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壁挂式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18619发布日期:2021-06-04 16:47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型壁挂式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了电动汽车充电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小型壁挂式充电桩。


背景技术:

2.充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公共楼宇、商场、公共停车场等)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的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输出端都装有充电插头用于为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一般提供常规充电和快速充电两种充电方式,人们可以使用特定的充电卡在充电桩提供的人机交互操作界面上刷卡使用,进行相应的充电方式、充电时间、费用数据打印等操作,充电桩显示屏能显示充电量、费用、充电时间等数据。
3.壁挂式充电桩由于其布置灵活,使用方便,其使用量越来越大,由于壁挂式充电桩中具有高压板和控制板两个发热区,现有的散热手段都是对两个发热区同步进行散热,由于高压板处温度较高,同步散热的散热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小型壁挂式充电桩,它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防止高压板和控制板相互干涉,提高散热效率。
5.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小型壁挂式充电桩,用于连接充电枪为电动汽车充电,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隔板,所述隔板上端与壳体形成用于安装高压板的第一空腔,所述隔板下端与壳体之间形成用于安装控制板的第二空腔,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连接壳体和下壳体,所述控制板连接在所述下壳体上,所述高压板连接在所述隔板上,所述控制板与所述隔板之间形成有第一风道,所述隔板和所述连接壳体内侧壁之间形成有第二风道,所述高压板与所述上壳体之间形成第三风道,所述第一风道、所述第二风道和所述第三风道依次连接并共同形成散热通道,所述第一风道连通有设置在所述连接壳体底部的第一风口,所述第三风道连通有设置在所述上壳体顶部的第二风口。
6.进一步地,所述散热通道内设置有用于对气流进行导流的第一导流板、第二导流板和第三导流板,所述第一导流板设置在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第二风道连通处,所述第二导流板设置在所述第二风道与所述第三风道连通处,所述第三导流板设置在所述第三风道与所述第二风口的连通处。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风口处设置有抽风机,所述抽风机位于所述第一风道内,所述抽风机的进风口与所述第一风口连通,所述抽风机的出风口与朝向所述第一导流板,所述第一导流板倾斜于所述第一风道内气流的流动方向,所述第一风道中的气流经所述第一导流板导流至所述第二风道,所述第一导流板的一端连接在所述连接壳体的侧壁上,另一端与所述下壳体接触。
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流板的一端连接在所述上壳体上,另一端与所述连接壳体接触,所述第二导流板相对于第二风道中的气流的流动方向倾斜,所述第二风道中的气流
经所述第二导流板导流至所述第三风道。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导流板的一端连接在所述隔板上,另一端与所述连接壳体的内壁接触,所述第三导流板相对于第三风道中的气流的流动方向倾斜,所述第三风道中的气流经所述第三导流板导流至所述第二风口。
10.进一步地,所述隔板为连接在所述连接壳体上的由隔热材料制成的矩形板体。
11.进一步地,所述下壳体上连接有若干个连接螺栓,所述连接螺栓一端与下壳体连接,另一端伸入墙体。
12.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壳体上开设有用于连接充电枪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数量为2个。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流板、第二导流板和所述第三导流板均为弧形结构,所述弧形结构的内凹方向与气流的流动方向相同。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流板、第二导流板和第三导流板上均开设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槽为弧形结构。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小型壁挂式充电桩,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隔板,所述隔板上端与壳体形成用于安装高压板的第一空腔,所述隔板下端与壳体之间形成用于安装控制板的第二空腔,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连接壳体和下壳体,所述控制板连接在所述下壳体上,所述高压板连接在所述隔板上,所述控制板与所述隔板之间形成有第一风道,所述隔板和所述连接壳体内侧壁之间形成有第二风道,所述高压板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第三风道,所述第一风道、所述第二风道和所述第三风道依次连接并共同形成散热通道,散热气体依次通过第一风道、第二风道和第三风道,首先对控制板进行散热,然后对高压板进行散热,由于高压板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较高,这种设置方法能够提高散热效率,能够对气流重复利用,并能防止高温的高压板影响控制板的温度,能够实现小体积充电桩的快速散热。
16.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小型壁挂式充电桩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图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图2中第一导流板的一种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参照图1和图2,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的一种小型壁挂式充电桩,用于连接充电枪为电动汽车充电,包括壳体1和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的隔板2,所述隔板2上端与壳体 1形成用于安装高压板200的第一空腔4,所述隔板2下端与壳体1之间形成用于安装控制板100的第二空腔5,所述壳体1包括上壳体11、连接壳体12和下壳体13,所述控制板100 连接在所述下壳体13上,所述高压板200连接在所述隔板2上,所述控制板100与所述隔板2之间形成有第一风道6,所述隔板2和所述连接壳体12内侧壁之间形成有第二风道7,所述高压板200与所述上壳体12之间形成第三风道8,所述第一风道6、所述第二风道7和所述第三风道8依次连接并共同形成散热通道,所述第一风道6连通有设置在所述连接壳体底部的第一风口61,所述第三风道8连通有设置在所述上壳体11顶部的第二风口81。
23.所述第一风道6、所述第二风道7和所述第三风道8依次连接并共同形成散热通道,散热气体依次通过第一风道6、第二风道7和第三风道8,首先对控制板100进行散热,然后对高压板200进行散热,由于高压板200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较高,这种设置方法能够提高散热效率,能够对气流重复利用,并能防止高温的高压板200影响控制板100的温度,能够实现小体积充电桩的快速散热。
24.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散热通道内设置有用于对气流进行导流的第一导流板62、第二导流板71和第三导流板82,所述第一导流板62设置在所述第一风道6与所述第二风道7连通处,所述第二导流板71设置在所述第二风道7与所述第三风道8连通处,所述第三导流板 82设置在所述第三风道8与所述第二风口81的连通处。
25.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口61处设置有抽风机3,所述抽风机3位于所述第一风道内6,所述抽风机3的进风口与所述第一风口61连通,所述抽风机3的出风口与朝向所述第一导流板62,所述第一导流板62倾斜于所述第一风道6内气流的流动方向,所述第一风道 6中的气流经所述第一导流板62导流至所述第二风道7,所述第一导流板62的一端连接在所述连接壳体12的侧壁上,另一端与所述下壳体13接触。
26.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流板71的一端连接在所述上壳体11上,另一端与所述连接壳体12接触,所第二述导流板71相对于第二风道7中的气流的流动方向倾斜,所述第二风道7中的气流经所述第二导流板71导流至所述第三风道8。
27.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导流板82的一端连接在所述隔板2上,另一端与所述连接壳体12的内壁接触,所述第三导流板82相对于第三风道8中的气流的流动方向倾斜,所述第三风道8中的气流经所述第三导流板82导流至所述第二风口81。
28.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隔板2为连接在所述连接壳体12上的由隔热材料制成的矩形板体。
29.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下壳体13上连接有若干个连接螺栓131,所述连接螺栓131一端与下壳体13连接,另一端伸入墙体。在安装过程中,先将下壳体13通过连接螺栓固定在墙体上,再将连接壳体12连接在下壳体13上,再将上壳体连接在连接壳体12上。
30.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壳体12上开设有用于连接充电枪的连接孔121,所述连接孔 121的数量为2个。
31.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流板62、第二导流板71和所述第三导流板82均为弧形结构,所述弧形结构的内凹方向与气流的流动方向相同。
32.在其它实施例中,参照图3,所述第一导流板62、第二导流板71和第三导流板82上均开设有导流槽9,所述导流槽9为弧形结构。
33.本实用新型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