架20上,第一弹性部件90的另一端抵接于拉动端71的顶端,并用于提供防止拉动端71向着远离滑轨底座30的底端面运动的第一弹性应力。

在上述结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提供另一用于解锁滑轨支架20和滑轨底座30的组件,即在解锁滑轨支架20和滑轨底座30时,可通过使解锁把手70向着远离滑轨底座30的底端面转动,即向上转动,由于解锁把手70的中部枢接在滑轨支架20上,因而解锁把手70远离拉动端71的端部便可向着靠近滑轨底座30的底端面转动,即向下转动至抵接于解锁支架40的顶端面,在此过程中便可向下压解锁支架40,使解锁支架40向着靠近锁定组件运动,从而完成解锁。而在拉动端71向上转动的过程中,第一弹性部件90被压缩,如此,在解锁完成之后,座椅移动一段距离后,不再对拉动端71施力,第一弹性部件90便可复位,带动拉动端71向着靠近滑轨底座30的底端面运动,即可完成锁定组件的重新锁定。

因而本实施例中的汽车座椅可具备两种解锁方式,两种方式均可解锁,互不干扰,避免因其中一种失灵后座椅无法解锁。

进一步地,还可在滑轨支架20上设有第二弹性部件80,该第二弹性部件80的一端抵接于滑轨支架20上,第二弹性部件80的一端抵接于解锁支架40的底端并用于提供使解锁支架40向着远离解锁组件运动的第二弹性应力,如此,在解锁支架40向着靠近解锁组件运动的过程中,第二弹性部件80可被压缩。而当解锁完成后,解锁支架40上失去外力,第二弹性部件80便可复位,提供使解锁支架40向着远离解锁组件的第二弹性应力,使第二解锁支架40复位,便于后期的锁定。

进一步地,在滑轨底座30上设有滑槽32以及滑动空间,具体滑槽32以及滑动空间均沿滑轨底座30的长度方向延伸,将滑轨支架20的顶端滑动的安装于滑槽32内;滑轨支架20的底端设有滑动的安装于滑动空间的滑动部,如此,滑轨支架20在滑动时,其顶端的滑动被滑槽32限制,而其底端的滑动则可由滑动部和滑动空间进行限制,使其滑动结构稳定。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锁定组件包括锁定组件包括锁定按钮60、锁定块61以及第三弹性部件,在滑槽32的侧壁上开设有锁定孔31,该锁定孔31沿滑槽32的高度方向延伸的锁定孔31,且锁定孔31的底端贯通至滑动空间,需要说明得是,滑动空间位于滑槽32的下方并与滑槽32贯通。另外,锁定块61安装于滑轨支架20内;锁定块61的外侧壁设有锁定扣611,锁定扣611由滑轨支架20外侧壁穿出并可沿滑轨支架20高度方向运动,锁定扣611穿接于锁定孔31内。且锁定扣611在锁定块61向下运动时,锁定孔31可向下滑动至滑动空间并与锁定孔31脱离。锁定按钮60安装于滑轨支架20上并沿锁定按钮60的高度方向运动;锁定按钮60的一端由滑轨支架20的顶端伸出;锁定按钮60的一端与锁定块61固定。第三弹性部件用于提供使锁定按钮60向着远离滑轨支架20的底端面运动的第三弹性应力;在此锁定组件的基础上,解锁支架40用于在向着靠近锁定组件运动后抵接所述锁定按钮60的端部以使锁定按钮60向下运动。

在上述结构基础上,锁定时,锁定按钮60在第三弹性部件提供的第三弹性应力下向着远离滑轨支架20的底端面运动,即向上运动,从而带动锁定块61向上运动,而锁定块61的锁定扣611便可向上滑动至锁定孔31内,如此,滑轨支架20与滑轨底座30之间的滑动便可被锁定扣611和锁定孔31限制。在解锁时,锁定按钮60在解锁支架40的带动下向下运动,第三弹性部件被压缩,锁定块61向下运动,便可带动锁定扣611向下运动,进而滑出锁定孔31,锁定扣611便可位于滑动空间内,如此滑动支架便可解锁,沿滑轨底座30滑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弹性部件90、第二弹性部件80均可选用现有技术中的扭簧,而第三弹性部件则可选用现有技术中的直线弹簧或者胶块等其他具有自主复位性能的材质制成。

更具体的是,上述的解锁拉绳52的驱动端521穿过锁定按钮60与解锁支架40固接,即解锁拉绳52的驱动端521可穿过锁定按钮60带动解锁支架40向下,使解锁支架40准确的按压在锁定按钮60上,解锁效果更好。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