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充电桩用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71879发布日期:2021-02-26 15:42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能源充电桩用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散热装置,涉及新能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充电桩用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新能源充电桩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一般提供常规充电和快速充电两种充电方式,人们可以使用特定的充电卡在充电桩提供的人机交互操作界面上刷卡使用,进行相应的充电方式、充电时间、费用数据打印等操作,相比于其他电源,充电桩的系统散热量要大的多,所以在散热方面需要严格注意。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0003]
1、现有技术中,一般新能源充电桩的散热装置多数采用百叶窗式加风扇,将工作时的热量抽走,但是时间久了还是会有灰尘进入,一般充电桩散热装置存在装置内部有灰尘时对灰尘的处理不够完善,长时间后灰尘积累影响装置的散热效果的问题;
[0004]
2、现有技术中,对一些新能源充电桩散热装置来说会对充电箱的顶部进行局部散热,散热不均匀导致散热效果不好,影响充电桩的使用效率,进而达不到对充电箱进行均匀散热的使用初衷,该新能源充电桩用散热装置的适用性变差,因此需要进行结构创新来解决具体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能源充电桩用散热装置,其中一种目的是为了具备使散热装置可以对充电桩进行均匀散热,解决散热不均匀导致充电桩使用效果差的问题;其中另一种目的是为了解决散热装置在除尘方面不完善,导致散热装置内部的灰尘积累影响散热效果的问题,以达到散热的同时可以对灰尘进行处理,避免散热装置内积累灰尘的效果。
[0006]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
一种新能源充电桩用散热装置,包括桩架、充电箱和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外壳体、百叶窗、底槽和转动散热件,所述桩架的前端与充电箱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充电箱的后端与散热装置的前端固定连接。
[0008]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外壳体的左右两侧与百叶窗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外壳体的底端与底槽的外壁插接,所述外壳体的内部设置有转动散热件。
[0009]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转动散热件包括散热片、主动转齿、从动转齿、转动轴和转动杆,所述外壳体的内壁开设有凹槽,所述转动轴的外壁与凹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的外壁活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数量为三个,所述转动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从动转齿,所述主动转齿的底部与外壳体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主动转齿的外壁与从动转齿的外壁啮合,所述转动轴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外壁活动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散热片,所述散热片的前端固定连接有除
尘片。
[0010]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除尘片的内部设置有弧形弹网,所述弧形弹网的两端固定连接有螺旋簧件。
[0011]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散热片的外壁底端固定连接有导热片,所述散热片的内部设置有散热管,且散热管的数量为三个,所述散热管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蒸发室,所述蒸发室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冷却室。
[0012]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0013]
1、本发明提供一种新能源充电桩用散热装置,通过设计精妙,采用除尘片和弧形弹网相结合,当散热装置内部进入少量灰尘时,弧形弹网的两端和螺旋簧件固定连接,当除尘片不断地转动和收缩时,弧形弹网在螺旋簧件的拉伸作用下会对外张合,可以将周围的灰尘弹起,灰尘落入到底部的底槽内,工作人员可以定时进行清理,避免了灰尘杂质在散热装置内部积累,影响散热装置的散热效果。
[0014]
2、本发明提供一种新能源充电桩用散热装置,通过采用转动散热件的散热片和主动转齿以及从动转齿组合设置,可以实现主动转齿带动从动转齿转动,从动转齿随着带动转动杆开始转动,散热片可以实现边旋转边伸缩,可以将充电箱的背部进行均匀的散热,避免只能对充电桩进行局部散热导致散热效果不佳。
[0015]
3、本发明提供一种新能源充电桩用散热装置,散热片内有导热片,可以将充电桩产生的大部分热量通过导热片导入散热管,散热管的底部为吸液芯的多孔材料,里面为酒精或者其他液体,当液体受热时,液体吸收热量在蒸发室内发生汽化反应,沿着冷却管内遇冷液化,放出热量通过冷却管排出,冷凝后又回到散热管的底部,达到循环往复使用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为本发明散热装置的正面剖视图;
[0018]
图3为本发明散热装置的侧面部分剖视图;
[0019]
图4为本发明散热片的剖视图;
[0020]
图5为本发明除尘片的正视图;
[0021]
图6为本发明图5中a处的细节放大图。
[0022]
图中:1、桩架;2、充电箱;3、散热装置;31、外壳体;32、百叶窗; 33、底槽;34、转动散热件;341、散热片;342、主动转齿;343、从动转齿; 344、转动轴;345、转动杆;346、活动杆;347、除尘片;348、固定杆;a1、导热片;a2、散热管;a3、蒸发室;a4、冷却管;b1、弧形弹网;b2、螺旋簧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4]
实施例1
[0025]
如图1-图6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能源充电桩用散热装置,包括桩架1、充电箱2和散热装置3,散热装置3包括外壳体31、百叶窗32、底槽 33和转动散热件34,桩架1的前端
与充电箱2的外壁固定连接,充电箱2的后端与散热装置3的前端固定连接,外壳体31的左右两侧与百叶窗32的外壁固定连接,外壳体31的底端与底槽33的外壁插接,外壳体31的内部设置有转动散热件34。
[0026]
在本实施例中,外壳体31外的百叶窗32可以将大量的灰尘杂质排出在外,起到防止灰尘进入散热装置3的作用,底槽33可以对散热装置3内部的灰尘进行收集,工作人员可以定时进行清理,避免了灰尘杂质在散热装置3 内部积累,影响散热装置3的散热效果。
[0027]
实施例2
[0028]
如图2-3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转动散热件34包括散热片341、主动转齿342、从动转齿343、转动轴344和转动杆345,外壳体31的内壁开设有凹槽,转动轴344的外壁与凹槽的内壁固定连接,转动轴344的外壁活动连接有转动杆345,转动杆345的数量为三个,转动杆345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从动转齿343,主动转齿342的底部与外壳体 31的内壁转动连接,主动转齿342的外壁与从动转齿343的外壁啮合,转动轴34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348,固定杆348的外壁活动连接有活动杆 346,活动杆346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散热片341,散热片341的前端固定连接有除尘片347。
[0029]
在本实施例中,外壳体31的凹槽中间固定连接了转动轴344,转动轴344 固定不动,在转动轴344的外部活动连接有转动杆345,当主动转齿342开始转动时,带动从动转齿343转动,转动杆345随着开始转动,固定杆348为固定不动设置,活动杆346和散热片341活动连接,活动杆346带动散热片 341边内外伸缩边旋转,这样可以实现对充电箱的均匀散热,避免局部散热导致散热效果不佳。
[0030]
实施例3
[0031]
如图4-6所示,在实施例1、实施例2的基础上,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优选的,除尘片347的内部设置有弧形弹网b1,弧形弹网b1的两端固定连接有螺旋簧件b2,散热片341的外壁底端固定连接有导热片a1,散热片341 的内部设置有散热管a2,且散热管a2的数量为三个,散热管a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蒸发室a3,蒸发室a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冷却室a4。
[0032]
在本实施例中,除尘片347的内部有弧形弹网b1和螺旋簧件b2,当除尘片347随着散热片341开始转动时,弧形弹网b1在拉伸的作用下呈弧形对外张开,由于螺旋簧件b2的作用,弧形弹网b1被螺旋簧件b2再次拉回到除尘片347的内部,以此往复,当散热装置3内有少量灰尘时,弧形弹网b1可以将灰尘弹开,灰尘掉落到底部的底槽33内再进行收集处理,避免散热装置3 内灰尘积累或者进入散热片341中,影响散热效果,散热片341内有一圈设置的导热片a1,导热片a1贴合在充电箱的背部,可以将充电桩产生的大部分热量通过导热片a1导入散热管a2,散热管a2的底部为吸液芯的多孔材料,里面为酒精或者其他液体,当液体受热时,液体吸收热量在蒸发室a3内发生汽化反应,气体向上沿着冷却管a4内遇冷发生液化,放出热量后,热量通过冷却管a4排出,气体冷凝后又回到散热管a2的底部,达到循环往复使用的散热效果,达到节约散热装置3成本的有益效果。
[0033]
下面具体说一下该一种新能源充电桩用散热装置的工作原理。
[0034]
如图1-6所示,在使用过程中,在新能源充电桩工作时,散热装置3同时开始散热工作,首先外壳体31外的百叶窗32可以将大量的灰尘杂质排出在外,防止灰尘进入,底槽33可以对散热装置3内部的灰尘进行收集,首先主动转齿342转动带动从动转齿343转动,转动杆345随着开始转动,活动杆346和散热片341活动连接,活动杆346带动散热片341边内外伸缩
边旋转,这样可以实现对充电箱的均匀散热,除尘片347随着散热片341开始转动时,弧形弹网b1在拉伸的作用下呈弧形对外张开,弧形弹网b1可以将散热装置3内的少量灰尘弹开,散热片341内设置有导热片a1,导热片a1贴合在充电箱的背部,导热片a1可以将充电桩产生的大部分热量散热管a2,散热管a2的底部为吸液芯的多孔材料,里面为酒精或者其他液体,当液体受热时,液体吸收热量在蒸发室a3内发生汽化反应,气体向上沿着冷却管a4内遇冷发生液化,放出热量后,热量通过冷却管a4排出,气体冷凝后又回到散热管 a2的底部,达到循环往复使用的散热效果。
[0035]
上文一般性的对本发明做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做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于技术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脱离本发明思想精神的修改或改进,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