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加油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86823发布日期:2021-04-13 22:54阅读:97来源:国知局
智能加油盖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加油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加油盖。


背景技术:

2.由于汽油具有较强的挥发性和易燃易爆的特性,加油盖都需要良好的密封性,以避免汽油蒸汽溢出。然而当汽车油箱内部温度出现迅速升高的情况时,如气温变化幅度较大的夏季,或者车辆驶入或驶过高温区域,都会导致汽车油箱内部压力迅速增大,如果此时打开加油盖,容易出现汽油或汽油蒸汽从加油口喷出伤人的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出一种智能加油盖,解决现有技术中油箱内部压力过大时打开加油盖,容易出现伤人事故的技术问题。
4.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加油盖,该智能加油盖包括:上盖、盖身、传动机构以及驱动机构,上盖与盖身连接,合围形成传动腔,传动机构内置于传动腔内,并连接在上盖与盖身之间,驱动机构与传动机构连接,当油箱内压力达到预先设定阈值时,驱动机构带动传动机构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当传动机构处于第一位置时,上盖与盖身之间通过传动机构传动连接,当传动机构处于第二位置时,上盖与盖身之间的传动连接分离。
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智能加油盖的上盖是通过传动机构与盖身相连接的,当油箱内部压力达到阈值时,驱动机构能够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使得上盖与盖身之间通过传动机构的连接被破坏,从而在转动上盖试图取下本加油盖时,上盖的转动无法传递到盖身上,使得本加油盖无法取下,避免了伤人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6.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加油盖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7.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加油盖第二实施例气压正常时的剖视图;
8.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加油盖第二实施例气压过大时的剖视图;
9.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加油盖第三实施例的剖视图;
10.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加油盖第四实施例的剖视图;
11.图6是图5中齿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2.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13.本智能加油盖是设置在汽车油箱的加油管管口的,通过螺纹与加油管配合密封连
接。包括上盖、盖身、传动机构、驱动机构以及复位装置,其中上盖与盖身合围形成传动腔,传动机构内置于传动腔内并连接在上盖和盖身之间,盖身侧壁设置有螺纹,与加油管管口处内壁上的螺纹配合密封连接。当把本加油盖安装在加油管上时,盖身插入到加油管内,而上盖留在加油管外,当需要打开油箱时(如加油时),通过转动露在加油管外的上盖,然后通过传动机构带动加油管内的盖身旋转,从而拧下加油盖。为了满足加油盖与加油管之间的密封性,上盖的半径尺寸要大于盖身,上盖与盖身之间形成一个凹槽,凹槽内设置有密封垫。当本加油盖安装在加油管上时,加油管的管口插入到凹槽内,压紧密封垫,通过密封垫塞满加油管与上盖凹槽之间的间隙来实现密封。
14.当油箱内部压力处于正常范围是,传动机构处于第一位置,上盖与盖身之间通过传动机构传动连接,能够通过旋转上盖来拧下整个加油盖。当油箱内部压力大到一定程度(即预先设定的阈值)时,驱动机构能够在压力的作用下将传动机构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破坏上盖与盖身之间的连接传动,使得上盖的转动无法通过传动机构传递到盖身上。即当油箱内部压力大到一定程度时,无法依靠旋转上盖来拧下本加油盖,以避免伤人事故的发生。
15.复位装置与传动机构连接,并且复位装置的回复力方向与驱动机构的驱动方向相反。当油箱内部压力重新降回到正常值之后,复位装置能够驱动传动机构从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恢复上盖与盖身之间的连接,使得上盖的转动可以通过传动机构传递到盖身上,即能够通过旋转上盖顺利拧下本加油盖。
16.实施例一,请参见图1。
17.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5a采取电控的方式来根据油箱内的压力驱动传动机构与盖身分离,具体包括上盖1a、盖身2a、传动机构3a、密封垫4a、驱动机构5a以及复位装置6a。
18.上盖1a的内壁沿轴线方向开设有齿槽,盖身2a的内壁沿轴线方向同样开设有齿槽。上盖1a、盖身2a以及传动机构3a三者同轴布置,传动机构3a沿其径向方向向外延伸出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开设有与上盖1a的齿槽相配合的连接齿,第二连接部开设有与盖身2a的齿槽相配合的连接齿,通过连接齿与齿槽的配合,上盖1a自身的转动能够通过传动机构3a传递给盖身2a,带动盖身2a旋转。
19.传动机构3a与上盖1a和盖身2a的连接方式也可以采取过渡配合的连接关系,依靠传动机构3a与上盖1a和盖身2a之间接触面上的摩擦力,来将上盖1a的旋转传递给盖身2a。这种方式相较于上述的齿槽与连接齿啮合连接的方式,可靠性和耐用性要差一些,在实际使用中还是以齿槽与连接齿啮合连接的方式为宜。
20.上盖1a与盖身2a之间形成有一圈凹槽,凹槽内设置有密封垫4a。本加油盖安装在加油管上时用以密封本加油盖与加油管之间的缝隙。
21.驱动机构5a包括传感器51a、控制器52a以及作动机构53a,传感器51a为气压传感器,可以检测出油箱内的气压大小,设置在盖身2a朝向油箱内部的一侧,即远离上盖1a的那一侧,与油箱加油管内部接触,能够直接检测油箱内的压力大小。控制器52a可以选择的型号,如c8051 f单片机。作动机构53a与传动机构3a连接传动,在本实施例中选择电动缸,能够根据电流的方向作伸出或收缩运动。传感器51a、控制器52a以及作动机构53a通过导线连接在一个可工作的电路上,该电路还连接有电源,电源可以是外接的也可以是自带的。
22.当油箱内部的压力升高时,传感器51a感受到气压的改变,产生电信号传给控制器
52a,控制器52a根据该信号控制作动机构53a推动传动机构3a朝向上盖1a运动,直至第二连接部的连接齿与盖身2a的齿槽分离。传动机构3a与盖身2a之间的连接被破坏,上盖1a的转动无法通过传动机构3a传递到盖身2a上,即当油箱内部压力过大时,无法通过转动上盖1a来取下本加油盖,实现了对人员的保护。
23.复位装置6a在本实施例中为弹簧,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弹性件或者电机等驱动机构,其设置在上盖1a内,一端与上盖1a抵接,另一端与传动机构3a抵接,弹性方向与电磁铁53a的磁力方向相反。当油箱内部气压恢复正常后,气压传感器51a的电阻增大,电磁铁53a的磁力降低,复位装置6a的弹力大于电磁体53a的对传动机构3a施加的斥力。传动机构3a朝向电磁铁53a的方向运动,第二连接部的连接齿与盖身2a的齿槽重新啮合,传动机构3a与盖身2a之间的连接恢复,上盖1a的转动可以通过传动机构3a传递到盖身2a上,此时便可以通过拧动上盖1a来取下本加油盖了。
24.实施例二,请参见图2和图3。
25.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5b采取机械的方式来根据油箱内的压力驱动传动机构与盖身分离,具体包括上盖1b、盖身2b、传动机构3b、密封垫4b、驱动机构5b以及复位装置6b。
26.上盖1b的内壁沿轴线方向开设有齿槽,盖身2b的内壁沿轴线方向同样开设有齿槽。上盖1b、盖身2b以及传动机构3b三者同轴布置,传动机构3b沿其径向方向向外延伸出第一连接部31b以及第二连接部32b,第一连接部31b开设有与上盖1b的齿槽相配合的连接齿,第二连接部32b开设有与盖身2b的齿槽相配合的连接齿,通过连接齿与齿槽的配合,上盖1b自身的转动能够通过传动机构3b传递给盖身2b,带动盖身2b旋转。第一连接部31b与第二连接部32b之间既可以采用一体成型的连接方式,也可以分成多个部件再进行连接。
27.在本实施例中,传动机构3b包括第一连接部31b、第二连接部32b以及顶杆33b。顶杆33b下端与驱动机构5b抵接,上端与第一连接部31b抵接,第二连接部32b套设在顶杆33b上,第一连接部31b和第二连接部32b分别与上盖1b和盖身2b内的齿槽啮合连接,并且第一连接部31b与第二连接部32b之间还配合连接。
28.上盖1b与盖身2b之间形成有一圈凹槽,凹槽内设置有密封垫4b。本加油盖安装在加油管上时用以密封本加油盖与加油管之间的缝隙。
29.盖身2b开设有连通传动腔的通孔21b,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5b为柔性膜片。该膜片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覆盖通孔21b,并且四周边缘与盖身2b密封连接,从而隔绝盖身2b的内腔与油箱的连通。该膜片中部与顶杆33b下端抵接。当油箱内部的压力升高时,压力推动膜片向盖身2b内部运动,推动顶杆33b向上运动,进而推动第一连接部31b向上运动,使得第一连接部31b与第二连接部32b分离。第一连接部31b与第二连接部32b之间的连接被破坏,上盖1b的转动无法通过传动机构3b传递到盖身2b上,即当油箱内部压力过大时,无法通过转动上盖1b来取下本加油盖,实现了对人员的保护。
30.复位装置6b在本实施例中为弹簧,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弹性件或者电机等驱动机构,其设置在上盖1b内,一端与上盖1b抵接,另一端与第一连接部31b抵接,并且与第一连接部31b以及顶杆33b同轴布置。当油箱内部气压恢复正常后,施加在膜片上的压力减小,复位装置6b的弹力大于油箱内气体对膜片施加的压力。推动第一连接部31b朝向第二连接部32b运动,并重新配合连接。第一连接部31b与第二连接部32b之间的连接恢复,上盖1b的转动可以通过连接齿和齿槽啮合传递给第一连接部31b,第一连接部31b能通过接触面上的摩擦力
将转动传递给第二连接部32b,第二连接部32b再通过连接齿和齿槽啮合传递到盖身2b上,此时便可以通过拧动上盖1b来取下本加油盖了。
31.实施例三,请参见图4。
32.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5c采取机械的方式来根据油箱内的压力驱动传动机构与盖身分离,具体包括上盖1c、盖身2c、传动机构3c、密封垫4c、驱动机构5c以及复位装置6c。
33.上盖1c的内壁沿轴线方向开设有齿槽,盖身2c的内壁沿轴线方向同样开设有齿槽。上盖1c、盖身2c以及传动机构3c三者同轴布置,传动机构3c沿其径向方向向外延伸出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开设有与上盖1c的齿槽相配合的连接齿,第二连接部开设有与盖身2c的齿槽相配合的连接齿,通过连接齿与齿槽的配合,上盖1c自身的转动能够通过传动机构3c传递给盖身2c,带动盖身2c旋转。
34.传动机构3c与上盖1c和盖身2c的连接方式也可以采取过渡配合的连接关系,依靠传动机构3c与上盖1c和盖身2c之间接触面上的摩擦力,来将上盖1c的旋转传递给盖身2c。这种方式相较于上述的齿槽与连接齿啮合连接的方式,可靠性和耐用性要差一些,在实际使用中还是以齿槽与连接齿啮合连接的方式为宜。
35.上盖1c与盖身2c之间形成有一圈凹槽,凹槽内设置有密封垫4c。本加油盖安装在加油管上时用以密封本加油盖与加油管之间的缝隙。
36.盖身2c上形成一个管道部,并且开设有连通管道部的通孔21c,管道部为一个柱形空腔,驱动机构5c包括活塞51c以及密封圈52c,活塞51c内置于盖身2c内,与盖身2c内壁之间形成间隙。密封圈52c套设在活塞51c上,用以密封活塞51c与盖身2c内壁之间的间隙,活塞51c能够沿管道部轴向方向滑动。传动机构3c下端与活塞51c连接,其连接方式可以是一般的抵接,也可以是通过螺栓、卡扣等连接件连接,还可以是一体成型连接。
37.当油箱内部的压力升高时,压力推动活塞51c向盖身2c内部运动,密封圈52c也随着活塞51c一起运动,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保持气密性。推动传动机构3c朝向上盖1c运动,直至第二连接部的连接齿与盖身2c的齿槽分离。传动机构3c与盖身2c之间的连接被破坏,上盖1c的转动无法通过传动机构3c传递到盖身2c上,即当油箱内部压力过大时,无法通过转动上盖1c来取下本加油盖,实现了对人员的保护。
38.复位装置6c在本实施例中为弹簧,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弹性件或者电机等驱动机构,其设置在上盖1c内,一端与上盖1c抵接,另一端与第一连接部31c抵接,并且与活塞51c同轴布置。当油箱内部气压恢复正常后,施加在活塞51c上的压力减小,复位装置6c的弹力大于油箱内气体对活塞51c施加的压力。传动机构3c朝向活塞51c的方向运动,第二连接部的连接齿与盖身2c的齿槽重新啮合,传动机构3c与盖身2c之间的连接恢复,上盖1c的转动可以通过传动机构3c传递到盖身2c上,此时便可以通过拧动上盖1c来取下本加油盖了。
39.实施例四,请参见图5和图6。
40.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5d也采取机械的方式来根据油箱内的压力驱动传动机构与盖身分离,具体包括上盖1d、盖身2d、传动机构3d、密封垫4d、驱动机构5d以及复位装置6d。
41.上盖1d的内壁沿轴线方向开设有齿槽,盖身2d的内壁沿轴线方向同样开设有齿槽。上盖1d、盖身2d以及传动机构3d三者同轴布置,传动机构3d需要将上盖1d的转动传递给盖身2d,还需要在驱动机构5d的作用下,实现这种传递关系的分离。
42.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传动机构3d包括顶杆31d、齿环32d以及插板33d,顶杆31d下端与驱动机构5d连接,上端与插板33d连接,连接方式可以是一般的抵接,也可以是通过螺栓、卡扣等连接件连接,还可以是一体成型连接。齿环31d包括齿环主体311d以及至少一个弹性节臂312d,齿环主体311d与上盖1d固定连接,弹性节臂312d一端与齿环主体311d固定连接,有多个弹性节臂312d时,弹性节臂312d环绕齿环主体311d均匀分布。弹性节臂312d与齿环主体311d形成齿环间隙,弹性节臂312d远离齿环间隙的一侧开设有连接齿,盖身2d内壁上对应开设有与连接齿匹配的齿槽,并且连接齿与齿槽之间存在间隙。插板33d包括与齿环间隙一一对应的顶针331d,沿驱动机构5d的驱动传动机构3d运动的方向,顶针331d的半径逐渐增大。使得当顶针331d插入到齿环间隙时,将弹性节臂312d朝向齿槽挤压变形,使得连接齿与齿槽啮合,盖身2d与传动机构3d之间的连接关系形成。当驱动机构5d推动顶针331d从齿环间隙拔出时,弹性节臂312d恢复原状,使得连接齿与齿槽之间分离,盖身2d与传动机构3d之间的连接关系消失。
43.上盖1d与盖身2d之间形成有一圈凹槽,凹槽内设置有密封垫4d。本加油盖安装在加油管上时用以密封本加油盖与加油管之间的缝隙。
44.盖身2d朝向油箱的一侧开设有通孔21d,使得盖身2d通过通孔21d连通油箱内部,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5d为膜片。该膜片具有弹性,覆盖通孔21d,并且四周边缘与盖身2d的内壁密封连接,从而隔绝盖身2d的内腔与油箱的连通。该膜片中部与顶杆33d下端抵接。当油箱内部的压力升高时,压力推动膜片向盖身2d内部运动,推动顶杆31d向上运动,进而推动插板33d向上运动,使得顶针331d从齿环间隙拔出。弹性节臂312d变形恢复,连接齿与齿槽分离,上盖1d的转动无法通过齿环32d传递到盖身2d上,即当油箱内部压力过大时,无法通过转动上盖1d来取下本加油盖,实现了对人员的保护。
45.与实施例一相似的,驱动机构5d也可以采取电控驱动的结构形式,以获得相似的技术效果;与实施例三相似的,驱动机构5d也可以采取活塞与密封圈的结构形式,以获得相似的技术效果。
46.复位装置6d在本实施例中为弹簧,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弹性件或者电机等驱动机构,其设置在上盖1d内,一端与上盖1d抵接,另一端与第一连接部31d抵接,并且与第一连接部31d以及顶杆33d同轴布置。当油箱内部气压恢复正常后,施加在膜片上的压力减小,复位装置6d的弹力大于油箱内气体对膜片施加的压力。推动插板33d朝向齿环32d运动,并使顶针331d重新插入到齿环间隙。弹性节臂312d的连接齿与齿槽重新啮合连接,上盖1d的转动可以通过连接齿和齿槽啮合传递给盖身2d上,此时便可以通过拧动上盖1d来取下本加油盖了。
47.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加油盖的上盖是通过传动机构与盖身相连接的,当油箱内部压力达到阈值时,驱动机构能够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使得上盖与盖身之间通过传动机构的连接被破坏,从而在转动上盖试图取下本加油盖时,上盖的转动无法传递到盖身上,使得本加油盖无法取下,避免了伤人事故的发生。
4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