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头枕及其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35901发布日期:2020-08-05 01:32阅读:820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头枕及其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汽车防护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头枕及其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汽车头枕,是一种驾驶舒适性配置用品和安全防护用品。在车辆发生追尾或者急加速、急减速时,人体由于惯性会向后倒,此时车辆加速或减速的压力集中在人体脆弱的颈部和头部;头枕此时起到缓冲作用,以保护人体头部和颈部。

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106114315b的中国发明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可调节的汽车座椅头枕,包括有头枕杆,以及安装于头枕杆上的可调头枕和不可调头枕。头枕杆包括有用于安装可调头枕的第一固定端以及用于将汽车座椅头枕固定于汽车座椅上的第二固定端,且第一固定端和第二固定端上分别开设有第一调节卡位和第二调节卡位,第一调节卡位用于与可调头枕、解锁按钮配合实现高度调节,而第二调节卡位用于与汽车座椅配合实现汽车座椅头枕的整体高度调节。可调头枕包括有安装板,安装板上设置有用于插入第一固定端的头枕导套,头枕导套上开设有安装槽,且解锁按钮安装于该安装槽内。解锁按钮包括有按钮,以及与按钮相连接的定位块和弹簧,按钮本身能够套设于第一固定端上,且定位快卡接于第一调节卡位内,以实现可调头枕的卡接固定;使用者按动按钮,按钮移动带动定位块运动并挤压弹簧,定位块与第一调节卡位相分离,以达到解除锁定的目的;完成调节后,定位块在弹簧的作用下回位并卡接于另一个第一调节卡位内,重新实现可调头枕与头枕杆的卡接固定,进而完成可调头枕的高度调节操作。

在上述现有技术中,两头枕导套中仅有一个开设有安装槽,即仅通过一侧的头枕杆实现与定位块的卡接固定,定位块与头枕杆的受力不均。当头枕承受较大的冲击力作用或者经长时间使用后,定位块与第一调节卡位的卡接配合容易出现松动或者错位现象,导致出现头枕无法固定的现象,现有技术存在可改进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头枕,通过头枕锁、头枕骨架以及头枕杆三者相配合实现调节汽车头枕高度的目的,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两头枕杆的均匀、稳定受力,进而达到延长汽车头枕使用寿命以及提高汽车头枕使用安全性的目的。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汽车头枕,包括有两头枕杆以及安装于头枕杆上的头枕本体,所述头枕本体包括有与头枕杆相连接的头枕骨架,所述头枕骨架外包覆有头枕套,所述头枕骨架与两头枕杆滑移套设配合,且所述头枕骨架与头枕杆连接有头枕锁;所述头枕锁包括有设置于头枕骨架上的推板和卡接件,所述推板滑移设置于头枕骨架上,且所述头枕杆上沿其高度方向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接件与卡槽卡接配合固定头枕骨架,所述推板滑移运动抵接卡接件并驱动卡接件与两头枕杆上的卡槽相分离;所述推板与头枕骨架连接有用于驱动推板复位的弹性件,当所述推板在弹性件作用下复位时,所述卡接件在自身弹性力作用下复位并与两头枕杆上的卡槽卡接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者未按压头枕锁的情况下,推板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复位至初始的未按压状态,与此同时,卡接件在自身弹性力的作用下与两头枕杆上相对应的卡槽实现卡接固定;而在使用者按压头枕锁的情况下,推板克服弹性件的弹性作用力,并抵接带动卡接件克服自身的弹性力,实现与两头枕杆上的卡槽的分离动作,进而实现调节汽车头枕高度的目的。因为,卡接件在推板以及自身弹性力作用下实现与两头枕杆的卡接、分离动作,并将原作用于一侧头枕杆上的作用力分解为作用于两头枕杆上的两侧对称式作用力,使得汽车头枕的两头枕杆的受力更为均匀、稳定,进而达到延长汽车头枕使用寿命以及提高汽车头枕使用安全性的目的。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卡接件包括有安装于头枕骨架上的弹性顶压件,以及与弹性顶压件配合使用的卡接杆,且所述卡接杆滑移设置于头枕骨架上并与推板抵接配合;所述卡接杆在弹性顶压件的顶压作用下与两头枕杆上的卡槽卡接固定,且所述卡接杆在推板的推动作用下与两头枕杆上的卡槽相分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顶压件与卡接杆配合构成卡接件。当推板运动并抵接卡接杆运动时,卡接杆克服弹性顶压件的弹性作用力,并朝向远离头枕杆的方向滑移运动,直至与两头枕杆上的卡槽相分离为止;完成调节操作后,推板不再施加作用力于卡接杆上,卡接杆即在弹性顶压件的作用下反向滑移运动,直至与相对应的卡槽实现卡接配合为止。采用滑移式的卡接杆结合和分离方式,具有较好的使用顺畅性和使用稳定性。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卡接杆弹性固定于头枕骨架上并与推板抵接配合,且所述卡接杆在弹性顶压件的顶压作用下弹性弯曲并与两头枕杆上的卡槽卡接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推板运动并抵接卡接杆运动时,卡接杆克服弹性顶压件的弹性作用力,卡接件上相对于两头枕杆上卡槽的部分均朝向远离头枕杆的方向做弹性形变弯曲,直至与两头枕杆上的卡槽相分离为止。完成调节操作后,推板不再施加作用力于卡接杆上,卡接杆即在自身形变弹性力的作用下反向转动,直至与相对应的卡槽实现卡接配合为止;在此过程中,弹性顶压板起到提高卡接杆复位响应速度和复位卡接稳定性的作用。采用弯曲形变式的卡接杆结合和分离方式,具有更好的卡接稳定性。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头枕骨架上开设有用于安装弹性顶压件的顶压槽,且所述顶压槽处设置有用于限制弹性顶压件脱离的限位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件起到限制弹性顶压件脱离顶压槽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头枕锁使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卡接杆包括有主杆以及由主杆延伸形成的两弯折段和两卡接段,所述卡接段与卡槽卡接配合,且所述弯折段分别设置为倾斜直线结构和三角弯折结构;所述推板上对应于倾斜直线结构设置有弹性拨片,且所述弹性拨片与倾斜直线结构弹性抵接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实现卡接杆的两卡接段同时与头枕杆卡接固定和分离的目的,需要通过具有倾斜直线和三角弯折两种结构的弯折段与推板配合动作。弹性拨片的设置,可以实现具有倾斜直线结构的卡接段与卡槽的弹性结合或者分离动作,具有较好的缓冲特性,有利于提高汽车头枕锁定和解锁操作的顺畅性和稳定性。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推板上对应于三角弯折结构形成有三角形突起结构,且所述三角形突起结构与三角弯折结构弹性抵接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三角形突起结构与具有三角弯折结构的弯折段配合使用,可以实现两者的弹性分离或者结合动作,具有较好的缓冲特性,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汽车头枕锁定和接锁操作的顺畅性和稳定性。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头枕骨架上设置有按钮,所述按钮对应于推板的端部设置;所述按钮包括有固定于头枕骨架上的钮套以及滑移设置于钮套内的按键,所述按键上开设形成有凹槽,且所述推板上对应卡槽延伸形成有弹性凸起,所述弹性凸起与凹槽弹性卡接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可以通过按钮驱动推板运动,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且弹性凸起与凹槽相配合实现限制推板复位的目的,以使得汽车头枕始终处于解锁的状态,进而达到便于使用者完成调节操作的目的。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头枕骨架配套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固定连接于两头枕杆的顶端处,且所述连接架与两头枕杆的顶端部连接有卡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架连接固定两头枕杆件的顶端,以提高头枕骨架的整体结构强度和使用稳定性;且采用卡簧卡接的安装固定结构,具有较好的安装便利性和实用性。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头枕加工工艺,通过前期原料检验与后期成品检验相结合的方式,达到提高汽车头枕生产加工质量的目的。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汽车头枕加工工艺,包括有如下步骤:s1.对面套材料、发泡材料和头枕骨架进行检验,合格品入库贮藏,不合格品退回;s2.原料转入生产线,在生产线上将头枕骨架装入头枕发泡内,并在头枕骨架与头枕发泡中间填充发泡缓冲枕,再将头枕骨架、发泡缓冲枕以及头枕发泡整体装入面套内,并在头枕面套与头枕发泡中间填充发泡缓冲垫,然后做抽真空处理,最后将面套上的j型条扣紧,并将按钮扣到头枕骨架上;s3.头枕整形、倒缝,并熨烫包覆好的头枕;s4.检验头枕的外观平整度以及功能完整性;s5.成品包装入库贮藏或者出库运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抽真空技术,实现头枕骨架、头枕发泡体以及面套的整体结合,既有利于提高汽车头枕的整体外观观赏性,又有利于提高汽车头枕的整体结构紧凑性;且前期原料检验与后期成品检验相结合的汽车头枕检验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汽车头枕生产加工作业的质量。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在步骤s1中,检测头枕发泡的发泡硬度,检验头枕骨架的拔插力;在步骤s4中,检测汽车头枕的阻燃性、汽车头枕的拔插力以及汽车头枕的按钮解锁力。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前期来料环节以及后期成品环节中,针对不同来料的阻燃性、硬度、拔插力以及按钮解锁力进行检测,以达到综合提高头枕生产加工作业质量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发明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推板与卡接件相配合实现调节汽车头枕高度的目的,卡接件在推板以及自身弹性力作用下实现与两头枕杆的卡接、分离动作,并将原作用于一侧头枕杆上的作用力分解为作用于两头枕杆上的两侧对称式作用力,使得汽车头枕的两头枕杆的受力更为均匀、稳定,进而达到延长汽车头枕使用寿命以及提高汽车头枕使用安全性的目的;

2.利用抽真空技术,实现头枕骨架、头枕发泡体以及面套的整体结合,既有利于提高汽车头枕的整体外观观赏性,又有利于提高汽车头枕的整体结构紧凑性;且前期原料检验与后期成品检验相结合的汽车头枕检验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汽车头枕生产加工作业的质量;

3.设计两种不同配合结构的卡接件,在驱动卡接杆与卡槽卡接结合或者分离的同时,可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选择滑移式的驱动结构或者是选择弹性形变弯曲式的驱动结构,具有较好的使用适配性和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汽车头枕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主要用于展示发泡缓冲垫与容纳槽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主要用于发泡缓冲枕与嵌设槽的安装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4是主要用于展示发泡缓冲枕的网格状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5是主要用于展示头枕锁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连接架与头枕杆的安装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7是主要用于展示实施例一中的卡接件、推板的驱动结构示意图;

图8是承载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推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主要用于展示限位突起的骨架外壳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11是主要用于展示开孔结构的骨架外壳、承载板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按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3是主要用于展示实施例二中的卡接件、推板的驱动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实施例三中的汽车头枕加工工艺流程框图。

图中,1、头枕本体;11、头枕套;12、头枕发泡;121、容纳槽;13、头枕面套;14、发泡缓冲垫;15、发泡缓冲枕;151、网格状结构;2、头枕杆;21、卡槽;22、第二连接槽;3、头枕骨架;31、嵌设槽;32、骨架外壳;33、承载板;331、限位板;332、限位块;333、顶压槽;334、导向板;335、挂柱;336、限位件;34、导套;35、限位突起;36、连接架;361、第一连接槽;362、卡簧;4、头枕锁;5、卡接件;51、卡接杆;511、主杆;512、弯折段;513、卡接段;51-a、三角弯折结构;51-b、倾斜直线结构;52、弹性顶压件;521、主板;522、抵接板;523、连接板;6、推板;61、导向槽;62、勾柱;63、三角形突起结构;64、弹性拨片;65、弹性凸起;7、弹性件;8、开孔结构;9、按钮;91、钮套;911、滑移槽;92、按键;921、滑移块;922、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汽车头枕,包括有头枕本体1以及安装于头枕本体1上的两头枕杆2,两头枕杆2关于头枕本体1的中轴线对称设置,并用于与汽车座椅配合使用。结合图1和图3所示,头枕本体1包括有内部的头枕骨架3,头枕骨架3与两头枕杆2滑移套设使用,且头枕骨架3上设置有用于锁定头枕杆2的头枕锁4。使用者通过头枕锁4同时控制头枕杆2与头枕骨架3的卡接结合动作或者分离动作,从而实现手动调节汽车头枕高度的目的。

结合图1和图2所示,头枕本体1包括有包覆于头枕骨架3外的头枕套11,头枕套11包括有直接包覆头枕骨架3的头枕发泡12,头枕发泡12由发泡材料制成,而头枕发泡12外包覆有头枕面套13,头枕面套13一般由皮质材料缝制而成。如图2所示,头枕发泡12的头枕面(头枕面指朝向驾驶人员头侧的一面)上开设形成有容纳槽121,容纳槽121内嵌设安装有发泡缓冲垫14,结合图2和图3所示,发泡缓冲垫14的安装位置正对应于头枕发泡12内的头枕骨架3的头枕面,并夹设于头枕面套13与头枕发泡12中间,再通过发泡缓冲垫14四周的豁口与容纳槽121上的突起配合实现定位安装。发泡缓冲垫14可起到缓冲保护驾驶员或者乘坐人员的作用,并可同时提高乘坐的舒适性。

结合图2和图3所示,头枕发泡12与头枕骨架3的头枕面中间夹设有发泡缓冲枕15,发泡缓冲枕15与头枕骨架3的头枕面直接抵接;如图3所示,头枕骨架3的头枕面上开设形成有嵌设槽31,发泡缓冲枕15嵌设卡接于该嵌设槽31内,且发泡缓冲枕15部分嵌设卡接于嵌设槽31内,而另一部分嵌设包覆于发泡头枕内。如图4所示,发泡缓冲枕15朝向头枕骨架3的一侧形成有网格状结构151,且结合图1、图2所示,发泡缓冲枕15(参照图3所示)远离头枕骨架3的一侧的形状与头枕面套13、头枕发泡12的头枕面形状相适配;在汽车减速或者发生碰撞时,发泡缓冲垫14起到第一重缓冲保护作用,头枕发泡12起到第二重缓冲保护作用,而头枕发泡12与发泡缓冲枕15配合起到第三重缓冲保护作用,以达到进一步加强汽车头枕缓冲效果以及保护驾驶员或者乘坐人员头部安全的目的。

结合图3和图4所示,头枕骨架3包括有由塑料材质制成的骨架外壳32,骨架外壳32与头枕发泡12、发泡缓冲枕15直接接触,且结合图4和图5所示,骨架外壳32内还安装固定有用于承载头枕锁4的承载板33,且两头枕杆2通过导套34实现与承载板33的滑移穿设配合。

如图5所示,头枕锁4包括有与两头枕杆2同时实现卡接固定的卡接件5,沿承载板33所在平面滑移运动并驱动卡接件5与两头枕杆2相分离的推板6,以及用于驱动推板6复位运动的弹性件7。结合图5和图6所示,两头枕杆2上沿各自杆身的延伸方向均匀开设形成有若干卡槽21,卡槽21的数量由汽车头枕的可调节级数具体决定,且两头枕杆2上的卡槽21对称设置。结合图5和图7所示,卡接件5包括有同样沿承载板33所在平面滑移运动的卡接杆51,以及用于驱动卡接杆51与两头枕杆2上的卡槽21同时卡接固定的弹性顶压件52,需要注意的是,推板6与卡接杆51呈错位滑移设置,且推板6的滑移运动方向与卡接杆51的滑移运动方向相互垂直。结合图6和图7所示,当汽车头枕处于锁定状态时,卡接杆51在弹性顶压件52的作用下抵接于两头枕杆2上,且卡接杆51的两端分别嵌设卡接于相对应的卡槽21内,以达到锁定两头枕杆2与头枕本体1的目的。当使用者需要调节汽车头枕时,驱动推板6滑移运动,推板6运动的同时抵接驱动卡接杆51滑移运动并与卡槽21相分离,需要注意的是,推板6和弹性顶压件52分别抵接于卡接杆51底部的两侧,然后进行调整操作,不再施加作用力于推板6上,则推板6在弹性复位件的拉力作用下反向滑移运动至初始位置处,卡接件5在弹性顶压件52的作用下反向滑移运动并与调节后的卡槽21实现卡接固定,进而达到调节汽车头枕位置高度的目的。

如图6所示,为了提高汽车头枕的整体结构强度以及使用的稳定性,两头枕杆2穿设伸入至头枕骨架3内的两上端部安装有连接架36,连接架36的两端部均开设形成有第一连接槽361,两头枕杆2上对应于连接槽的位置处开设形成有第二连接槽22,且第一连接槽361与第二连接槽22弹性卡接安装有卡簧362,以达到连接骨架外壳32、两头枕杆2、承载板33以及连接架36构成整体结构的目的。

如图8所示,承载板33上一体成型有限位板331和限位块332,限位板331位于承载板33的侧边位置处,限位块332位于承载板33上靠近限位板331的位置处;限位板331与限位块332配合形成有顶压槽333,结合图5和图8所示,弹性顶压件52即插接于该顶压槽333内,且限位块332上形成有用于限制弹性顶压件52脱离顶压槽333的限位件336,限位件336为成型于限位块332的上端部的块状突起结构。结合图7和图8所示,弹性顶压件52为具有弹性形变特性的板件结构,其包括有插接于顶压槽333内并与限位件336配合实现卡接固定的主板521,主板521为左右对称结构,主板521的两端均延伸形成有与卡接杆51的两端呈抵接配合的抵接板522,且主板521与相对应的抵接板522成型有连接板523。抵接板522与主板521平行设置,且连接板523与主板521、抵接板522构成倾角结构,以实现弹性顶压件52在自身形变力作用下驱动卡接杆51滑移运动的目的。

如图8所示,承载板33上沿其长度方向一体成型有导向板334,导向板334垂直于承载板33的承载面并位于承载板33上远离限位板331的另一侧位置处,且结合图9所示,推板6上对应于导向板334的位置处开设形成有导向槽61;导向板334竖直穿设导向槽61并与导向槽61实现滑移配合,起到限制推板6发生偏移运动的目的。结合图5所示,头枕骨架3的内壁一体成型有限位突起35,限位突起35与推板6的上表面相抵接并实现滑移配合,起到限制推板6发生跳动现象的目的。

结合图8和图9所示,承载板33上竖直延伸成型有挂柱335,且推板6上竖直延伸成型有勾柱62,弹性件7(参照图5所示)的两端可分别挂设于挂柱335和勾柱62上,可采用弹簧作为弹性件7(参照图5所示)使用,以达到驱动推板6复位的目的。

如图7所示,卡接杆51沿承载板33的长度方向延伸弯折设置。卡接杆51包括有主杆511以及由主杆511的两端弯折延伸形成的弯折段512和卡接段513,主杆511沿承载板33的长度方向直线延伸形成,且主杆511的两端均依次弯折延伸形成有上述弯折段512和卡接段513,弯折段512用于与推板6抵接配合实现联动,结合图6和图7所示,卡接段513用于与卡槽21配合实现卡接固定。

如图7所示,弯折段512包括有一侧的倾斜直线结构51-b以及另一侧的三角弯折结构51-a,推板6上对应于倾斜直线结构51-b和三角弯折结构51-a的位置处分别延伸成型有弹性拨片64和三角形突起结构63,且弹性拨片64与倾斜直线结构51-b呈弹性抵接配合,而三角形突起结构63与三角弯折结构51-a呈弹性抵接配合。

结合图10和图11所示,在实际装配时,骨架外壳32的底部呈开口设置,且承载板33通过其前后侧面与骨架外壳32的底部开口配合实现卡接固定,从而达到封闭骨架外壳32的底部开口的目的,并使得骨架外壳32与承载板33组装配合构成一体结构,进而实现汽车头枕高度调节的目的。结合图11和图12所示,推板6两端的任意一端延伸成型并与骨架外壳32配合形成有开孔结构8,且开孔结构8出安装固定有用于与推板6配合使用的按钮9。结合图11和图12所示,按钮9包括有同轴设置并卡接固定于开孔结构8内的钮套91,钮套91通过外侧壁与推板6(参照图9所示)的端部配合实现弹性卡接固定。钮套91内沿其轴向滑移设置有按键92,按键92上沿其轴向延伸形成有滑移块921,且钮套91上沿其轴向开设形成有滑移槽911,则按键92通过滑移块921与滑移槽911的滑移导向配合实现按键92的按压、回弹动作。

结合图11和图12所示,按键92上伸入开孔结构8内的尾端开设形成有凹槽922,凹槽922近似为梯形的开口结构,且结合图9所示,推板6的端部对应于凹槽922的位置延伸成型有近似弯钩状结构的弹性凸起65;在滑移块921与滑移槽911的配合限制下,弹性凸起65与凹槽922实现弹性定位卡接配合。当需要解除汽车头枕的锁定时,使用者只需要按压按键92以驱动推板6运动;而当使用者松开按键92时,推板6即可复位至初始状态,且按键92同时被推板6顶压至初始状态,完成解锁操作。

下面结合具体动作对本实施例作进一步阐述:

在汽车头枕处于锁定状态时,推板6和按键92均处于初始状态,且卡接杆51的两卡接段513在弹性顶压件52的作用下与头枕杆2上相对应的卡槽21实现卡接固定。当使用者需要调节汽车头枕的高度位置时,按压按键92,以使得推板6滑移运动并抵接于卡接杆51的两弯折段512上,并驱动卡接杆51克服弹性顶压件52的弹性作用力滑移运动,直至卡接杆51的两卡接段513脱离卡槽21为止,从而完成解锁操作。当使用者调节找到头枕本体1合适的高度位置后,即可松开按键92,则卡接杆51在弹性定压件的作用下滑移运动,并与调节后的卡槽21实现卡接固定,需要注意的是,既可以采用人为手动调试的方式寻找合适位置的卡槽21,也可以在导套34内安装与卡槽21配合使用的弹性卡接结构,类似于折叠雨伞的中棒弹珠结构、伸缩式弹簧卡珠等,来寻找合适位置的卡槽21,从而完成汽车头枕的高度位置调节操作。

实施例二:

如图13所示,一种汽车头枕,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卡接件5与推板6配合实现汽车头枕锁4定和解锁的联动驱动结构不同。在本实施例中,卡接杆51的两弯折段512弹性扭动固定于承载板33上并与弹性顶压件52、推板6抵接配合,弯折段512既可以与承载板33一体成型并构成扭动结构,也可以采用扭簧实现扭动连接,其它类似可实现弹性回转的结构同样可适用于弯折段512与承载板33的连接(图13中并未显示弹性回转结构,而是主要是用于展示弹性顶压件52与卡接杆51顶压接触位置的不同)。当卡接杆51的两弯折段512与弹性顶压件52相抵接时,两卡接段513与相对应的卡槽21实现卡接固定,此时的弹性顶压件52起到进一步提高卡接固定稳定性的作用;而当需要调节汽车头枕的高度时,两卡接段513在各自弯折段512自身的弹性形变力作用下与卡槽21相卡接,而此时的弹性顶压件52起到加速弯折段512和卡接段513回弹复位以及提高卡接稳定性的作用。

实施例三:

如图14所示,一种汽车头枕的加工工艺,包括有如下步骤:

s1.首先组装头枕骨架3,再对面套材料、发泡材料和头枕骨架3进行检验,合格品入库贮藏,不合格品退回;在检测头枕发泡12的材料和头枕骨架3性能时,需要检测头枕发泡12的发泡硬度,同时检测头枕骨架3的结构完整性。

s2.原料转入生产线,在生产线上将头枕骨架3装入头枕发泡12内,同时在头枕骨架3与头枕发泡12中间填充发泡缓冲枕15,并使得发泡缓冲枕15卡接固定于嵌设槽31内,再将头枕骨架3、发泡缓冲枕15以及头枕发泡12整体装入面套内,同时在头枕面套13与头枕发泡12中间填充发泡缓冲垫14,并使得发泡缓冲垫14嵌设于容纳槽121内,然后通过抽真空设备进行抽真空处理,最后将头枕面套13上的j型条扣紧,以封闭头枕面套13,并将按钮9扣到头枕骨架3上。

s3.汽车头枕整形、倒缝,并熨烫包覆好的汽车头枕。

s4.检验汽车头枕的外观平整度以及功能完整性;所需要检测的项目类别包括有检测汽车头枕的阻燃性、汽车头枕的拔插力以及汽车头枕的按钮9解锁力;其中,汽车头枕的拔插力范围值为5-60n,汽车头枕的头枕锁4解锁力范围值为10-30n。

s5.成品包装入库贮藏或者出库运送。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