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拉手轴销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92632发布日期:2019-12-13 17:57阅读:443来源:国知局
车辆拉手轴销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拉手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车辆拉手轴销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常见汽车顶棚与拉手的连接结构,包括拉手基座及顶棚内的车顶支架,拉手基座连接有一拉手本体,该拉手本体可相对拉手基座转动。

专利号为zl20162040611.7的中国专利申请《汽车顶棚拉手》(公告号为cn20560167u),该专利包括拉手本体和位于拉手本体两端的基座,所述拉手本体呈u型且两端成型有安装槽,所述基座设置有间隔布置的轴销部,一外周具有油膜的销轴贯穿所述的轴销部将所述基座转动的设于拉手本体的安装槽内。但是,拉手本体的安装槽内容置销轴的孔为贯通孔,销轴安装后会露出拉手本体,不仅割裂了拉手的整体美观性,还存在安全隐患,使乘客接触时容易划伤;而且,该拉手进行装配时需要使销轴依次穿过拉手本体和基座的孔,对多孔对准的精度要求高,一旦孔没有对准,装配过程难以完成,企业为了保证产品的合格率,需要更加精密的设备或者是更加熟练的工人,导致生产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美观度高、安全可靠的车辆拉手轴销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车辆拉手轴销结构,包括拉手本体和位于所述拉手本体两端的基座,所述拉手本体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所述拉手本体呈u型且两端成型有安装所述基座下端的凹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下端间隔设置有轴销部,所述轴销部的两侧外端均成型有凸轴,所述凹槽两侧内壁均成型有容置所述凸轴的轴槽,所述凸轴设于所述轴槽内且能够在所述轴槽内转动。

为了使拉手本体在转动时得到更大的支撑从而能够增大承重范围,所述轴销部内设有贯通的通孔,一销轴穿设在所述通孔中,且所述凸轴的外端面高出所述销轴的外端面。

为了便于拉手本体使用后能够平稳地回弹到初始状态,所述轴销部之间的间隔形成内置槽,所述内置槽内设有套在所述销轴上的扭簧或者阻尼器。

进一步设计,所述扭簧一端与所述内置槽的内壁相抵,另一端与所述凹槽的内壁相抵。

为了便于拉手本体与基座的装配,所述凸轴的外端面底部连接有第一引导斜面,所述第一引导斜面和所述凸轴的外端面的夹角为135°,相匹配地,所述凹槽中靠近所述拉手本体中心的一侧内壁上端设置有第二引导斜面。

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引导斜面两端设有与所述轴槽连通的第一限位面和第二限位面。在拉手本体和基座的装配过程中,凸轴沿着第二引导斜面压入凹槽中时,第一限位面和第二限位面从凸轴的两端定位凸轴,使凸轴沿着预设轨迹滑入轴槽中,使装配更加顺利,且能够有效减少装配错误,提高产品合格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拉手本体表面无开孔,既提升了拉手的美观性,满足客户的观感需求,也避免了销轴露出拉手表面容易划伤用户的情形,消除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基座与拉手直接连接,而不是通过销轴与拉手连接,使拉手与基座不容易脱离,连接更加稳固,且作为转轴的凸轴直径大于销轴的直径,设置在轴销部内的销轴也能为拉手本体的转动提供支撑作用,扩大了拉手本体的承重范围,用户使用时更加安全可靠;改变拉手的装配方式,放宽现有技术装配过程中多孔对准的高精度要求,且增设引导斜面,使装配操作更加简单,提高产品合格率,也相应的减少了后续质检工艺的时间和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现有技术实施例的装配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装配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拉手本体的立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2所示,车辆拉手轴销结构,包括拉手本体1和与拉手本体1转动连接的基座。拉手本体1呈u型且两端设有安装基座下端的凹槽11。基座包括分别安装在拉手本体1两端的第一基座3a和第二基座3b。

如图2和图4所示,第一基座3a的下端间隔设置有轴销部31,轴销部31的外端成型有凸轴311,凹槽11两侧内壁成型有容置凸轴311的轴槽110,凸轴311设于轴槽110内且能够在轴槽110内转动,使拉手本体1与第一基座3a稳定地连接,并且拉手本体1的表面完整,既提升了拉手的美观性,还消除了销轴2露出拉手本体1表面时容易划伤用户的安全隐患。轴销部31内设有贯通的通孔310,一销轴2穿设在通孔310内,且凸轴311的外端面高出销轴2的外端面。轴销部31之间的间隙构成内置槽32,内置槽32内设有套设在销轴2上的扭簧4,扭簧4的一端与内置槽32的内壁相抵,另一端与凹槽11的内壁相抵。

第二基座3b中的内置槽32内设有一阻尼器5,没有设置扭簧4,其他结构参考第一基座3a。

如图3所示,现有技术中的拉手安装方式为:将基座(3a’和3b’)的下端放置在拉手本体1’的安装凹槽中,并将基座(3a’和3b’)的轴销部的贯穿通孔与拉手本体1’的贯穿通孔对齐,按照如图2中a方向从拉手本体1’的两端打入销轴2’,这样对实际生产过程中多孔对准的精度要求较高,对设备或者是工人的操作水平要求更高,增大生产成本。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拉手装配方式为:先将销轴2穿设在基座的轴销部31内,将基座的一侧凸轴311插入拉手本体1的轴槽110内,然后按照如图3中b方向将基座的另一侧压入拉手本体1的凹槽11中,并时另一侧凸轴311卡入拉手本体1的轴槽110内。

如图5所示,为了便于拉手的装配过程,凸轴311的外端面底部连接有第一引导斜面312,且第一引导斜面312与凸轴311的外端面夹角为135°,相匹配的,凹槽11中靠近拉手本体1中心的一侧内壁上端成型有第二引导斜面12,第一引导斜面312和第二引导斜面12能够降低将基座压入凹槽11过程中的阻力,使基座下端更加顺畅地进入凹槽11中。同时,第二引导斜面12两端设有与轴槽110连通的第一限位面121和第二限位面122,能够对凸轴311的两端定位,使凸轴311沿着预设的轨迹顺畅地滑入轴槽110内,减少装配错误,提高产品合格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