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轮及应用该车轮的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92821发布日期:2020-10-23 12:14阅读:68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轮及应用该车轮的汽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轮领域,具体为一种车轮及应用该车轮的汽车。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车轮的轻量化是目前国内汽车车轮行业的发展趋势,原有车轮重量较重,这样就加重了整车的重量。在车轮加工用料方面,由于原有车轮重量较大,所以对钢材的消耗要多,车轮的加工成本要高。在用户使用方面可以在减轻车轮重量同时减轻整车的重量,这样在装货方面可以多装一些货,这样也整加了用户的利润,同时也利于节能环保。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轮及应用该车轮的汽车,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原有车轮重量较大,所以对钢材的消耗要多,车轮的加工成本要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轮,包括轮辋和轮辐,轮辋内部一端固定有轮辐,所述轮辋沿其轴线方向上从远离轮辐端到固定轮辐端依次设置有支撑整个轮辋轮缘、用于安装轮胎的第一装胎面、增加该车轮强度和使用性能的加强部、用于分散应力的槽底、用于更好的与轮辐配合的平直段、用于安装气门嘴的安装部、用于安装轮胎的第二装胎面,所述轮辐与轮辋的平直段固定在一起。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部为加强凸起。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部为加强凹槽。

进一步的,轮辐包括本体,本体包括平面部和斜面部,平面部中心设有中心孔,平面部上的中心孔四周设有若干螺栓孔,斜面部末端设有与轮辋连接的连接部,斜面部上等距离的设有若干大风孔,斜面部外侧每个大风孔周围设有加强凹槽,斜面部内侧每个大风孔周围设有加强凸起。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凹槽的深度沿靠近平面部的方向逐渐增大。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凸起的厚度沿靠近平面部的方向逐渐增大。

进一步的,所述大风孔为圆形、椭圆形或桃型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斜面部上还设有小风孔,小风孔与大风孔交错设置。

一种汽车,应用所述的车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减轻汽车车轮的重量来减轻整车的重量,同时降低能源的消耗,及节能又减排。同时在减轻车轮重量的同时又能保证车轮行驶的稳定性,不会因为重量的减轻而失去车轮的性能,反而本发明通过不同形状的轮辐和轮辋设计的创新,整加了车轮的性能和行驶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主视图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轮辋的加强部为加强凸起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轮辋的加强部为加强凹槽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轮辐上设有大风孔和小风孔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轮辐上的大风孔为圆形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轮辐上的大风孔为椭圆形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轮辋,101轮缘,102第一装胎面,103加强部,104槽底,105平直段,106安装部,107第二装胎面,2轮辐,201本体,202连接部,203大风孔,204加强凸起,205加强凹槽,206中心孔,207螺栓孔,3气门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1:

参照图1-2,一种车轮,包括轮辋1和轮辐2,轮辋1内部一端固定有轮辐2,所述轮辋1沿其轴线方向上从远离轮辐2端到固定轮辐2端依次设置有支撑整个轮辋1的轮缘101、用于安装轮胎的第一装胎面102、增加该车轮强度和使用性能的加强部103、用于分散应力的槽底104、用于更好的与轮辐2配合的平直段105、用于安装气门嘴3的安装部106、用于安装轮胎的第二装胎面107,所述轮辐2与轮辋1的平直段105固定在一起。安装部106

参照图3,所述加强部103为加强凸起204。槽底104与平直段105、加强部103的加强凸起204平滑过渡。安装部106与第二装胎面107和平直段105平滑过渡。

参照图6,轮辐2包括本体201,本体201包括平面部和斜面部,平面部中心设有中心孔206,平面部上的中心孔206四周设有若干螺栓孔207,斜面部末端设有与轮辋1连接的连接部202,连接部202与平直段105内壁通过焊接固定在一起,焊接方式在一侧焊接,即将沿着连接部202的末端与平直段105进行环形焊接,斜面部上等距离的设有若干大风孔203,斜面部外侧每个大风孔203周围设有加强凹槽205,斜面部内侧每个大风孔203周围设有加强凸起204。所述加强凹槽205的深度沿靠近平面部的方向逐渐增大。所述加强凸起204的厚度沿靠近平面部的方向逐渐增大。所述大风孔203为圆形。

实施例2:

参照图1-2,一种车轮,包括轮辋1和轮辐2,轮辋1内部一端固定有轮辐2,所述轮辋1沿其轴线方向上从远离轮辐2端到固定轮辐2端依次设置有支撑整个轮辋1轮缘101、用于安装轮胎的第一装胎面102、增加该车轮强度和使用性能的加强部103、用于分散应力的槽底104、用于更好的与轮辐2配合的平直段105、用于安装气门嘴3的安装部106、用于安装轮胎的第二装胎面107,所述轮辐2与轮辋1的平直段105固定在一起,

参照图3,所述加强部103为加强凸起204。槽底104与平直段105、加强部103的加强凸起204平滑过渡。安装部106与第二装胎面107和平直段105平滑过渡。

参照图7,轮辐2包括本体201,本体201包括平面部和斜面部,平面部中心设有中心孔206,平面部上的中心孔206四周设有若干螺栓孔207,斜面部末端设有与轮辋1连接的连接部202,连接部202与平直段105内壁通过焊接固定在一起,焊接方式在一侧焊接,即将沿着连接部202的末端与平直段105进行环形焊接,斜面部上等距离的设有若干大风孔203,斜面部外侧每个大风孔203周围设有加强凹槽205,斜面部内侧每个大风孔203周围设有加强凸起204。所述加强凹槽205的深度沿靠近平面部的方向逐渐增大。所述加强凸起204的厚度沿靠近平面部的方向逐渐增大。所述大风孔203为椭圆形。

实施例3:

参照图1-2,一种车轮,包括轮辋1和轮辐2,轮辋1内部一端固定有轮辐2,所述轮辋1沿其轴线方向上从远离轮辐2端到固定轮辐2端依次设置有支撑整个轮辋1轮缘101、用于安装轮胎的第一装胎面102、增加该车轮强度和使用性能的加强部103、用于分散应力的槽底104、用于更好的与轮辐2配合的平直段105、用于安装气门嘴3的安装部106、用于安装轮胎的第二装胎面107,所述轮辐2与轮辋1的平直段105固定在一起。

参照图3,所述加强部103为加强凸起204。槽底104与平直段105、加强部103的加强凸起204平滑过渡。安装部106与第二装胎面107和平直段105平滑过渡。

轮辐2包括本体201,本体201包括平面部和斜面部,平面部中心设有中心孔206,平面部上的中心孔206四周设有若干螺栓孔207,斜面部末端设有与轮辋1连接的连接部202,连接部202与平直段105内壁通过焊接固定在一起,焊接方式在一侧焊接,即将沿着连接部202的末端与平直段105进行环形焊接,斜面部上等距离的设有若干大风孔203,斜面部外侧每个大风孔203周围设有加强凹槽205,斜面部内侧每个大风孔203周围设有加强凸起204。所述加强凹槽205的深度沿靠近平面部的方向逐渐增大。所述加强凸起204的厚度沿靠近平面部的方向逐渐增大。所述大风孔203为桃型。

实施例4:

参照图1-2,一种车轮,包括轮辋1和轮辐2,轮辋1内部一端固定有轮辐2,所述轮辋1沿其轴线方向上从远离轮辐2端到固定轮辐2端依次设置有支撑整个轮辋1轮缘101、用于安装轮胎的第一装胎面102、增加该车轮强度和使用性能的加强部103、用于分散应力的槽底104、用于更好的与轮辐2配合的平直段105、用于安装气门嘴3的安装部106、用于安装轮胎的第二装胎面107,所述轮辐2与轮辋1的平直段105固定在一起。

参照图3,所述加强部103为加强凸起204。槽底104与平直段105、加强部103的加强凸起204平滑过渡。安装部106与第二装胎面107和平直段105平滑过渡。

参照图5,轮辐2包括本体201,本体201包括平面部和斜面部,平面部中心设有中心孔206,平面部上的中心孔206四周设有若干螺栓孔207,斜面部末端设有与轮辋1连接的连接部202,连接部202与平直段105内壁通过焊接固定在一起,焊接方式在一侧焊接,即将沿着连接部202的末端与平直段105进行环形焊接,斜面部上等距离的设有若干大风孔203,斜面部外侧每个大风孔203周围设有加强凹槽205,斜面部内侧每个大风孔203周围设有加强凸起204。所述加强凹槽205的深度沿靠近平面部的方向逐渐增大。所述加强凸起204的厚度沿靠近平面部的方向逐渐增大。

所述大风孔203为圆形。所述斜面部上还设有小风孔,小风孔与大风孔203交错设置。

轮缘101起到支撑和防止轮胎脱落的作用,本申请采用大轮缘101设计,该轮缘101的宽度比以往的要宽一些,更好的增强了该车的承载能,性能更优化。

第一装胎面102、第二装胎面107与轮胎的配合面相配合;加强凸峰为了增强该车轮的强度和使用性能;槽底104和加强部103相连接更好的解决了应力集中的问题,增强了车轮的使用寿面和使用性能;平直段105内侧主要是与轮辐2的连接部202进行配合,然后进行焊接装配。气门嘴3为外置式气门嘴3和标准气门嘴3。

实施例5:

参照图1-2,一种车轮,包括轮辋1和轮辐2,轮辋1内部一端固定有轮辐2,所述轮辋1沿其轴线方向上从远离轮辐2端到固定轮辐2端依次设置有支撑整个轮辋1轮缘101、用于安装轮胎的第一装胎面102、增加该车轮强度和使用性能的加强部103、用于分散应力的槽底104、用于更好的与轮辐2配合的平直段105、用于安装气门嘴3的安装部106、用于安装轮胎的第二装胎面107,所述轮辐2与轮辋1的平直段105固定在一起。

参照图4,所述加强部103为加强凹槽205。槽底104与平直段105、加强部103的加强凸起204平滑过渡。安装部106与第二装胎面107和平直段105平滑过渡。

参照图6,轮辐2包括本体201,本体201包括平面部和斜面部,平面部中心设有中心孔206,平面部上的中心孔206四周设有若干螺栓孔207,斜面部末端设有与轮辋1连接的连接部202,连接部202与平直段105内壁通过焊接固定在一起,焊接方式在一侧焊接,即将沿着连接部202的末端与平直段105进行环形焊接,斜面部上等距离的设有若干大风孔203,斜面部外侧每个大风孔203周围设有加强凹槽205,斜面部内侧每个大风孔203周围设有加强凸起204。所述加强凹槽205的深度沿靠近平面部的方向逐渐增大。所述加强凸起204的厚度沿靠近平面部的方向逐渐增大。所述大风孔203为圆形。

实施例6:

参照图1-2,一种车轮,包括轮辋1和轮辐2,轮辋1内部一端固定有轮辐2,所述轮辋1沿其轴线方向上从远离轮辐2端到固定轮辐2端依次设置有支撑整个轮辋1轮缘101、用于安装轮胎的第一装胎面102、增加该车轮强度和使用性能的加强部103、用于分散应力的槽底104、用于更好的与轮辐2配合的平直段105、用于安装气门嘴3的安装部106、用于安装轮胎的第二装胎面107,所述轮辐2与轮辋1的平直段105固定在一起。

参照图4,所述加强部103为加强凹槽205。槽底104与平直段105、加强部103的加强凸起204平滑过渡。安装部106与第二装胎面107和平直段105平滑过渡。

参照图7,轮辐2包括本体201,本体201包括平面部和斜面部,平面部中心设有中心孔206,平面部上的中心孔206四周设有若干螺栓孔207,斜面部末端设有与轮辋1连接的连接部202,连接部202与平直段105内壁通过焊接固定在一起,焊接方式在一侧焊接,即将沿着连接部202的末端与平直段105进行环形焊接,斜面部上等距离的设有若干大风孔203,斜面部外侧每个大风孔203周围设有加强凹槽205,斜面部内侧每个大风孔203周围设有加强凸起204。所述加强凹槽205的深度沿靠近平面部的方向逐渐增大。所述加强凸起204的厚度沿靠近平面部的方向逐渐增大。所述大风孔203为椭圆形。

实施例7:

参照图1-2,一种车轮,包括轮辋1和轮辐2,轮辋1内部一端固定有轮辐2,所述轮辋1沿其轴线方向上从远离轮辐2端到固定轮辐2端依次设置有支撑整个轮辋1轮缘101、用于安装轮胎的第一装胎面102、增加该车轮强度和使用性能的加强部103、用于分散应力的槽底104、用于更好的与轮辐2配合的平直段105、用于安装气门嘴3的安装部106、用于安装轮胎的第二装胎面107,所述轮辐2与轮辋1的平直段105固定在一起。

参照图4,所述加强部103为加强凹槽205。槽底104与平直段105、加强部103的加强凸起204平滑过渡。安装部106与第二装胎面107和平直段105平滑过渡。

参照图7,轮辐2包括本体201,本体201包括平面部和斜面部,平面部中心设有中心孔206,平面部上的中心孔206四周设有若干螺栓孔207,斜面部末端设有与轮辋1连接的连接部202,连接部202与平直段105内壁通过焊接固定在一起,焊接方式在一侧焊接,即将沿着连接部202的末端与平直段105进行环形焊接,斜面部上等距离的设有若干大风孔203,斜面部外侧每个大风孔203周围设有加强凹槽205,斜面部内侧每个大风孔203周围设有加强凸起204。所述加强凹槽205的深度沿靠近平面部的方向逐渐增大。所述加强凸起204的厚度沿靠近平面部的方向逐渐增大。所述大风孔203为桃型。

实施例8:

参照图1-2,一种车轮,包括轮辋1和轮辐2,轮辋1内部一端固定有轮辐2,所述轮辋1沿其轴线方向上从远离轮辐2端到固定轮辐2端依次设置有支撑整个轮辋1轮缘101、用于安装轮胎的第一装胎面102、增加该车轮强度和使用性能的加强部103、用于分散应力的槽底104、用于更好的与轮辐2配合的平直段105、用于安装气门嘴3的安装部106、用于安装轮胎的第二装胎面107,所述轮辐2与轮辋1的平直段105固定在一起。

参照图4,所述加强部103为加强凹槽205。槽底104与平直段105、加强部103的加强凸起204平滑过渡。安装部106与第二装胎面107和平直段105平滑过渡。

参照图5,轮辐2包括本体201,本体201包括平面部和斜面部,平面部中心设有中心孔206,平面部上的中心孔206四周设有若干螺栓孔207,斜面部末端设有与轮辋1连接的连接部202,连接部202与平直段105内壁通过焊接固定在一起,焊接方式在一侧焊接,即将沿着连接部202的末端与平直段105进行环形焊接,斜面部上等距离的设有若干大风孔203,斜面部外侧每个大风孔203周围设有加强凹槽205,斜面部内侧每个大风孔203周围设有加强凸起204。所述加强凹槽205的深度沿靠近平面部的方向逐渐增大。所述加强凸起204的厚度沿靠近平面部的方向逐渐增大。所述大风孔203为圆形。所述斜面部上还设有小风孔,小风孔与大风孔203交错设置。

轮缘101起到支撑和防止轮胎脱落的作用,本申请采用大轮缘101设计,该轮缘101的宽度比以往的要宽一些,更好的增强了该车的承载能,性能更优化。第一装胎面102、第二装胎面107与轮胎的配合面相配合;加强凹槽205为了增强该车轮的强度和使用性能;槽底104和加强部103相连接更好的解决了应力集中的问题,增强了车轮的使用寿面和使用性能;平直段105内侧主要是与轮辐2的连接部202进行配合,然后进行焊接装配。气门嘴3为外置式气门嘴3和标准气门嘴3。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