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备多功能性的充电桩用电控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80396发布日期:2021-06-15 20:46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备多功能性的充电桩用电控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充电桩控制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备多功能性的充电桩用电控柜。



背景技术:

充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目前市面上的多功能性的充电桩通常利用相关的电控柜进行统一控制,但现有的多功能性的充电桩用电控柜在使用过程中依然存在不足,现有的电控柜散热结构较为单一,仅能够进行自然散热,往往会因为其内部散热不及时,造成电控柜内部温度过高,影响电控柜的正常使用,同时电控柜内部的电器元件多固定在电控柜的内部,在对电控柜内部的电器元件维修更换时,有时因为电控柜结构的局限性,使得对电器元件的维修工作十分的不便,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多功能性的充电桩用电控柜,解决现有的多功能性的充电桩用电控柜散热效率低、散热效果差,以及电控柜结构单一固定,不方便对电控柜内部开展维修操作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具备多功能性的充电桩用电控柜,包括箱体、电机、散热框和散热扇,所述箱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箱体的两侧通过铰链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侧门和第二侧门,所述第二侧门上设置有进风窗,所述第一侧门上设置有出风窗,所述第一侧门内侧的上部固定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转动端固定有丝杆,所述丝杆上套设有散热框,所述散热框内固定有散热扇,所述箱体的正面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箱门,且箱门正面远离铰链的位置处固定有第三把手。

进一步地,所述进风窗位于第二侧门的中心位置处,且进风窗为矩形,所述进风窗正面远离铰链的位置处内嵌固定有第二把手,通过第二把手能够将第二侧门打开,方便对箱体内部的电器元件进行维修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出风窗位于第一侧门的中心位置处,且进风窗为矩形,所述出风窗正面远离铰链的位置处内腔固定有第一把手,通过第一把手能够将第一侧门打开,方便对箱体内部的电器元件进行维修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门与第二侧门关于箱体的中心对称设置,所述进风窗与出风窗的结构相同,且进风窗与出风窗的高度平齐,使得从进风窗进入箱体内部的气流能够顺利的从出风窗排出,进而能够实现对箱体内部的通风散热。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框的内部开设有螺纹孔,且螺纹孔贯穿散热框,所述螺纹孔一侧的散热框内开设有通槽,所述散热扇固定在通槽内,且散热扇通过导线与箱体内的电源连接,通过散热扇能够加速箱体内部的散热效率,避免箱体内部温度过高,影响箱体内部电器元件的正常运行。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通过导线与箱体内的电源连接,所述丝杆的上端与电机的转动端固定,所述丝杆的下端贯穿散热框上的螺纹孔,并转动连接在轴承座上,所述轴承座固定在第一侧门上,所述散热框的两侧滑动连接在导轨上,且导轨固定连接在第一侧门上,通过电机带动丝杆转动,能够带动散热框连同其上的散热扇进行往复的上下移动,进而能够通过散热扇加快箱体内侧上部和下部的散热效率,提高箱体的散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电机、丝杆、散热框和散热扇,在电控柜运行过程中,通过电机转动带动丝杆转动,能够带动散热框连同其上固定的散热扇往复的升降移动,进而能够通过散热扇将箱体内上部和下部的热量通过出风窗口排出箱体外,对箱体内进行快速散热降温,能够有效的提高电控柜内部的散热效率,避免电控柜内部温度散热不及时,导致电控柜内部的温度过高,解决了现有的多功能性的充电桩用电控柜散热效率低,散热效果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侧门和第二侧门,当电控柜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需要对电控柜内部的电器元件维修时,通过向外拉动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能够分别将箱体两侧的第一侧门和第二侧门打开,进而能够从箱体的两侧对箱体内部的电器元件展开维修操作,能够使维修人员的操作更加的灵活、顺利,摆脱箱体结构固定给维修操作带来的不便,解决了现有的多功能性的充电桩用电控柜,结构单一固定,不方便对电控柜内部开展维修操作的问题。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散热框及其相关结构的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散热框的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箱体;101、第一侧门;1011、出风窗;1012、导轨;1013、第一把手;102、底座;103、第二侧门;1031、进风窗;1032、第二把手;104、铰链;105、箱门;1051、第三把手;2、电机;201、丝杆;202、轴承座;3、散热框;301、通槽;302、螺纹孔;4、散热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具备多功能性的充电桩用电控柜,包括箱体1、电机2、散热框3和散热扇4,箱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102,使用时,通过底座102将该箱体1平稳的放置在所需位置处,箱体1的两侧通过铰链104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侧门101和第二侧门103,第二侧门103上设置有进风窗1031,第一侧门101上设置有出风窗1011,第一侧门101内侧的上部固定有电机2,电机2的型号为zgb37rg,为市面上常见的型号,在此不作过多描述,电机2的转动端固定有丝杆201,丝杆201上套设有散热框3,散热框3内固定有散热扇4,散热扇4为市面上常见的型号,在此不作具体限定,通过散热扇4能够加速箱体1内部的散热,箱体1的正面通过铰链104转动连接有箱门105,且箱门105正面远离铰链104的位置处固定有第三把手1051,通过向外拉动第三把手1051,能够将箱门105打开。

其中如图5-6所示,进风窗1031位于第二侧门103的中心位置处,且进风窗1031为矩形,外界的空气通过进风窗1031进入箱体1内,进风窗1031正面远离铰链104的位置处内嵌固定有第二把手1032,第二把手1032和第一把手1013为内嵌式把手,出风窗1011位于第一侧门101的中心位置处,且进风窗1031为矩形,箱体1内部的空气通过出风窗1011从箱体1内排出,出风窗1011正面远离铰链104的位置处内腔固定有第一把手1013,当需要对箱体1的内部开展维修操作时,通过向外拉动第一把手1013,能够将第一侧门101打开,通过向外拉动第二把手1032,能够将第二侧门103打开,进而能够从箱体1的两侧对箱体1内部的电器元件进行维修,第一侧门101与第二侧门103关于箱体1的中心对称设置,进风窗1031与出风窗1011的结构相同,且进风窗1031与出风窗1011的高度平齐,使得从进风窗1031进入箱体1内的气流能够通过出风窗1011快速的从箱体1内排出,完成箱体1内部的通风散热。

其中如图1、3、4所示,散热框3的内部开设有螺纹孔302,且螺纹孔302贯穿散热框3,螺纹孔302一侧的散热框3内开设有通槽301,散热扇4固定在通槽301内,且散热扇4通过导线与箱体1内的电源连接,电机2通过导线与箱体1内的电源连接,丝杆201的上端与电机2的转动端固定,丝杆201的下端贯穿散热框3上的螺纹孔302,并转动连接在轴承座202上,轴承座202固定在第一侧门101上,散热框3的两侧滑动连接在导轨1012上,且导轨1012固定连接在第一侧门101上,散热时,通过箱体1内的控制元件控制电机2转动,该控制结构和控制方式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必要技术特征,在此不作过多描述,电机2转动带动丝杆201转动,丝杆201转动进而反作用带动散热框3连同其上固定的散热扇4一同沿着导轨1012滑动,通过电机2的正反转动带动散热扇4进行往复的升降移动,并通过散热扇4将箱体1内的热量通过出风窗1011排出至箱体1外,加速箱体1内部的散热。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均属于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