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背门内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99630发布日期:2021-11-15 23:18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后背门内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后背门内板。


背景技术:

2.后背门内板作为汽车内的支撑性零部件,在设计时需考虑可靠性能,耐久,安全、空间布置及美观要求等多个要求,同时根据市场、成本及轻量化需求,需要对背门在保证功能的可靠性的前提下尽量降低重,实现轻量化设计,现有后背门内板为保证安装点刚度要求,气撑杆的刚强度问题,背门本身的弯扭刚度要求,锁扣刚强度要求,因而对后背门内板的厚度设计往往偏高,加强件偏大,导致背门本身厚度偏高,增加了本门内板的重量,不满足轻量化设计要求。
3.因此,为解决以上问题,需要一种后背门内板,能够满足后背门内板的结构强度要求,同时还能降低后背门内板的厚度,实现轻量化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后背门内板,能够满足后背门内板的结构强度要求,同时还能降低后背门内板的厚度,实现轻量化设计。
5.本实用新型的后背门内板,所述后背门内板的下侧沿后背门内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大圆弧凸面。
6.进一步,所述后背门内板的下侧还设置有加强梁ⅰ和加强梁ⅱ,所述加强梁ⅰ、加强梁ⅱ在后背门内板的长度方向上相背离的向上倾斜,与后背门内板依次形成三角形结构ⅰ、倒梯形结构和三角形结构ⅱ。
7.进一步,所述三角形结构ⅰ内还设置有加强梁ⅲ,将所述三角形结构ⅰ分隔为两个三角形结构ⅲ;
8.所述三角形结构ⅱ内设置有加强梁ⅳ,将所述三角形结构ⅱ分隔为两个三角形结构ⅳ。
9.进一步,所述加强梁ⅰ靠三角形结构ⅰ内侧的面为弧面。
10.进一步,所述弧面沿后背门内板高度方向靠上侧的弧面的曲率半径大于靠下侧的弧面的曲率半径。
11.进一步,所述倒梯形结构的下侧还设置有倒梯形通孔。
12.进一步,所述倒梯形结构的上侧还设置有倒梯形凹槽。
13.进一步,所述后背门内板的气撑杆位置设置有凹槽。
14.进一步,所述后背门的上部还设置有用于对饰件安装定位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沿后背门内板的玻璃安装框架设置。
15.进一步,所述铰链安装孔处还设置有加强凸起。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后背门内板,通过设置大圆弧凸面,不仅提高了后背门内板的结构强度和刚度,降低了后背门内板的重量,实现轻量化设
计,同时还降低了生产成本,还增强了美观性;同时还提高了设置于大圆弧凸面上的安装孔刚度,从而提高了安装配合的牢固性、可靠性。
附图说明
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后背门内板,所述后背门内板的下侧沿后背门内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大圆弧凸面1;通过设置大圆弧凸面1,不仅提高了后背门内板的结构强度和刚度,从而取消了原有的加强件设置,不仅降低了后背门内板的重量,实现轻量化设计,同时还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还增强了美观性;同时还提高了设置于大圆弧凸面上的安装孔刚度,从而提高了安装配合的牢固性、可靠性;所述大圆弧凸面为沿后背门内板宽度方向靠车尾一侧凸出的圆弧面,所述大圆弧凸面设置于后背门的下侧,并沿后背门内板长度方向的中心对称的设置于后背门内板的两端,以使得安装于大圆弧凸面上的缓冲块产生沿后背门内板长度方向相向的作用力相互抵消,起到了稳定背门的作用,进一步增加了后背门内板的可靠性;所述大圆弧凸面的安装孔及缓冲块的设置位置及功能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20.本实施例中,所述后背门内板的下侧还设置有加强梁ⅰ6和加强梁ⅱ7,所述加强梁ⅰ6、加强梁ⅱ7在后背门内板的长度方向上相背离的向上倾斜,与后背门内板依次形成三角形结构ⅰ9、倒梯形结构10和三角形结构ⅱ11;通过采用该结构设置,增加了后背门内板下侧的结构强度,同时还提高了结构紧凑性,降低了重量,节约了生产成本;所述加强梁ⅰ6、加强梁ⅱ7在后背门内板的长度方向相背离的向上倾斜的含义为所述加强梁ⅰ6沿后背门内板长度方向朝向后背门内板的一端(设置加强梁ⅱ7一端)向上倾斜设置,并且所述加强梁ⅱ7沿后背门内板长度方向朝向后背门内板的另一端(设置加强梁ⅰ6一端)向上倾斜,从而在后背门内板的下侧构成三角形结构ⅰ9、倒梯形结构10和三角形结构ⅱ11,当然所述加强梁ⅰ、加强梁ⅱ的下端相连接,还可构成三个三角形结构的加强结构,在此不再赘述;所述加强梁ⅰ6、加强梁ⅱ7与后背门内板之间通过一体成型制造,当然还可采用焊接连接或其它形式的固定连接与后背门内板连为一体,在此不再赘述;所述后背门内板的下侧为沿后背门内板高度方向靠下一侧。
21.本实施例中,所述三角形结构ⅰ9内还设置有加强梁ⅲ5,将所述三角形结构ⅰ9分隔为两个三角形结构ⅲ9a;所述三角形结构ⅱ11内设置有加强梁ⅳ8,将所述三角形结构ⅱ11分隔为两个三角形结构ⅳ11a;通过采用该结构,进一步加强了后背门内板的结构强度,从而提高了后背门内板的可靠性、安全性;所述加强梁ⅲ5沿后背门内板长度方向从左到右逐渐升高设置将所述三角形结构ⅰ9分隔为两个三角形结构ⅲ9a,所述加强梁ⅳ11沿后背门内板长度方向从右往左逐渐升高将所述三角形结构ⅱ11分隔为两个三角形结构ⅳ11a,所述左、右对应于说明书附图中的左、右。当然,还可在三角形结构ⅲ、三角形结构ⅳ内设置加强梁构成新的加强结构来提高结构强度,在此不再赘述;所述加强梁ⅲ5、加强梁ⅳ8与后背门内板之间也通过一体成型制造,当然也可采用焊接或其它形式的固定连接,在此不再赘述。
22.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强梁ⅰ6靠三角形结构ⅰ内侧的面为弧面61;通过设置为弧面61,不仅能起到加强加强梁ⅰ6的结构强度,还具有美感的效果;所述弧面为向三角形结构ⅰ9的外侧凹陷,所述三角形结构ⅰ的内侧为三角形结构ⅰ向内一侧,所述三角形结构ⅰ的外侧为三角形结构ⅰ向外一侧,当然所述加强梁ⅰ靠三角形结构ⅰ内的面还可为斜面,在此不再赘述。
23.本实施例中,所述弧面6沿后背门内板高度方向靠上侧的弧面61a的曲率半径大于靠下侧的弧面61b的曲率半径;由于加强梁ⅰ的下端的受力最大,采用该结构设置,增强了加强梁ⅰ的下端的结构强度,从而增强了加强梁ⅰ的结构强度,进而提高了后背门内板的可靠性、安全性;所述加强梁ⅱ的结构与加强梁ⅰ的结构相同设置,在此不再赘述;所述加强梁ⅱ与加强梁ⅰ的结构相同设置。
24.本实施例中,所述倒梯形结构10的下侧还设置有倒梯形通孔10b;通过设置该结构,不仅能起到让位作用,还具有增加结构强度,降低重量的优点,当然,还可设置为三角形通孔,在此不再赘述;所述倒梯形的含义为沿后背门内板高度方向梯形的小端设置于下侧,梯形的大端设置于上侧。
25.本实施例中,所述倒梯形结构10的上侧还设置有倒梯形凹槽10a;通过设置倒梯形凹槽10b,从而起到对结构进行加强作用,当然,还可设置为三角形或其它形状结构凹槽,在此不再赘述。所述倒梯形凹槽指的是沿后背门内板高度方向梯形的小端设置于下侧,梯形的大端设置为上侧,这里设置为倒梯形凹槽,还具有适应倒梯形结构的效果,从而增加结构的紧凑性。
26.本实施例中,所述后背门内板的气撑杆位置设置有凹槽2;通过设置该凹槽2结构,不仅能增大缓冲块的布置空间,还能减小气撑杆安装面与气撑杆的夹角,从而降低后背门内板的受力,进而可降低后背门板的材料厚度或加强件,从而增加了结构紧凑性,还降低了后背门内板的重量,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
27.本实施例中,所述后背门的上部还设置有用于对饰件安装定位的安装槽3,所述安装槽3沿后背门内板的玻璃安装框架设置;所述安装槽沿后背门内板的玻璃安装框架设置;通过设置该结构的安装槽,不仅能起到对饰件的安装定位,从而增加结构紧凑性,还便于生产装配,提高了装配效率,同时还增强了安装槽周围的结构强度,提高了抗弯、抗扭强度。
28.本实施例中,所述铰链安装孔处还设置有加强凸起4;通过设置该结构的加强凸起4,不仅能提高铰链安装孔处的结构强度,还能保证设置于两侧的铰链安装孔的结构强度相同,使得受力更加均匀,同时还具有美感;所述加强凸起有两个,沿后背门内板长度方向设置于两铰链安装孔之间,并且关于后背门内板沿后背门内板长度方向的中心处对称设置;所述加强凸起为沿后背门内板宽度方向靠车尾一侧凸出设置。
29.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