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大灯会车转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47138发布日期:2020-10-09 18:19阅读:58来源:国知局
汽车大灯会车转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控制技术领域,具体为汽车大灯会车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机动车在夜间行驶时,为了能看到足够远的路况,都是使用远光灯行驶,但是在夜间会车时开远光灯,会造成驾驶员炫目,因此必须使用近光灯,否则容易造成交通事故,然而有些驾驶员因疏忽,或者本身驾驶素质低下以及来不及切换灯光,这种情况下就很容易造成来车驾驶员炫目,继而增加酿成交通事故的几率。

现今市场上的此类转换装置种类繁多,基本可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但是依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具体问题有以下几点。

(1)现有的此类转换装置在使用时其内部容易积累大量的热量,长期容易造成装置内部电器元件的损坏,从而缩短了转换装置的使用寿命;

(2)现有的此类转换装置在对其内部的电器元件进行检修时通常需要借助拆卸工具将其拆开,并且拆装操作十分不便,因此存在改进的空间;

(3)现有的此类转换装置在会车通常只能保证自身车辆切换灯光,若遇到对面车辆不切换灯光的情况时,仍存在行车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汽车大灯会车转换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转换装置在使用时散热效果不佳,拆装操作不便和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汽车大灯会车转换装置,包括装置壳体、光强传感器、激光雷达、散热结构和警示灯,所述装置壳体内部的一侧固定有光强传感器,且光强传感器一侧的装置壳体内部固定有激光雷达,所述激光雷达上方的装置壳体内部固定有单片机,且单片机的外壁上皆固定有电源线,并且单片机的输入端分别与光强传感器和激光雷达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装置壳体内部的边缘位置处皆设置有散热结构,所述装置壳体的顶端设置有玻璃顶罩,且玻璃顶罩的外壁上皆固定有等间距的上固定片,并且上固定片位置处的装置壳体外壁上固定有下固定片,下固定片与上固定片相互配合。

优选的,所述单片机上方的装置壳体内部固定有透明壳,且透明壳的内壁上固定有聚光膜,并且透明壳的内部皆固定有等间距的警示灯,便于提醒对向会车车辆的驾驶员。

优选的,所述散热结构的内部依次设置有散热板、散热翅片、散热孔和防尘网,装置壳体内部的边缘位置处皆固定有散热板,且散热板一侧的装置壳体内部固定有散热翅片,散热翅片与散热板紧密接触,改善了散热效果。

优选的,所述散热翅片位置处的装置壳体外壁上设置有散热孔,且散热孔的内部固定有防尘网,散热孔和防尘网与散热翅片相互配合,起到了防尘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下固定片的内部设置有卡接槽,且卡接槽的内部设置有卡接块,卡接块与卡接槽卡合,并且卡接块的顶端与上固定片的底端固定连接,便于固定上固定片。

优选的,所述卡接块两侧的卡接槽内壁上皆设置有限位凹槽,且限位凹槽的内部设置有限位凸块,限位凸块与限位凹槽卡合,并且限位凸块的一端延伸至卡接槽的内部并与卡接块固定连接,便于对卡接块进行限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汽车大灯会车转换装置不仅改善了转换装置使用时的散热效果,提高了转换装置拆装时的便捷性,而且实现了会车时对迎面车辆的提醒功能;

(1)通过设置有散热板、散热翅片、散热孔和防尘网,散热板将装置壳体内部的热量导入至散热翅片的内部,并由散热翅片将热量通过散热孔散发出,同时散热孔内部的防尘网对流通空气中的灰尘进行阻隔,从而改善了转换装置使用时的散热效果;

(2)通过设置有下固定片、上固定片、卡接槽、卡接块、限位凹槽和限位凸块,向上拉动玻璃顶罩使其带动卡接块脱离卡接槽,同时,卡接块带动限位凸块脱离限位凹槽,使得下固定片和上固定片分离,将玻璃顶罩取下,此过程无须借助工具,从而提高了转换装置拆装时的便捷性;

(3)通过设置有透明壳、聚光膜和警示灯,单片机同步的控制透明壳内部的警示灯,使得警示灯闪烁,对迎面来车上的驾驶员进行提醒,同时,透明壳内壁上的聚光膜具有聚光的作用,使得警示灯的光线更加醒目,从而实现了会车时对迎面车辆的提醒功能,进而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几率,提高了会车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透明壳剖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结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装置壳体;2、光强传感器;3、激光雷达;4、单片机;5、透明壳;6、电源线;7、散热结构;701、散热板;702、散热翅片;703、散热孔;704、防尘网;8、玻璃顶罩;9、下固定片;10、上固定片;11、聚光膜;12、警示灯;13、卡接槽;14、卡接块;15、限位凹槽;16、限位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汽车大灯会车转换装置,包括装置壳体1、光强传感器2、激光雷达3、散热结构7和警示灯12,装置壳体1内部的一侧固定有光强传感器2,该光强传感器2的型号可为nhzd10,且光强传感器2一侧的装置壳体1内部固定有激光雷达3,该激光雷达3的型号可为ldlrs3100,激光雷达3上方的装置壳体1内部固定有单片机4,该单片机4的型号可为sh69p25,且单片机4的外壁上皆固定有电源线6,并且单片机4的输入端分别与光强传感器2和激光雷达3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单片机4上方的装置壳体1内部固定有透明壳5,且透明壳5的内壁上固定有聚光膜11,并且透明壳5的内部皆固定有等间距的警示灯12,该警示灯12的型号可为smd3528,警示灯12的输入端与单片机4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便于提醒对向会车车辆的驾驶员;

装置壳体1内部的边缘位置处皆设置有散热结构7,散热结构7的内部依次设置有散热板701、散热翅片702、散热孔703和防尘网704,装置壳体1内部的边缘位置处皆固定有散热板701,且散热板701一侧的装置壳体1内部固定有散热翅片702,散热翅片702与散热板701紧密接触,散热翅片702位置处的装置壳体1外壁上设置有散热孔703,且散热孔703的内部固定有防尘网704,散热孔703和防尘网704与散热翅片702相互配合;

在转换装置的使用过程中,散热板701将装置壳体1内部的热量导入至散热翅片702的内部,并由散热翅片702将热量通过散热孔703散发出,同时散热孔703内部的防尘网704对流通空气中的灰尘进行阻隔,从而改善了转换装置使用时的散热效果;

装置壳体1的顶端设置有玻璃顶罩8,且玻璃顶罩8的外壁上皆固定有等间距的上固定片10,并且上固定片10位置处的装置壳体1外壁上固定有下固定片9,下固定片9与上固定片10相互配合;

下固定片9的内部设置有卡接槽13,且卡接槽13的内部设置有卡接块14,卡接块14与卡接槽13卡合,并且卡接块14的顶端与上固定片10的底端固定连接,便于固定上固定片10;

卡接块14两侧的卡接槽13内壁上皆设置有限位凹槽15,且限位凹槽15的内部设置有限位凸块16,限位凸块16与限位凹槽15卡合,并且限位凸块16的一端延伸至卡接槽13的内部并与卡接块14固定连接,便于对卡接块14进行限位。

工作原理:使用时,在夜间行车的过程中,首先,激光雷达3检测车辆前方是否有车辆存在,并将信号传递给单片机4,同时,光强传感器2对车辆前方的光照强度进行实时检测,并将数据传递给单片机4,单片机4将前一时刻的光照强度和下一时刻的光照强度进行比较,若两光照强度相差大于某一个设定的阈值,则表明前方车辆是相向驶来的,此时,单片机4认为此时满足会车条件,并控制汽车大灯将远光灯转换为近光灯,在此过程中,单片机4同步的控制透明壳5内部的警示灯12,使得警示灯12闪烁,对迎面来车上的驾驶员进行提醒,同时,透明壳5内壁上的聚光膜11具有聚光的作用,使得警示灯12的光线更加醒目,从而实现了会车时对迎面车辆的提醒功能,进而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几率,提高了会车安全,然后,当会车结束后,激光雷达3接收不到前方车辆信息,或接收到对向或同向车辆信息但不满足光照强度增强的条件,此时单片机4判断此时状态为会车结束,单片机4控制汽车大灯将近光灯转换为远光灯,在转换装置的使用过程中,散热板701将装置壳体1内部的热量导入至散热翅片702的内部,并由散热翅片702将热量通过散热孔703散发出,同时散热孔703内部的防尘网704对流通空气中的灰尘进行阻隔,从而改善了转换装置使用时的散热效果,最后,当需要对转换装置内部的电器元件进行检修时,使用者只需向上拉动玻璃顶罩8使其带动卡接块14脱离卡接槽13,同时,卡接块14带动限位凸块16脱离限位凹槽15,使得下固定片9和上固定片10分离,将玻璃顶罩8取下,此过程无须借助工具,从而提高了转换装置拆装时的便捷性,完成汽车大灯会车转换装置的工作。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