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挂移门系统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20770发布日期:2021-09-22 20:33阅读: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外挂移门系统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外挂移门系统密封结构,属于车辆门系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门系统密封是轨道交通车辆门系统的重要性能参数,其性能直接影响门系统能否正常工作。
3.若用于密封门系统的密封装置发生故障,门系统的隔音、防水等性能将会受到直接影响,影响乘客乘坐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4.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外挂移门系统密封结构。
5.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6.一种外挂移门系统密封结构,包括:密封框架、门扇,所述密封框架包括侧边框、顶框、底框,所述门扇包括左门扇,右门扇,所述侧边框设置有向内弯折的弧形侧边,所述顶框、底框包括:第一楔形体、长方体、第二楔形体,第一楔形体、第二楔形体两端最宽处分别连接在长方体两侧;所述左门扇顶部、底部分别设置有与第一楔形体的垂直斜面相楔合的第一密封胶条;右门扇顶部、底部分别设置有与第二楔形体的垂直斜面相楔合的第二密封胶条;所述左门扇、右门扇两个侧边分别设置有第三密封胶条。
7.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左门扇顶部后端设置有胶条安装槽,胶条安装槽内卡接有第一密封胶条的安装部、第一密封胶条的接触部与顶框的第一楔形体的垂直斜面相楔合;所述右门扇顶部部后端设置有胶条安装槽,胶条安装槽内卡接有第二密封胶条的安装部、第二密封胶条的接触部与顶框的第二楔形体的垂直斜面相楔合。
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右门扇底部后端设置有胶条安装槽,胶条安装槽内卡接有第二密封胶条的安装部、第二密封胶条的接触部与底框的第二楔形体的垂直斜面相楔合;所述左门扇底部后端设置有胶条安装槽,胶条安装槽内卡接有第一密封胶条的安装部、第一密封胶条的接触部与底框的第一楔形体的垂直斜面相楔合。
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左门扇侧边后端设置有胶条安装槽,胶条安装槽内卡接有第三密封胶条的安装部、第三密封胶条的接触部与侧边框上的弧形侧边相接触;所述右门扇侧边后端设置有胶条安装槽,胶条安装槽内卡接有第三密封胶条的安装部、第三密封胶条的接触部与侧边框上的弧形侧边相接触。
1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密封胶条、第二密封胶条、第三密封胶条均采用弯曲的弧形结构。
1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安装部内设置有通孔,方便安装部挤压入胶条安装槽。
12.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接触部内设置有通孔,方便接触部与框体之间挤压。
13.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外挂移门系统密封结构,本设计提高了外挂移
门系统的整体密封性能,减小了系统移动时的阻力,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爆炸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密封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顶框或底框顶面附视图。
17.图4为密封框架前面正视图。
18.图5为左门扇顶部与顶框密封结构放大图。
19.图6为右门扇底部与底框密封结构放大图。
20.图7为左门扇侧边与侧边框密封结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22.如图1

4所示,一种外挂移门系统密封结构,包括:密封框架1、门扇2,所述密封框架1包括侧边框101、顶框102、底框103,所述门扇2包括左门扇201,右门扇202,所述侧边框101设置有向内弯折的弧形侧边1011,所述顶框102、底框103包括:第一楔形体1012、长方体1013、第二楔形体1014,第一楔形体1012、第二楔形体1014两端最宽处分别连接在长方体1013两侧;所述左门扇201顶部、底部分别设置有与第一楔形体1012的垂直斜面111相楔合的第一密封胶条3;右门扇202顶部、底部分别设置有与第二楔形体1014的垂直斜面111相楔合的第二密封胶条4;所述左门扇201、右门扇202两个侧边分别设置有第三密封胶条5。
23.如图5所示,所述左门扇201顶部后端设置有胶条安装槽6,胶条安装槽6内卡接有第一密封胶条3的安装部7、第一密封胶条3的接触部8与顶框102的第一楔形体1012的垂直斜面111相楔合;所述右门扇202顶部部后端设置有胶条安装槽,胶条安装槽内卡接有第二密封胶条4的安装部、第二密封胶条4的接触部与顶框102的第二楔形体1014的垂直斜面111相楔合。
24.如图6所示,所述右门扇202底部后端设置有胶条安装槽6,胶条安装槽6内卡接有第二密封胶条4的安装部7、第二密封胶条3的接触部8与底框103的第二楔形体1014的垂直斜面111相楔合;所述左门扇201底部后端设置有胶条安装槽6,胶条安装槽6内卡接有第一密封胶条3的安装部7、第一密封胶条3的接触部8与底框103的第一楔形体1012的垂直斜面111相楔合。
25.如图7所示,所述左门扇201侧边后端设置有胶条安装槽6,胶条安装槽6内卡接有第三密封胶条5的安装部7、第三密封胶条5的接触部8与侧边框101上的弧形侧边1011相接触;所述右门扇202侧边后端设置有胶条安装槽6,胶条安装槽6内卡接有第三密封胶条5的安装部7、第三密封胶条5的接触部8与侧边框101上的弧形侧边1011相接触。
26.所述第一密封胶条、第二密封胶条、第三密封胶条均采用弯曲的弧形结构。
27.所述安装部内设置有通孔,方便安装部挤压入胶条安装槽。
28.所述接触部内设置有通孔,方便接触部与框体之间挤压。
29.实施例:
30.使用时,门扇顶部、底部的密封胶条与顶框、底框两端楔形体的垂直斜面相接触,
由于密封胶条也采用与垂直斜面相楔合的结构,所以,相较于传统结构,本设计密封胶条与框架之间不仅有因为弯曲的弧形结构给密封胶条一个竖直向内的推力,还因为楔合结构带来一个水平方向的摩擦力,从而保证门系统关锁到位后门扇与密封框架顶部与底部进一步密封效果。
31.门扇侧边的密封胶条利用弯曲的弧形结构给密封胶条一个竖直向内的推力,保证门系统关锁到位后门扇与密封框架侧边框密封效果,同时,在门扇开关过程中,侧边框采用向内弯折的弧形侧边结构,产生一个爬坡效果的移动结构,有效的减小了门扇侧边密封胶条移动时的阻力。
32.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外挂移门系统密封结构,包括密封框架、门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框架包括侧边框、顶框、底框,所述门扇包括左门扇,右门扇,所述侧边框设置有向内弯折的弧形侧边,所述顶框、底框包括:第一楔形体、长方体、第二楔形体,第一楔形体、第二楔形体两端最宽处分别连接在长方体两侧;所述左门扇顶部、底部分别设置有与第一楔形体的垂直斜面相楔合的第一密封胶条;右门扇顶部、底部分别设置有与第二楔形体的垂直斜面相楔合的第二密封胶条;所述左门扇、右门扇两个侧边分别设置有第三密封胶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挂移门系统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门扇顶部后端设置有胶条安装槽,胶条安装槽内卡接有第一密封胶条的安装部、第一密封胶条的接触部与顶框的第一楔形体的垂直斜面相楔合;所述右门扇顶部部后端设置有胶条安装槽,胶条安装槽内卡接有第二密封胶条的安装部、第二密封胶条的接触部与顶框的第二楔形体的垂直斜面相楔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挂移门系统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右门扇底部后端设置有胶条安装槽,胶条安装槽内卡接有第二密封胶条的安装部、第二密封胶条的接触部与底框的第二楔形体的垂直斜面相楔合;所述左门扇底部后端设置有胶条安装槽,胶条安装槽内卡接有第一密封胶条的安装部、第一密封胶条的接触部与底框的第一楔形体的垂直斜面相楔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挂移门系统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门扇侧边后端设置有胶条安装槽,胶条安装槽内卡接有第三密封胶条的安装部、第三密封胶条的接触部与侧边框上的弧形侧边相接触;所述右门扇侧边后端设置有胶条安装槽,胶条安装槽内卡接有第三密封胶条的安装部、第三密封胶条的接触部与侧边框上的弧形侧边相接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挂移门系统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胶条、第二密封胶条、第三密封胶条均采用弯曲的弧形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2

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外挂移门系统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内设置有通孔。7.根据权利要求2

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外挂移门系统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内设置有通孔。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外挂移门系统密封结构,所述侧边框设置有向内弯折的弧形侧边,所述顶框、底框包括:第一楔形体、长方体、第二楔形体,第一楔形体、第二楔形体两端最宽处分别连接在长方体两侧;所述左门扇顶部、底部分别设置有与第一楔形体的垂直斜面相楔合的第一密封胶条;右门扇顶部、底部分别设置有与第二楔形体的垂直斜面相楔合的第二密封胶条;所述左门扇、右门扇两个侧边分别设置有第三密封胶条。本实用新型提高了外挂移门系统的整体密封性能,减小了系统移动时的阻力,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应用前景。应用前景。


技术研发人员:徐旺锋 吴社杰 陈钢勇 王逢元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康尼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11
技术公布日:2021/9/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