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专用车桥壳连体全功率取力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204300发布日期:2021-08-10 14:09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一种专用车桥壳连体全功率取力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专用车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专用车桥壳连体全功率取力器。



背景技术:

取力器又称功率输出器,一般是由齿轮箱、离合器及控制器组合而成,与变速箱低档齿轮或副箱输出轴连接,与举升泵等取力装置的输入轴连接,是变速箱里的一个单独的档位,挂上这一档,一加油门,举升泵就可以运转了。现有的取力器多数仅能够将实现动力单独传输,不能够同时实现取力输出及行走等功能;行走时,通常需要多设置一个发动机来实现,这样不仅造成能源浪费,还增大尾气排放,而且还造成一定的空间占用;另外,操作也比较复杂,不便于汽车底盘的改装。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专用车桥壳连体全功率取力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专用车桥壳连体全功率取力器,包含设置在后桥桥壳前侧上的连体式取力器齿轮箱或分体式取力器齿轮箱;所述连体式取力器齿轮箱或分体式取力器齿轮箱与所述后桥桥壳前侧固定连接或可拆卸式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连体式取力器齿轮箱包含一端穿套在后桥输入轴上、并与后桥桥壳前侧呈连体连接的第一齿轮箱体以及依次穿设在所述第一齿轮箱体内并装套在所述后桥输入轴上的第一挂档滑套及第一主动齿轮;

在所述第一齿轮箱体远离后桥桥壳及后桥输入轴的一端内还穿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取力输出轴;

在所述第一齿轮箱体内且位于第一取力输出轴与后桥输入轴之间还穿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取力中间轴;

在所述第一齿轮箱体内且位于后桥输入轴远离第一取力中间轴的一侧还穿设有一个第一挂档拨叉轴;

在每个所述第一取力中间轴上均装套有一个第一取力中间轴齿轮;

在每个所述第一取力输出轴上均装套有一个第一取力输出轴齿轮;

在所述第一挂档拨叉轴上装套有一个第一挂档拨叉;

所述后桥输入轴一侧通过其上装套有的第一主动齿轮同一个与之相对应的第一取力中间轴上装套有的第一取力中间轴齿轮相啮合传动配合,另一侧通过其上装套有的第一挂档滑套通同所述第一挂档拨叉轴上装套有的第一挂档拨叉相卡接配合;

每个所述第一取力中间轴一侧通过其上装套有的第一取力中间轴齿轮同后桥输入轴上装套有的第一主动齿轮相啮合传动配合或同一个与之相对应的第一取力中间轴上装套有的第一取力中间轴齿轮相啮合传动配合,另一侧通过其上装套有的第一取力中间轴齿轮同一个与之相对应的第一取力中间轴上装套有的第一取力中间轴齿轮相啮合传动配合或同一个与之相对应的第一取力输出轴上装套有的第一取力输出轴齿轮相啮合传动配合;

每个所述第一取力输出轴一侧通过其上装套有的第一取力输出轴齿轮同一个与之相对应的第一取力中间轴上装套有的第一取力中间轴齿轮相啮合传动配合或同一个与之相对应的第一取力输出轴上装套有的第一取力输出轴齿轮相啮合传动配合,另一端同一个与之相对应的第一取力输出轴上装套有的第一取力输出轴齿轮相啮合传动配合或悬空设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后桥输入轴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上均分别装套有一个后桥输入轴轴承;在每个所述第一取力中间轴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上均分别装套有一个第一取力中间轴轴承;在每个所述第一取力输出轴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上均分别装套有一个第一取力输出轴轴承;所述后桥输入轴通过其输入端和输出端上各自装套有的后桥输入轴轴承与所述第一齿轮箱体呈转动配合;每个所述第一取力中间轴通过其输入端和输出端上各自装套有的第一取力中间轴轴承与所述第一齿轮箱体呈转动配合;每个所述第一取力输出轴通过其输入端和输出端上各自装套有的第一取力输出轴轴承与所述第一齿轮箱体呈转动配合。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后桥输入轴的输入端上还装套有一个后桥输入突缘及后桥输入突缘锁紧螺母;所述后桥输入突缘通过所述后桥输入突缘锁紧螺母锁固在所述后桥输入轴的输入端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每个所述第一取力输出轴的输出端上均还装套有一个第一取力输出突缘及第一取力输出突缘锁紧螺母;每个所述第一取力输出突缘均通过一个第一取力输出突缘锁紧螺母锁固在与之相对应的第一取力输出轴的输出端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每个所述第一取力中间轴的输入端均还设置有一个第一取力中间轴端盖;且每个所述第一取力中间轴端盖均与所述第一齿轮箱体固定连接;在每个所述第一取力输出轴的输出端均还设置有一个第一取力输出轴端盖,且每个所述第一取力输出轴端盖均与所述第一齿轮箱体固定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分体式取力器齿轮箱包含有一端穿套在后桥输入轴上、并与后桥桥壳前侧呈可拆卸式连接的第二齿轮箱体、以及与第二齿轮箱体呈可拆卸式连接的第三齿轮箱体、以及穿设在所述第二齿轮箱体内的第一输入轴、第二输入轴及第一转承轴、以及穿设在所述第三齿轮箱体内的第二转承轴及第二取力输出轴,在所述第一输入轴上还装套有第一输入轴齿轮及第一输入轴挂挡滑套,在所述第一转承轴上还装套有第一转承轴齿轮,在所述第二转承轴上还装套有第二转承轴齿轮,在所述第二取力输出轴上还装套有第二取力输出轴齿轮;

所述第一输入轴一端露设在第二齿轮箱体外、并套设着一个后桥输入突缘,另一端穿设在第二齿轮箱体内、并与所述第二输入轴相连接;

所述第二输入轴一端穿设在第二齿轮箱体内、并与所述第一输入轴相连,另一端穿设在后桥桥壳内、并与后桥输入轴相连;

所述第一转承轴一端穿设在第二齿轮箱体内、并通过一个中间齿轮与所述第一输入轴上装套有的第一输入轴齿轮相啮合配合,另一端穿出第二齿轮箱体、并与穿设在第三齿轮箱体内的第二转承轴相连;

所述第二取力输出轴一端穿设在第三齿轮箱体内、并通过其上装套有的第二取力输出轴齿轮与第二转承轴上装套有的第二转承轴齿轮相啮合配合,另一端穿出第三齿轮箱体、并套设着一个第二取力输出突缘。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第二齿轮箱体上还穿设有一个第二挂档拨叉轴,在所述第二挂档拨叉轴上还装套有一个第二挂档拨叉,所述第二挂档拨叉轴通过其上装套有的第二挂档拨叉与第一输入轴上装套有的第一输入轴挂挡滑套相卡接配合。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第一输入轴上还装套有第一输入轴轴承,在所述第一转承轴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上均装套有一个第一转承轴轴承,在所述第二转承轴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上均装套有一个第二转承轴轴承;在所述第二取力输出轴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上均装套有一个第二取力输出轴承;在所述第二输入轴上还装套有第二输入轴轴承;所述第一转承轴通过其输入端和输出端上各自装套有的第一转承轴轴承与所述第二齿轮箱体呈转动配合;所述第二转承轴通过其输入端和输出端上各自装套有的第二转承轴轴承与所述第三齿轮箱体呈转动配合;所述第二取力输出轴通过其输入端和输出端上各自装套有的第二取力输出轴承与所述第三齿轮箱体呈转动配合;所述第三齿轮箱体位于所述第二齿轮箱体与所述后桥桥壳相连接部位的四周。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第一转承轴的输入端上还装套有一个第一转承轴端盖;在所述第二转承轴的输出端上还装套有一个第二转承轴端盖;在所述第二取力输出轴的输入端上还装套有一个第二取力输出轴端盖。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可以使原专用车采用的双发动机结构改为单发动机结构,大大节约了能源,减少了尾气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

(2)突破了专用车底盘空间狭小问题的限制,采用将齿轮箱集成在定制的后桥壳总成上,使结构更为紧凑,大大方便了专用车底盘的改装布置;

(3)采用一个操纵手柄控制停车取力、行走取力及行走三种功能,大大简化了操作过程,提高了使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说明:100、后桥桥壳;200、连体式取力器齿轮箱;201、第一齿轮箱体;202、第一挂档滑套;203、第一主动齿轮;204、第一取力中间轴;205、第一取力输出轴;206、第一挂档拨叉轴;207、第一取力中间轴齿轮;208、第一取力输出轴齿轮;209、第一挂档拨叉;210、后桥输入轴轴承;211、第一取力中间轴轴承;212、第一取力输出轴轴承;213、第一取力输出突缘;214、第一取力输出突缘锁紧螺母;215、第一取力中间轴端盖;216、第一取力输出轴端盖;217、花键套a;218、平键;219、滚针轴承;300、分体式取力器齿轮箱;301、第二齿轮箱体;302、第三齿轮箱体;303、第一输入轴;304、第二输入轴;305、第一转承轴;306、第二转承轴;307、第二取力输出轴;308、第一输入轴齿轮;309、第一输入轴挂挡滑套;310、第一转承轴齿轮;311、第二转承轴齿轮;312、第二取力输出轴齿轮;313、中间轴齿轮;314、第二取力输出突缘;315、第二挂档拨叉轴;316、第二挂档拨叉;317、第一输入轴轴承;318、第一转承轴轴承;319、第二转承轴轴承;320、第二取力输出轴承;321、第一转承轴端盖;322、第二转承轴端盖;323、第二取力输出轴端盖;324、花键套b;400、后桥输入轴;500、后桥输入突缘;600、后桥输入突缘锁紧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是如何实施的。

参阅图1和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专用车桥壳连体全功率取力器的第一种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该专用车桥壳连体全功率取力器具体包含有一个设置在后桥桥壳100前侧上的连体式取力器齿轮箱200;且该连体式取力器齿轮箱200与后桥桥壳100前侧固定连接。

具体的说,在本实施例中,参阅图1所示,该连体式取力器齿轮箱200包含一端穿套在后桥输入轴400上、并与后桥桥壳100前侧呈连体连接或可拆卸式连接的第一齿轮箱体201以及依次穿设在第一齿轮箱体201内并装套在后桥输入轴400上的第一挂档滑套202及第一主动齿轮203;在第一齿轮箱体201远离后桥桥壳100及后桥输入轴400的一端内还穿设有一个第一取力输出轴205;在第一齿轮箱体201内且位于第一取力输出轴205与后桥输入轴400之间还穿设有两个第一取力中间轴204;在第一齿轮箱体201内且位于后桥输入轴400远离第一取力中间轴204的一侧还穿设有一个第一挂档拨叉轴206;在每个第一取力中间轴204上均装套有一个第一取力中间轴齿轮207;在第一取力输出轴205上装套有一个第一取力输出轴齿轮208;在第一挂档拨叉轴206上装套有一个第一挂档拨叉209;

其中,后桥输入轴400一侧通过其上装套有的第一主动齿轮203同与之相邻的一个第一取力中间轴204上装套有的第一取力中间轴齿轮207相啮合传动配合,另一侧通过其上装套有的第一挂档滑套202与第一挂档拨叉轴206上装套有的第一挂档拨叉209相卡接配合;与后桥输入轴400相邻的一个第一取力中间轴204一侧通过其上装套有的第一取力中间轴齿轮207同后桥输入轴400上装套有的第一主动齿轮203相啮合传动配合连接,另一侧通过其上装套有的第一取力中间轴齿轮207同另一个第一取力中间轴204上装套有的第一取力中间轴齿轮207相啮合传动配合;第一取力输出轴205一侧通过其上装套有的第一取力输出轴齿轮208同与之相邻的一个第一取力中间轴204上装套有的第一取力中间轴齿轮207相啮合传动配合,另一端悬空设置。

更具体的说,在本实施例中,参阅图1和图2所示,在后桥输入轴400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上均分别装套有一个后桥输入轴轴承210;在每个第一取力中间轴204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上均分别装套有一个第一取力中间轴轴承211;在第一取力输出轴205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上均分别装套有一个第一取力输出轴轴承212;

其中,后桥输入轴400通过其输入端和输出端上各自装套有的后桥输入轴轴承210与第一齿轮箱体201呈转动配合连接;每个第一取力中间轴204通过其输入端和输出端上各自装套有的第一取力中间轴轴承211与第一齿轮箱体201呈转动配合连接;第一取力输出轴205通过其输入端和输出端上各自装套有的第一取力输出轴轴承212与第一齿轮箱体201呈转动配合连接。

更具体的说,在本实施例中,参阅图2所示,在后桥输入轴400的输入端上还装套有一个后桥输入突缘500及后桥输入突缘锁紧螺母600;该后桥输入突缘500通过后桥输入突缘锁紧螺母600锁固在后桥输入轴400的输入端上。

更具体的说,在本实施例中,参阅图2所示,在第一取力输出轴205的输出端上均还装套有一个第一取力输出突缘213及第一取力输出突缘锁紧螺母214;且第一取力输出突缘213通过第一取力输出突缘锁紧螺母214锁固在第一取力输出轴205的输出端上。

更具体的说,在本实施例中,参阅图2所示,在每个第一取力中间轴204的输入端还设置有一个第一取力中间轴端盖215;在第一取力输出轴205的输出端还设置有一个第一取力输出轴端盖216,且第一取力中间轴端盖215及第一取力输出轴端盖216均与第一齿轮箱体201固定连接,并分别用于将第一取力中间轴204及第一取力输出轴205的输入端隐藏在第一齿轮箱体201中。

更具体的说,在本实施例中,参阅图2所示,在后桥输入轴400与第一挂档滑套202之间还设置有一个花键套a217;在第一主动齿轮203与后桥输入轴400之间还设置有一个滚针轴承219;其中,花键套a217与后桥输入轴400之间采用平键218相连,与第一挂档滑套202之间采用花键(图中未示出)连接;第一主动齿轮203与后桥输入轴400之间采用滚针轴承219滑套连接,与第一挂档滑套202之间采用花键(图中未示出)连接,以实现挂脱档动作。

更具体的说,在本实施例中,参阅图1和图2所示,与每个第一取力中间轴齿轮207与其所对应的第一取力中间轴204之间、以及第一取力输出轴齿轮208与其所对应的第一取力输出轴205之间均是固定连接的;且与后桥输入轴400相邻的一个第一取力中间轴204上的第一取力中间轴齿轮207分别与第一主动齿轮203及另一个第一取力中间轴204上的第一取力中间轴齿轮207常啮合,远离后桥输入轴400的一个第一取力中间轴204上的第一取力中间轴齿轮207分别与第一取力输出轴齿轮208以及与与第一主动齿轮203相邻的一个第一取力中间轴齿轮207常啮合;但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实际需要,也可以将与每个第一取力中间轴齿轮207与其所对应的第一取力中间轴204之间、以及第一取力输出轴齿轮208与其所对应的第一取力输出轴205之间设置为滑动连接或转动连接;将第一取力中间轴齿轮207与第一主动齿轮203之间及第一取力输出轴齿轮208之间设置为不常啮合,而是通过拨叉(即离合器)推动来实现啮合。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取力中间轴204及第一取力输出轴205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即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当第一取力中间轴204及第一取力输出轴205设置有一个时,则第一取力中间轴204与第一取力输出轴205之间直接通过齿轮啮合在一起;当第一取力中间轴204及第一取力输出轴205均设置有多个时,则多个第一取力中间轴204相互之间依次啮合在一起,同理多个及第一取力输出轴205相互之间也是依次相啮合在一起,然后再让位于首端的第一取力中间轴204与后桥输入轴400相齿合在一起,让位于尾端的第一取力中间轴204与位于首端的第一取力输出轴205相啮合在一起,这样就可以实现将后桥输入轴400的动力将多个第一取力中间轴204输出至多个第一取力输出轴205。

参阅图3和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专用车桥壳连体全功率取力器的第二种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该专用车桥壳连体全功率取力器具体包含有一个设置在后桥桥壳100前侧上的分体式取力器齿轮箱300;且该分体式取力器齿轮箱300与后桥桥壳100前侧可拆卸式连接。

具体的说,在本实施例中,参图3所示,分体式取力器齿轮箱300包含有一端穿套在后桥输入轴400上、并与后桥桥壳100前侧呈可拆卸式连接的第二齿轮箱体301、以及与第二齿轮箱体301可拆卸式连接的第三齿轮箱体302、以及穿设在第二齿轮箱体301内的第一输入轴303、第二输入轴304及第一转承轴305、以及穿设在第三齿轮箱体内的第二转承轴306及第二取力输出轴307,在第一输入轴303上还装套有第一输入轴齿轮308及第一输入轴挂挡滑套309,在第一转承轴305上还装套有第一转承轴齿轮310,在第二转承轴306上还装套有第二转承轴齿轮311,在第二取力输出轴307上还装套有第二取力输出轴齿轮312;

其中,第一输入轴303一端露设在第二齿轮箱体301外,并套设着一个后桥输入突缘500,另一端穿设在第二齿轮箱体301内,并与第二输入轴304相连接;第二输入轴304一端穿设在第二齿轮箱体301内,并与第一输入轴303相连,另一端穿设在后桥桥壳100内,并与后桥输入轴400相连;第一转承轴305一端穿设在第二齿轮箱体301内,并通过一个中间齿轮313与第一输入轴303上装套有的第一输入轴齿轮308相啮合配合,另一端穿出第二齿轮箱体301并与穿设在第三齿轮箱体302内的第二转承轴306相连;第二取力输出轴307一端穿设在第三齿轮箱体302内,并通过其上装套有的第二取力输出轴齿轮312与第二转承轴306上装套有的第二转承轴齿轮311相啮合配合,另一端穿出第三齿轮箱体302,并套设着一个第二取力输出突缘314。

更具体的说,在本实施例中,参阅图3和图4所示,在第二齿轮箱体301上还穿设有一个第二挂档拨叉轴315,在第二挂档拨叉轴315上还装套有一个第二挂档拨叉316,第二挂档拨叉轴315通过其上装套有的第二挂档拨叉316与第一输入轴303上装套有的第一输入轴挂挡滑套309相卡接配合。

更具体的说,在本实施例中,参阅4所示,在第一输入轴303上还装套有第一输入轴轴承317,在第一转承轴305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上均装套有一个第一转承轴轴承318,在第二转承轴306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上均装套有一个第二转承轴轴承319;在第二取力输出轴307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上均装套有一个第二取力输出轴承320;第一输入轴303通过其上装套有的第一输入轴轴承317与第二齿轮箱体301呈转动配合;第一转承轴305通过其输入端和输出端上各自装套有的第一转承轴轴承318与第二齿轮箱体301呈转动配合;第二转承轴306通过其输入端和输出端上各自装套有的第二转承轴轴承319与第三齿轮箱体302呈转动配合;第二取力输出轴307通过其输入端和输出端上各自装套有的第二取力输出轴承320与第三齿轮箱体302呈转动配合;第三齿轮箱体302位于第二齿轮箱体301与后桥桥壳100相连接部位的四周。

更具体的说,在本实施例中,参阅图4所示,在第一转承轴305的输入端上还装套有一个第一转承轴端盖321;在第二转承轴306的输出端上还装套有一个第二转承轴端盖322;在第二取力输出轴307的输入端上还装套有一个第二取力输出轴端盖323。

更具体的说,在本实施例中,参阅图3所示,在第一输入轴303与第一输入轴挂挡滑套309之间还设置有一个花键套b324,且花键套b324通过滚针轴承穿套在第一输入轴303上,并分别与第一输入轴挂挡滑套309及第一输入轴齿轮308相连。

更具体的说,在本实施例中,参阅图3和图4所示,第一转承轴齿轮310与第一转承轴305之间、第二转承轴齿轮311与第二转承轴306之间、以及第二取力输出轴齿轮312与第二取力输出轴307之间均是固定连接的,且第一输入轴齿轮308与中间齿轮313之间、中间齿轮313与第一转承轴齿轮310之间、第二转承轴齿轮311与第二取力输出轴齿轮312之间均是常啮合的;但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实际需要,也可以将,第一转承轴齿轮310与第一转承轴305之间、第二转承轴齿轮311与第二转承轴306之间以及第二取力输出轴齿轮312与第二取力输出轴307之间设置为滑动连接或转动连接;将第一输入轴齿轮308与中间齿轮313之间、中间齿轮313与第一转承轴齿轮310之间、第二转承轴齿轮311与第二取力输出轴齿轮312之间设置为不常啮合,而是通过而是通过拨叉(即离合器)推动来实现啮合。

同第一种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取力输出轴307的数量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即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专用车桥壳连体全功率取力器,可以实现停车取力、行走取力以及行走三种功能;下面以第二种实施例为具体阐述一下本实用新型是如何分别实现停车取力、行走取力以及行走这三种功能的:

(1)停车取力:首先由发动机将动力经变速箱传递到第一输入轴303,然后通过第二挂档拨叉316推动第一输入轴挂挡滑套309与第一输入轴303及第一输入轴齿轮308同时与花键套b324连接,并将动力传递至中间齿轮313,然后再中间齿轮313经过由第一转承轴齿轮310、第二转承轴齿轮311最终传递至第二取力输出轴307,实现取力输出;

(2)行走取力:首先由发动机将动力经变速箱传递到第一输入轴303,然后通过第二挂档拨叉316推动第一输入轴挂挡滑套309与第一输入轴303、第一输入轴齿轮308及第二输入轴304同时连接,并将动力分别传递至中间齿轮313以及后桥输入轴400,然后再中间齿轮313经过由第一转承轴齿轮310、第二转承轴齿轮311最终传递至第二取力输出轴307,实现取力输出及行走;

(3)行走:首先由发动机将动力经变速箱传递到第一输入轴303,然后通过第二挂档拨叉316推动第一输入轴挂挡滑套309与第一输入轴303及第二输入轴304同时连接,并将动力传递至后桥输入轴400,实现行走。

最后说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