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载人小车减震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36548发布日期:2020-04-17 22:06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一种非载人小车减震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减震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非载人小车减震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大部分小型车辆一般不用于载人,多用于勘探,侦查等辅助工作,这些非载人小型车辆大多装配有各种精密装备,其结构与载人汽车有明显的不同,对于其要求也跟载人的车辆有所区别,非载人小车要求更高的避震性能以确保动作的精度和获得结果的准确度,套用汽车的模式,显然是不合适的。而目前的小型车辆,所采用的方案基本与汽车类似,一般都是前转向后驱,以及通过焊接的所制成的一体车架。车架是跨接在小车前后车桥上的框架式结构,俗称大梁,是小车的基体,一般由两根纵梁和几根横梁组成,经由悬挂装置、前桥、后桥支承在车轮上,车架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承受汽车的载荷和从车轮传来的冲击,车架的功用是支撑、连接小车的各个部位,因此车架是保证小车完成各项任务最基本的保障。这就意味着前轮和后轮分别是一体的,且避振装置也是一体的,分别做成前桥总成和后桥总成安装于车架上面。

上述结构导致了以下问题:1、使用焊接结构的车架不仅车架宽、而且重量大,在安全方面无形当中增加了开焊、断裂等故障点,同时这种车架在焊接过程中会导致变形,影响整车安装的精度,且不可拆卸、通用性差;2、避震装置一体结构导致一侧车轮的受力环境的改变一定会对另外一侧的车轮产生影响,从而导致震动较强,平稳性差。3、因为需要将车轮、避振装置与传动轴做成总成就意味着相应的尺寸是偏大的。而且两驱传动有时候存在动力不足,抓地力不足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载人小车减震驱动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非载人小车减震驱动装置,包括减震装置和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减速器和传动装置,所述电机和减速器分别固定设置在车架底盘上,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与减速器的一端通过万向节联轴器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和减速器的传动轴轴心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减速器的另一端通过万向节联轴器与传动装置固定连接,传动装置通过万向节联轴器与车轮固定连接,所述减震装置固定设置在车架底盘上,减震装置与其中一个车轮的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减震驱动装置设置为四个。

所述非载人小车减震驱动装置,还包括车架,所述车架包括中间架构、两边架构和悬臂连接架构,所述中间架构、两边架构和悬臂连接架构均设置为框架形组合结构,在中间架构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两边架构,在每个两边架构的两侧均固定设置有悬臂连接架构。

所述减震装置包括连接件、固定件、上悬臂、减震器和下悬臂;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和固定件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件的另一端和上悬臂的一端销轴连接,上悬臂的另一端与车架销轴连接,固定件的下端与下悬臂的一端销轴连接,所述下悬臂的另一端与车架销轴连接,所述减振器的一端与下悬臂销轴连接,减振器的另一端与轮毂销轴连接。

所述连接件包括一体结构的空心圆柱和基板,所述空心圆柱位于基板的一侧,所述基板的另一侧四角位置分别设置有四个支脚,所述支角外接转向推杆,在所述基板上开设有连接孔。

所述固定件包括方体和两个挡板,挡板与方体垂直设置,所述挡板与所述基板通过连接孔配合固定连接,在所述方体的中心处开设有一个放置传动轴的贯穿孔,在所述固定件上端开设有凹槽。

所述上悬臂设置为柱状结构,两端分别有连接孔,所述上悬臂的一端活动嵌接在所述固定件的凹槽内,另一端与车架相连。

所述下悬臂包括一个u型架、两个连接架和四个对称板,所述固定件下端嵌接在下悬臂的u型架上并通过螺栓连接;所述两个连接架的一端反向固定在u型架两端,每个连接架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两个对称板,所述两个连接架通过对称板固定在车架上,在所述下悬臂上端设置有至少一对耳座,所述减振器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耳座上,另一端与轮毂相连。

所述上悬臂与下悬臂等长。

所述传动装置的中部设置长杆状,在长杆状传动装置的两头分别设置有联轴器,所述传动装置一端的联轴器与减速器固定连接,传动装置另一端的联轴器与轮系中心轴固定连接。

所述减速器优选液压减震器。

所述传动装置的杆部与上悬臂和下悬臂平行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所述的非载人小车减震驱动装置,通过上悬臂、下悬臂连接件和固定件来连接车轮的其它相关部件,然后通过传动装置连接两个对称放置的独立减震装置,增强了行驶过程中的平稳性,两侧装置可实现前轮独立减震,可适用于凸凹不平路面、杂物障碍路面等复杂路面工况;

2.本发明所述的非载人小车减震驱动装置,车架采用多部件组合连接,批量运输可有效利用原车架内部空间,节约运输成本,有效解决不同材料焊接变形不均问题,降低加工难度,并且车架采用框架式结构,进一步对震动进行缓冲,提高避震效果;

3.本发明所述的非载人小车减震驱动装置,当小车迈过凸起时,上悬臂件配合件下悬臂在平行四边形轨迹下借助减震器件的力作用下使得固定件整体上下摆动,将车轮越障时被抬起距离通过摆动消除减弱,实现独立减震缓冲作用。

4.本发明所述的非载人小车减震驱动装置,采用四轮驱动,并且主体结构重量更轻,增大动力的同时降低重量,动力充足,抓地力充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传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的爆炸图;

图中:1、电机;2、减震装置;21、连接件;211、基板;212、空心圆柱;213、支角;22、固定件;221、挡板;222、方体;223、凹槽;224、贯穿孔;23、上悬臂;24、减震器;25、下悬臂;251、连接架;252、对称板;253、耳座;254、u型架;3、减速器;4、传动装置;5、车架;51、中间架构;52、两边架构;53、悬臂连接架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根据图1-5,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非载人小车减震驱动装置,包括减震装置2和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1、减速器3和传动装置4,所述电机1和减速器3分别固定设置在车架底盘上,所述电机1的动力输出轴与减速器3的一端通过万向节联轴器固定连接,所述电机1和减速器3的传动轴轴心在同一条直线上,直接连接,中间不通过传动结构,减少功率损耗,所述减速器3的另一端通过万向节联轴器与传动装置4固定连接,传动装置4通过万向节联轴器与车轮固定连接,所述减震装置2固定设置在车架底盘上,减震装置2与其中一个车轮的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减震驱动装置设置为四个。通过四个电机1分别带动前后左右四个车轮实现四轮驱动,将电机1通过减速器3进行合理的减速,使其能输出适应驱动的扭矩。使用万向节联轴器连接旋转件和轴,使传动轴可以向不同的方向摆动,使减震装置2和驱动装置的独立运行不会相互干扰。

所述非载人小车减震驱动装置,还包括车架5,所述车架5包括中间架构51、两边架构52和悬臂连接架构53,所述中间架构51、两边架构52和悬臂连接架构53均设置为框架形组合结构,在中间架构51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两边架构52,在每个两边架构52的两侧均固定设置有悬臂连接架构53,所述悬臂连接架构53多方位固定悬臂,可满足悬臂可靠性要求。由于车架5采用框架式结构,重量降低,使得驱动更加省力,由于车架5是框架式组合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可以缓冲震动,进一步起到减震的作用。

所述减震装置2包括连接件21、固定件22、上悬臂23、减震器24和下悬臂25;所述连接件21的一端和固定件22的一端固定连接,水平方向可相对转动,所述固定件22的另一端和上悬臂23的一端销轴连接,竖直方向可相对转动;上悬臂23的另一端与车架销轴连接,竖直方向可相对转动;固定件22的下端与下悬臂25的一端销轴连接,所述下悬臂25的另一端与车架销轴连接,竖直方向可相对转动,所述减振器24的一端与下悬臂25销轴连接,减振器24的另一端与轮毂销轴连接。独立的减震装置2可以减少左右两侧车轮的相互干扰,前后左右使用相同的减震装置2使得小车能够应对复杂的道路状况,且零件可以互换,避免组装过程中带来的不便。

所述连接件21包括一体结构的空心圆柱212和基板211,所述空心圆柱212位于基板211的一侧,所述基板211的另一侧四角位置分别设置有四个支脚213,所述支角213外接转向推杆,在所述基板211上开设有用于连接固定件22的连接孔。所述固定件22包括方体222和两个挡板221,挡板221与方体222垂直设置,所述挡板221与所述基板211通过连接孔配合固定连接,挡板221保证其和基板211之间的配合不产生轴向移动,使挡板221与基板211之间沿着销轴圆孔方向互相转动;在所述方体222的中心处开设有一个放置传动轴的贯穿孔224,避免传动轴行驶过程干涉悬架装置,在所述固定件22上端开设有凹槽223,用于内置上悬臂23并连接固定。

所述上悬臂23设置为柱状结构,两端分别有用于连接的连接孔,所述上悬臂23的一端活动嵌接在所述固定件22的凹槽223内,另一端与车架5相连,上悬臂23配合下悬臂25在平行四边形轨迹下借助减振器24的力作用使得固定件22整体上下摆动,实现独立减震缓冲作用。

所述下悬臂25包括一个u型架254、两个连接架251和四个对称板252,所述固定件22下端嵌接在下悬臂25的u型架254上并通过螺栓连接;所述两个连接架251的一端反向固定在u型架254两端,每个连接架251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两个对称板252,所述两个连接架251通过对称板252固定在车架5上,在所述下悬臂25上端设置有至少一对耳座253,所述减振器24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耳座253上,另一端与轮毂相连。

作为进一步加强小车行驶过程中的平稳性的一种实施方案,所述上悬臂23与下悬臂25等长,当上悬臂23与下悬臂25等长时,轮的定位参数跳动变化的影响最小。

所述传动装置4的中部设置长杆状,在长杆状传动装置4的两头分别设置有联轴器,所述传动装置4一端的联轴器与减速器3固定连接,传动装置4另一端的联轴器与轮系中心轴固定连接。传动装置4将电机1的动力传递至行走轮系上,从而带动车轮转动。

所述减速器3优选液压减震器。

所述传动装置4的杆部与上悬臂23和下悬臂25平行设置,在传输动力的过程中,不会干扰到减震装置2的减震效果。

实施本发明所述的非载人小车减震驱动装置,通过巡检机器人实施验证,车架5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承受汽车的载荷和从车轮传来的冲击,车架能支撑、连接小车的各个部位,车架的体积、重量相比现有技术明显降低,与现有技术相比,对于使用同种材料,车架的体积减小约5%,重量降低约15%,在安装和使用的过程中未出现变形,整车安装快捷牢固,通用性好。与传统主梁加覆件支撑相比,本发明所述的车架5可采用同种规格原材,保证强度前提下简化了原材料种类,原材料种类统一,并且不需要焊接,有效解决不同材料焊接变形不均问题,降低加工难度。

实施本发明所述的非载人小车减震驱动装置,小车受到震动时,减震装置2上下摆动,通过减速器3减弱减震装置2的震动幅度,从而减少车架主体的震动,传动装置4穿过减震装置2与车轮固定连接,由电机1经过减速器3输出转矩,经由传动装置4带动车轮转动,传动装置4与减速器3的连接,以及与车轮的连接均使用万向节联轴器连接,从而使其满足各个方向的转动,实现小车的驱动,传动装置4与上悬臂23和下悬臂25平行设置,在传输动力的过程中,不会干扰到减震装置2的减震效果,上悬臂23和下悬臂25的结构可以做出适当的调整,只要不影响到两个减震器24的安装位置即可。上悬臂23和下悬臂25等长可以使轮的定位参数跳动变化的影响最小,运行更加平稳,也可以适当改变上悬臂23和下悬臂25的长度比例,使轮胎有一定的倾斜角度,更方便整个装置的操作更方便。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