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传动轴的汽车底盘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27777发布日期:2020-04-17 18:23阅读:7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传动轴的汽车底盘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底盘结构领域,尤其是带有双传动轴的汽车底盘结构领域。



背景技术:

市场上几乎所有的汽车都是只有一根传动轴,汽车传动轴是通过轴管、伸缩套和万向节三个重要组成部件,相互配合而进行工作的。传动轴是万向传动装置的传动轴中能够传递动力的轴,对前置引擎后轮驱动的车来说是把变速器的转动传到主减速器的轴,它可以是好几节的,节与节之间可以由万向节连接,万向节是汽车传动轴上的关键部件,既负责驱动又负责转向的前桥半轴与车轮之间。单轴传动的汽车通过万向节虽然能改善越野性能,但是在一些复杂路面上行驶时会出现动力不足等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普通单传动轴汽车在坡地或者不平的路面上动力传输不足的情况,本实用新型在汽车普通的单轴驱动基础上,通过改变汽车底盘结构,将普通单轴动力传输改为双轴动力传输。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传动轴的汽车底盘结构,包括动力传输结构,动力传输结构包括变速箱。汽车底盘上设有第一差速箱、第二差速箱和第三差速箱;变速箱上设有与第一差速箱相连的第一驱动轴,第一差速箱两侧设有与第二差速箱和第三差速箱分别相连的第二驱动轴和第三驱动轴;第二差速箱两侧分别设有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第三差速箱两侧分别设有第三传动轴和第四传动轴。通过对于汽车底盘结构的改造,使普通汽车的单轴动力传输改为双轴动力传输,提升了动力传输的效率,减少了动力传输过程中的损耗。

作为优选,第一驱动轴上与第一差速箱连接的端部设有第一驱动齿轮,第一差速箱内设有与第一驱动齿轮啮合的第一差速箱侧面齿轮且第一差速箱侧面齿轮安装在第三驱动轴上;第二驱动轴上与第一差速箱连接的端部设有第二太阳齿轮,第一差速箱侧面齿轮内圈上固定有第一行星齿轮框架,第三驱动轴上穿过第一行星齿轮框架与第二驱动轴相连接的端部设有第一太阳齿轮,第一行星齿轮框架上设有两个分别与第一太阳齿轮和第二太阳齿轮啮合的第一行星齿轮。

作为优选,第二驱动轴上与第二差速箱连接的端部设有第二驱动齿轮,第二差速箱内设有与第二驱动齿轮啮合的第二差速箱侧面齿轮且第二差速箱侧面齿轮安装在第二传动轴上;第一传动轴上与第二差速箱连接的端部设有第四太阳齿轮,第二差速箱侧面齿轮内圈上固定有第二行星齿轮框架,第二传动轴上穿过第二行星齿轮框架与第一传动轴连接的端部设有第三太阳齿轮,第二行星齿轮框架上设有两个分别与第三太阳齿轮和第四太阳齿轮啮合的第二行星齿轮。

作为优选,第三驱动轴上与第三差速箱连接的端部设有第三驱动齿轮,第三差速箱内设有与第三驱动齿轮相连的第三差速器侧面齿轮且第三差速器侧面齿轮安装在第四传动轴上;第三传动轴上与第三差速箱连接的端部设有第六太阳齿轮,第三差速箱侧面齿轮内圈上固定有第三行星齿轮框架,第四传动轴上穿过第三行星齿轮框架与第三传动轴连接的端部设有第五太阳齿轮,第三行星齿轮框架上设有两个分别与第五太阳齿轮和第六太阳齿轮啮合的第三行星齿轮。

作为优选,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第三传动轴和第四传动轴上均使用了万向传动装置,此装置使得汽车在通过坡地或不平路面时,此装置可以使从第二差速箱以及第三差速箱中的传输到传动轴上的动力在非水平角度上传输汽车轮胎上,增强了汽车在坡地或者不平地面的通过性。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将汽车普通的动力单轴传动改为双轴传动,减少了动力在传输过程中的损耗,提升了动力从变速箱中传递到汽车轮胎上的传输效率,使得汽车行驶在坡地或者不平路面时,汽车轮胎依旧可以得到有效地动力输出。通过对汽车底盘结构的改动,提升了汽车的越野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双传轴动汽车底盘结构示意图。

图2是双传动轴汽车动力传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变速箱与第一差速箱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第二差速箱与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第三差速箱与第三传动轴、第四传动轴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第一差速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变速箱、2—第一传动轴、3—第一驱动轴、4—第二差速箱、5—第二驱动轴、6—第二传动轴、7—第三传动轴、8第三驱动轴、9—第三差速箱、10—第一差速箱、11—第四传动轴、12—第一太阳齿轮、13—第一行星齿轮、14—第一行星齿轮框架、15—第一差速箱侧面锥形齿轮、16—第一驱动齿轮、17—第二太阳齿轮、18—第三太阳齿轮、19—第二行星齿轮、20—第四太阳齿轮、21—第二驱动齿轮、22—第二差速箱侧面齿轮、23—第二行星齿轮框架、24—第五太阳齿轮、25—第三行星齿轮、26—第三驱动齿轮、27—第三差速箱侧面齿轮、28—第三行星齿轮框架、29—第六太阳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双传动轴的汽车底盘结构,包括动力传输结构,动力传输结构包括变速箱1。汽车底盘上设有第一差速箱10、第二差速箱4和第三差速箱9;变速箱1上设有与第一差速箱10相连的第一驱动轴3,第一差速箱10两侧设有与第二差速箱4和第三差速箱9分别相连的第二驱动轴5和第三驱动轴8;第二差速箱4两侧分别设有第一传动轴2和第二传动轴6;第三差速箱9两侧分别设有第三传动轴7和第四传动轴11。

图一中将变速箱1与第一差速箱10之间通过第一驱动轴3机械连接,并且在第一差速箱10的两边的驱动轴上各连接第二差速箱4和第三差速箱9,第一传动轴2与第二传动轴6通过第二差速箱4内齿轮机械连接,第三传动轴7与第四传动轴11通过第三差速箱9内齿轮机械连接,汽车的四条传动轴的远离差速箱的一端分别通过齿轮间的机械连接与汽车的四个轮组相连,将汽车的动力输送到汽车轮胎上。通过改动,使汽车普通单轴驱动改为双轴驱动,将汽车从变速箱中传输出的动力分配到汽车四个轮组上。

图3中第一驱动轴3上与第一差速箱10连接的端部设有第一驱动齿轮16,第一差速箱10内设有与第一驱动齿轮16啮合的第一差速箱侧面齿轮15且第一差速箱侧面齿轮15安装在第三驱动轴上8;第二驱动轴上5与第一差速箱10连接的端部设有第二太阳齿轮17,第一差速箱侧面齿轮内圈上15固定有第一行星齿轮框架14,第三驱动轴8上穿过第一行星齿轮框架14与第二驱动轴5相连接的端部设有第一太阳齿轮17,第一行星齿轮框架14上设有两个分别与第一太阳齿轮12和第二太阳齿轮17啮合的第一行星齿轮13。通过改动,将汽车动力由变速箱1中的第一驱动轴3传输到第一差速箱10中的第二驱动轴5以及第三驱动轴8上

图4中第二驱动轴5上与第二差速箱4连接的端部设有第二驱动齿轮21,第二差速箱4内设有与第二驱动齿轮21啮合的第二差速箱侧面齿轮22且第二差速箱侧面齿轮22安装在第二传动轴6上;第一传动轴2上与第二差速箱4连接的端部设有第四太阳齿轮20,第二差速箱侧面齿轮22内圈上固定有第二行星齿轮框架23,第二传动轴6上穿过第二行星齿轮框架23与第一传动轴2连接的端部设有第三太阳齿轮18,第二行星齿轮框架23上设有两个分别与第三太阳齿轮18和第四太阳齿轮20啮合的第二行星齿轮19。通过改动,将第一差速箱10中的第二驱动轴5上的动力传输到第一传动轴2以及第二传动轴6上。

图5中第三驱动轴8上与第三差速箱9连接的端部设有第三驱动齿轮26,第三差速箱9内设有与第三驱动齿轮26相连的第三差速器侧面齿轮27且第三差速器侧面齿轮27安装在第四传动轴11上;第三传动轴8上与第三差速箱9连接的端部设有第六太阳齿轮29,第三差速箱侧面齿轮27内圈上固定有第三行星齿轮框架28,第四传动轴11上穿过第三行星齿轮框架28与第三传动轴7连接的端部设有第五太阳齿轮24,第三行星齿轮框架25上设有两个分别与第五太阳齿轮24和第六太阳齿轮29啮合的第三行星齿轮25。通过改动,将第一差速箱10中的第三驱动轴8上的动力传输到第三传动轴7和第四传动轴11上。

图1中汽车底盘结构上四条传动轴:第一传动轴2、第二传动轴6、第三传动轴7和第四传动轴11上均使用了万向传动装置,此装置使得汽车在通过坡地或不平路面时,此装置可以使从第二差速箱4以及第三差速箱9中的传输到传动轴上的动力在非水平角度上传输汽车轮胎上,增强了汽车在坡地或者不平地面的通过性。

图2中汽车发动机产生的动力经由变速箱1传递到第一差速箱10中,动力经由第一差速箱10传递到第二差速箱4和第三差速箱9中,然后经由第二差速箱4和第三差速箱9分别传递到第一传动轴2、第二传动轴6、第三传动轴7、第四传动轴上11。图2中箭头所指为该双轴汽车动力传输方向。

本发明经过对汽车底盘结构的改变,将汽车的普通单轴驱动改为双轴驱动,使汽车四个轮组上都能得到动力输出,提升了汽车的越野性能。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