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动车辆的声音模拟系统以及电动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37961发布日期:2020-03-24 14:06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用于电动车辆的声音模拟系统以及电动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电动车辆的声音模拟系统以及电动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为了提高电动车辆行驶中产生的白噪声,一些电动车辆上安装了模拟发动机声音的部件,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声音模拟系统的安装与维护都比较麻烦,因此现有的声音模拟系统实际使用中的普及率不是太高,也增加了电动车辆在实际生活中行驶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电动车辆的声音模拟系统,所述声音模拟系统的布置位置更加合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声音模拟系统的电动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电动车辆的声音模拟系统包括:控制器、发声器,所述控制器与can总线电连接以获取电动车辆的行驶速度,并朝向发声器发出模拟声信号;所述发声器适于接收所述模拟声信号,以模拟发动机声音,其中,所述控制器通过固定支架固定在所述电动车辆的手套箱上,所述发声器通过外壳体固定在所述电动车辆的前纵梁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电动车辆的声音模拟系统,在空间比较大的手套箱的后端设置控制器,并通过固定支架把控制器固定在手套箱的管梁上,方便了控制器的安装与维修;在同样空间较大的前纵梁上设置发声器,通过外壳体把发声器固定在前纵梁上,使得发声器发出的声音更加清晰可辨的同时,更加方便安装与维修。

在一些实例中,所述固定支架包括:支架本体以及连接在所述支架本体上并向下延伸的连接部,所述支架本体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手套箱的管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本体包括:底板以及连接在底板的周向边沿上的至少一个侧板,所述底板与所述侧板限定出所述控制器的容纳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底板之间具有第一加强筋。

在一些实例中,所述控制器具有线束插接孔,所述线束插接孔与所述连接部间隔开。

在一些实例中,所述外壳体具有发声器安装部,所述发声器安装部限定出一端敞开的安装空间,所述发声器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安装空间内。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体朝向所述前纵梁的一端具有第一端板,所述第一端板适于将外壳体固定在所述前纵梁上。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体与所述第一端板相对的另一端上设置有第二端板,所述第二端板上形成有线束过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板与所述发声器安装部之间,所述第二端板与所述发声器安装部之间形成有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端板上、所述第二端板上均形成有第三加强筋。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电动车辆包括:如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用于电动车辆的声音模拟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用于电动车辆的声音模拟系统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用于电动车辆的声音模拟系统的控制器安装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声音模拟系统的控制器与固定支架连接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声音模拟系统的控制器与固定支架连接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声音模拟系统的支架本体与连接部连接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声音模拟系统的发声器与外壳体连接主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声音模拟系统的发声器与外壳体连接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声音模拟系统的发声器与外壳体连接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声音模拟系统100,

控制器10,线束插接孔11

发声器20,

固定支架30,支架本体31,底板311,侧板312,连接部32,第一加强筋33

外壳体40,发声器安装部41,第一端板42,第二端板43,线束过孔431,

第二加强筋44,第三加强筋4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8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电动车辆的声音模拟系统100。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电动车辆的声音模拟系统100包括:控制器10、发声器20,控制器10与can(中文名称:控制器局域网络,英文名称:controllerareanetwork)总线电连接以获取电动车辆的行驶速度,并朝向发声器20发出模拟声信号;发声器20适于接收模拟声信号,以模拟发动机声音,其中,控制器10通过固定支架30固定在电动车辆的手套箱上,发声器20通过外壳体40固定在电动车辆的前纵梁上。

具体而言,电动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控制器10通过与can总线的电连接获取电动车辆的行驶速度,控制器10再根据电动车辆的行驶速度朝向发声器20发出相应的模拟声信号,发声器20接收到相应的模拟声信号后,会模拟出相应的发动机声音。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电动车辆的声音模拟系统100,在空间比较大的手套箱的后端设置控制器10,并通过固定支架30把控制器10固定在手套箱的管梁上,方便了控制器10的安装与维修;在同样空间较大的前纵梁上设置发声器20,通过外壳体40把发声器20固定在前纵梁上,使得发声器20发出的声音更加清晰可辨的同时,更加方便安装与维修。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电动车辆的声音模拟系统100的发声器20以及控制器10的拆装以及维修均更加方便。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未有控制器10与发声器20同时出现的附图,故在图1即用于电动车辆的声音模拟系统100的主视图将控制器10的安装位置标示出。可以理解的是控制器10设置在图1中标记控制器10的区域的不可视区域上。

如图2和图3所示,固定支架30包括:支架本体31以及连接在支架本体31上并向下延伸的连接部32,支架本体31与控制器10连接,连接部32与手套箱的管梁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控制器10通过固定支架30固定在电动车辆的手套箱上,控制器10与支架本体31连接,支架本体31上形成有连接部32,连接部32的一端与支架本体31连接,连接部32的另一端背离支架本体31延伸并适于与管梁固定。

这样,通过设置固定支架30,并使固定支架30具有朝向管梁延伸的连接部32,在提高固定支架30与管梁的连接稳定性的前提下,使控制器10以及支架本体31相对管梁悬置,从而可以避免电动车辆行驶过程中,控制器10或者支架本体31与管梁之间出现碰撞,以延长控制器10的使用寿命,并确保对控制器10进行拆卸时,控制器10以及固定支架30不会与操作者的手或者扳手干涉。

需要说明的是,控制器10与支架本体31的连接方式,不限于卡接,还可以采用螺接、胶接等方式固定;连接部32与手套箱的固定也不限于卡接固定,还可采用螺接、焊接等方式进行固定。

如图3所示,支架本体31包括:底板311以及连接在底板311的周向边沿上的至少一个侧板312,底板311与侧板312限定出控制器10的容纳空间。

具体而言,控制器10与支架本体31固定连接,其中,支架本体31的底板311和至少一个侧板312形成控制器安装位,控制器10固定在控制器安装位内并与至少一个侧板312固定连接,有效地提高了控制器10与支架本体31的连接强度、提高了声音模拟系统100的结构稳定性。

换言之,位于底板311的周向边沿上的侧板312可以对控制器10进行某一个方向上的限位,从而设置至少一个侧板312,可以提高控制器10在支架本体31上的固定效果,同时还可以提高固定支架30的结构强度。

如图5所示,连接部32与底板311连接,连接部32与底板311之间具有第一加强筋33。

可以理解的是,连接部32的一端与支架本体31的底板311连接,另一端与手套箱上的管梁连接,连接部32与底板311之间设置第一加强筋33,提高了固定支架30的结构强度,进而提高了控制器10与固定支架30的连接的结构强度,使得控制器10安装在手套箱的管梁上更加牢固,同时可以减少电动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对控制器10的震动。

如图4所示,控制器10具有线束插接孔11,线束插接孔11与连接部32间隔开。

可以理解的是,控制器10通过线束插接孔11与can总线电连接,线束插接孔11设置在控制器10的一个侧面上。控制器10的一个侧面与底板311上端面连接,底板311的下端面设有连接部32,连接部32与手套箱管梁连接。基于此,把线束插接孔11与连接部32间隔开,可以避免线束与手套箱管梁产生干涉,更加方便控制器10与can总线的电连接。

如图7和图8所示,外壳体40具有发声器安装部41,发声器安装部41限定出一端敞开的安装空间,发声器20可拆卸地安装在安装空间内。

具体而言,外壳体40的前端敞开以形成为敞开口,且外壳体40形成该敞开口的区域向后凹陷,以限定出安装空间,进而可以将扬声器安装到安装空间内,并将扬声器固定在外壳体40上。由此,使得发声器20固定在外壳体40内的同时,方便发声器20的拆装。

如图7和图8所示,外壳体40朝向前纵梁的一端具有第一端板42,第一端板42适于将外壳体40固定在前纵梁上。

可以理解的是,外壳体40朝向前纵梁的一端具有第一端板42,第一端板42上设置至少两个安装孔,第一端板42适于将外壳体40固定在前纵梁上,通过至少两个紧固件穿过第一端板42上至少两个安装孔,把外壳体40固定在前纵梁上,这样,不仅方便发声器20的拆装,还使得外壳体40与前纵梁的连接更加牢固可靠,同时提高了声音模拟系统100的稳定性。

此外,设置多个安装孔,并通过安装孔将外壳体40固定在前纵梁上,从而多个安装孔使第一端板42的受力更加均匀,可以避免第一端板42出现应力集中。

如图6所示,外壳体40与第一端板42相对的另一端上设置有第二端板43,第二端板43上形成有线束过孔431。

具体而言,发声器20需要与控制器10电连接,以接收控制器10发出的模拟声信号,因此,需要在外壳体40与第一端板42相对的另一端上设置第二端板43,并使第二端板43上形成线束过孔431。通过设置线束过孔431,方便走线、使线路排布更加合理同时也可避免线束与发声器20周围部件产生干涉模拟声信号。

如图8所示,第一端板42与发声器安装部41之间,第二端板43与发声器安装部41之间形成有第二加强筋44、第一端板42上、第二端板43上均形成有第三加强筋45。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端板42与发声器安装部41之间,第二端板43与发声器安装部41之间形成有第二加强筋44,使得第一端板42与发声器安装部41,第二端板43与发声器安装部41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第一端板42上、第二端板43上均形成有第三加强筋45,提高了第一端板42、第二端板43本身的结构强度。

综上,通过设置第二加强筋44和第三加强筋45,提高了外壳体40的结构强度,使发声器20在外壳内更加稳定,进而提升了声音模拟系统100的工作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动车辆包括:如上述实施例中的用于电动车辆的声音模拟系统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动车辆,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的声音模拟系统100,通过设置控制器10和发声器20,可以根据电动车辆的行驶速度模拟出相应的发动机声音,电动车辆周围的交通参与者,可以根据模拟出的发动机声音,来判断电动车辆的位置与行驶速度,有效地降低了交通意外的发生、提高电动车辆的使用安全性,进而降低交通意外的发生、提高电动车辆的使用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