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手机支架用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48752发布日期:2020-06-20 14:15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车载手机支架用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支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载手机支架用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手机是现代人们离不开的信息交流和娱乐工具,由于手机的普及性,人们日常生活需要频繁使用手机,如观看视频、联络通信。车主在行驶车辆时,为方便随时读取手机中的信息,有的车主将手机放在仪表台上,但在车子行驶过程中,手机易掉落,从而引起车主手忙脚乱,存在安全隐患,还有的车主将手机随身放置,使用手机时拿取极为不便,为了减少车祸的发生事率,大多数司机都会在车上安装一款适合自己的手机支架。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车载手机支架主要是通过胶片将支架粘黏汽车仪表台上,这种手机支架长期使用不仅会出现胶水浮动的现象,损害汽车表面;另一方面此结构的支架占用仪表台空间,且阻挡车主视线,有很大的安全隐患。故需要提供车载用折叠式手机支架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故需要提供一种车载手机支架用固定装置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载手机支架用固定装置,其通过对称设置的两组夹持组件进行挤压,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车载手机支架用固定装置多存在结构设计不够合理、使用寿命长易损坏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车载手机支架用固定装置,其包括:

基座,所述基座呈一字型结构,所述基座沿其延伸方向一端设有第一凹槽,另一端设有第二凹槽;

支撑组件,其设置在所述基座一侧,用于支撑手机支架;

第一夹持组件以及第二夹持组件,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和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基座延伸方向两端,用于将支架夹持在汽车出风口上;

其中,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延伸部以及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一凹槽内部通过第一弹性件与所述第一延伸部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延伸部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夹持部连接,所述第一夹持部包括位于所述基座远离支撑组件一侧的第一夹持件,

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包括第二延伸部以及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二凹槽内部通过第二弹性件与所述第二延伸部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延伸部另一端于所述第二夹持部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夹持部包括位于所述基座远离支撑组件一侧的第二夹持件,

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形成一夹持开口,所述夹持开口包括用于松开支架的初始状态以及用于固定支架的挤压状态。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延伸部包括:

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位于所述基座延伸方向一端,且所述第一连接块一侧与所述第一夹持部连接,以及

第一延伸杆,其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块靠近所述基座一侧,且所述第一延伸杆与所述第一凹槽滑动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延伸杆挤压所述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在活动轨迹上包括第一初始位和第一挤压位;

当所述第一弹性件位于第一初始位时,所述第一连接块远离所述基座,所述夹持开口处于初始状态;当所述第一弹性件位于第一挤压位时,所述夹持开口处于挤压状态,所述第一连接块靠近所述基座,以使得所述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与汽车出风口接触并挤压。

通过挤压第一连接块,使得第一延伸杆挤压所述第一弹性件从第一初始位到第一挤压位,带动第一夹持件向第二夹持件移动,从而使夹持开口变小,此时将两个夹持件放入车体出风口进行夹紧,将支架进行固定。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延伸杆远离所述第一连接块一端设有第一限位环部件,所述第一限位环截面大于所述第一凹槽开口处截面,所述第一限位环部件用于对第一延伸杆最大滑动距离进行限定。第一限位环部件防止第一延伸杆被第一弹性件挤压出基座外,提升第一夹持组件结构使用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延伸杆设有若干组,且所述若干组第一延伸杆间相互平行。第一延伸杆设有若干组,使得第一夹持组件使用更稳固。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二延伸部包括:

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位于所述基座延伸方向一端,且所述第二连接块一侧与所述第二夹持部连接,以及

第二延伸杆,其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块靠近所述基座一侧,且所述第二延伸杆与所述第二凹槽滑动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延伸杆挤压所述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在活动轨迹包括第二初始位和第二挤压位;

当所述第二弹性件位于第二初始位时,所述夹持开口处于初始状态,所述第二连接块远离所述基座;当所述第二弹性件位于第二挤压位时,所述夹持开口处于挤压状态,所述第二连接块靠近所述基座,以使得所述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与汽车出风口接触并挤压。

通过挤压第二连接块,使得第二延伸杆挤压所述第二弹性件从第二初始位到第二挤压位,带动第二夹持件向第二夹持件移动,从而使夹持开口变小,此时将两个夹持件放入车体出风口进行夹紧,将支架进行固。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延伸杆远离所述第二连接块一端设有第二限位环部件,所述第二限位环截面大于所述第二凹槽开口处截面,所述第二限位环部件用于限定第二延伸杆滑动距离。第一限位环部件防止第二延伸杆被第二弹性件挤压出基座外,提升第二夹持组件结构使用稳定性,延长装置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延伸杆设有若干组,且所述若干组延伸杆间相互平行。第二延伸杆设有若干组,使得第二夹持组件结构更稳固。

本实施例中,所述基座包括:

底壳,所述底壳一侧用于连接所述支撑组件,所述底壳另一侧沿其延伸方向设置有两条凸条,所述两条凸条上设有凹槽,所述两条凸条间设有通槽;

面壳,其与所述底壳大小相匹配,所述面壳上设有通孔,所述面壳通过螺丝贯穿所述通孔与所述凹槽进行连接,所述底壳和面壳连接形成一腔室;以及

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设置于所述两条凸条之间,以使得所述腔室分隔所述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连接板靠近第一凹槽一侧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与所述连接板靠近第二凹槽一侧连接。基座结构简单,便于组装,且部件可拆卸,便于夹持组件更换维修。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一侧设有第一导柱,所述第一延伸杆内部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贯穿所述第一延伸杆远离第一连接块一端,所述第一延伸杆通过所述第一滑槽与所述第一导柱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为弹簧,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延伸杆与所述连接板之间,且套接在所述第一导柱上。

第一弹性件为弹簧,结构简单,便于安装使用,第一导柱用于对第一弹性件和第一延伸杆进行定位,使得第一夹持组件沿基座延伸方向进行夹紧,防止第一夹持组件发生偏移,提升装置使用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另一侧设有第二导柱,所述第二延伸杆内部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贯穿所述第二延伸杆远离第二连接块一端,所述第二延伸杆通过所述滑槽与所述第二导柱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为弹簧,其设置在所述第二延伸杆与所述连接板之间,且套接在所述第二导柱上。

第二弹性件为弹簧,第二导柱用于对第二弹性件和第二延伸杆进行定位,使得第二夹持组件沿基座延伸方向进行夹紧,防止第二夹持组件发生偏移,提升装置使用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其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车载手机支架用固定装置,通过支撑组件将手机支架进行支撑,通过挤压基座延伸方向两侧对称设置的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使得两个夹持件通过弹性件与汽车出风口保持挤压夹紧,从而将手机支架进行固定,此结构简单、紧凑,适用性广,两组夹持件同时受力调节,使得固定装置能够方便、快捷、牢固的安装在汽车出风口上;固定装置为分体式结构,便于拆卸,方便零部件失效更换。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相应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车载手机支架用固定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车载手机支架用固定装置的一实施例的初始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车载手机支架用固定装置的一实施例的挤压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车载手机支架用固定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基座1,第一弹性件11、第二弹性件12、底壳13、凸条131、面壳14、连接板15、第一导柱151、第二导柱152、支撑组件2、第一夹持组件3、第一延伸部31、第一连接块311、第一延伸杆312、第一限位环部件312a、第一夹持部32、第一夹持件321、第二夹持组件4、第二延伸部41、第二连接块411,第二延伸杆412、第二限位环部件412a、第二夹持部42、第二夹持件42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以相同标号表示。

本实用新型术语中的“第一”“第二”等词仅作为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的重要性,以及不作为对先后顺序的限制。

请参照图1和图3,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车载手机支架用固定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车载手机支架用固定装置的一实施例的挤压状态结构示意图。

如下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能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车载手机支架用固定装置的一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载手机支架用固定装置的一实施例为:一种车载手机支架用固定装置,其包括:基座1、支撑组件2、第一夹持组件3以及第二夹持组件4。

基座1呈一字型结构,基座1沿其延伸方向一端设有第一凹槽,另一端设有第二凹槽;支撑组件2设置在基座1一侧,用于支撑手机支架;第一夹持组件3和第二夹持组件4分别对称设置在基座1延伸方向两端,用于将支架夹持在汽车出风口上。

其中,第一夹持组件3包括第一延伸部31以及第一夹持部32,第一凹槽内部通过第一弹性件11与第一延伸部31一端连接,第一延伸部31另一端与第一夹持部32连接,第一夹持部32包括位于基座1远离支撑组件2一侧的第一夹持件321;第二夹持组件4包括第二延伸部41以及第二夹持部42,第二凹槽内部通过第二弹性件12与第二延伸部41一端连接,第二延伸部41另一端于第二夹持部42一端连接,第二夹持部42包括位于基座1远离支撑组件2一侧的第二夹持件421。

相对设置的第一夹持件321和第二夹持件421形成一夹持开口,夹持开口包括用于松开支架的初始状态以及用于固定支架的挤压状态。

下面对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夹持组件结构进行阐述:请参照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车载手机支架用固定装置的一实施例的初始状态结构示意图。

第一延伸部31包括第一连接块311以及第一延伸杆312,第一连接块311位于基座1延伸方向一端,且第一连接块311一侧与第一夹持部32连接;第一延伸杆312设置在第一连接块311靠近基座1一侧,且第一延伸杆312与第一凹槽滑动连接。其中,第一延伸杆312挤压第一弹性件11,第一弹性件11在活动轨迹上包括第一初始位和第一挤压位。

当第一弹性件11位于第一初始位时,第一连接块311远离基座1,夹持开口处于初始状态;当第一弹性件11位于第一挤压位时,夹持开口处于挤压状态,第一连接块311靠近基座1,以使得第一夹持件321和第二夹持件421与汽车出风口接触并挤压。

通过挤压第一连接块311,使得第一延伸杆312挤压第一弹性件11从第一初始位到第一挤压位,带动第一夹持件321向第二夹持件421移动,从而使夹持开口变小,此时将两个夹持件放入车体出风口进行夹紧,将支架进行固定。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第一延伸杆312远离第一连接块311一端设有第一限位环部件312a,第一限位环截面大于第一凹槽开口处截面,第一限位环部件312a用于对第一延伸杆312最大滑动距离进行限定。第一限位环部件312a防止第一延伸杆312被第一弹性件11挤压出基座1外,提升第一夹持组件3结构使用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延伸杆312可设有若干组,且若干组第一延伸杆312间相互平行。第一延伸杆312设有若干组,使得第一夹持组件3使用更稳固。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延伸杆312设有两组。

下面对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夹持组件4结构进行阐述:请参照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车载手机支架用固定装置的一实施例的初始状态结构示意图。

第二延伸部41包括第二连接块411以及第二延伸杆412,第二连接块411位于基座1延伸方向一端,且第二连接块411一侧与第二夹持部42连接,第二延伸杆412设置在第二连接块411靠近基座1一侧,且第二延伸杆412与第二凹槽滑动连接。

其中,第二延伸杆412挤压第二弹性件12,第二弹性件12在活动轨迹包括第二初始位和第二挤压位。当第二弹性件12位于第二初始位时,夹持开口处于初始状态,第二连接块411远离基座1;当第二弹性件12位于第二挤压位时,夹持开口处于挤压状态,第二连接块411靠近基座1,以使得第一夹持件321和第二夹持件421与汽车出风口接触并挤压。

通过挤压第二连接块411,使得第二延伸杆412挤压第二弹性件12从第二初始位到第二挤压位,带动第二夹持件421向第二夹持件421移动,从而使夹持开口变小,此时将两个夹持件放入车体出风口进行夹紧,将支架进行固。

本实施例中,第二延伸杆412远离第二连接块411一端设有第二限位环部件412a,第二限位环截面大于第二凹槽开口处截面,第二限位环部件412a用于限定第二延伸杆412滑动距离。第一限位环部件312a防止第二延伸杆412被第二弹性件12挤压出基座1外,提升第二夹持组件4结构使用稳定性,延长装置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第二延伸杆412设有若干组,且若干组延伸杆间相互平行。第二延伸杆412设有若干组,使得第二夹持组件4结构更稳固。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延伸杆412设有两组。

请参照图4,其中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车载手机支架用固定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爆炸图。请结合图2和图3,下面对本实施例中的基座结构进行阐述:

本实施例中,基座1包括底壳13、面壳14以及连接板15。底壳13一侧用于连接支撑组件2,底壳13另一侧沿其延伸方向设置有两条凸条131,两条凸条131上设有凹槽,两条凸条131间设有通槽。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支撑组件2设置在基座1一侧的中心处,此结构使得风口夹结构的基座1在与手机支撑架连接后受力更稳定。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支撑组件2为万向球。在用于支撑的手机支架上设有连接块,连接块另一侧设有凹槽,万向球与凹槽连接,以使得支撑手机的支架可绕万向球旋转,便于使用者调节手机支架的使用角度,此结构简单,有效提升风口夹结构基座1的实用性。

面壳14与底壳13大小相匹配,面壳14上设有通孔,通过螺丝贯穿通孔与凹槽进行连接,以使得底壳13和面壳14连接并形成一腔室。

连接板15设置于两条凸条131之间,以使得腔室分隔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第一弹性件11与连接板15靠近第一凹槽一侧连接,第二弹性件12与连接板15靠近第二凹槽一侧连接。基座1结构简单,便于组装,且部件可拆卸,便于夹持组件更换维修。

进一步的,连接板15一侧设有第一导柱151,第一延伸杆312内部设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槽贯穿第一延伸杆312远离第一连接块311一端,第一延伸杆312通过第一滑槽与第一导柱151滑动连接,第一弹性件11为弹簧,其设置在第一延伸杆312与连接板15之间,且套接在第一导柱151上。

第一弹性件11为弹簧,结构简单,便于安装使用,第一导柱151用于对第一弹性件11和第一延伸杆312进行定位,使得第一夹持组件3沿基座1延伸方向进行夹紧,防止第一夹持组件3发生偏移,提升装置使用稳定性。

进一步的,连接板15另一侧设有第二导柱152,第二延伸杆412内部设有第二滑槽,第二滑槽贯穿第二延伸杆412远离第二连接块411一端,第二延伸杆412通过滑槽与第二导柱152滑动连接,第二弹性件12为弹簧,其设置在第二延伸杆412与连接板15之间,且套接在第二导柱152上。

第二弹性件12为弹簧,第二导柱152用于对第二弹性件12和第二延伸杆412进行定位,使得第二夹持组件4沿基座1延伸方向进行夹紧,防止第二夹持组件4发生偏移,提升装置使用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的基座1为中空的分体式结构,便于拆卸,方便零部件长久使用后失效更换。

如下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载手机支架用固定装置的使用方法:

首先将基座1一侧的支撑组件2与手机支架连接。本实施例中的支撑组件2为万向球。手机支架上设有连接块,连接块另一侧设有凹槽,万向球与凹槽连接,以使得支撑手机的手机支架可绕万向球旋转,便于使用者调节手机支架的使用角度,此结构简单,有效提升风口夹结构基座1的实用性。

基座1为中空的分体式结构,且呈一字型,第一夹持组件3和第二夹持组件4均与基座1配合安装,且第一延伸杆312与基座1一端滑动连接,且第二延伸杆412与基座1另一端滑动连接。分体式结构便于拆装维修,一字结构方便推动第一夹持组件3和第二夹持组件4在同一直线上相对位移。

在安装手机支架时,使用者挤压第一连接块311和第二连接块411,第一连接块311一侧通过推动第一延伸杆312沿第一导杆滑动,从而固定第一夹持件321位置;第二连接块411一侧通过推动第二延伸杆412沿第二导杆滑动,从而固定第二夹持件421位置。第一夹持件321和第二夹持件421形成一夹持开口,且该夹持开口包括初始状态和安装在汽车出风口上的挤压状态。

初始状态时,第一弹性件11处于第一初始位,第一延伸杆312从第一凹槽滑出,且通过第一限位环部件312a抵住第一凹槽侧壁,不易滑出,且通过挤压第一连接块311可使得第一延伸杆312从基座1外部沿第一导杆滑入第一凹槽,从而带动第一夹持件321进行夹持。

同时,第二弹性件12处于第二初始位,第二延伸杆412从第二凹槽滑出,且通过第二限位环部件412a抵住第二凹槽侧壁,不易滑出,且通过挤压第二连接块411可使得第二延伸杆412从基座1外部沿第二导杆滑入第二凹槽,从而带动第二夹持件421进行夹持。

挤压状态时,挤压第一连接块311,使得第一延伸杆312沿第一导杆滑动且挤压第一弹性件11,通过第一弹性件11的弹性恢复力,使得第一夹持件321与汽车风口接触并挤压。同时,挤压第二连接块411,使得第二延伸杆412沿第二导杆滑动且挤压第二弹性件12,通过第二弹性件12的弹性恢复力,使得第二夹持件421与汽车风口接触并挤压。

固定装置的通过弹性件保持第一夹持件321和第二夹持件421与汽车风口保持夹紧,从而使得手机支架能固定在汽车出风口位置。这样即完成了本实施例的车载手机支架用固定装置的使用过程。

综上所述,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一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