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底护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09313发布日期:2021-02-09 17:19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底护板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底护板,属于发动机护板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如今的汽车逐渐倾向于低车身、小车型等流线型设计,导致汽车发动机容易受到损坏,发动机护板是根据各种不同车型定身设计的引擎防护装置,其设计首先是防止泥土包裹发动机,其次是为了行驶过程中防止由于凹凸不平的路面对发动机造成撞击而造成发动机的损坏。
[0003]
现有技术下的发动机底护板使用的材质大多还不够坚韧,遇到撞击或者面对凹凸不平的路况难以实现对发动机的保护,并且发动机的底护板相对较薄,脆性也比较大,就不太能起到保护的作用,并且狭小的空间容易导致发动机舱空气流动受阻,使其散热性能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底护板,以解决现有技术下的发动机底护板使用的材质大多还不够坚韧,遇到撞击或者面对凹凸不平的路况难以实现对发动机的保护,并且发动机的底护板相对较薄,脆性也比较大,就不太能起到保护的作用,并且狭小的空间容易导致发动机舱空气流动受阻,使其散热性能下降的问题。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底护板,包括壳体、下沉式耳仔、防撞机构、操作机构、波油箱盖板、前出风口、污水排孔和螺丝孔位,所述下沉式耳仔通过螺栓连接于壳体顶端,所述操作机构嵌入于壳体前端面左侧,所述波油箱盖板嵌入于壳体前端面右侧,所述前出风口开设于壳体前端面右侧,所述污水排孔开设于壳体前端面左侧,所述壳体前端面底部设置有螺丝孔位,所述防撞机构设置于壳体内侧,所述防撞机构由防撞层体、进风口、防护桩、加固板和后出风口组成,所述防撞层体与壳体内侧粘合连接,所述进风口开设于防撞层体前端面顶部,所述防护桩固定安装在防撞层体内部,所述加固板与防撞层体内部固定安装,所述防撞层体后端面底部开设有后出风口。
[0006]
进一步地,所述操作机构由机油格盖板、机油滤芯盖板、放油格盖板组成,所述机油格盖板嵌入于壳体前端面上侧,所述机油滤芯盖板安装于机油格盖板下端,所述放油格盖板设置于机油滤芯盖板下端。
[0007]
进一步地,所述加固板为三角形加固板,所述防护桩与加固板相叠配合,交错分布在防撞层体内部。
[0008]
进一步地,所述防护桩由防撞壳体、凹槽、伸缩板、滑动杆、承接块、弹簧组成,所述防撞壳体前后端面与防撞层体固定连接,所述凹槽开设于防撞壳体前端面内侧,所述伸缩板与凹槽内部滑动配合,所述滑动杆固定安装于伸缩板内侧,所述承接块顶端中部与滑动
杆滑动配合,所述承接块底部固定连接有弹簧。
[0009]
进一步地,所述滑动杆、承接块和弹簧各设置有三个,并且上下平行安装于伸缩板内侧。
[0010]
进一步地,所述后出风口前出风口之间贯通连接。
[0011]
进一步地,所述下沉式耳仔设置有两个,并且在壳体顶端左右平行安装。
[0012]
进一步地,所述前出风口设置有六个通风小孔,并且上下左右平行设置。
[0013]
进一步地,所述防护桩采用波纹钢板材质。
[0014]
进一步地,所述加固板采用粘钢胶材质。
[0015]
本实用新型的新能源汽车用底护板,通过设置了防撞机构,当遇到凹凸不平的路况以及汽车底盘受到撞击时,在加固板的作用下,保证发动机护板不易变形,撞击的压力挤压到防护桩上时,伸缩板缩进推动滑动杆挤压弹簧,就能够把压力弹回,解决了下的发动机底护板使用的材质大多还不够坚韧,遇到撞击或者面对凹凸不平的路况难以实现对发动机的保护,并且发动机的底护板相对较薄,脆性也比较大,就不太能起到保护的作用,并且狭小的空间容易导致发动机舱空气流动受阻,使其散热性能下降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6]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17]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为本实用新型操作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9]
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撞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4为本实用新型防护桩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5为本实用新型防护桩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2]
图中:壳体-1、下沉式耳仔-2、防撞机构-3、操作机构-4、波油箱盖板-5、前出风口-6、污水排孔-7、螺丝孔位-8、防撞层体-31、进风口-32、防护桩-33、加固板-34、后出风口-35、防撞壳体-331、凹槽-332、伸缩板-333、滑动杆-334、承接块-335、弹簧-336、机油格盖板-41、机油滤芯盖板-42、放油格盖板-43。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0024]
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与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底护板:包括壳体1、下沉式耳仔2、防撞机构3、操作机构4、波油箱盖板5、前出风口6、污水排孔7和螺丝孔位8,下沉式耳仔2通过螺栓连接于壳体1顶端,操作机构4嵌入于壳体1前端面左侧,波油箱盖板5嵌入于壳体1前端面右侧,前出风口6开设于壳体1前端面右侧,污水排孔7开设于壳体1前端面左侧,壳体1前端面底部设置有螺丝孔位8,防撞机构3设置于壳体1内侧,防撞机构3由防撞层体31、进风口32、防护桩33、加固板34和后出风口35组成,防撞层体31与壳体1内侧粘合连接,进风口32开设于防撞层体31前端面顶部,防护桩33固定安装在防撞层体31内部,加固板34与防撞层体31内部固定安装,防撞层体31后端面底部开设有后出风口35。
[0025]
其中,所述操作机构4由机油格盖板41、机油滤芯盖板42、放油格盖板43组成,所述机油格盖板41嵌入于壳体1前端面上侧,所述机油滤芯盖板42安装于机油格盖板41下端,所述放油格盖板43设置于机油滤芯盖板42下端,有利于发动机的维修作业。
[0026]
其中,所述加固板34为三角形加固板,所述防护桩33与加固板34相叠配合,交错分布在防撞层体31内部,有利于对底护板结构的加固。
[0027]
其中,所述防护桩33由防撞壳体331、凹槽332、伸缩板333、滑动杆334、承接块335、弹簧336组成,所述防撞壳体331前后端面与防撞层体31固定连接,所述凹槽332开设于防撞壳体331前端面内侧,所述伸缩板333与凹槽332内部滑动配合,所述滑动杆334固定安装于伸缩板333内侧,所述承接块335顶端中部与滑动杆334滑动配合,所述承接块335底部固定连接有弹簧336,有利于延长防护桩33的使用寿命。
[0028]
其中,所述滑动杆334、承接块335和弹簧336各设置有三个,并且上下平行安装于伸缩板333内侧,有利于充分分解外界对于汽车发动机的压力。
[0029]
其中,所述后出风口35前出风口6之间贯通连接,有利于对发动机舱进行通风降温。
[0030]
其中,所述下沉式耳仔2设置有两个,并且在壳体1顶端左右平行安装,有利于底护板本体的平衡。
[0031]
其中,所述前出风口6设置有六个通风小孔,并且上下左右平行设置,有利于发动机舱的空气流通。
[0032]
其中,所述防护桩33采用波纹钢板材质,有利于很好地吸附外界对汽车的冲击力。
[0033]
其中,所述加固板34采用粘钢胶材质,具有超强粘结力、抗冲击性能强的特点,有利于保护发动机。
[0034]
本专利所述的加固板34采用粘钢胶材质,是结构粘钢胶系a、b双组分双酚a型改性环氧树脂结构胶,具有超强粘接力、剪切力强、抗老化、耐介质、性能好、抗冲击性能强,常温固化、硬化过程收缩小、施工无流淌、不含挥发性溶剂、无毒以及施工方便等特点,可在较宽温度范围内施工,无沉淀,几乎适用于所有建筑基材。
[0035]
当使用者想使用本专利的时候,可以将本新能源汽车用底护板通过螺丝孔位8安装在发动机上,当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遇到了凹凸不平的路况,或者汽车的底盘受到了撞击的时候,压力直达防撞层体31,再进入到防撞壳体331,伸缩板333便会沿着凹槽332的内部缩进,推动滑动杆334向内部移动,推动承接块将压力下压到弹簧336上,受到压力的弹簧336被挤压后迅速弹回到,分散撞击的压力,加固板34受到压力的时候依然坚守在原处,防止底护板的变形,从而达到保护发动机的效果,当风从进风口32进入时会经过后出风口35再从前出风口6出去,达到流通降温的作用,当需要换机油或者维修发动机的情况下,可以打开壳体1前端面的机油格盖板41或者机油滤芯盖板42,或者放油盖板43再或者波油箱盖板进行更换作业。
[0036]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
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37]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