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座椅解锁装置及汽车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51401发布日期:2021-03-30 19:39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汽车座椅解锁装置及汽车座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座椅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座椅解锁装置及汽车座椅。



背景技术:

部分车型的汽车设有三排座椅,在乘客进入第三排座椅时,需要先将第二排座椅解除锁定,再将第二排座椅翻倒或前移,然后乘客才能进入第三排座椅,但现有技术的汽车座椅锁在以下情景中不方便使用。

情景一:当第三排乘客需要进入时,向前扣动第二排座椅上的解锁扣手(前方向解锁),第二排座椅从车身上解锁,这时再把第二排座椅翻倒或者向前移动,这样可以方便第三排乘客进入。第三排乘客入座后,第二排乘客需要进入,由于扣手只能一个方向解锁,第二排乘客只能用双手掰回座椅,使座椅回位,这时就显得非常不方便。

情景二:第三排乘客进入时,有的乘客习惯左手解锁,有的乘客习惯右手解锁,如果只能一个方向解锁则显得不够人性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座椅解锁装置,旨在解决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不足,将其安装在第二排汽车座椅上后可实现前后双向解锁,方便第三排乘客进入。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座椅解锁装置,包括锁壳和扣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扣手上连接有扣手旋转轴、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轴和所述第二连接轴分别位于所述扣手旋转轴的两侧,所述扣手旋转轴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锁壳上,所述解锁装置还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第五连杆、第一驱动轴和锁钩,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轴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可滑动地连接,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轴铰接,所述第四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二端可滑动地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连杆的第二端均与所述第五连杆的第一端铰接,所述第五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驱动轴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轴通过牵引机构与所述锁钩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通过第一销轴插入在所述第一滑槽内并可沿着所述第一滑槽滑动,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二端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四连杆的第一端通过第二销轴插入在所述第二滑槽内并可沿着所述第二滑槽滑动,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连杆的第二端均通过第三销轴与所述第五连杆的第一端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汽车座椅解锁装置还包括“t”形结构的第一弹簧,所述扣手旋转轴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弹簧的中间部分插在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部分均抵靠在所述锁壳的内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锁壳的两个侧壁上对应于所述扣手旋转轴的位置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扣手旋转轴的两端分别插在所述第一限位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锁壳的两个侧壁上对应于所述第一驱动轴的位置设有竖向的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驱动轴的两端分别插在所述第二限位槽内且所述第一驱动轴可沿着所述第二限位槽上下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牵引机构包括拉线和联动钢丝,所述拉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轴连接,所述联动钢丝的第一端与所述拉线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联动钢丝的第二端与所述锁钩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解锁装置还包括第六连杆和第二驱动轴,所述第六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扣手旋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轴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六连杆的第二端固定连接,所述锁壳的一个侧壁上设有圆弧的第三限位槽,所述第二驱动轴的第二端插入在所述第三限位槽内,且所述第二驱动轴可沿着所述第三限位槽以围绕所述扣手旋转轴为圆心做圆弧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锁壳于所述第三限位槽的侧壁上安装有警示机构,所述警示机构包括警示按钮和壳体,所述壳体与所述锁壳固定连接,所述警示按钮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扣手被扣动时,所述第二驱动轴驱动所述警示按钮上下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警示机构还包括皮带,所述警示按钮上设置有凸杆,所述壳体于背向所述锁壳的一侧设有第四限位槽,所述凸杆插入在所述第四限位槽内并可沿着所述第四限位槽上下滑动,所述皮带的上下两端分别环绕在所述凸杆和所述第二驱动轴上,所述壳体上于背向所述锁壳的一侧设有两个限位凸台,所述两个限位凸台位于所述凸杆和所述第二驱动轴之间,且所述两个限位凸台分别位于所述第四限位槽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警示机构还包括第二弹簧,所述警示按钮的底端设有第一限位销,所述第二弹簧抵接在所述第一限位销和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所述警示按钮的两侧设有第二限位销,所述壳体的两侧对应于所述第二限位销的位置竖向的设有第五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销插入在所述第五限位槽内并可沿着所述第五限位槽上下滑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座椅,包括以上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座椅解锁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座椅解锁装置,在锁体上设有多连杆结构,在前后任何一个方向扣动扣手时,扣手通过多连杆结构拉动拉线,拉线拉动联动钢丝,联动钢丝带动锁钩旋转,这样就可以实现座椅从车身上解锁,同时锁钩上设有旋转弹簧,旋转弹簧可以保证解锁后锁钩的快速回位,通过以上结构可以实现扣手的前后双向解锁。

同时,扣手上设有旋转轴,旋转轴圆弧运动时,带动传动皮带,皮带被拉动弯曲后,牵引警示按钮向下移动,警示按钮下方设有弹簧,弹簧可以保证警示按钮在不受力的情况下始终处于向上状态,通过以上结构可以使警示按钮上下运动,保证乘客通过目视警示按钮的方式观察座椅是否已经锁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汽车座椅解锁装置的上半部分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截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汽车座椅解锁装置的上半部分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弹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汽车座椅解锁装置的下半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5(a)为锁止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b)为解锁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汽车座椅解锁装置的上半部分的后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锁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扣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警示机构安装到锁壳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警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警示按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警示机构的工作示意图,其中图12(a)为向后扣动扣手时警示按钮的状态,图12(b)为向前扣动扣手时警示按钮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座椅解锁装置,包括锁壳1和扣手2,扣手2上连接有扣手旋转轴3、第一连接轴21和第二连接轴22,第一连接轴21和第二连接轴22分别位于扣手旋转轴3的两侧,扣手旋转轴3可转动地连接在锁壳1上,该解锁装置还包括第一连杆4、第二连杆5、第三连杆6、第四连杆7、第五连杆8、第一驱动轴9和锁钩17,第一连杆4的第一端与第一连接轴21铰接,第二连杆5的第一端与第一连杆4的第二端可滑动地连接,第三连杆6的第一端与第二连接轴22铰接,第四连杆7的第一端与第三连杆6的第二端可滑动地连接,第二连杆5的第二端和第四连杆7的第二端均与第五连杆8的第一端铰接,第五连杆8的第二端与第一驱动轴9连接,第一驱动轴9通过牵引机构与锁钩17连接。

具体地,第五连杆8的第二端与第一驱动轴9的中部固定连接。

具体地,第一连杆4的第二端设有第一滑槽41,第二连杆5的第一端通过第一销轴(图未示)插入在第一滑槽41内并可沿着第一滑槽41滑动,第三连杆6的第二端设有第二滑槽61,第四连杆7的第一端通过第二销轴23插入在第二滑槽61内并可沿着第二滑槽61滑动,第二连杆5的第二端和第四连杆7的第二端均通过第三销轴24与第五连杆8的第一端铰接。

具体地,当向后扣动扣手2时,扣手2围绕扣手旋转轴3顺时针旋转,此时第三连杆6顺时针旋转,第四连杆7逆时针旋转,第三连杆6和第四连杆7的连接处向前弯折,而第一连杆4和第二连杆5不旋转,第一连杆4和第二连杆5的连接处为伸直状态不发生弯折,继续向后扣动扣手2,第一连杆4和第二连杆5向上移动并带动第五连杆8向上移动;当向前扣动扣手2时,扣手2围绕扣手旋转轴3逆时针旋转,此时第二连杆5顺时针旋转,第一连杆4逆时针旋转,第一连杆4和第二连杆5的连接处向后弯折,而第三连杆6和第四连杆7不旋转,第三连杆6和第四连杆7的连接处为伸直状态不发生弯折,继续向前扣动扣手2,第三连杆6和第四连杆7向上移动并带动第五连杆8向上移动。

进一步地,该汽车座椅解锁装置还包括“t”形结构的第一弹簧25,扣手旋转轴3上设有第一通孔31,第一弹簧25的中间部分插在第一通孔31内,第一弹簧25的两端部分均抵靠在锁壳1的内壁上。

具体地,当扣动扣手2向前或向后旋转后,扣手2无法自动复位,第一弹簧25的作用主要是保证扣手2在使用后可以复位。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锁壳1两个侧壁上对应于扣手旋转轴3的位置设有第一限位槽32,第一限位槽32为圆柱形结构,第一限位槽32的内径与扣手旋转轴3的直径相同,扣手旋转轴3的两端分别插在第一限位槽32内,使扣手旋转轴3可以围绕第一限位槽32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

进一步地,锁壳1的两个侧壁上对应于第一驱动轴9的位置设有竖向的第二限位槽12,第一驱动轴9的两端分别插在第二限位槽12内且第一驱动轴9可沿着第二限位槽12上下滑动。

优选地,如图3所示,第一驱动轴9的左右两端设有凸起部9a,所述凸起部9a抵接在第二限位槽12上。

具体地,第二限位槽12限制第一驱动轴9只能上下移动而不能前后移动,凸起部9a限制第一驱动轴9不能左右移动。

如图1至图5所示,牵引机构包括拉线15和联动钢丝16,拉线15的第一端与第一驱动轴9连接,联动钢丝16的第一端与拉线15的第二端连接,联动钢丝16的第二端与锁钩17连接,与锁钩17固定连接设有旋转弹簧18。

具体地,第五连杆8的底端设有第二通孔83,拉线15的上端穿过第二通孔83环绕在第一驱动轴9的中间位置。当扣动扣手2时,第五连杆8向上移动,此时第五连杆8带动拉线15向上移动,同时拉线15带动联动钢丝16向上移动,而联动钢丝16带动锁钩17旋转,这时,如图5(b)所示,车身锁止销19就可以从锁钩17中脱出,从而实现座椅从车身上解锁,解锁完成后,旋转弹簧18可以保证锁钩17快速回位。

进一步地,该解锁装置还包括第六连杆10和第二驱动轴11,第六连杆10的第一端与扣手旋转轴3固定连接,第二驱动轴11的第一端与第六连杆10的第二端固定连接,锁壳1的一个侧壁上设有圆弧的第三限位槽13,第二驱动轴11的第二端插入在第三限位槽13内,且第二驱动轴11可沿着第三限位槽13以围绕扣手旋转轴3为圆心做圆弧运动。

优选地,如图8所示,扣手2、第一连接轴21、第二连接轴22、扣手旋转轴3、第六连杆10和第二驱动轴11为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如图9至图12所示,锁壳1于第三限位槽13的侧壁上安装有警示机构14,警示机构14包括警示按钮141和壳体144,壳体144与锁壳1固定连接,警示按钮141位于壳体144内,扣手2被扣动时,第二驱动轴11驱动警示按钮141上下移动。

进一步地,警示机构14还包括皮带143,警示按钮141上设置有凸杆145,壳体144于背向锁壳1的一侧设有第四限位槽153,凸杆145插入在第四限位槽153内并可沿着第四限位槽153上下滑动,皮带143的上下两端分别环绕在凸杆145和第二驱动轴11上,壳体144上于背向锁壳1的一侧设有两个限位凸台152,两个限位凸台152位于凸杆145和第二驱动轴11之间,且两个限位凸台152分别位于第四限位槽153的两侧。

优选地,第二驱动轴11的第二端还设有第一凸台11a,凸杆145上还设有第二凸台146,第二凸台146和第一凸台11a用于防止皮带143滑落。

具体地,当扣动扣手2时,扣手旋转轴3旋转并带动第二驱动轴11做圆弧运动,第二驱动轴11牵引皮带143向左或向右运动,而皮带143在运动时被两个限位凸台152阻挡后弯曲,皮带143带动警示按钮141向下移动,这时警示按钮141隐藏在壳体144内,用户目视警示按钮141判定座椅未被锁止,如图12所示,图12(a)为向后扣动扣手2时警示按钮141为不外露的状态,图12(b)为向前扣动扣手2时警示按钮141为不外露的状态。

进一步地,警示机构14还包括第二弹簧142,警示按钮141的底端设有第一限位销147,第二弹簧142抵接在第一限位销147和壳体144的内壁之间,警示按钮141的两侧设有第二限位销148,壳体144的两侧对应于第二限位销148的位置竖向的设有第五限位槽151,第二限位销148插入在第五限位槽151内并可沿着第五限位槽151上下滑动。

具体地,第二弹簧142用于扣手2关闭后使警示按钮141迅速回弹,保证警示按钮141在座椅锁止时始终处于弹出状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座椅解锁装置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通过一些简单的结构可以实现汽车座椅锁的前后双向解锁,大大的提高了解锁的便利性和可操作性,使用更人性化;

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兼具实用性和经济性;

3、本实用新型多样化的解锁方式,提高了车辆的科技化,提升车辆的档次。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