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工艺扭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71797发布日期:2020-07-07 13:55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工艺扭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扭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工艺扭梁。



背景技术:

悬架是车轮、车架、减震和车身之间传力装置的总称,而悬架分为很多种类,有扭梁式悬架、拖曳臂式悬架、多连杆式悬架等等,扭力梁式悬挂是汽车后悬挂类型的一种,是通过一个扭力梁来平衡左右车轮的上下跳动,以减小车辆的摇晃,保持车辆的平稳。

而目前使用的扭梁原材料较厚,在裁剪原材料过程中会有不可避免的剪切刃口带和撕裂纹,影响产品使用寿命,原材料外边缘微裂纹会导致扭梁发生断裂,因此在使用中存在安全隐患,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新型工艺扭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工艺扭梁,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型工艺扭梁,包括扭梁本体和轮毂安装孔,所述扭梁本体左右两侧下端均设置有侧板,且侧板前侧上端均开设有线束固定孔,所述扭梁本体左右两端上侧均设置有纵梁,且顶部均固定有套管,同时套管内均设置有衬套,所述扭梁本体内部设置有稳定件,且稳定件顶部开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侧板前侧均设置有固定架,且固定架的侧面均开设有翻边孔,所述侧板后侧均设置有轮毂支架,且轮毂支架表面均开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轮毂安装孔设置在相邻的第二固定孔之间,且轮毂安装孔开设在轮毂支架表面。

优选的,所述扭梁本体的竖截面呈“v”字形结构,且扭梁本体的前后两侧顶部均呈r角结构,并且r角为r为7.5mm的圆弧过度。

优选的,所述侧板呈对称式设置有2个,且侧板均呈三角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套管和衬套均呈对称式设置有2个,且套管与衬套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稳定件呈对称式设置有2个,且稳定件与扭梁本体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同时稳定件的竖截面呈“l”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固定架和轮毂支架均设置有2个,且固定架和轮毂支架均关于扭梁本体的中心点相对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该新型工艺扭梁,通过随扭梁本体的顶部两侧刨铣r角,使受力边圆滑,消除剪切刃口带和撕裂纹,有效提高扭梁本体的使用寿命。

(2)、该新型工艺扭梁,设置的侧板,有效分担了车身整体对扭梁本体和纵梁的应力,能够提高装置整体的刚性,进一步提高整体的使用安全性。

(3)、该新型工艺扭梁,通过设置的稳定件和第一固定孔,能够对装置与车身的连接进行加固,使用的效果相对于传统方式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斜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竖截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竖截面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扭梁本体;2、侧板;3、线束固定孔;4、纵梁;5、套管;6、衬套;7、稳定件;8、第一固定孔;9、固定架;10、翻边孔;11、轮毂支架;12、第二固定孔;13、轮毂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一种新型工艺扭梁,包括扭梁本体1和轮毂安装孔13,扭梁本体1左右两侧下端均设置有侧板2,且侧板2前侧上端均开设有线束固定孔3,扭梁本体1左右两端上侧均设置有纵梁4,且顶部均固定有套管5,同时套管5内均设置有衬套6,扭梁本体1内部设置有稳定件7,且稳定件7顶部开设有第一固定孔8,侧板2前侧均设置有固定架9,且固定架9的侧面均开设有翻边孔10,侧板2后侧均设置有轮毂支架11,且轮毂支架11表面均开设有第二固定孔12,轮毂安装孔13设置在相邻的第二固定孔12之间,且轮毂安装孔13开设在轮毂支架11表面。

扭梁本体1的竖截面呈“v”字形结构,且扭梁本体1的前后两侧顶部均呈r角结构,并且r角为r为7.5mm的圆弧过度,通过在扭梁本体1顶部的两侧侧刨铣r角,使受力边圆滑,消除剪切刃口带和撕裂纹,有效提高扭梁本体的使用寿命,侧板2呈对称式设置有2个,且侧板2均呈三角形结构,通过两个呈三角形结构的侧板2对装置整体提供额外的支撑性,提高了装置整体的刚性,套管5和衬套6均呈对称式设置有2个,且套管5与衬套6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通过套管5和衬套6便于将装置与车身吊耳相连接,稳定件7呈对称式设置有2个,且稳定件7与扭梁本体1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同时稳定件7的竖截面呈“l”形结构,通过稳定件7配合第一固定孔8便于对装置与车身的连接进行加固,进一步提高了整体在使用时的稳定性,固定架9和轮毂支架11均设置有2个,且固定架9和轮毂支架11均关于扭梁本体1的中心点相对称,通过固定架9配合轮毂支架11便于将装置与车身的减震和轮毂相连接,扭梁本体1的竖截面呈“v”字形结构,且扭梁本体1的顶部两侧均呈r角结构,使扭梁本体1的顶部表面保持圆滑,消除剪切刃口带和撕裂纹,有效避免撕裂纹在扭梁本体1长时间工作时发生撕裂,提高了整体的使用安全性;稳定件7呈“l”形结构,且稳定件7的顶部贯穿扭梁本体1顶部的开口结构,配合第一固定孔8可以将稳定件7与车身底部进行柔形相连接,在不影响扭梁本体1整体运动的同时,提高扭梁本体1与车身连接的稳定性;侧板2对扭梁本体1和纵梁4都提供了额外的支撑力,进一步提高了装置整体的使用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新型工艺扭梁,在加工时,操作工人通过刨铣机床将冲压后的扭梁原材料两侧刨铣r角,消除剪切刃口带和撕裂纹,确保扭梁本体1的顶部表面保持圆滑,在使用时将套管5和衬套6与车身吊耳相连接,与套管5相连接的两个纵梁4的中轴线上端均向扭梁本体1中轴线的方向倾斜,有效提高纵梁4的侧向刚度和抗外倾能力,再将稳定件7配合第一固定孔8配合螺栓与车身底部相连接,提高扭梁本体1与车身的连接稳定性,随后通过线束固定孔3对车辆的线束进行固定,再将固定架9与车身的螺旋弹簧相连接,再通过第二固定孔12和轮毂安装孔1将轮毂支架11与车身轮毂相连接即可,在使用过程中侧板2可以有效分担车身重量对扭梁本体1和侧板2产生的应力,同时可以对地面的石块或衣物对纵梁4和扭梁本体1的撞击提供一定的防护能力,就这样完成该新型工艺扭梁的使用过程。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工艺扭梁,包括扭梁本体(1)和轮毂安装孔(13),其特征在于:所述扭梁本体(1)左右两侧下端均设置有侧板(2),且侧板(2)前侧上端均开设有线束固定孔(3),所述扭梁本体(1)左右两端上侧均设置有纵梁(4),且顶部均固定有套管(5),同时套管(5)内均设置有衬套(6),所述扭梁本体(1)内部设置有稳定件(7),且稳定件(7)顶部开设有第一固定孔(8),所述侧板(2)前侧均设置有固定架(9),且固定架(9)的侧面均开设有翻边孔(10),所述侧板(2)后侧均设置有轮毂支架(11),且轮毂支架(11)表面均开设有第二固定孔(12),所述轮毂安装孔(13)设置在相邻的第二固定孔(12)之间,且轮毂安装孔(13)开设在轮毂支架(11)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工艺扭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扭梁本体(1)的竖截面呈“v”字形结构,且扭梁本体(1)的前后两侧顶部均呈r角结构,并且r角为r为7.5mm的圆弧过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工艺扭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2)呈对称式设置有2个,且侧板(2)均呈三角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工艺扭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5)和衬套(6)均呈对称式设置有2个,且套管(5)与衬套(6)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工艺扭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件(7)呈对称式设置有2个,且稳定件(7)与扭梁本体(1)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同时稳定件(7)的竖截面呈“l”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工艺扭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9)和轮毂支架(11)均设置有2个,且固定架(9)和轮毂支架(11)均关于扭梁本体(1)的中心点相对称。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工艺扭梁,包括扭梁本体和轮毂安装孔,所述扭梁本体左右两侧下端均设置有侧板,且侧板前侧上端均开设有线束固定孔,所述扭梁本体左右两端上侧均设置有纵梁,且顶部均固定有套管,所述扭梁本体内部设置有稳定件,且稳定件顶部开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侧板前侧均设置有固定架,且固定架的侧面均开设有翻边孔,所述侧板后侧均设置有轮毂支架,且轮毂支架表面均开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轮毂安装孔设置在相邻的第二固定孔之间,且轮毂安装孔开设在轮毂支架表面。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工艺扭梁,扭梁本体的顶部设置有R角结构,从而有效消除扭梁本体顶部表面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剪切刃口带和撕裂纹。

技术研发人员:王宇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成都宏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31
技术公布日:2020.07.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