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藏式汽车空调电动出风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79945发布日期:2021-02-05 18:48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掩藏式汽车空调电动出风口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掩藏式汽车空调电动出风口。


背景技术:

[0002]
汽车空调出风口适用于安装在主仪表板、副仪表板及后出风口的汽车内部结构上,以调节汽车内温度,提高驾驶员及乘车人员的舒适度。空调出风口作为空调通风系统的终端,直接与车内乘客相接触,在空调的使用过程中,通过出风口吹出冷风或热风来调节车内的气温来达到一个适宜的温度,空调出风口可以通过调节来控制出风口的出风风向。
[0003]
现有的汽车空调出风口外观可见,在使用时需要通过旋钮和拨叉的机构对通风口的大小进行手动控制,操作复杂,且操控力不好掌握,力度过大可能会造成拨叉的折断,同时旋钮和拨叉的设计增加了汽车空调出风口结构的复杂度。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而提供掩藏式汽车空调电动出风口。
[0005]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出掩藏式汽车空调电动出风口,包括:
[0006]
壳体,所述壳体的正面设有开口,两侧设有转动孔;
[0007]
空调通风板,其连接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空调通风板对应所述开口设有通风口,所述空调通风板上端设有面板,所述面板转动连接在所述转动孔处,所述面板通过第一控制组件打开或者关闭所述通风口;
[0008]
驱动板,其连接在所述空调通风板的后端,所述驱动板通过第二控制组件带动所述空调通风板向靠近或远离所述开口处移动;
[0009]
叶片,其转动连接在所述驱动板的前端,所述叶片通过第三控制组件实现对所述通风口大小的控制。
[0010]
在上述的掩藏式汽车空调电动出风口中,所述第一控制组件包括:
[0011]
第一电机,其输出轴上连接有第一减速机构;
[0012]
第一齿槽,其设置在所述面板的下端,所述第一齿槽为圆弧形;
[0013]
第一传动机构,其连接在所述第一减速机构与所述第一齿槽之间,且与所述第一齿槽啮合连接,通过第一电机实现第一传动机构带动第一齿槽转动,实现所述面板打开或者关闭所述通风口。
[0014]
在上述的掩藏式汽车空调电动出风口中,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
[0015]
第一主动轮,其连接在所述第一减速机构的输出端,所述第一主动轮设置在所述面板后端中间位置处;
[0016]
第一转动杆,其贯穿连接在所述第一主动轮上,所述第一转动杆延伸至所述面板两端;
[0017]
第一从动轮,其连接在所述第一转动杆的两端,所述第一从动轮与所述第一齿槽啮合。
[0018]
在上述的掩藏式汽车空调电动出风口中,所述第一主动轮处啮合连接有第一副主动轮,第一从动轮处啮合连接有第一副从动轮,所述第一副主动轮、第一副从动轮与所述第一齿槽啮合。
[0019]
在上述的掩藏式汽车空调电动出风口中,所述第二控制组件包括:
[0020]
第二电机,其输出轴上连接有第二减速机构;
[0021]
第二齿槽,其设置在所述驱动板的上、下端面,所述第二齿槽为直线形;
[0022]
第二传动机构,其连接在所述第二减速机构与所述第二齿槽之间,且与所述第二齿槽啮合连接,通过第二电机实现第二传动机构带动第二齿槽前后运行,实现所述空调通风板向靠近或远离所述开口处移动。
[0023]
在上述的掩藏式汽车空调电动出风口中,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
[0024]
第二主动轮,其连接在所述第二减速机构的输出端,所述第二主动轮设置在所述驱动板一侧上下;
[0025]
第二转动杆,其贯穿连接在所述第二主动轮上,所述第二转动杆延伸至所述驱动板上端;
[0026]
第二从动轮,其连接在所述第二转动杆的一端,且与所述第二齿槽相对应。
[0027]
在上述的掩藏式汽车空调电动出风口中,所述第一减速机构、第二减速机构由多级齿轮啮合而成。
[0028]
在上述的掩藏式汽车空调电动出风口中,所述第三控制组件包括:
[0029]
第三电机;
[0030]
第三主动轮,其连接在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轴上;
[0031]
第三从动轮,其啮合连接在所述第三主动轮一侧,且呈扇叶形;
[0032]
连接杆,其连接在所述第三从动轮与所述叶片之间。
[0033]
在上述的掩藏式汽车空调电动出风口中,所述叶片呈线形排列在所述驱动板的前端,所述叶片上端均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间连接有联动杆。
[0034]
在上述的掩藏式汽车空调电动出风口中,所述空调通风板、驱动板、第一控制组件、第二控制组件和第三控制组件通过空调安装架和支撑板连接在所述壳体上。
[003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的掩藏式汽车空调电动出风口,采用电动方式对汽车空调出风口大小、方向进行控制,还可实现扫风功能,操作更加智能、简便,电动出风口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而且省去了旋钮、拨叉等部件,减少了零件数量,降低生产和装配成本,同时采用隐藏式的通风口,结构更加美观。
附图说明
[0036]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案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7]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案的壳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0038]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案的第一控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9]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案的第二控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40]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案的第三控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41]
图中,100-壳体;110-转动孔;120-开口;200-空调通风板;210-通风口;220-面板;300-驱动板;400-叶片;410-连接块;420-联动杆;500
-ꢀ
空调安装架;600-支撑板;700-第一控制组件;710-第一电机;720-第一减速机构;730-第一齿槽;740-第一传动机构;741-第一主动轮;741a-第一副主动轮;742-第一转动杆;743-第一从动轮;743a-第二副从动轮;800
-ꢀ
第二控制组件;810-第二电机;820-第二减速机构;830-第二齿槽;840
-ꢀ
第二传动机构;841-第二主动轮;842-第二转动杆;843-第二从动轮;900
-ꢀ
第三控制组件;910-第三电机;920-第三主动轮;930-第三从动轮;940
-ꢀ
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42]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43]
如图1、图2、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掩藏式汽车空调电动出风口,包括:壳体100,壳体100的正面设有开口120,两侧设有转动孔110;空调通风板200,其连接在壳体100内,空调通风板200对应开口120设有通风口210,空调通风板200上端设有面板220,面板200转动连接在转动孔110 处,面板200通过第一控制组件700打开或者关闭通风口210;驱动板300,其连接在空调通风板200的后端,驱动板300通过第二控制组件800带动空调通风板200向靠近或远离开口120处移动;叶片400,其转动连接在驱动板300的前端,叶片400通过第三控制组件900实现对通风口210大小的控制。
[0044]
面板200转动连接在壳体100的转动孔110内,且面板220设置在空调通风板200上端,空调通风板200对应开口120设有通风口210,面板 200通过第一控制组件700打开或者关闭通风口210,不使用时,第一控制组件700带动面板200沿转动孔110转动,关闭通风口210,将通风口210 掩藏起来,外观,美观;需要使用时,再通过第一控制组件700带动面板 200沿转动孔110转动,打开通风口210。空调通风板200的后端设有驱动板300,驱动板300可在第二控制组件800的作用下带动空调通风板200向靠近或远离开口120处移动,当需要打开通风口210时,首先通过第一控制组件700带动面板200沿转动孔110转动,打开通风口210,然后再由第二控制组件800的作用下带动空调通风板200向靠近开口120处移动;当需要关闭通风口210时,首先由第二控制组件800的作用下带动空调通风板200向远离开口120处移动,再由第一控制组件700带动面板200沿转动孔110转动,关闭通风口210,避免空调通风板200和面板200的相互干涉。在驱动板200的前端设有叶片400,叶片400可通过第三控制组件900 实现对通风口210大小的控制,通过第三控制组件900带动驱动板200前端的叶片400转动,实现对通风口210的大小和方向的控制,第三控制组件900的持续运作带动叶片来回移动还可以实现左右扫风。所以本实用新型掩藏式汽车空调电动出风口,采用电动方式对汽车空调出风口大小、方向进行控制,还可实现扫风功能,操作更加智能、简便、丰富,电动出风口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而且省去了旋钮、拨叉等部件,减少了零件数量,降低生产和装配成本,同时采用隐藏式的通风口,结构更加美观。
[0045]
如图3所示,第一控制组件700包括:第一电机710,其输出轴上连接有第一减速机构720;第一齿槽730,其设置在面板220的下端,第一齿槽 730为圆弧形;第一传动机构740,其连接在第一减速机构720与第一齿槽 730之间,且与第一齿槽730啮合连接,通过第一电机710实现第一传动机构740带动第一齿槽730转动,实现面板220打开或者关闭通风口210。
[0046]
第一电机710通过第一减速机构720带动第一传动机构740转动,第一传动机构740与圆弧形的第一齿槽730啮合,带动第一齿槽730转动,第一齿槽730设置在面板220的下端,进而实现带动面板220转动,从而实现通过第一控制组件700带动面板220打开或者关闭通风口210。
[0047]
如图3所示,第一传动机构740包括:第一主动轮741,其连接在第一减速机构720的输出端,第一主动轮741设置在面板220后端中间位置处;第一转动杆742,其连接在第一主动轮741上,第一转动杆742延伸至面板 220两端;第一从动轮743,其连接在第一转动杆742的两端,第一从动轮 743与第一齿槽730啮合。
[0048]
第一电机710通过第一减速机构720带动第一主动轮741转动,第一主动轮741上连接有第一转动杆742,从而带动第一转动杆742转动。第一转动杆742延伸至面板220两端且第一转动杆742的两端连接有第一从动轮743,从而带动第一从动轮743转动,第一从动轮743与第一齿槽730啮合,所以带动第一齿槽730转动。
[0049]
如图3所示,第一主动轮741处啮合连接有第一副主动轮741a,第一从动轮743处啮合连接有第一副从动轮743a,所述第一副主动轮741a、第一副从动轮743a与第一齿槽730啮合。
[0050]
第一齿槽730为圆弧形设置在面板220的下端,在第一主动轮741处啮合连接有第一副主动轮741a、第一从动轮743处啮合连接有第一副从动轮743a,第一副主动轮741a、第一副从动轮743a都与第一齿槽730啮合,辅助第一主动轮741与第一从动轮743更有力地带动第一齿槽730转动。
[0051]
如图4所示,第二控制组件800包括:第二电机810,其输出轴上连接有第二减速机构820;第二齿槽830,其设置在驱动板300的上、下端面,第二齿槽830为直线形;第二传动机构840,其连接在第二减速机构820与第二齿槽830之间,且与第二齿槽830啮合连接,通过第二电机810实现第二传动机构840带动第二齿槽830前后运行,实现空调通风板200向靠近或远离开口120处移动。
[0052]
第二电机810通过第二减速机构820带动第二传动机构840转动,第二传动机构840与直线形的第二齿槽830啮合,带动第二齿槽830沿齿槽方向的前后移动,第二齿槽830设置在驱动板300的上、下端面上,进而实现带动驱动板300前后移动,驱动板300连接在空调通风板200的后端,从而实现通过第二控制组件800带动空调通风板200向靠近或远离开口120 处移动。
[0053]
如图4所示,第二传动机构840包括:第二主动轮841,其连接在第二减速机构820的输出端,第二主动轮841设置在驱动板300一侧上、下;第二转动杆842,其连接在第二主动轮841上,第二转动杆842延伸至驱动板300上端;第二从动轮843,其连接在第二转动杆842的一端,且与第二齿槽830相对应。
[0054]
第二电机810通过第二减速机构820带动第二主动轮841转动,第二主动轮841上连接与第二转动杆842,第二转动杆8422延伸至驱动板300 上端并连接有与第二齿槽830啮合的第二从动轮843,从而实现带动第二齿槽830的前后移动。
[0055]
如图3、图4所示,第一减速机构720、第二减速机构820由多级齿轮啮合而成。
[0056]
第一减速机构720、第二减速机构820由多级齿轮啮合而成,起到了降低转速、传递动力、增大转矩的作用。
[0057]
如图5所示,第三控制组件900包括:第三电机910;第三主动轮920,其连接在第三电机910的输出轴上;第三从动轮930,其啮合连接在第三主动轮920一侧,且呈扇叶形;连接杆940,其连接在第三从动轮930与叶片 400之间。
[0058]
第三电机910转动带动第三主动轮920转动,第三主动轮920一侧啮合有扇叶形的第三从动轮920,从而带动第三从动轮930转动,第三从动轮 930与叶片之间连接有连接杆940,进而带动连接杆940转动,从而实现带动叶片400转动,实现通过第三控制组件900带动叶片400控制通风口210 大小和方向。
[0059]
叶片400呈线形排列在驱动板300的前端,叶片400上端均设有连接块410,连接块410间连接有联动杆420。
[0060]
在驱动板300的前端设有呈线形排列的多片叶片400,叶片400之间平行设置且通过联动杆420连接在一起,当与连接杆940相连的叶片400转动时,带动所有的叶片400向同一方向转动,实现对通风口210的大小和方向的控制。
[0061]
空调通风板200、驱动板300、第一控制组件700、第二控制组件800 和第三控制组件900通过空调安装架500和支撑板600连接在壳体100上。
[0062]
空调通风板200、驱动板300、第一控制组件700、第二控制组件800 和第三控制组件900通过空调安装架500和支撑板600设置在壳体100内,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
[0063]
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打开空调通风口210:通过第一电机710通过第一减速机构720带动第一主动轮741转动,第一主动轮741上带动第一转动杆742转动,第一转动杆742延伸至面板220两端且连接有第一从动轮743,第一转动杆742带动第一从动轮743转动,第一从动轮743与第一齿槽730啮合,所以带动第一齿槽730顺时针转动,第一主动轮741处啮合连接有第一副主动轮741a,第一从动轮743处啮合连接有第一副从动轮 743a,第一副主动轮741a、第一副从动轮743a与第一齿槽730啮合,在第一主动轮741、第一副主动轮741a、第一从动轮743、第一副从动轮743a 的共同作用下带动第一齿槽730顺时针转动,第一齿槽730设置在面板220 的下端,从而实现带动面板220沿转动孔110顺指针转动打开通风口210。
[0064]
向靠近开口120处移动空调通风板200:通过第二电机810利用第二减速机构820带动第二主动轮841转动,第二主动轮841上连接与第二转动杆842,第二转动杆8422延伸至驱动板300上端并连接有与第二齿槽830 啮合的第二从动轮843,第二转动杆842带动第二从动轮843转动,第二从动轮843带动第二齿槽830向前移动,第二齿槽830设置在驱动板300的上下断面,驱动板300连接在空调通风板200的后端,从而实现带动空调通风板200向靠近开口120处移动。
[0065]
调节通风口210的大小和方向:在使用过程中,根据需要调节通风口 210的大小和方向时,通过第三电机910转动带动第三主动轮920转动,第三主动轮920一侧啮合有扇叶形的第三从动轮920,从而带动第三从动轮930转动,第三从动轮930与叶片之间连接有连接杆940,进而带动连接杆 940转动,带动叶片400转动。在驱动板300的前端设有呈线形排列的多片叶片400,叶片400之间平行设置且通过联动杆420连接在一起,当与连接杆940相连的叶片400转动时,带动所有的叶片400向同一方向转动,实现对通风口210的大小和方向的控制。
[0066]
向远离开口120处移动空调通风板200:通过第二电机810通过第二减速机构820带
动第二主动轮841转动,第二主动轮841上连接与第二转动杆842,第二转动杆8422延伸至驱动板300上端并连接有与第二齿槽830 啮合的第二从动轮843,第二转动杆842带动第二从动轮843转动,第二从动轮843带动第二齿槽830向后移动,第二齿槽830设置在驱动板300的上下断面,驱动板300连接在空调通风板200的后端,从而实现带动空调通风板200向远离开口120处移动。
[0067]
关闭空调通风口210:通过第一电机710通过第一减速机构720带动第一主动轮741转动,第一主动轮741上带动第一转动杆742转动,第一转动杆742延伸至面板220两端且连接有第一从动轮743,第一转动杆742带动第一从动轮743转动,第一从动轮743与第一齿槽730啮合,所以带动第一齿槽730逆时针转动,第一主动轮741处啮合连接有第一副主动轮 741a,第一从动轮743处啮合连接有第一副从动轮743a,第一副主动轮 741a、第一副从动轮743a与第一齿槽730啮合,在第一主动轮741、第一副主动轮741a、第一从动轮743、第一副从动轮743a的共同作用下带动第一齿槽730逆时针转动,第一齿槽730设置在面板220的下端,从而实现带动面板220沿转动孔110逆时针转动关闭通风口210。
[0068]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