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车后桥综合维修托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568317发布日期:2021-09-08 02:04阅读:53来源:国知局
客车后桥综合维修托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辅助维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客车后桥综合维修托架。


背景技术:

2.目前,公共汽车进行维修时,大多需要利用到千斤顶,但部分车型质量较大,比如比亚迪k8,后轮轮变电机连接后桥质量约1271kg,现有千斤顶针对质量大的车辆定位操作比较麻烦、费力。
3.因此现有技术有待于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客车后桥综合维修托架,旨在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及的技术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客车后桥综合维修托架,包括板体、设置于板体底部的移动机构、设置于板体顶部的两个支撑组件、设置于板体顶部的第一导轨组件和可在导轨组件上进行滑动的第一滑动机构,第一滑动机构上设置有第一定位柱,两个支撑组件分别位于第一导轨组件的左右两侧。
6.优选地,还包括调节高度组件,支撑组件通过调节高度组件设置于板体上。
7.优选地,调节高度组件包括螺杆和套设于螺杆上的固定件,螺杆与板体上的螺纹孔连接,支撑组件设置于螺杆顶部。
8.优选地,支撑组件的截面呈l型。
9.优选地,第一导轨组件包括第一条形导轨和平行于第一条形导轨的第二条形导轨。
10.优选地,移动机构包括承载体、可在第一条形导轨上滑动的第一滑块和可在第二条形导轨上滑动的第二滑块,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分别设置于承载体的左右两侧,第一定位柱设置于承载体上。
11.优选地,板体上设置有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
12.本实用新型的客车后桥综合维修托架,有益效果如下:
13.基于移动机构设置,能够将维修托架移动到后桥下方,再通过第一滑动机构调整第一定位柱位置,以便于第一定位柱与车辆后桥上的定位孔快速、便捷实现定位;再通过支撑组件实现车辆后桥固定。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客车后桥综合维修托架的第一三维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客车后桥综合维修托架的第二三维示意图。
16.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17.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需要注意的是,相关术语如“第一”、“第二”等可以用于描述各种组件,但是这些术语并不限制该组件。这些术语仅用于区分一个组件和另一组件。例如,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第一组件可以被称为第二组件,并且第二组件类似地也可以被称为第一组件。术语“和/或”是指相关项和描述项的任何一个或多个的组合。
18.如图1、图2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客车后桥综合维修托架的第一三维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客车后桥综合维修托架的第二三维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客车后桥综合维修托架,包括板体20、设置于板体20底部的移动机构10、设置于板体20顶部的两个支撑组件51、设置于板体20顶部的第一导轨组件和可在第一导轨组件上进行滑动的第一滑动机构,第一滑动机构上设置有第一定位柱40,两个支撑组件51分别位于第一导轨组件的左右两侧。本实用新型的客车后桥综合维修托架,有益效果如下:基于移动机构设置,能够将维修托架移动到后桥下方,再通过第一滑动机构调整第一定位柱位置,以便于第一定位柱与车辆后桥上的定位孔快速、便捷实现定位;再通过支撑组件实现车辆后桥固定。
19.其中,第一滑动机构以及第一定位柱构成千斤顶,承重可达2.5吨。
20.具体地,如图1、图2所示,还包括调节高度组件,支撑组件通过调节高度组件设置于板体上;调节高度组件包括螺杆71和套设于螺杆上的固定件72,螺杆与板体上的螺纹孔连接,支撑组件51设置于螺杆71顶部;固定件72上开设有固定孔721,以便于紧固螺栓穿过固定孔实现固定;
21.其中,支撑组件的截面呈l型;支撑组件的数量可以为四个;如图1所示,四个支撑组件呈矩形的四端点分布;还包括设置于板体上的中部支撑组件60,中部支撑组件60位于四个支撑组件所成矩形分布的中心。
22.如图1所示,第一导轨组件包括第一条形导轨21和平行于第一条形导轨的第二条形导轨22;第二条形导轨22上开设有滑动腔221,以便于第二滑块32卡入滑动腔221内并进行移动;第一导轨组件为两个条形导轨组成;属于双轨结构设计,稳定性高。
23.如图1所示,第一滑动机构包括承载体30、可在第一条形导轨上滑动的第一滑块31和可在第二条形导轨上滑动的第二滑块32,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分别设置于承载体30的左右两侧,第一定位柱40设置于承载体30上。本优选实施例对于第一滑动机构进行具体结构限定;通过双滑块分别在不同条形导轨上,提高承载体移动稳定性,保证第一定位柱位置调整时的稳定性。
24.如图1,优选地,板体上设置有第一把手81和第二把手82;方便维修人员双手分别控制不同把手,将维修托架推进去车辆后桥底部。
25.如图1所示,移动机构包括四个带有锁紧功能的滑轮。
26.对于第一把手、第二把手、第一滑动机构、第一定位柱、第一导轨机构等,实际数量均为两个;在板体上的分布呈对称式设计。
27.本实用新型为满足车辆维修工作所需,通过多次试验和技术改造,自主研发出客车后桥综合维修托架。对拆装后桥、气囊、电机、悬架等各部位拆装起到安全保护作用。 客车后桥综合维修托架操作简便,省时省力,减低一线员工劳动强度,对比人工拆检确保安全。
28.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客车后桥综合维修托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板体、设置于板体底部的移动机构、设置于板体顶部的两个支撑组件、设置于板体顶部的第一导轨组件和可在第一导轨组件上进行滑动的第一滑动机构,第一滑动机构上设置有第一定位柱,两个支撑组件分别位于第一导轨组件的左右两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客车后桥综合维修托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高度组件,支撑组件通过调节高度组件设置于板体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客车后桥综合维修托架,其特征在于,调节高度组件包括螺杆和套设于螺杆上的固定件,螺杆与板体上的螺纹孔连接,支撑组件设置于螺杆顶部。4.如权利要求1所述客车后桥综合维修托架,其特征在于,支撑组件的截面呈l型。5.如权利要求1所述客车后桥综合维修托架,其特征在于,第一导轨组件包括第一条形导轨和平行于第一条形导轨的第二条形导轨。6.如权利要求5所述客车后桥综合维修托架,其特征在于,第一滑动机构包括承载体、可在第一条形导轨上滑动的第一滑块和可在第二条形导轨上滑动的第二滑块,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分别设置于承载体的左右两侧,第一定位柱设置于承载体上。7.如权利要求1所述客车后桥综合维修托架,其特征在于,板体上设置有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客车后桥综合维修托架,包括板体、设置于板体底部的移动机构、设置于板体顶部的两个支撑组件、设置于板体顶部的第一导轨组件和可在第一导轨组件上进行滑动的第一滑动机构,第一滑动机构上设置有第一定位柱,两个支撑组件分别位于第一导轨组件的左右两侧。本实用新型的客车后桥综合维修托架,有益效果如下:基于移动机构设置,能够将维修托架移动到后桥下方,再通过第一滑动机构调整第一定位柱位置,以便于第一定位柱与车辆后桥上的定位孔快速、便捷实现定位;再通过支撑组件实现车辆后桥固定。组件实现车辆后桥固定。组件实现车辆后桥固定。


技术研发人员:夏志红 陈林昌 张冲 钟焕雄 王彦军 喻卫华 黎立如 温庆明 唐知元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巴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第五分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29
技术公布日:2021/9/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