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动双油箱转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91859发布日期:2021-05-28 10:49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动双油箱转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油箱零部件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气动双油箱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有多种双油箱转换阀类产品,原理各不相同,主要是以电控和手动装置为主,但由于工程车辆的整体布局,双油箱转换阀需要布置在油箱附近,使阀件工作环境十分恶劣,经常会受到雨水、日照和泥污等的影响。

其中,控双油箱转换阀结构复杂,环境适应性较差,在恶劣工况下可靠性较差;而手动双油箱转换阀操纵不便,需要停车、下车操作,费时费力。

因此,现急需一种可将操纵机构与执行机构分离安装的双油箱转换阀,使操纵机构可以放置于车辆任意位置,从而使控制元件可受到有效保护,不仅使双油箱转换阀可适应不同的环境和气候的使用,且可以满足商用货车、工程机械严酷的泥污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动双油箱转换装置,使操纵机构可以放置于车辆任意位置,从而使控制元件可受到有效保护,不仅使双油箱转换阀可适应不同的环境和气候的使用,且可以满足商用货车、工程机械严酷的泥污污染。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气动双油箱转换装置,包括阀体和安装在阀体顶部的气路接头;所述阀体内具有两个共同与阀体连通的活塞腔,两个活塞腔内均安装有密封滑动的控制杆,且两个控制杆下端均具有双向密封活门。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杆上还开设有多个密封槽,且多个密封槽内均安装有密封圈。

进一步的,所述阀体内还具有两个a腔,两个a腔顶部均具有b腔,且双向密封活门位于a腔内。

进一步的,所述阀体上还开设有分别与两个a腔下端连通的主油箱进口、主油箱出口,分别与两个a腔下端连通的副油箱进口、副油箱出口,分别与两个b腔连通的发动机进油口、发动机回油口。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a腔内均安装有弹簧座,两个弹簧座内均安装有回位弹簧,两个回位弹簧的上端分别与两个双向密封活门抵紧,主油箱进口、主油箱出口分别与两个弹簧座内部连通,且两个弹簧座的出口分别低于副油箱进口、副油箱出口。

进一步的,所述弹簧座与a腔内壁密封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弹簧座上还具有与双向密封活门下表面配合的下密封唇口。

进一步的,所述a腔顶部还具有与双向密封活门上表面配合的上密封唇口。

进一步的,所述双向密封活门包括位于控制杆下端的密封盘和套设在密封盘上的密封套。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盘与控制杆为一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气压推动控制杆,使用于控制气压的气压控制元件与本实用新型可分离安装,使气压控制元件可安装在受保护(电控)或易操作(手控)的部位控制气路的进排气,从而使控制元件可受到有效保护,不仅使双油箱转换阀可适应不同的环境和气候的使用,且可以满足商用货车、工程机械严酷的泥污污染。

同时,由于将控制气压的气压控制元件与本实用新型可分离安装,从而使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体积轻便,安装便捷,性能可靠,且还可使气压控制单元与本实用新型的材料及表面处理方式进行不同处理,以适应不同的环境、气候和商用货车、工程机械严酷的泥污污染。

本实用新型成本低廉、结构可靠、体积轻便、防水防尘,且耐腐蚀、耐老化,在恶劣的使用环境下具有更优良的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动双油箱转换装置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动双油箱转换装置的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动双油箱转换装置的后视图。

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

1、阀体,2、控制杆,3、弹簧座,4、回位弹簧,5、密封圈,6、挡块,7、气路接头,8、活塞腔,9、双向密封活门,10、密封槽,11、a腔,12、b腔,13、下密封唇口,14、上密封唇口;

91、密封盘,92、密封套;

1a、主油箱出口,1b、主油箱进口,2a、副油箱出口,2b、副油箱进口,3a、发动机进油口,3b、发动机回油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气动双油箱转换装置,包括阀体1和安装在阀体1顶部的气路接头7,气路接头7与阀体1为一体结构,且气路接头7为内螺纹,使气路管道上的气路接头7可直接连接到阀体1上的气路接头7上;所述阀体1内具有两个共同与阀体1连通的活塞腔8,两个活塞腔8均垂直布置,且两个活塞腔8内均安装有可上下滑动的控制杆2,控制杆2的外壁与活塞腔8内壁密封配合,使控制杆2在上下移动时,阀体1内的燃油不能通过活塞杆与活塞腔8之间的间隙进入到活塞腔8的顶部,使活塞腔8的顶部构成一个密封的腔室,使压缩气体在进入到该腔室内时,腔室内的压强增大,推动控制杆2沿活塞腔8向下移动。

两个控制杆2下端均具有双向密封活门9,通过控制杆2的上下移动,带动双向密封活门9上下移动,使阀体1内部的通道发生变化。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采用气压驱动控制杆2上下移动,使用于驱动控制杆2上下移动的气源和控制气压的气压控制元件均可安装在受保护(电控)或易操作(手控)的部位,从而可以应用于多种环境条件,可广泛应用于车辆和工程机械领域。

所述控制杆2上还开设有多个密封槽10,多个密封槽10沿控制杆2的轴线方向间隔排布,且每个密封槽10内均安装有密封圈5,使控制杆2与活塞腔8的密封配合效果更好;所述密封圈5可采用o型密封圈5。

所述阀体1内还具有两个a腔11,a腔11对称排布在阀体1内,且两个a腔11顶部均具有b腔12,即b腔12位于a腔11与活塞腔8之间,且a腔11、b腔12和活塞腔8的中心轴线均位于同一直线上,且活塞腔8、b腔12、a腔11的直径逐渐增大,双向密封活门9位于a腔11内,当双向密封活门9上表面与b腔12、a腔11连接处的台阶面配合时,双向密封活门9将b腔12、a腔11隔断,使b腔12、a腔11为两个单独封闭的腔室。

所述阀体1上还开设有分别与两个a腔11下端连通的主油箱进口1b、主油箱出口1a,分别与两个a腔11下端连通的副油箱进口2b、副油箱出口2a,分别与两个b腔12连通的发动机进油口3a、发动机回油口3b;使主油箱出口1a、副油箱出口2a与同一个a腔11连通,发动机进油口3a与该a腔11上方的b腔12连通,主油箱进口1b、副油箱进口2b与同一个a腔11连通,发动机回油口3b与该a腔11连通。

两个所述a腔11内均安装有弹簧座3,弹簧座3内部为中空结构,两个弹簧座3内均安装有回位弹簧4,回位弹簧4在未受到压力的情况下,回位弹簧4上端的高度大于弹簧座3的上表面,使回位弹簧4的上端穿出弹簧座3上表面向上延伸,且回位弹簧4在穿出弹簧座3后与双向密封活门9下表面抵紧,使活塞腔8顶部的压强小于回位弹簧4的弹力时,回位弹簧4自身的弹力推动双向密封活门9、控制杆2向上运动,使双向密封活门9、控制杆2实现复位。

所述主油箱进口1b、主油箱出口1a分别与两个弹簧座3内部连通,即主油箱进口1b与一个弹簧座3内部连通,主油箱出口1a与另一弹簧座3内部连通;两个弹簧座3的出口分别低于副油箱进口2b、副油箱出口2a,即副油箱进口2b、副油箱出口2a的上表面均高于弹簧座3上表面,避免弹簧座3会对副油箱进口2b或副油箱出口2a造成封堵。

所述弹簧座3的外壁与a腔11内壁密封配合,即弹簧座3外壁上开设有多个环槽,多个环槽内均安装有密封环,使弹簧座3与a腔11内壁的密封效果更好

所述弹簧座3上还具有与双向密封活门9下表面配合的下密封唇口13,下密封唇口13的中心与双向密封活门9的中心位于同一垂直线上,使双向密封活门9压紧在下密封唇口13上时,双向密封活门9与下密封唇口13的接触面更小,使双向密封活门9与下密封唇口13的密封效果更好。

所述a腔11顶部还具有与双向密封活门9上表面配合的上密封唇口14,上上密封唇口14的中心与双向密封活门9的中心位于同一垂直线上,使双向密封活门9上表面压紧在上密封唇口14上时,双向密封活门9与上密封唇口14的接触面更小,使双向密封活门9与上密封唇口14的密封效果更好。

所述双向密封活门9包括位于控制杆2下端的密封盘91和套设在密封盘91上的密封套92,密封盘91与控制杆2为一体结构,密封套92为橡胶套,密封套92包覆在密封盘91的外表面上,使双向密封活门9压紧在上密封唇口14上或下密封唇口13上时,上密封唇口14或下密封唇口13的封堵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在安装时,可将阀体1安装在车辆油箱附近,将驱动控制杆2的气源和用于控制气压的气压控制元件安装在车辆受保护(电控)或易操作(手控)的部位,并将输送压缩空气的管道与气路接头7连接,当向活塞腔8内充气时,活塞腔8顶部的压强变大,推动控制杆2、双向密封活门9向下移动,使回位弹簧4逐渐被压缩,最终使双向密封活门9下表面抵紧在下密封唇口13上,此时,副油箱出口2a与发动机进油口3a连通,副油箱出口2a与发动机回油口3b连通,封闭主油箱通道。

当活塞腔8顶部进行排气时,活塞腔8顶部的压强逐渐变小,当活塞腔8顶部的压强小于回位弹簧4的弹力时,回位弹簧4的弹力推动双向密封活门9、控制杆2向上运动,使双向密封活门9的上表面抵紧在上密封唇口14上,此时,主油箱出口1a与发动机进油口3a连通,主油箱进口1b与发动机回油口3b连通,封闭副油箱通道。

本实用新型通过气压驱动控制杆2、双向密封活门9上下移动,使用于控制气压的气压控制元件与本实用新型可分离安装,使气压控制元件可安装在受保护(电控)或易操作(手控)的部位控制气路的进排气,从而使控制元件可受到有效保护,不仅使双油箱转换阀可适应不同的环境和气候的使用,且可以满足商用货车、工程机械严酷的泥污污染。

本实用新型还可调整阀体1的密封结构,使本实用新型可在水下进行工作;同时,双向密封活门9的驱动方式采用传动的机械结构,成本低廉、结构可靠、体积轻便、防水防尘,耐腐蚀、耐老化,在恶劣的使用环境下具有更优良的使用性能。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应用到车辆和工程机械上,当车辆配备主副油箱时,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感应气体压力从而实现主副油箱与发动机之间油路的切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