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固定加载也可独立行驶的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79608发布日期:2020-03-27 13:47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可固定加载也可独立行驶的座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固定加载也可独立行驶的座椅。



背景技术:

现有火车、轮船、汽车、飞机上都配备有供乘客使用的座椅,但通常座椅都是固定不动的,不能独立行驶。随着人们的生活形式变得更加丰富,如果能在豪华游艇、私家汽车或私人飞机上配备既能固定加载又能独立行驶的座椅,赋予座椅机动性,在马路、草坪或其他空旷的场所独立行驶,将使座椅的功能变得更加多样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可固定加载也可独立行驶的座椅,特别适合在豪华游艇、私家汽车、私人飞机或旅游客车上安装。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固定加载也可独立行驶的座椅,包括座椅和固定平台,所述座椅下方配备有行走轮能实现独立行驶,所述固定平台上设置有导轨,座椅能在导轨的导向作用下进入固定平台上设定的固定区域,并通过电动连接螺栓与固定平台快速连接紧固在一起。

所述电动连接螺栓包括下固定套筒、上固定套筒、驱动电机、连接轴和连接螺杆,在下固定套筒、上固定套筒内设置有与连接螺杆的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其中一个固定套筒内并靠近该固定套筒末端位置处,连接轴的一端设置有花键形凸起,连接螺杆内设置有横截面为花键状的条形槽,花键形凸起伸入条形槽内实现连接轴与连接螺杆的花键连接,连接轴的另一端与驱动电机相连;当下固定套筒与上固定套筒的端头贴合并轴线重合后,驱动电机驱动连接轴转动,连接轴带动连接螺杆同步转动的同时,连接螺杆轴向移动直至伸入另一固定套筒内,从而将下固定套筒、上固定套筒拉紧在一起,且连接螺杆轴向移动的过程中,花键形凸起在条形槽内移动;

所述下固定套筒焊接或用螺栓紧固在固定平台内,上固定套筒焊接或用螺栓紧固在座椅下方,当座椅进入固定平台上设定的固定区域并定位对准时,下固定套筒与下固定套筒的端头贴合并轴线重合在一起。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座椅下方的左右两侧均配备有行走轮和电动连接螺栓,且行走轮位于同侧的电动连接螺栓的外侧,所述行走轮采用升降行走轮;当座椅独立行驶时,行走轮伸出并使电动连接螺栓的上固定套筒离地;当座椅到达固定平台的固定区域后,行走轮缩回使得上固定套筒着地。行走轮靠外设置,便于遮住电动连接螺栓;升降行走轮,不仅能避免行走时上固定套筒与地面产生摩擦,又能确保安装固定时上固定套筒能与下固定套筒贴合。当然,也可以采用上固定套筒升降,行走轮固定的安装方式。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座椅具有机动性,在座椅底部设置有电池及驱动模块。由于座椅行驶距离不会太远,采用电动行走座椅,就能满足使用要求。

进一步优选为,在所述在固定平台上设置有与每个座椅一一对应的电动连接螺栓和位移传感器,当位移传感器检测到座椅到位后,电动连接螺栓的驱动电机才能启动。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固定平台包括汽车、轮船、火车或飞机内的载客平台。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花键形凸起呈圆周均布在连接轴的前端,条形槽的花键状横截面为与之匹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将现有的固定座椅增加独立行驶功能,使座椅具有机动性,能满足行走不便人士及参观路线长、堵车等一些特殊场合的使用;并巧妙利用导轨、电动连接螺栓等来实现座椅的快速定位、自动安装紧固或松开,电动连接螺栓主体部分隐藏在固定平台内,不占用外部空间,不需要人工拧动螺栓,特别适用于受力比较大的部位紧固,可靠性高,并有效避免现有螺栓丢失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剖视放大图。

图3为电动连接螺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不完全分解示意图。

图5为电动连接螺栓拧紧前的状态。

图6为电动连接螺栓拧紧后的状态。

图7为电动连接螺栓的花键形凸起在条形槽的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结合图1—图2所示,一种可固定也可独立行驶的座椅,主要由电动连接螺栓、座椅6、固定平台7、导轨8、行走轮9、位移传感器10、电池及电力驱动模块11组成。

座椅6下方配备有行走轮9能实现独立行驶。最好是,在座椅6底部设置有电池及驱动模块,使座椅6具有机动性,同时还能实现转向、前进、倒退等功能。为现有车用成熟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固定平台7上设置有导轨8,座椅6能在导轨8的导向作用下进入固定平台7上设定的固定区域,并通过电动连接螺栓与固定平台7快速连接紧固在一起。

电动连接螺栓主要由下固定套筒1、上固定套筒2、驱动电机3、连接轴4和连接螺杆5组成。在下固定套筒1、上固定套筒2内均设置有内螺纹,其内螺纹与连接螺杆5的外螺纹匹配。驱动电机3固定安装在下固定套筒1内并靠末端位置处。连接轴4的一端设置有花键形凸起4a,连接轴4的杆部为圆杆。连接螺杆5内设置有横截面为花键状的条形槽5a,条形槽5a的长度根据连接螺杆5轴向移动的行程确定。花键形凸起4a伸入条形槽5a内实现连接轴4与连接螺杆5的花键连接,花键连接实现扭矩传递,同时花键形凸起能在条形内移动,使得连接螺杆能相对连接轴轴向移动。连接轴4的另一端与驱动电机3相连。

当下固定套筒1与上固定套筒2的端头贴合并轴线重合后(如图5所示的状态),驱动电机3驱动连接轴4转动,连接轴4带动连接螺杆5同步转动的同时,连接螺杆5轴向移动直至伸入上固定套筒2内,从而将下固定套筒1、上固定套筒2拉紧在一起(如图6所示的状态),连接螺杆5轴向移动的过程中,花键形凸起4a在条形槽5a内移动。当然,也可以将驱动电机3固定安装在上固定套筒2内并靠末端位置处,连接轴4的下端与连接螺杆5花键相连。

最好是,连接螺杆5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挡板5b,后端的挡板5b上设置有开孔正好供连接轴4的杆部通过。

当连接螺杆5拧紧到位时,连接螺杆5与下固定套筒1、上固定套筒2的螺纹旋合段最好相等。

如图7所示,花键形凸起4a最好呈圆周均布在连接轴4的前端,条形槽5a的花键状横截面为与之匹配。

下固定套筒1焊接或通过螺栓紧固在固定平台7内,实现隐藏式安装,下固定套筒1的上端最好与固定平台7的顶部齐平。上固定套筒2焊接或通过螺栓紧固在座椅6下方,当座椅6进入固定平台7上设定的固定区域并定位对准时,下固定套筒1与下固定套筒1的端头贴合并轴线重合在一起。

最好是,座椅6下方的左右两侧均配备有行走轮9和电动连接螺栓,且行走轮9位于同侧的电动连接螺栓的外侧,当然,也可以是行走轮9位于同侧的电动连接螺栓的内侧。行走轮9采用升降行走轮;当座椅6独立行驶时,行走轮9伸出并使电动连接螺栓的上固定套筒2离地;当座椅6到达固定平台7的固定区域后,行走轮9缩回使得上固定套筒2着地。

在固定平台7上设置有与每个座椅6一一对应的电动连接螺栓和位移传感器10,当位移传感器10检测到座椅6到位后,电动连接螺栓的驱动电机3才能启动。

固定平台7包括汽车、轮船、火车或飞机内的载客平台,但不限于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