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安全控制系统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31987发布日期:2020-12-08 15:21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用于车辆的安全控制系统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安全控制系统和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在车辆发生碰撞后,车辆的安全控制系统为了符合车辆碰撞的法规要求,车辆的安全控制系统通常设置为控制车门解锁和断开电源,以降低车辆碰撞后对驾乘人员的伤害,但往往忽略了车辆内的其他部件也会对驾乘人员造成二次伤害,例如座椅和转向管柱的移动,会导致座椅和转向管柱对驾乘人员造成再次伤害,严重危害驾乘人员的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车辆的安全控制系统。该安全控制系统能够有效地控制第二控制模块,以避免座椅和转向管柱对驾乘人员造成二次伤害,使车辆在碰撞后能更有利于保护驾乘人员的安全。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安全控制系统的车辆。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车辆的安全控制系统包括:气囊控制模块、第一控制模块和第二控制模块,所述第一控制模块与所述气囊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气囊控制模块适于在所述车辆碰撞后向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发出第一信号,所述第一控制模块接收到所述第一信号后控制所述车辆电源断电和/或车门解锁和/或开启双闪;所述第二控制模块与所述气囊控制模块通讯连接,所述气囊控制模块适于在所述车辆碰撞后向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发出第二信号,所述第二控制模块接收到所述第二信号后控制所述车辆的执行件执行禁止座椅和/或转向管柱调节。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车辆的安全控制系统,该安全控制系统中设置有第一控制模块和第二控制模块,第二控制模块适于在接收到第二信号后控制执行件,使执行件执行禁止座椅和转向管柱调节,以防止碰撞后座椅和转向管柱对驾乘人员造成二次伤害,从而降低了车辆碰撞后对驾乘人员的伤害,大大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控制模块与所述气囊控制模块的连接包括:通讯连接和硬线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包括:电池管理模块,所述电池管理模块与所述气囊控制模块分别通过通讯连接和硬线连接,所述电池管理模块适于在接收到通讯连接或硬线连接传输的所述第一信号后控制所述车辆电源断电。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包括:车身控制模块,所述车身控制模块与所述气囊控制模块分别通过通讯连接和硬线连接,所述车身控制模块适于在接收到通讯连接或硬线连接传输的所述第一信号后控制车门解锁和/或开启双闪。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执行件构造为座椅控制模块和/或转向管柱控制模块,所述座椅控制模块和/或转向管柱控制模块在接收到所述第二信号后,禁止座椅和/或转向管柱执行自动回位。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用于车辆的安全控制系统还包括:空调控制模块,所述空调控制模块与所述气囊控制模块通过通讯连接且适于在接收到所述气囊控制模块发出的第三信号后禁止压缩机和/或鼓风机工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用于车辆的安全控制系统还包括:门窗控制模块,所述门窗控制模块与所述气囊控制模块通过通讯连接且适于在接收到所述气囊控制模块发出的第四信号后执行打开车窗。用于车辆的安全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三控制模块,所述第三控制模块与所述气囊控制模块通讯连接,所述第三控制模块适于在接收到所述气囊控制模块发出的所述第五信号后,上传车辆碰撞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碰撞信息包括:车辆定位信息、车辆碰撞时行车记录仪所拍摄的视频数据。

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发明的车辆。

根据本发明的车辆设置有上述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安全控制系统,由于根据本发明的车辆上设置有上述实施例的安全控制系统,该安全控制系统在满足法了规对车辆碰撞要求的同时,能够有效地控制车辆的其他控制模块,以避免其他部件对驾乘人员造成二次伤害,因此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使车辆在碰撞后更有利于保护驾乘人员安全。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安全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安全控制系统100,

气囊控制模块110,电池管理模块121,车身控制模块122,

第二控制模块130,座椅控制模块131,转向管柱控制模块132,

第三控制模块140,e-call141,行车记录仪142,t-box143,

空调控制模块150,门窗控制模块160,网关170,电控模块18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相关技术中,在车辆发生碰撞后,车辆的安全控制系统为了符合车辆碰撞的法规要求,车辆的安全控制系统通常设置为控制车门解锁和断开电源,以降低车辆碰撞后对驾乘人员的伤害,但往往忽略了车辆内的其他部件也会对驾乘人员造成二次伤害,例如座椅和转向管柱的移动,会导致座椅和转向管柱对驾乘人员造成再次伤害,严重危害驾乘人员的安全。

下面参考图1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安全控制系统100。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车辆的安全控制系统100包括气囊控制模块110、第一控制模块和第二控制模块130;第一控制模块与气囊控制模块110连接,气囊控制模块110适于在车辆碰撞后向第一控制模块发出第一信号,第一控制模块接受到第一信号后控制车辆电源断电和/或车门解锁和/或开启双闪;第二控制模块130与气囊控制模块110通讯连接,气囊控制模块110适于在车辆碰撞后向第二控制模块130发出第二信号,第二控制模块130接收到第二信号后控制车辆的执行件执行禁止座椅和/或转向管柱调节。

气囊控制模块110适于控制车辆气囊的弹出,当车辆发生严重碰撞时,气囊控制模块110立刻控制气囊弹出以缓冲碰撞对驾乘人员的冲击,进而保护驾乘人员;同时气囊控制模块110分别向第一控制模块和第二控制模块130发出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第一控制模块在接收到第一信号后控制车辆电源断开、车门解锁和开启双闪,以避免高压电源的高压泄露而导致驾乘人员触电,第二控制模块130在接收到第二信号后控制执行件以执行禁止座椅和转向管柱调节,使座椅和转向管柱维持在当前状态,以避免因座椅转向管柱对乘员造成再次伤害。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车辆的安全控制系统100,该安全控制系统100中设置有第一控制模块和第二控制模块130,第二控制模块130适于在接收到第二信号后控制执行件,使执行件执行禁止座椅和转向管柱调节,以防止碰撞后座椅和转向管柱对驾乘人员造成二次伤害,从而降低了车辆碰撞后对驾乘人员的伤害,大大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第一控制模块与气囊控制模块110的连接包括:通讯连接和硬线连接。

如图1所示,通过将第一控制模块与气囊控制模块110的连接构造为通讯连接和硬线连接,且通讯连接和硬线连接的方式互不干涉,即使在两者中的一个出现故障时,气囊控制模块110与第一控制模块之间的通信保持正常,第一信号可正常传达至第一控制模块,从而提高了第一控制模块与气囊控制模块110之间信号传递过程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车辆上设置有网关170,网关170将车辆的各个模块连接以组成局域总网,实现各个模块之间的通讯连接,且如图1所示,实线代表硬线连接,虚线代表通讯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第一控制模块包括电池管理模块121,电池管理模块121与气囊控制模块110分别通过通讯连接和硬线连接,电池管理模块121适于在接收到通讯连接或硬线连接传输的第一信号后控制车辆电源断电。

通讯连接与硬线连接可以传输第一信号,电池管理模块121在接收通讯连接或硬线连接中的任意一个所发出的第一信号后控制车辆电源断电,以防止车辆碰撞后高压电泄露而导致驾乘触电,从而提高了车辆碰撞后的安全性。其中,通讯连接与硬线连接均可以将第一信号传输至电池管理模块121,提高了电池管理模块121与气囊控制模块110之间信号传输的可靠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第一控制模块包括车身控制模块122,车身控制模块122与气囊控制模块110分别通过通讯连接和硬线连接,车身控制模块122适于在接收到通讯连接或硬线连接传输的第一信号后控制车门解锁和/或开启双闪。

在本实施例中,车身控制模块122在接收到第一信号后控制车门解锁和开启双闪,将车门解锁以便于驾乘人员脱离车辆,降低对驾乘人员的救援难度,同时开启双闪,以警示后方车辆,避免后方车辆发生追尾而造成二次伤害,从而降低了车辆碰撞后对驾乘人员的伤害。其中,通讯连接与硬线连接均可以将第一信号传输至车身控制模块122,提高了车身控制模块122与气囊控制模块110之间信号传输的可靠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执行件构造为座椅控制模块131和/或转向管柱控制模块132,座椅控制模块131和/或转向管柱控制模块132在接收到第二信号后,禁止座椅和/或转向管柱执行自动回位。

具体地,座椅控制模块131和转向管柱控制模块132与气囊控制模块110通过通讯连接,并通过通讯连接将第二信号传输至座椅控制模块131和转向管柱控制模块132,座椅控制模块131和转向管柱控制模块132在接收到第二信号后控制座椅和转向管柱,禁止座椅和转向管柱自动回位,使座椅和转向管柱保持在当前状态,以避免座椅和转向管柱移动而造成对驾乘人员的二次伤害。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用于车辆的安全控制系统100还包括空调控制模块150,空调控制模块150与气囊控制模块110通过通讯连接且适于在接收到气囊控制模块110发出的第三信号后禁止压缩机和/或鼓风机工作。其中,空调控制模块150与气囊控制模块110通过通讯连接,并通过通讯连接将第三信号传输至空调控制模块150,空调控制模块150在接收到第三信号后以控制空调,禁止压缩机和鼓风机工作,使压缩机和鼓风机处于关闭状态,以避气囊爆炸后气体发散而导致引起驾乘人员的不适。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用于车辆的安全控制系统100还包括门窗控制模块160,门窗控制模块160与气囊控制模块110通过通讯连接且适于在接收到气囊控制模块110发出的第四信号后执行打开车窗,打开车窗以保证乘员舱内的空气流通,避免空气不流通而造成乘员舱内氧气含量稀薄,以防止驾乘人员因缺氧而造成昏迷。

其中,门窗控制模块160可控制门窗的升降,门窗控制模块160在接收到第四信号后,门窗控制模块160控制门窗下降以开启门窗,在车辆碰撞后,车辆门窗下降的高度优选为15cm,以提升车辆乘员舱内空气流通的速度,保证乘员舱内空气的新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用于车辆的安全控制系统100还包括第三控制模块140,第三控制模块140与气囊控制模块110通讯连接,第三控制模块140适于在接收到气囊控制模块110发出的第五信号后,上传车辆碰撞信息。

具体地,车辆碰撞信息包括车辆定位信息、车辆碰撞时行车记录仪142所拍摄的视频数据,在车辆发生碰撞后,气囊控制模块110向第三控制模块140发送第五信号,第三控制模块140在接收到第五信号后锁定并上传车辆碰撞信息,以使救援人员可以快速获取车辆的坐标位置,为驾乘人员的救援提供帮助,同时车辆碰撞时行车记录仪142所拍摄的视频数据可为后续事故分析提供可靠性数据,降低了对后续事故分析的难度。

其中,第三控制模块140包括e-call141、行车记录仪142和t-box143等智能网联系统模块,e-call141、行车记录仪142和t-box143等智能网联系统模块与气囊控制模块110通过通讯连接,第三控制模块140在接收到第五信号后适于将车辆定位信息、车辆碰撞时行车记录仪142所拍摄的视频数据上传,同时开启救援呼叫。需要说明的是,车辆的定位信息可从车辆上的gps获取。

进一步地,气囊控制模块110通过网关170与多个控制模块实现通讯连接,并将第一信号、第二信号、第三信号、第四信号和第五信号传分别给多个控制模块,使多个控制模块可根据接收到的信号执行相应的动作,以在车辆碰撞后进一步保护驾乘人员的安全,有效地避免车辆碰撞后对驾乘人员造成的伤害。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车辆的电控模块180与气囊控制模块110通过通讯连接,气囊控制模块110可通过通讯连接向电控模块180传送第一信号,电控模块180在接收到第一信号后控制电机停止运转,并切断电源,以避免高压电源的高压泄露而导致驾乘人员触电。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安全控制系统100中各个模块之间的通讯连接可构造为can(英文:controllerareanetwor中文:控制器局域网总线)通讯连接。

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发明的车辆。

根据本发明的车辆设置有上述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安全控制系统100,由于根据本发明的车辆上设置有上述实施例的安全控制系统100,该安全控制系统100在满足了法规对车辆要求的同时,能够有效地控制其他控制模块,以避免其他部件对驾乘人员造成二次伤害,因此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使车辆在碰撞后能更有利于保护驾乘人员安全。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