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部气囊安装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49101发布日期:2020-06-20 14:17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膝部气囊安装构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膝部气囊安装构造。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一种用于保护驾驶员等乘员的膝部的膝部保护用气囊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的膝部保护用气囊装置,其由膝部气囊和气囊罩组装而成,所述膝部气囊配置于乘员的前方侧,能以能够保护乘员的膝部的方式膨胀,所述气囊罩用于覆盖膝部气囊的车辆后方侧的开口。这样以往的膝部保护用气囊装置在车辆碰撞时,通过膝部气囊的膨胀,使气囊罩的撕裂线(形成为在碰撞时在气囊的膨胀力的作用下容易断裂的薄壁部)断裂,从而气囊展开。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9889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以往的膝部保护用气囊装置有时在车辆碰撞时的膝部气囊展开的反作用下,导致气囊罩的周缘部向车辆前方位移。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谋求在膝部气囊展开时抑制罩部的周缘部向车辆前方位移的膝部气囊安装构造。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提供一种膝部气囊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该膝部气囊安装构造用于将保护乘员的膝部的膝部气囊体安装于仪表板开口,所述膝部气囊体具有膝部气囊主体和罩部,该罩部用于覆盖该膝部气囊主体的车辆后方侧的面,所述罩部具有罩主体和用于将该罩主体安装于所述仪表板开口的囊侧卡合片,所述囊侧卡合片设于所述膝部气囊体的车辆后方侧的端部并且具有伸出板部,该伸出板部朝向所述仪表板开口的车宽方向的端缘并沿着所述仪表板开口的面方向延伸,在所述仪表板开口的所述端缘设有能卡合于所述囊侧卡合片的仪表板侧卡合片,在所述仪表板侧卡合片设有相对部,该相对部在所述膝部气囊体安装于所述仪表板开口的状态下,在所述伸出板部的车辆前方侧与该伸出板部相对。

在上述的膝部气囊安装构造中,优选的是,所述仪表板侧卡合片具有:卡合部,其设于比所述相对部靠车辆前方侧的位置,供所述囊侧卡合片卡合;以及连续部,其与所述相对部和所述卡合部相连续,且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

在上述的膝部气囊安装构造中,优选的是,在所述囊侧卡合片设有相对面,该相对面与所述伸出板部的远离所述膝部气囊主体的端部相连续,并与所述连续部相对。

在上述的膝部气囊安装构造中,优选的是,在所述罩主体设有沿车宽方向连续的撕裂线,所述相对部沿与所述撕裂线的延长线交叉的方向延伸。

在上述的膝部气囊安装构造中,优选的是,在所述仪表板侧卡合片设有延伸部,该延伸部与所述相对部的所述膝部气囊体侧的端部相连续,并向车辆前方延伸。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谋求在膝部气囊展开时,抑制位于罩部的周缘部的囊侧卡合片向车辆前方位移。

附图说明

图1是从上方观察应用了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膝部气囊安装构造的车身的前方构造得到的俯视图。

图2是从车辆前方观察构成所述膝部气囊安装构造的膝部气囊体得到的立体图。

图3是从车辆后方观察构成所述膝部气囊安装构造的膝部气囊体得到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所述膝部气囊安装构造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5是表示构成所述膝部气囊安装构造的仪表板开口的立体图。

图6是从上方观察应用了所述膝部气囊安装构造的变形例的车身的前方构造得到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所述膝部气囊安装构造的变形例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膝部气囊安装构造;2、膝部气囊体;3、仪表板开口;20、膝部气囊主体;21、罩部;22、罩主体;24、囊侧卡合片;25、伸出板部;26a、相对面;30c、30d、仪表板开口的车宽方向的端缘;31、仪表板侧卡合片;32、相对板部(相对部);33、内侧板部(延伸部);34、外侧板部(连续部);34a、外侧板部的外表面;36、卡合孔(卡合部);t、撕裂线。

具体实施方式

技术方案1所述的实用新型是用于将能够保护乘员的膝部的膝部气囊体安装于仪表板开口的膝部气囊安装构造,所述膝部气囊体具有膝部气囊主体和罩部,该罩部用于覆盖该膝部气囊主体的车辆后方侧的面,所述罩部具有罩主体和用于将该罩主体安装于所述仪表板开口的囊侧卡合片,所述囊侧卡合片具有伸出板部,该伸出板部设于所述膝部气囊体的车辆后方侧的端部,并朝向所述仪表板开口的车宽方向的端缘地沿所述仪表板开口的面方向延伸,在所述仪表板开口的所述端缘设有能卡合于所述囊侧卡合片的仪表板侧卡合片,在所述仪表板侧卡合片设有相对部,该相对部在所述膝部气囊体安装于所述仪表板开口的状态下,在所述伸出板部的车辆前方侧与该伸出板部相对。由此,在膝部气囊主体展开时的反作用下,对囊侧卡合片作用有朝向车辆前方侧的力时,伸出板部抵接于在仪表板开口设置的相对部,从而能够谋求抑制囊侧卡合片向车辆前方位移。

【实施例】

参照图1~图5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膝部气囊安装构造1。图1是从上方观察应用了本实施例的膝部气囊安装构造1的车身的前部构造d得到的图。此外,图1等所示的“前”为车身的前方,“后”为车身的后方。另外,“车宽外侧”是指自车身的车宽方向的中心离开的方向,“车宽内侧”是指朝向车身的车宽方向的中心的方向。另外,“高度方向”是与车辆前后方向和车宽方向正交的铅垂方向。

图1所示的膝部气囊安装构造1是用于将能够保护乘员的膝部的膝部气囊体2安装于仪表板开口3的构造,膝部气囊安装构造1具有膝部气囊体2和仪表板开口3。

如图2、图3所示,膝部气囊体2用于通过在车辆碰撞时向乘员侧(车辆后方侧)展开来保护乘员的膝部。膝部气囊体2具有膝部气囊主体20(图2所示)和罩部21,该罩部21覆盖该膝部气囊主体20的车辆后方侧的面(展开面20a)。

如图1所示,膝部气囊主体20设于乘员座椅的前方侧,能够展开的展开面20a朝向车辆后方侧地设置。

如图2、图3所示,罩部21具有:罩主体22(图3所示);筒状部23(图2所示),其从罩主体22的周缘向车辆前方竖立设置,覆盖膝部气囊主体20的周面;以及囊侧卡合片24,其能够卡合于仪表板开口3。

罩主体22形成为能够覆盖膝部气囊主体20的展开面20a的长方形板状。如图3所示,罩主体22在高度方向的中心部形成有沿车宽方向延伸的撕裂线t。

如图2所示,筒状部23构成为具有上下相对的上下的第1板状部23a、第1板状部23b和左右(车宽方向)相对的左右的第2板状部23c、第2板状部23d。

如图1所示,囊侧卡合片24设有一对。如图4所示,各囊侧卡合片24具有:伸出板部25,其从罩主体22沿车宽方向延伸;伸出片26,其朝向仪表板侧卡合片31的卡合孔36(卡合部)延伸;以及突起部27,其设于伸出片26并卡合于卡合孔36。

伸出板部25形成为沿罩主体22的面方向延伸。另外,伸出板部25形成为长方形板状,并形成为能够与罩主体22一同覆盖仪表板开口3的大小。

伸出片26的一端26b与伸出板部25相连续,另一端26f形成为随着向车辆前方侧去,朝向远离膝部气囊主体20的方向倾斜地延伸。如图1所示,伸出片26在膝部气囊体2安装于仪表板开口3的状态下,设于与仪表板侧卡合片31的后述的外侧板部34的外表面34a相对的位置。以下,将伸出片26的与外侧板部34的外表面34a相对的面记为相对面26a。

突起部27在伸出片26的车辆前方侧的端部(另一端)沿高度方向空开间隔地设有一对。各突起部27构成为,向车宽方向中的远离膝部气囊主体20的方向突出地设置,并能够卡定于仪表板侧卡合片31的卡合孔36的周缘。

如图1所示,仪表板开口3具有从其车宽方向两侧的开口端缘30c、开口端缘30d向车宽方向内侧突出地设置的仪表板侧卡合片31。

如图1所示,仪表板侧卡合片31沿车宽方向空开间隔地设有一对。如图4、图5所示,各仪表板侧卡合片31具有与仪表板开口面30的车辆前方侧相对地设置的相对板部32(相对部)、内侧板部33(延伸部)、外侧板部34(连续部)以及沿车宽方向延伸地设置的支承部35。相对板部32、内侧板部33以及外侧板部34形成为俯视时呈大致假名コ字状。

如图5所示,相对板部32设为长方形板状,并以板厚方向成为车辆前后方向的方式设置。另外,伸出板部25形成为长方形板状,并设为高度方向(长边方向)的中心部m位于在罩主体22形成的撕裂线t的延长线上。相对板部32设为长边方向沿着与撕裂线t的延长线交叉的方向。

如图4、图5所示,内侧板部33形成为板状,一端(后端)33b与相对板部32的膝部气囊体2侧的端部相连续,另一端(前端)33f形成为随着向车辆前方侧去,朝向膝部气囊体2倾斜地延伸。内侧板部33的前端33f位于比后述的外侧板部34的前端34f靠车辆前方侧的位置。

如图4、图5所示,外侧板部34形成为板状,其一端34b与相对板部32的远离膝部气囊体2的那一侧的端部相连续,另一端34f形成为随着向车辆前方侧去,朝向远离膝部气囊体2的那一侧倾斜地延伸。

如图1所示,支承部35形成为板状,其一端与外侧板部34的车辆前方侧的端部相连续,另一端支承于仪表板。在支承部35形成有能够供囊侧卡合片24的突起部27卡合的卡合孔36。卡合孔36设于支承部35的外侧板部34侧的端部。另外,卡合孔36由贯通支承部35的通孔构成。

接着,说明膝部气囊安装构造1的组装过程。膝部气囊体2以一对囊侧卡合片24沿着车宽方向的朝向,使囊侧卡合片24的伸出片26的顶端靠近仪表板侧卡合片31的卡合孔36。囊侧卡合片24的突起部27插入并卡定于卡合孔36的周缘。然后,利用膝部气囊体2的罩主体22和伸出板部25堵住仪表板开口3。如此完成膝部气囊安装构造1。

根据上述实施例,在膝部气囊主体20展开时的反作用下,对囊侧卡合片24作用有朝向车辆前方侧的力时,伸出板部25抵接于在仪表板开口3设置的相对板部32,从而能够谋求抑制囊侧卡合片24向车辆前方位移。

另外,仪表板侧卡合片31具有:卡合孔36(卡合部),其设于比相对板部32(相对部)靠车辆前方侧的位置,该卡合孔36供囊侧卡合片24卡合;以及外侧板部34(连续部),其与相对板部32和卡合孔36相连续,且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由此,外侧板部34有效地承受作用于罩部21的朝向车辆前方侧的力,从而能够进一步谋求抑制罩部21向车辆前方位移。

另外,在囊侧卡合片24设有相对面26a,该相对面26a与伸出板部25的远离膝部气囊主体20的端部相连续,并与外侧板部34(连续部)的远离膝部气囊主体20的那一侧的面相对。由此,对罩部21作用有朝向车辆前方侧的力,撕裂线t断裂,罩部21位移,相对面26a抵接于外侧板部34的外表面34a,在该情况下,能够谋求抑制罩部21向车辆前方位移。

另外,在罩主体22设有沿车宽方向连续的撕裂线t,相对板部32(相对部)沿与撕裂线t的延长线交叉的方向延伸。由此,即使撕裂线t断裂,相对板部32也会沿与撕裂线t的延长线交叉的方向延伸,从而能够使相对板部32更加可靠地抵接于囊侧卡合片24的伸出板部25。

另外,在仪表板侧卡合片31设有与相对板部32(相对部)的膝部气囊体2侧的端部相连续并向车辆前方延伸的内侧板部33(延伸部)。由此,通过设有内侧板部33,能够谋求提高仪表板侧卡合片31的刚性。

此外,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实施例,包括能够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的其他结构等,如以下所示的变形例也包含于本实用新型。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通过囊侧卡合片24的突起部27卡定于仪表板侧卡合片31的卡合孔36的周缘,从而膝部气囊体2安装于仪表板开口3,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如图6、图7所示,在囊侧卡合片24的远离罩主体22的端部设有供螺栓b插入的螺栓孔51,使用螺母n与形成于仪表板侧卡合片31的紧固孔52螺纹结合,从而膝部气囊体2安装于仪表板开口3。即,也可以是,膝部气囊体2通过螺栓固定于仪表板开口3来安装于该仪表板开口3。

另外,用于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最佳的结构、方法等在以上记述中被公开,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此。即,本实用新型主要关于特定的实施例,特别地进行了图示且进行了说明,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和目的的范围内,在形状、材质、数量以及其他详细的结构方面,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针对以上所述的实施例施加各种变形。因而,限定了上述公开的形状、材质等的记述是为了易于理解本实用新型而例示性地进行的记述,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这些形状、材质等的限定的一部分或者全部限定之外的构件的名称下的记述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