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购件运输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48951发布日期:2020-10-17 02:22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制购件运输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制购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制购件运输车。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是指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如楼板、墙板、楼梯、阳台等),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

由预制的大型内外墙板、楼板和屋面板等板材装配而成,又称大板建筑。它是工业化体系建筑中全装配式建筑的主要类型。板材建筑可以减轻结构重量,提高劳动生产率,扩大建筑的使用面积和防震能力。板材建筑的内墙板多为钢筋混凝土的实心板或空心板;外墙板多为带有保温层的钢筋混凝土复合板,也可用轻骨料混凝土、泡沫混凝土或大孔混凝土等制成带有外饰面的墙板。建筑内的设备常采用集中的室内管道配件或盒式卫生间等,以提高装配化的程度。大板建筑的关键问题是节点设计。在结构上应保证构件连接的整体性(板材之间的连接方法主要有焊接、螺栓连接和后浇混凝土整体连接)。在防水构造上要妥善解决外墙板接缝的防水,以及楼缝、角部的热工处理等问题。大板建筑的主要缺点是对建筑物造型和布局有较大的制约性;小开间横向承重的大板建筑内部分隔缺少灵活性(纵墙式、内柱式和大跨度楼板式的内部可灵活分隔)。

装配式建筑墙体使用钢筋混泥土在工厂制作完成,墙体重且宽大,不易搬运,在运输到施工现场的过程中,现有技术采用吊机将装配式建筑墙体搬运至载具上,不仅费时费力、成本高,而且在装卸的时候会损坏墙体,此外装卸需要几个人配合,装配式建筑外墙板为重型预购件,人为操作极其不安全,因墙体宽大重量大,堆放在一起运输会损坏外墙表面,所以普通运输载具一次只能运输一块装配式建筑墙体,效率低下。

综上所述,需要研发一种预制购件运输车,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克服装配式建筑墙体使用钢筋混泥土在工厂制作完成,墙体重且宽大,不易搬运,在运输到施工现场的过程中,现有技术采用吊机将装配式建筑墙体搬运至载具上,不仅费时费力、成本高,而且在装卸的时候会损坏墙体,此外装卸需要几个人配合,装配式建筑外墙板为重型预购件,人为操作极其不安全,因墙体宽大重量大,堆放在一起运输会损坏外墙表面,所以普通运输载具一次只能运输一块装配式建筑墙体,效率低下的缺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预制购件运输车。

本发明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预制购件运输车,包括车体底架,墙体自动夹紧机构,墙体运输载体机构,墙体升降机构,车尾载体机构和控制屏;车体底架上部与车尾载体机构相连接;车尾载体机构上表面左端与墙体自动夹紧机构相连接;车尾载体机构上表面左端与墙体运输载体机构相连接,并且墙体运输载体机构设置于墙体自动夹紧机构内部;车尾载体机构左端与墙体升降机构相连接;车尾载体机构前端左部与控制屏相连接。

更进一步的,墙体自动夹紧机构包括第一夹紧机构和第二夹紧机构;第一夹紧机构前方设置有第二夹紧机构;第一夹紧机构底部与车尾载体机构相连接;第二夹紧机构底部与车尾载体机构相连接;第一夹紧机构处于墙体运输载体机构前端;第二夹紧机构处于墙体运输载体机构后端。

更进一步的,第一夹紧机构包括第一锥齿轮,第一传动杆,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第二传动杆,第三支撑架,第四支撑架,第一齿轮,第一齿条,夹紧固定臂和第一万向轴;第一锥齿轮内部与第一传动杆进行插接;第一传动杆外表面中左部与第一支撑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杆外表面右端与第二支撑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杆外表面中部与第一传动轮进行插接;第一传动轮前下部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相连接;第二传动轮内部与第二传动杆进行插接;第二传动杆外表面右端与第三支撑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杆外表面左端与第四支撑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杆外表面中左端与第一齿轮进行插接,并且第一齿轮处于第四支撑架右端;第一齿轮上端与第一齿条相啮合;第一齿条左端与夹紧固定臂进行焊接;夹紧固定臂右端中上部与第一万向轴相连接;第一支撑架底部与车尾载体机构相连接;第二支撑架底部与车尾载体机构相连接;第三支撑架底部与车尾载体机构相连接;第四支撑架底部与车尾载体机构相连接;夹紧固定臂后端设置有墙体运输载体机构。

更进一步的,墙体运输载体机构包括双轴电机,第三传动轮,第一伸缩杆,第一轴承座,第一滑块,第二锥齿轮,第二轴承座,第二滑块,第三锥齿轮,第一导轨,第一底座,第一承接板,第四传动轮,第三传动杆,第三轴承架,第二齿轮,第二齿条,第三滑块,第四轴承架,第三齿轮,第三齿条,第四滑块和第二伸缩杆;双轴电机前端与第一伸缩杆进行焊接;双轴电机后端与第二伸缩杆进行焊接;第一伸缩杆外表面后端与第三传动轮进行插接;第一伸缩杆外表面中部与第一轴承座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伸缩杆外表面中前端与第一滑块进行插接;第一伸缩杆外表面前端与第二锥齿轮进行插接;第二伸缩杆外表面前端与第二轴承座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伸缩杆外表面中后端与第二滑块进行插接;第二伸缩杆外表面后端与第三锥齿轮进行插接;第一滑块内部上左侧与第一导轨进行滑动连接,并且第一导轨外表面前后端与第二滑块相连接;第一导轨左部前侧和左部后侧均与第一底座进行焊接;第三传动轮左端通过皮带与第四传动轮相连接;第四传动轮内部与第三传动杆相连接;第三传动杆外表面中后侧与第三轴承架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三轴承架底部与第一底座进行焊接;第三传动杆外表面后端与第二齿轮进行插接;第三传动杆外表面中前部与第四轴承架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四轴承架底部与第一底座进行焊接;第三传动杆外表面前端与第三齿轮进行插接;第二齿轮左端与第二齿条相啮合;第二齿条左端与第三滑块进行焊接;第三滑块上端与第一承接板进行焊接;第一承接板下表面中前端与第四滑块进行焊接;第三齿轮左端与第三齿条相啮合,并且第三齿条左端与第四滑块相连接;第二锥齿轮后右端与第一锥齿轮相啮合;第三锥齿轮后左端与第二夹紧机构相连接;第一底座底部与车尾载体机构进行滑动连接。

更进一步的,墙体升降机构包括第二承接板,第一滑板,第一升降轨,第四传动杆,第二升降轨,第五传动杆,第一电动推杆,第六传动杆,第七传动杆,第一链轮,第二链轮,第八传动杆,第十四锥齿轮,第三链轮,第四链轮,第十传动杆,第四锥齿轮,第一链条,第二链条,第一套筒和第九传动杆;第二承接板上端与第一滑板进行滑动连接;第二承接板左中部与第一升降轨进行滑动连接;第二承接板左后端下部与第一链条进行焊接;第二承接板左前端下部与第二链条进行焊接;第一升降轨下端内部与第四传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四传动杆外表面后端与外表面前端均与第二升降轨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升降轨中左端内部与第五传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杆外表面中上端与第一电动推杆进行焊接;第一电动推杆上端与第一套筒进行焊接;第一套筒内部与第六传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升降轨下前侧内部与第七传动杆进行插接;第二升降轨下后侧内部与第九传动杆进行插接;第七传动杆外表面中部与第一链轮进行插接;第一链轮外环与第二链条相啮合;第二链条内部上端与第二链轮相啮合;第二链轮内部与第八传动杆进行插接;第八传动杆外表面前端与第十四锥齿轮进行插接;第九传动杆外表面中部与第三链轮进行插接;第三链轮外环与第一链条相啮合;第一链条内部上端与第四链轮相啮合;第四链轮内部与第十传动杆进行插接;第十传动杆外表面后端与第四锥齿轮进行插接;第八传动杆外表面中部与车尾载体机构相连接;第十传动杆外表面中部与车尾载体机构相连接;第六传动杆外表面后端和外表面前端均与车尾载体机构相连接;第一升降轨右表面上端与车尾载体机构相连接。

更进一步的,车尾载体机构包括第二电机,第一丝杆,第五传动轮,第六传动轮,第十一传动杆,第二电动推杆,第五锥齿轮,第六锥齿轮,第十二传动杆,第七锥齿轮,第八锥齿轮,第十三传动杆,第一传动机构,第十四传动杆,第二传动机构,第十五传动杆,第九锥齿轮,第十锥齿轮,第十六传动杆,第十一锥齿轮,第十二锥齿轮,第十七传动杆,第三传动机构,第十八传动杆,第四传动机构,第十九传动杆,第十三锥齿轮,第一滑轨组,第二滑轨组,第三滑轨组,第四滑轨组,第三电动推杆,第四电动推杆,第一推板,第五电动推杆,第六电动推杆和第二推板;第二电机左端与第一丝杆进行焊接;第一丝杆外表面右端与第五传动轮进行插接;第五传动轮下端通过皮带与第六传动轮相连接;第六传动轮内部与第十一传动杆进行插接;第十一传动杆左端与第二电动推杆进行螺栓连接;第二电动推杆左端与第五锥齿轮相连接;第五锥齿轮左后端与第六锥齿轮相啮合;第五锥齿轮左前端与第十锥齿轮相啮合;第六锥齿轮内部与第十二传动杆相连接;第十二传动杆外表面后端与第七锥齿轮进行插接;第七锥齿轮左后端与第八锥齿轮相啮合;第八锥齿轮内部与第十三传动杆进行插接;第十三传动杆外表面左端与第一传动机构进行插接;第一传动机构后端内部与第十四传动杆进行插接;第十四传动杆外表面左端与第二传动机构进行插接;第二传动机构上端内部与第十五传动杆进行插接;第十五传动杆外表面左端与第九锥齿轮进行插接;第十锥齿轮内部与第十六传动杆进行插接;第十六传动杆外表面前端与第十一锥齿轮进行插接;第十一锥齿轮左前端与第十二锥齿轮相啮合;第十二锥齿轮内部与第十七传动杆进行插接;第十七传动杆外表面左端与第三传动机构进行插接;第三传动机构前端内部与第十八传动杆进行插接;第十八传动杆外表面左端通过第四传动机构进行插接;第四传动机构上端内部与第十九传动杆进行插接;第十九传动杆外表面左端与第十三锥齿轮进行插接;第九锥齿轮上部前右方设置有第一滑轨组;第九锥齿轮上部后右方设置有第二滑轨组,并且第二滑轨组设置于第一滑轨组后端;第九锥齿轮上部后右端设置有第三滑轨组,并且第三滑轨组设置于第一滑轨组和第二滑轨组中间;第九锥齿轮上部后右端设置有第四滑轨组,并且第四滑轨组设置于第三滑轨组内左部;第九锥齿轮上部右前端设置有第一推板,并且第一推板后端放置于第三滑轨组前端左侧;第九锥齿轮上部右后方设置有第二推板,并且第二推板设置于第三滑轨组后端左侧;第一推板下表面左端与第三电动推杆进行焊接;第一推板下表面右端与第四电动推杆进行焊接;第二推板下表面左端与第五电动推杆进行焊接;第二推板下表面右端与第六电动推杆进行焊接;第三滑轨组外表面与第一底座进行滑动连接;第一滑轨组外表面与夹紧固定臂进行滑动连接;第九锥齿轮左后端与第十四锥齿轮相啮合;第十三锥齿轮做前端与第四锥齿轮相啮合。

更进一步的,第一滑轨组设置有六组。

更进一步的,墙体自动夹紧机构设置有六组。

更进一步的,夹紧固定臂后中部设置有等距凹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为解决装配式建筑墙体使用钢筋混泥土在工厂制作完成,墙体重且宽大,不易搬运,在运输到施工现场的过程中,现有技术采用吊机将装配式建筑墙体搬运至载具上,不仅费时费力、成本高,而且在装卸的时候会损坏墙体,此外装卸需要几个人配合,装配式建筑外墙板为重型预购件,人为操作极其不安全,因墙体宽大重量大,堆放在一起运输会损坏外墙表面,所以普通运输载具一次只能运输一块装配式建筑墙体,效率低下等问题;

2.设计了墙体自动夹紧机构、墙体运输载体机构、墙体升降机构和车尾载体机构;使用时先将装配式建筑墙体依次竖放在带有槽坑的地面上,槽坑宽度小于装配式建筑墙体的宽度,操作控制屏使墙体运输载体机构向左运动到墙体升降机构正上方,墙体升降机构带着墙体运输载体机构下降至地面上的槽坑中,此时车体底架倒退使墙体运输载体机构位于第一个装配式建筑墙体正下方,然后墙体升降机构带动墙体运输载体机构和墙体上升至车尾载体机构上左端,此时墙体升降机构推动墙体运输载体机构和墙体向右运动至车尾载体机构上表面左端,然后车尾载体机构带动墙体运输载体机构和墙体向右运动至墙体自动夹紧机构中间,此时墙体自动夹紧机构会从上下左右四个方位对墙体进行固定,依次将所有的墙体自动夹紧机构装上墙体后,墙体运输载体机构运动至车尾载体机构左端,墙体升降机构的承接板上升至车尾载体机构左端,墙体升降机构的链条和导轨缩放到车尾载体机构左下端;

3.使用时本装置实现了预制构件墙体自地面到车体的自动转换,可实现无设备式自动上下装卸,同时在车体内可实现多种不同规格的单个预制构件墙体的固定以及搭配多组墙体自动夹紧机构进行相互牵制;实现了无外设设备的自动装卸,同时可以进行多重防护固定,大大提升生产效率,节约人力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左后视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俯视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墙体自动夹紧机构的左前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夹紧机构的左前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墙体运输载体机构的左前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墙体运输载体机构的右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墙体升降机构的左前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车尾载体机构的左前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车尾载体机构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车尾载体机构的左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车尾载体机构a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车体底架,2-墙体自动夹紧机构,3-墙体运输载体机构,4-墙体升降机构,5-车尾载体机构,6-控制屏,2010-第一夹紧机构,2011-第二夹紧机构,20101-第一锥齿轮,20102-第一传动杆,20103-第一支撑架,20104-第二支撑架,20105-第一传动轮,20106-第二传动轮,20107-第二传动杆,20108-第三支撑架,20109-第四支撑架,201010-第一齿轮,201011-第一齿条,201012-夹紧固定臂,201013-第一万向轴,301-双轴电机,302-第三传动轮,303-第一伸缩杆,304-第一轴承座,305-第一滑块,306-第二锥齿轮,307-第二轴承座,308-第二滑块,309-第三锥齿轮,3010-第一导轨,3011-第一底座,3012-第一承接板,3013-第四传动轮,3014-第三传动杆,3015-第三轴承架,3016-第二齿轮,3017-第二齿条,3018-第三滑块,3019-第四轴承架,3020-第三齿轮,3021-第三齿条,3022-第四滑块,3023-第二伸缩杆,401-第二承接板,402-第一滑板,403-第一升降轨,404-第四传动杆,405-第二升降轨,406-第五传动杆,407-第一电动推杆,408-第六传动杆,409-第七传动杆,4010-第一链轮,4011-第二链轮,4012-第八传动杆,4013-第十四锥齿轮,4014-第三链轮,4015-第四链轮,4016-第十传动杆,4017-第四锥齿轮,4018-第一链条,4019-第二链条,4020-第一套筒,4021-第九传动杆,501-第二电机,502-第一丝杆,503-第五传动轮,504-第六传动轮,505-第十一传动杆,506-第二电动推杆,507-第五锥齿轮,508-第六锥齿轮,509-第十二传动杆,5010-第七锥齿轮,5011-第八锥齿轮,5012-第十三传动杆,5013-第一传动机构,5014-第十四传动杆,5015-第二传动机构,5016-第十五传动杆,5017-第九锥齿轮,5018-第十锥齿轮,5019-第十六传动杆,5020-第十一锥齿轮,5021-第十二锥齿轮,5022-第十七传动杆,5023-第三传动机构,5024-第十八传动杆,5025-第四传动机构,5026-第十九传动杆,5027-第十三锥齿轮,5028-第一滑轨组,5029-第二滑轨组,5030-第三滑轨组,5031-第四滑轨组,5032-第三电动推杆,5033-第四电动推杆,5034-第一推板,5035-第五电动推杆,5036-第六电动推杆,5037-第二推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

一种预制购件运输车,如图1-12所示,包括车体底架1,墙体自动夹紧机构2,墙体运输载体机构3,墙体升降机构4,车尾载体机构5和控制屏6;车体底架1上部与车尾载体机构5相连接;车尾载体机构5上表面左端与墙体自动夹紧机构2相连接;车尾载体机构5上表面左端与墙体运输载体机构3相连接,并且墙体运输载体机构3设置于墙体自动夹紧机构2内部;车尾载体机构5左端与墙体升降机构4相连接;车尾载体机构5前端左部与控制屏6相连接。

使用时先将装配式建筑墙体依次竖放在带有槽坑的地面上,槽坑宽度小于装配式建筑墙体的宽度,操作控制屏6使墙体运输载体机构3向左运动到墙体升降机构4正上方,墙体升降机构4带着墙体运输载体机构3下降至地面上的槽坑中,此时车体底架1倒退使墙体运输载体机构3位于第一个装配式建筑墙体正下方,然后墙体升降机构4带动墙体运输载体机构3和墙体上升至车尾载体机构5上左端,此时墙体升降机构4推动墙体运输载体机构3和墙体向右运动至车尾载体机构5上表面左端,然后车尾载体机构5带动墙体运输载体机构3和墙体向右运动至墙体自动夹紧机构2中间,此时墙体自动夹紧机构2会从上下左右四个方位对墙体进行固定,依次将所有的墙体自动夹紧机构2装上墙体后,墙体运输载体机构3运动至车尾载体机构5左端,墙体升降机构4的承接板上升至车尾载体机构5左端,墙体升降机构4的链条和导轨缩放到车尾载体机构5左下端,使用时本装置实现了预制构件墙体自地面到车体的自动转换,可实现无设备式自动上下装卸,同时在车体内可实现多种不同规格的单个预制构件墙体的固定以及搭配多组墙体自动夹紧机构2进行相互牵制;实现了无外设设备的自动装卸,同时可以进行多重防护固定,大大提升生产效率,节约人力成本。

其中,墙体自动夹紧机构2包括第一夹紧机构2010和第二夹紧机构2011;第一夹紧机构2010前方设置有第二夹紧机构2011;第一夹紧机构2010底部与车尾载体机构5相连接;第二夹紧机构2011底部与车尾载体机构5相连接;第一夹紧机构2010处于墙体运输载体机构3前端;第二夹紧机构2011处于墙体运输载体机构3后端。

当墙体运输载体机构3运输装配式建筑墙体运动到第一夹紧机构2010与第二夹紧机构2011中间时,第一夹紧机构2010与墙体运输载体机构3相联动,使第一夹紧机构2010向后运动,同时第二夹紧机构2011与墙体运输载体机构3相联动,使第二夹紧机构2011向前运动,从而使墙体自动夹紧机构2夹紧装配式建筑墙体。

其中,第一夹紧机构2010包括第一锥齿轮20101,第一传动杆20102,第一支撑架20103,第二支撑架20104,第一传动轮20105,第二传动轮20106,第二传动杆20107,第三支撑架20108,第四支撑架20109,第一齿轮201010,第一齿条201011,夹紧固定臂201012和第一万向轴201013;第一锥齿轮20101内部与第一传动杆20102进行插接;第一传动杆20102外表面中左部与第一支撑架20103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杆20102外表面右端与第二支撑架20104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杆20102外表面中部与第一传动轮20105进行插接;第一传动轮20105前下部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20106相连接;第二传动轮20106内部与第二传动杆20107进行插接;第二传动杆20107外表面右端与第三支撑架20108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杆20107外表面左端与第四支撑架20109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杆20107外表面中左端与第一齿轮201010进行插接,并且第一齿轮201010处于第四支撑架20109右端;第一齿轮201010上端与第一齿条201011相啮合;第一齿条201011左端与夹紧固定臂201012进行焊接;夹紧固定臂201012右端中上部与第一万向轴201013相连接;第一支撑架20103底部与车尾载体机构5相连接;第二支撑架20104底部与车尾载体机构5相连接;第三支撑架20108底部与车尾载体机构5相连接;第四支撑架20109底部与车尾载体机构5相连接;夹紧固定臂201012后端设置有墙体运输载体机构3。

当墙体运输载体机构3带着墙体运动到第一夹紧机构2010后方时,第二锥齿轮306与第一锥齿轮20101相啮合,第一锥齿轮20101带动与第一支撑架20103、第二支撑架20104相连接的第一传动杆20102转动,第一传动杆20102带动第一传动轮20105传动第二传动轮20106转动,第二传动轮20106带动与第三支撑架20108、第四支撑架20109相连接的第二传动杆20107转动,第二传动杆20107带动第一齿轮201010转动传动第一齿条201011向后运动,从而带动夹紧固定臂201012向后运动,同时第一万向轴201013收紧,使用时实现了自动锁紧装配式建筑墙体,且非常稳固。

其中,墙体运输载体机构3包括双轴电机301,第三传动轮302,第一伸缩杆303,第一轴承座304,第一滑块305,第二锥齿轮306,第二轴承座307,第二滑块308,第三锥齿轮309,第一导轨3010,第一底座3011,第一承接板3012,第四传动轮3013,第三传动杆3014,第三轴承架3015,第二齿轮3016,第二齿条3017,第三滑块3018,第四轴承架3019,第三齿轮3020,第三齿条3021,第四滑块3022和第二伸缩杆3023;双轴电机301前端与第一伸缩杆303进行焊接;双轴电机301后端与第二伸缩杆3023进行焊接;第一伸缩杆303外表面后端与第三传动轮302进行插接;第一伸缩杆303外表面中部与第一轴承座304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伸缩杆303外表面中前端与第一滑块305进行插接;第一伸缩杆303外表面前端与第二锥齿轮306进行插接;第二伸缩杆3023外表面前端与第二轴承座307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伸缩杆3023外表面中后端与第二滑块308进行插接;第二伸缩杆3023外表面后端与第三锥齿轮309进行插接;第一滑块305内部上左侧与第一导轨3010进行滑动连接,并且第一导轨3010外表面前后端与第二滑块308相连接;第一导轨3010左部前侧和左部后侧均与第一底座3011进行焊接;第三传动轮302左端通过皮带与第四传动轮3013相连接;第四传动轮3013内部与第三传动杆3014相连接;第三传动杆3014外表面中后侧与第三轴承架3015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三轴承架3015底部与第一底座3011进行焊接;第三传动杆3014外表面后端与第二齿轮3016进行插接;第三传动杆3014外表面中前部与第四轴承架3019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四轴承架3019底部与第一底座3011进行焊接;第三传动杆3014外表面前端与第三齿轮3020进行插接;第二齿轮3016左端与第二齿条3017相啮合;第二齿条3017左端与第三滑块3018进行焊接;第三滑块3018上端与第一承接板3012进行焊接;第一承接板3012下表面中前端与第四滑块3022进行焊接;第三齿轮3020左端与第三齿条3021相啮合,并且第三齿条3021左端与第四滑块3022相连接;第二锥齿轮306后右端与第一锥齿轮20101相啮合;第三锥齿轮309后左端与第二夹紧机构2011相连接;第一底座3011底部与车尾载体机构5进行滑动连接。

当第一承接板3012准备承载装配式建筑墙体时,双轴电机301带动与第一轴承座304相连接的第一伸缩杆303转动传动,第一伸缩杆303带动第三传动轮302、第二锥齿轮306和第三锥齿轮309转动,第三传动轮302通过皮带带动第四传动轮3013传动与第三轴承架3015、第四轴承架3019相连接的第三传动杆3014转动,第三传动杆3014带动第二齿轮3016、第三齿轮3020进行转动,然后第二齿轮3016和第三齿轮3020同时带动第二齿条3017、第三滑块3018和第三齿条3021和第四滑块3022向下运动,从而带动第一底座3011正上方的第一承接板3012向下运动,使装配式建筑外墙板放入第一底座3011中,然后通过墙体升降机构4上升至最高处,再通过车尾载体机构5向右运输至墙体自动夹紧机构2中间,此时第一滑块305推动第一伸缩杆303使第二锥齿轮306与第一锥齿轮20101相啮合带动第一夹紧机构2010向后运动,同时第二滑块308推动第二伸缩杆3023使第三锥齿轮309与第二夹紧机构2011相联动带动第二夹紧机构2011向前运动,从而使墙体自动夹紧机构2夹紧墙体,使用时墙体运输载体机构3通过墙体升降机构4下降到最低端,然后车体底架1倒退使墙体运输载体机构3运动到装配式建筑墙体下方,然后墙体升降机构4带动墙体运输载体机构3和墙体上升至最高处,再通过车尾载体机构5向右运输至墙体自动夹紧机构2中间,此时墙体运输载体机构3与墙体自动夹紧机构2进行联动,从而使墙体自动夹紧机构2夹紧墙体。

其中,墙体升降机构4包括第二承接板401,第一滑板402,第一升降轨403,第四传动杆404,第二升降轨405,第五传动杆406,第一电动推杆407,第六传动杆408,第七传动杆409,第一链轮4010,第二链轮4011,第八传动杆4012,第十四锥齿轮4013,第三链轮4014,第四链轮4015,第十传动杆4016,第四锥齿轮4017,第一链条4018,第二链条4019,第一套筒4020和第九传动杆4021;第二承接板401上端与第一滑板402进行滑动连接;第二承接板401左中部与第一升降轨403进行滑动连接;第二承接板401左后端下部与第一链条4018进行焊接;第二承接板401左前端下部与第二链条4019进行焊接;第一升降轨403下端内部与第四传动杆404进行转动连接;第四传动杆404外表面后端与外表面前端均与第二升降轨405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升降轨405中左端内部与第五传动杆406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杆406外表面中上端与第一电动推杆407进行焊接;第一电动推杆407上端与第一套筒4020进行焊接;第一套筒4020内部与第六传动杆408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升降轨405下前侧内部与第七传动杆409进行插接;第二升降轨405下后侧内部与第九传动杆4021进行插接;第七传动杆409外表面中部与第一链轮4010进行插接;第一链轮4010外环与第二链条4019相啮合;第二链条4019内部上端与第二链轮4011相啮合;第二链轮4011内部与第八传动杆4012进行插接;第八传动杆4012外表面前端与第十四锥齿轮4013进行插接;第九传动杆4021外表面中部与第三链轮4014进行插接;第三链轮4014外环与第一链条4018相啮合;第一链条4018内部上端与第四链轮4015相啮合;第四链轮4015内部与第十传动杆4016进行插接;第十传动杆4016外表面后端与第四锥齿轮4017进行插接;第八传动杆4012外表面中部与车尾载体机构5相连接;第十传动杆4016外表面中部与车尾载体机构5相连接;第六传动杆408外表面后端和外表面前端均与车尾载体机构5相连接;第一升降轨403右表面上端与车尾载体机构5相连接。

当墙体运输载体机构3运动到第一滑板402正上方时,第九锥齿轮5017带动第十四锥齿轮4013传动第八传动杆4012转动,第八传动杆4012带动第二链轮4011传动第二链条4019运动,从而第二链条4019带动第二承接板401向下运动,同时第十三锥齿轮5027带动第四锥齿轮4017传动第十传动杆4016转动,第十传动杆4016带动第四链轮4015传动第一链条4018运动,从而第一链条4018带动第二承接板401向下运动,当升降搬运完成时,与第一套筒4020进行焊接的第一电动推杆407伸缩运动拉动第五传动杆406向上前方运动,从而拉动第二升降轨405向上前方收拢,使用时第一滑板402带动墙体运输载体机构3运动至第二承接板401上方,然后第一链条4018和第二链条4019带动第二承接板401向下运动,从而使墙体运输载体机构3运动至最底端,此时车体底架1向后推,使墙体运输载体机构3运动至装配式建筑墙体底端,然后第二承接板401带动墙体运输载体机构3和装配式建筑墙体运动至最上方,再然后第一滑板402带动墙体运输载体机构3和装配式建筑墙体向后运动至墙体自动夹紧机构2中间。

其中,车尾载体机构5包括第二电机501,第一丝杆502,第五传动轮503,第六传动轮504,第十一传动杆505,第二电动推杆506,第五锥齿轮507,第六锥齿轮508,第十二传动杆509,第七锥齿轮5010,第八锥齿轮5011,第十三传动杆5012,第一传动机构5013,第十四传动杆5014,第二传动机构5015,第十五传动杆5016,第九锥齿轮5017,第十锥齿轮5018,第十六传动杆5019,第十一锥齿轮5020,第十二锥齿轮5021,第十七传动杆5022,第三传动机构5023,第十八传动杆5024,第四传动机构5025,第十九传动杆5026,第十三锥齿轮5027,第一滑轨组5028,第二滑轨组5029,第三滑轨组5030,第四滑轨组5031,第三电动推杆5032,第四电动推杆5033,第一推板5034,第五电动推杆5035,第六电动推杆5036和第二推板5037;第二电机501左端与第一丝杆502进行焊接;第一丝杆502外表面右端与第五传动轮503进行插接;第五传动轮503下端通过皮带与第六传动轮504相连接;第六传动轮504内部与第十一传动杆505进行插接;第十一传动杆505左端与第二电动推杆506进行螺栓连接;第二电动推杆506左端与第五锥齿轮507相连接;第五锥齿轮507左后端与第六锥齿轮508相啮合;第五锥齿轮507左前端与第十锥齿轮5018相啮合;第六锥齿轮508内部与第十二传动杆509相连接;第十二传动杆509外表面后端与第七锥齿轮5010进行插接;第七锥齿轮5010左后端与第八锥齿轮5011相啮合;第八锥齿轮5011内部与第十三传动杆5012进行插接;第十三传动杆5012外表面左端与第一传动机构5013进行插接;第一传动机构5013后端内部与第十四传动杆5014进行插接;第十四传动杆5014外表面左端与第二传动机构5015进行插接;第二传动机构5015上端内部与第十五传动杆5016进行插接;第十五传动杆5016外表面左端与第九锥齿轮5017进行插接;第十锥齿轮5018内部与第十六传动杆5019进行插接;第十六传动杆5019外表面前端与第十一锥齿轮5020进行插接;第十一锥齿轮5020左前端与第十二锥齿轮5021相啮合;第十二锥齿轮5021内部与第十七传动杆5022进行插接;第十七传动杆5022外表面左端与第三传动机构5023进行插接;第三传动机构5023前端内部与第十八传动杆5024进行插接;第十八传动杆5024外表面左端通过第四传动机构5025进行插接;第四传动机构5025上端内部与第十九传动杆5026进行插接;第十九传动杆5026外表面左端与第十三锥齿轮5027进行插接;第九锥齿轮5017上部前右方设置有第一滑轨组5028;第九锥齿轮5017上部后右方设置有第二滑轨组5029,并且第二滑轨组5029设置于第一滑轨组5028后端;第九锥齿轮5017上部后右端设置有第三滑轨组5030,并且第三滑轨组5030设置于第一滑轨组5028和第二滑轨组5029中间;第九锥齿轮5017上部后右端设置有第四滑轨组5031,并且第四滑轨组5031设置于第三滑轨组5030内左部;第九锥齿轮5017上部右前端设置有第一推板5034,并且第一推板5034后端放置于第三滑轨组5030前端左侧;第九锥齿轮5017上部右后方设置有第二推板5037,并且第二推板5037设置于第三滑轨组5030后端左侧;第一推板5034下表面左端与第三电动推杆5032进行焊接;第一推板5034下表面右端与第四电动推杆5033进行焊接;第二推板5037下表面左端与第五电动推杆5035进行焊接;第二推板5037下表面右端与第六电动推杆5036进行焊接;第三滑轨组5030外表面与第一底座3011进行滑动连接;第一滑轨组5028外表面与夹紧固定臂201012进行滑动连接;第九锥齿轮5017左后端与第十四锥齿轮4013相啮合;第十三锥齿轮5027做前端与第四锥齿轮4017相啮合。

当第二承接板401在最底端时,第二电机501带动第一丝杆502传动第五传动轮503转动,第五传动轮503带动第六传动轮504传动第十一传动杆505,第十一传动杆505带动第二电动推杆506运动,此时第二电动推杆506伸缩运动带动第五锥齿轮507向左运动与第六锥齿轮508和第十锥齿轮5018相啮合,第六锥齿轮508带动第十二传动杆509传动第七锥齿轮5010转动,第七锥齿轮5010带动第八锥齿轮5011传动第十三传动杆5012转动,第十三传动杆5012通过第一传动机构5013带动第十四传动杆5014转动,第十四传动杆5014通过第二传动机构5015带动第十五传动杆5016传动第九锥齿轮5017转动,同时第十锥齿轮5018带动第十六传动杆5019传动第十一锥齿轮5020转动,第十一锥齿轮5020带动第十二锥齿轮5021传动第十七传动杆5022转动,第十七传动杆5022通过第三传动机构5023带动第十八传动杆5024转动,第十八传动杆5024通过第四传动机构5025带动第十九传动杆5026传动第十三锥齿轮5027转动,此时第九锥齿轮5017和第十三锥齿轮5027分别带动第十四锥齿轮4013、第四锥齿轮4017转动,从而使第二承接板401带着第一滑板402、墙体运输载体机构3和墙体向上运动至第四滑轨组5031左方,然后第一滑板402与第四滑轨组5031相配合,同时墙体运输载体机构3与第一丝杆502相配合,带动第一滑板402、墙体运输载体机构3和墙体向右运动,至第一推板5034、第二推板5037正上方时,第三电动推杆5032和第四电动推杆5033进行伸缩运动推动第一推板5034向上运动,同时第五电动推杆5035和第六电动推杆5036进行伸缩运动推动第二推板5037向上运动,从而墙体运输载体机构3带动墙体相上运动,此时第一滑板402与墙体运输载体机构3分离,第一滑板402向左运动至第二承接板401上方,第一推板5034和第二推板5037向下运动将墙体运输载体机构3和墙体放置在第三滑轨组5030上方,通过第一丝杆502使向右运动,使用时第十三锥齿轮5027和第九锥齿轮5017带动墙体升降机构4完成升降运动,第一丝杆502带动墙体运输载体机构3向右运动至墙体自动夹紧机构2中间,从而完成夹紧阶段。

其中,第一滑轨组5028设置有六组,从第一滑轨组5028依次往右阵列,与墙体自动夹紧机构2相配合进行滑动连接。

其中,墙体自动夹紧机构2设置有六组,从墙体自动夹紧机构2依次往右阵列,与第一滑轨组5028相配合进行滑动连接。

其中,夹紧固定臂201012后中部设置有等距凹槽,装配式建筑墙体的两侧钢筋可刚好插入凹槽中,进一步取到固定作用。

利用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