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置有易进入系统的汽车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20650发布日期:2020-05-29 14:06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配置有易进入系统的汽车座椅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车用座椅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配置有易进入系统的汽车座椅。



背景技术:

汽车座椅是汽车的必备部件,针对一些suv、mpv车型,车内通常设置有多排座椅,为了更方便乘客进入后排座椅,就通常需要将前排的座椅放倒或翻折一定角度并向前移,以让出足够的空间,故通常在中排座椅上安装有易进入机构,以实现让位目的;或者在轿跑内,需要将前排座椅前滑,后排乘客方可通过前门进入后排,尽管目前已有较多的成熟案例,然而由于现有的易进入解锁机构大多存在结构复杂,特别是与易进入机构联动的滑轨解锁机构,通常包括的小部件较多,且因为大多采用偏心旋转传动的方式,大大增加了装配难度以及生产精度要求,装配效率低,安全性、可靠性、解锁同步性欠佳、通用性欠缺等问题,因此,仍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配置有易进入系统的汽车座椅,以降低生产装配精度,提高装配效率、可靠性、通用性及解锁同步性等。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配置有易进入系统的汽车座椅,包括靠背骨架、座垫骨架和具有滑轨解锁拨片的滑轨总成,其中靠背骨架以枢转方式设置在座垫骨架上,座垫骨架可滑动地安装于滑轨总成上,其关键在于:所述易进入系统包括设置在靠背骨架上,用以实现靠背骨架旋转的靠背调节模块,以及与所述靠背调节模块联动的滑轨解锁模块,该滑轨解锁模块设置在座垫骨架与滑轨总成之间;

所述滑轨解锁模块包括用于带动滑轨解锁拨片运动的滑轨解锁传动片,所述滑轨解锁传动片和滑轨解锁拨片均以可转动方式设置于所述滑轨总成的上滑轨上,且滑轨解锁传动片和滑轨解锁拨片的转动中心同轴设置;

当所述靠背调节模块调节靠背骨架前倾时,能够通过联动部件带动滑轨解锁传动片转动,所述滑轨解锁传动片带动滑轨解锁拨片同向转动使滑轨总成解锁。

采用以上方案,主要通过靠背调节模块调整靠背倾斜角度,同时联动滑轨解锁传动片,再通过滑轨解锁传动片转动以驱使滑轨解锁拨片解锁滑轨,使座垫骨架可整体滑移达到易进入姿态,而本申请中采取将滑轨解锁传动片与滑轨解锁同轴转动设置的方式,大大降低了二者在加工和装配上的难度,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装配效率,且因为滑轨解锁拨片与滑轨解锁传动片基本同步转动,大大提高了滑轨解锁与靠背解锁调节的同步性,同时因为部件减少,使整个易进入系统具有更佳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还大大降低了异响。

作为优选:所述上滑轨上对应滑轨解锁模块的位置设有固定支架,该固定支架上具有沿座椅宽度方向设置的安装轴,所述滑轨解锁传动片和滑轨解锁拨片活套在所述安装轴上,所述滑轨解锁传动片具有位于滑轨解锁拨片下方的传动销;

所述滑轨解锁拨片具有用于解锁的接触部,所述接触部与传动销分别位于安装轴的两侧,所述滑轨解锁传动片具有与传动销同侧设置的拉索挂孔;

所述固定支架上配置有用于使滑轨解锁传动片和滑轨解锁拨片复位的复位组件。

采用固定支架设置安装轴来同轴安装滑轨解锁传动片和滑轨解锁拨片的方式,有利于实现滑轨解锁模块在座椅上的模块化安装,即可先将固定支架、滑轨解锁传动片和滑轨解锁拨片单独组装之后,再安装到滑轨总成的方式,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安装效率,且不需滑轨在结构上做适应调整,具有良好的通用性,而滑轨解锁传动片上的拉索挂孔则可用于与联动拉索连接,实现与靠背调节模块的联动。

作为优选:所述复位组件包括复位扭簧和复位拉簧,其中复位扭簧套设于安装轴上,其两端分别作用在安装轴和滑轨解锁拨片上,所述复位拉簧的两端分别作用在固定支架和滑轨解锁传动片上,所述固定支架具有位于滑轨解锁拨片和滑轨解锁拨片下方的限位片。

采用以上方案,当滑轨解锁传动片受外力作用带动滑轨解锁拨片转动解锁滑轨总成之后,滑轨解锁传动片可在复位拉簧的作用下恢复初始位置,滑轨解锁拨片则可在复位扭簧作用下恢复原位,防止持续下压导致滑轨锁止失效,而其转动恢复行程又受到限位片的阻挡,确保二者不会转动过多而达到转动死点,确保不会影响后续的转动解锁。

作为优选:所述滑轨解锁拨片上具有与所述传动销适应的卡槽。采用以上方案,当滑轨解锁传动片转动时,传动销刚好卡入卡槽中,可提高传动稳定性,同时进一步减少可能存在的摩擦异响等。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支架包括下固定支架和上固定支架,其中所述下固定支架与上滑轨以可拆卸方式相连,所述上固定支架固设于下固定支架上,所述复位拉簧的上端固定在固定支架上。采用分体式固定支架的结构,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滑轨解锁模块的通用性,可根据需要更换上固定支架,以适应不同的拉锁安装高度或角度,以及复位拉簧的安装高度等,使其更具普遍适用性。

作为优选:所述滑轨解锁传动片位于下固定支架与滑轨解锁拨片之间,所述下固定支架上对应拉索挂孔的位置设有让位槽。采用以上方案,让位槽主要用于避让拉索头,而使滑轨解锁模块外观更紧凑,减少安装空间等。

作为优选:所述滑轨总成的下滑轨前端设有预挡点,所述滑轨解锁传动片前端设有朝后倾斜的挡点配合部。采用以上方案,挡点配合部与预挡点配合,可实现座椅舒适性行程的限制,而将挡点配合部设计成倾斜朝后构造,则挡点配合部在极限靠近预挡点的位置时,滑轨解锁传动片仍可以转动,使挡点配合部高于预挡点,从而可以越过挡点配合部继续前滑,实现全行程易进入,即为后排提供滑轨行程范围内的最大让位空间。

作为优选:所述座椅具有沿滑轨总成长度方向设置的助力拉簧,所述助力拉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座垫骨架和滑轨总成的下滑轨上,并对座垫骨架施加使其朝前滑动的力。当滑轨总成解锁之后,助力拉簧可使座椅更容易前滑,而不需外力持续推动,减轻操作负担,具有更佳的用户体验感。

作为优选:所述靠背骨架的下端设有上铰接板,座垫骨架的后端设有下铰接板,所述上铰接板与下铰接板之间通过调角器铰接,所述座椅上设置有与易进入手柄,所述易进入手柄通过拉索a与调角器的解锁片相连;

所述靠背调节模块包括与调角器同轴设置的滑轨解锁联动片和易进入解锁片,其中滑轨解锁联动片通过拉索b与滑轨解锁传动片相连,所述座垫骨架上设有侧部手柄,所述侧部手柄通过拉索c与易进入解锁片相连。

通过易进入手柄解锁调角器,靠背骨架则可朝前转动倾斜,同时通过滑轨解锁联动片带动滑轨解锁传动片发生转动,最终驱动滑轨解锁拨片解锁,而通过侧部手柄则可通过拉索带动易进入解锁片转动方式实现靠背调节模块的解锁调整,即完成靠背角度的调整,两种方式的转动过程均巧妙可靠,具有良好的同步性和可靠性。

作为优选:所述滑轨解锁拨片连接有手动解锁杆。采用以上方案,通过手动解锁杆可实现滑轨总成的惯常解锁,满足正常状态下座椅前后位置的调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配置有易进入系统的汽车座椅,大大提高易进入过程中靠背调节解锁及滑轨解锁的同步性,降低生产装配精度和经济成本,减少异响等,提高装配效率,具有更良好可靠性及更佳的用户体验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侧结构示意图;

图3为靠背调节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4为滑轨解锁模块结构立体图;

图5为图4的轴测图;

图6为图4的外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滑轨解锁传动片和拨片的安装示意图;

图8为滑轨解锁传动片立体图;

图9为图8的侧视图;

图10为固定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滑轨解锁拨片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的侧视图;

图13为挡点配合部位于预挡点后方极限靠近点时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中c处局部放大图;

图15为挡点配合部位于预挡点后方极限靠近点时,靠背倒平示意图;

图16为靠背倾斜联动滑轨解锁模块,使挡点配合部越过预挡点的状态示意图;

图17为图16中c处局部放大图;

图18为靠背倾斜联动滑轨解锁模块,座椅前滑至最大行程的状态示意图。

图19为图18中d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参考图1至图19所示的配置有易进入系统的汽车座椅,主要包括靠背骨架1、座垫骨架2和滑轨总成3,其中靠背骨架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上铰接板10,上铰接板10通过调角器7连接有下铰接板20,下铰接板20的下端与座垫骨架2的后端固定连接,滑轨总成3主要包括上滑轨30、下滑轨31以及用于将上滑轨30锁定到下滑轨31上的锁止机构,本实施例中锁止机构主要包括滑轨锁销32,以及用于解锁锁止机构的滑轨解锁拨片33,当然在上滑轨30和下滑轨31之间设有与滑轨锁销32相连的锁定结构,滑轨锁销32竖向设置,并突出于上滑轨30的上表面,当下压滑轨锁销32一定高度之后,即可解锁上滑轨30和下滑轨31,使二者之间可进行相对滑动,滑轨解锁拨片33连接有手动解锁杆8,手动解锁杆8位于座垫骨架2的正下方并朝座椅前方延伸(本实施例中,以座椅的朝向为前,与前向相对的为后向),手动解锁杆8可通过拨动滑轨解锁拨片33的方式,实现滑轨总成3的锁止机构的解锁。

本申请的座椅配置有易进入系统,以便于座椅后排乘客进入,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易进入系统主要包括靠背调节模块4和与靠背调节模块4联动的滑轨解锁模块5,其中靠背调节模块4主要用于实现靠背倾角的调节,滑轨解锁模块5设置于滑轨总成3与座垫骨架2之间,主要用于在解锁靠背同时联动解锁滑轨总成3,易使座椅快速达到易进入姿态。

参考图4至图12,本申请中滑轨解锁模块5主要包括滑轨解锁传动片50和固定支架51,如图所示,滑轨解锁传动片50和滑轨解锁拨片33均通过固定支架51以可转动方式设置于上滑轨30上,并且滑轨解锁拨片33和滑轨解锁传动片50的转动中心同轴设置,这样当滑轨解锁传动片50转动时,可以很好的带动滑轨解锁拨片33以解锁滑轨,二者之间具有较好的同步性,当靠背调节模块4调节靠背骨架1前倾时,通过联动部件带动滑轨解锁传动片50转动,滑轨解锁传动片50又可同时带动滑轨解锁拨片33进行座椅滑轨的解锁,靠背与滑轨解锁具有极好的同步性,且因为减少零部件,大大减少了异响,二者同轴安装,还可大大降低生产和加工精度。

其具体结构如图所示,其中固定支架51主要包括均大体呈l状的钣金件,分别为下固定支架51a和上固定支架51b,其中下固定支架51a倒扣于上滑轨30上,并通过螺钉与其可拆卸连接,上固定支架51b以焊接或铆接方式与下固定支架51a固定连接,下固定支架51上具有沿座椅宽度方向设置的安装轴510,滑轨解锁传动片50和滑轨解锁拨片33则平行活套于此安装轴510上,滑轨解锁传动片50和滑轨解锁拨片33上均具有安装轴510相适应的轴孔a505和轴孔b333,通过各自轴孔二者均可以安装轴510为转动中心进行转动,而滑轨解锁传动片50的一端设有传动销500,传动销500位于滑轨解锁拨片33的下侧,滑轨解锁拨片33上在远离传动销500的一端设有接触部330,接触部330朝对应上滑轨30所在一侧延伸,并位于对应滑轨锁销32的上方,且从整体上看,接触部330与传动销500分别位于安装轴510的两侧,滑轨解锁传动片50上在设有传动销500的一侧还设有拉索挂孔501,其主要用于挂接联动拉索,这样当联动拉索施力时,则首先带动滑轨解锁传动片50向上转动,传动销500与滑轨解锁拨片33接触,即带动滑轨解锁拨片33同步转动,而处于另一侧的接触部330运动方向与传动销500的方向基本相反,即其朝下转动,从而按压滑轨锁销32实现解锁,当然,为便于滑轨解锁传动片50和滑轨解锁拨片33的复位,故在固定支架51上对应设有复位组件,以使二者快速复位,不影响滑轨的正常锁止。

考虑到滑轨解锁模块5的整体紧凑性,本实施例中,滑轨解锁传动片50位于滑轨解锁拨片33与下固定支架51a之间,同时下固定支架51a上在对应拉索挂孔501的位置设有让位槽516,上固定支架51b的上部具有朝滑轨解锁传动片50所在一侧延伸,并位于拉索挂孔501上方的拉锁固定部515。

而复位组件主要包括复位扭簧511和复位拉簧512,以其设计位置为参考(如图4和图7),传动销500位于滑轨解锁传动片50的前端,滑轨解锁传动片50的后端上侧设有复位拉簧挂孔502,上固定之间51b上具有朝滑轨解锁传动片50所在一侧延伸的复位拉簧固定部514,且复位拉簧固定部514位于复位拉簧挂孔502的斜上方,复位扭簧511的上下两端则挂在复位拉簧固定部514和复位拉簧挂孔502上。

滑轨解锁拨片33的前端在对应传动销500的转动轨迹的位置具有卡槽331,卡槽331的开口朝下,并与传动销500相适应,即当传动销500与卡槽331接触时,能确保二者贴合紧密,以降低随动噪音,复位扭簧511的一端固定在安装轴510上,另一端钩挂在滑轨解锁拨片33的上侧,对其施加使其具有朝传动销500转动靠近的趋势,如图11所示,滑轨解锁拨片33上对应复位扭簧511设有复位扭簧挂槽334,复位扭簧挂槽334与卡槽331位于同一侧,但处于卡槽331的上方。

在设置有复位组件的前提下,为确保滑轨解锁传动片50位于滑轨解锁拨片33位置的稳定性,故对应设置了限位结构,如图所示,下固定支架51a上具有朝滑轨解锁拨片33所在一侧延伸的限位片513,滑轨解锁传动片50的前端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止挡部a506,滑轨解锁拨片33的前端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向外延伸的止挡部b335,设计状态下,滑轨解锁传动片50位于滑轨解锁拨片33分别在复位拉簧512和复位扭簧511的作用下,通过各自的止挡部与限位片513抵接。

本实施例中为使接触部330与滑轨锁销32接触时为面接触,即对其施加竖直向下的压力,而不会有较大的侧向推力,防止对锁止机构造成损伤,故将接触部330倾斜设置,即设置状态时,接触部330的前侧比后侧低,当其朝后下方转动至与滑轨锁销32的端面接触时,刚好处于水平状态,同时在接触部330的端部套装有橡胶套332,以进一步降低机构运转噪音。

此外,本申请的滑轨解锁模块5还可配合实现全行程易进入需求,参考图4、图8、图9、图14、图17和图19,通常而言,为保证座椅乘坐的舒适性,故会在滑轨的前端设置预挡点310,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预挡点310设置在下滑轨31的前端,但与前端端部之间还具有一段行程,同时会在上滑轨30上或在座垫骨架2上设置与预挡点310配合的挡点配合部503,设计状态下,挡点配合部503位于预挡点310的正后方,通过挡点配合部503与预挡点310配合,防止乘坐过程中,解锁滑轨之后,座椅前滑行程过大,影响前侧容纳空间,降低舒适性。

而本申请中将挡点配合部503直接设计在滑轨解锁传动片50上,如图所示,滑轨解锁传动片50的前端下侧朝滑轨后方倾斜即构成上述的挡点配合部503,且需要注意的是,预挡点310在设计时就会考虑滑轨锁止的公差,即如图13至图15中,此时滑轨处于锁止状态,挡点配合部503位于预挡点310后方的极限靠近点,该极限靠近点指此时是离预挡点310后方最近的一个锁止点,此时挡点配合部503与预挡点310之间存在一个公差间隙,而因为公差间隙的存在,使得此时挡点配合部503最远位置与安装轴510之间的间距小于预挡点310与安装轴510之间的最近距离,此时挡点配合部310的转动半径小于预挡点310与安装轴510的中心距,同时如向上转动滑轨解锁传动片50,则可使挡点配合部503跟随转动而不受预挡点310的干涉,从而越过预挡点310继续前滑,实现滑轨全行程易进入调整目的。

当然,本实施例中为提高预挡点310阻挡作用的可靠性,故在挡点配合部503与止挡部a506之间设有弧形过渡段504,弧形过渡段504朝前方突出,并与挡点配合部503之间形成向后上方凹陷的凹槽,这样可以相对增加挡点配合部503要越过预挡点310的难度,即使座椅以较大速度前滑,在滑轨解锁传动片50不转动的情况下,始终受预挡点310的阻挡,有利于保证舒适性乘坐位置的调节可靠性。

参考图1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为降低易进入操作难度,提高其可操作性,故在座椅上沿滑轨总成3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助力拉簧6,如图所示,助力拉簧6的前后两端分别固定在下滑轨31和座垫骨架2上,前后两端固定点连线与上滑轨30平行,助力拉簧6始终处于拉伸状态,则当滑轨总成3解锁之后,助力拉簧6弹性恢复,则可为座垫骨架2及其上部件提供朝前的动力,而减少外部推力作用,具有更佳的用户体验感。

参考图1至图3,本申请中,靠背骨架1的顶部设有易进入手柄11,易进入手柄11通过拉索a12与调角器7的调角器解锁片70相连,靠背调节模块4主要包括与同轴设置的滑轨解锁联动片4a和易进入解锁片4b,其具体结构可参考专利申请人前期所提交名称为“安装有易进入解锁机构的中排座椅”,专利号为“cn201820423983.3”的发明专利,本申请中靠背调节模块4的具体结构沿用该专利中的易进入解锁机构,本实施例中滑轨解锁联动片4a通过拉索b13与滑轨解锁传动片50相连,座垫骨架2的一侧设有侧部手柄22,侧部手柄22通过拉索c14与易进入解锁片4b相连,这样即可实现易进入手柄11、靠背调节模块4、滑轨解锁模块5和侧部手柄22两两或三者之间的联动。

参考图1至图19所示配置有易进入系统的汽车座椅,其中图1至图7反应的是座椅设计位置状态及对应主要部件的状态,图13、图14和图15表示通过手动解锁杆8单独解锁滑轨,使座椅前滑达到预挡点310后方极限靠近位置,而图15中又通过侧部手柄22控制拉索c14,将靠背骨架1倒平,图16至图19表示,通过易进入手柄11解锁靠背前倾同步解锁滑轨,并可越过预挡点310达到滑轨前端最大行程位置,而不受预挡点310的限制,座椅实现易进入过程同步性良好,且整体噪音较低,零部件生产和加工精度均可相对较低,有利于节省成本同时提高装配效率等。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仅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发明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种类似的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