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翼调整机构及可调整式乘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75327发布日期:2022-09-28 01:53阅读:41来源:国知局
侧翼调整机构及可调整式乘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一种侧翼调整机构及包括该侧翼调整机构的可调整式乘用装置。


背景技术:

2.儿童安全座椅,是一种专为不同体型或年龄段的儿童设计的装置,儿童在乘车过程中被束缚在安全座椅内,从而在汽车碰撞或突然减速的情况下,可以减少对儿童的冲压力以及限制儿童的身体移动,从而减轻对他们的伤害,能有效提高儿童乘车的安全性。
3.儿童安全座椅的主体结构通常包括支撑儿童头部的头靠、支撑儿童背部的背靠、以及座椅部分。通常而言,头靠可相对于背靠上下滑动,以适应不同儿童的需求。此外,随着市场的需求以及技术的革新,同时也是为了降低儿童在交通意外发生时所受到的撞击,提高儿童安全座椅的安全性以及舒适性,越来越多的儿童安全座椅开始在背靠两侧设置侧翼,以形成更为安全和舒适的封闭空间。
4.但是现有技术中的侧翼通常是固定的,不能随着头靠高度的调整而进行调整,因而存在的问题是,对于不同年龄段和体型的儿童而言,固定设置的侧翼不能提供更为贴合的舒适度,也相应降低了安全性。此外,在儿童安全座椅暂时不用而需要进行储藏时,或者在运输儿童安全座椅时,向外展开的侧翼使得儿童安全座椅占用更大的空间,造成不便。再者,在儿童安全座椅出厂前进行测试时也需要收折侧翼,因此极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不能随意收折和打开侧翼的儿童安全座椅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侧翼调整机构及包括该侧翼调整机构的可调整式乘用装置,其中借助侧翼调整机构可以随意地收折和打开侧翼,以满足可调整式乘用装置安全性、舒适性和测试等方面的要求。
6.为此,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案,提供了一种侧翼调整机构,用于调整头靠相对于背靠的高度以及侧翼的打开距离,所述侧翼调整机构包括:插销,设置于所述头靠上;以及斜槽,设置于所述侧翼上,在沿着所述背靠的纵向中心轴线从下向上朝向所述头靠延伸的方向上,所述斜槽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纵向中心轴线的距离逐渐减小,且所述插销能沿着所述斜槽上下滑动。
7.优选地,所述斜槽的下方设置有直滑槽,且所述斜槽的下方与所述直滑槽连通,所述插销能在所述直滑槽中上下滑动。
8.优选地,所述侧翼调整机构还包括回位件,所述回位件枢接于所述侧翼。
9.优选地,所述回位件整体呈u形,所述u形的底端为所述第一端,所述插销套设于所述第一端,且能沿所述回位件的u形滑动,所述u的开口端为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二端枢接于所述侧翼。
10.优选地,所述侧翼调整机构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连接在所述侧翼与所述回位件之间。
11.优选地,所述侧翼调整机构还包括弹簧定位件,设置于所述侧翼上用于定位所述弹簧。
12.优选地,所述插销设置为两个,相应地所述斜槽和所述回位件也均设置为两个,所述两个插销、所述两个斜槽和所述两个回位件均相对于所述纵向中心轴线对称分布。
13.优选地,所述侧翼调整机构还包括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用于联动所述两个插销。
14.优选地,所述驱动杆呈u形,其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两个插销。
15.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案,提供了一种可调整式乘用装置,包括:头靠;背靠,所述头靠能滑动地设于所述背靠;侧翼,连接于所述背靠;以及如上所述的侧翼调整机构。
16.优选地,所述背靠上设置有上滑块,所述侧翼上设置有上滑槽,所述上滑块能在所述上滑槽中滑移。
17.优选地,所述上滑块和所述上滑槽均设置为两个,且均沿所述背靠的纵向中心轴线对称地设置。
18.优选地,所述背靠上还设置有下滑块,所述侧翼上还设置有下滑槽,所述下滑块能在所述下滑槽中滑移。
19.优选地,所述背靠上设置有下滑块,所述侧翼上设置有下滑槽,所述下滑块能滑移地设置于所述下滑槽中。
20.优选地,所述下滑块和所述下滑槽均设置为两个,且均沿所述背靠的纵向中心轴线对称地设置。
21.优选地,所述下滑块是连接铆钉的形式,所述下滑槽是连接长槽的形式。
22.根据本技术的侧翼调整机构及包括该侧翼调整机构的可调整式乘用装置,可通过侧翼调整机构随意地收折和打开侧翼,并且本技术的结构更具包容性,在侧翼的打开和收折过程中,可以更为平稳地、省力地拉动头靠或推动侧翼,可以避免侧翼在打开和收折的过程中出现偏斜和卡死现象,使得侧翼的打开和收折过程更为顺畅。
附图说明
23.附图被包含于本文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理解,并且被并入本说明书中,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下面的描述一起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理念。
24.在附图中:
25.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儿童安全座椅的结构的正面的示意图;
26.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儿童安全座椅的结构的背面的示意图,其中头靠处于未升起状态,侧翼处于未展开状态;
27.图3是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儿童安全座椅的结构的背面的示意图,其中头靠处于升起状态,侧翼处于展开状态;以及
28.图4和图5是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儿童安全座椅的侧翼调整机构的具体结构的示意图,图4和图5中示出了不同的调整位置。
29.附图标记一览表:
30.1:儿童安全座椅
31.10:头靠
32.20:背靠
33.上滑块22
ꢀꢀꢀ
下滑块26
ꢀꢀꢀ
纵向中心轴线s
34.30:侧翼
35.上滑槽32
ꢀꢀꢀ
下滑槽36
36.40:侧翼调整机构
37.插销42
38.斜槽44
39.直滑槽43
40.回位件45
ꢀꢀꢀ
第一端451
ꢀꢀꢀ
第二端452
41.弹簧47
42.弹簧定位件48
43.驱动杆49
44.50:座椅部
具体实施方式
45.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示例性实施例。尽管本公开易于进行各种修改和替代形式,但是其具体实施例在附图中以示例的方式示出。然而,本公开不应被解释为限于本文阐明的实施例,而是相反的,本公开将覆盖落入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修改方案、等同方案和替代方案。
46.本技术下面的详细说明主要参照儿童安全座椅进行说明,但是根据本技术的侧翼调整机构也可以适用于其他的场合,例如各种儿童车、儿童餐椅等。根据本技术的侧翼调整机构可以平稳、省力地调整侧翼的宽度,可以避免侧翼调整过程中出现的偏斜和卡死现象。
47.以下参照附图对根据本技术的侧翼调整机构及可调整式乘用装置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中是以可调整式乘用装置是儿童安全座椅为例进行说明,但是此结构也可转用于其他的乘用装置,例如沙发、椅垫、办公椅等。
48.首先参照图1所示,该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儿童安全座椅1的结构的正面的示意图,儿童安全座椅1主要包括头靠10,背靠20,其中头靠10能滑动地设于所述背靠20,此外,侧翼30连接于所述背靠20的两侧。背靠20的下端连接座椅部50。其中的头靠10、背靠20、座椅部50以及两侧的侧翼30形成一供使用者乘坐的空间,以提供使用者乘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49.如前所述,为了满足不同体型使用者的舒适性和安全性方面的需求以及满足儿童安全座椅出厂前测试的要求,据本技术的儿童安全座椅1的侧翼30可根据需要随意收折和打开。具体请参照图2和图3所示,其中,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儿童安全座椅1的结构的背面的示意图,其中头靠10处于未升起状态,侧翼30处于未展开状态,此时的儿童安全座椅1的体积最小;而图3是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儿童安全座椅1的结构的背面的示意图,其中头靠10处于升起状态,随着头靠10升起,侧翼30相应地处于展开状态,此时的儿童安全座椅1的体积最大。在背靠20的背面上方设置有上滑块22,如图2和图3中所示出的,上滑块22相对于背靠20的纵向中心轴线s左右对称地设置,相应地,在侧翼30的上侧与上滑块22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上滑槽32,上滑槽32同样优选地相对于背靠20的纵向中心轴线s左右对称地
设置,当然其他的设置方式也是可行的。
50.以下以中心轴线s的单侧为例进行说明。在侧翼30相应于头靠10的升起而展开的过程中,上滑块22在上滑槽32中滑动,以引导侧翼30的打开运动。在图2中示出的侧翼30的收折状态下,上滑块22位于上滑槽32的最左端,而在图3中示出的侧翼30的打开状态下,上滑块22位于上滑槽32的最右端。
51.此外,在所述背靠20上还设置有下滑块26,在图3所示出的示例中,下滑块26设置于背靠20的下侧位置,相应地,所述侧翼30上设置有下滑槽36,所述下滑块26能滑移地设置于所述下滑槽36中,从而可以引导侧翼30的收折和打开,使其运动更为平稳。且基于所示出的实施例,所述下滑块26和所述下滑槽36均设置为两个,且均沿所述背靠20的纵向中心轴线s对称地设置。如附图所示出的优选实施例中,下滑块26可以设置为连接铆钉26的形式,相应地,所述下滑槽36可以为连接长槽的形式,这样连接铆钉可以在所述连接长槽中滑移,从而可以引导侧翼30的打开和收折运动。当然其他形式的下滑块和下滑槽也是可行的。
52.以下部分将结合参照图4和图5具体说明根据本技术的侧翼调整机构40的结构,其中图4和图5是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儿童安全座椅1的侧翼调整机构40的具体结构的示意图,图4和图5中示出了不同的调整位置。根据本技术的侧翼调整机构40主要包括设置于头靠10上的插销42以及设置于所述侧翼30上的斜槽44,在沿着所述背靠20的纵向中心轴线s从下向上朝向所述头靠10延伸的方向上,所述斜槽44的至少一部分到所述纵向中心轴线s的距离逐渐减小,且所述插销42能沿着所述斜槽44上下滑动。在图中所示出的实施例中,斜槽44的下部分连接设置有一直滑槽43,该直滑槽43与该斜槽44的下部分相互连通,而斜槽44的上部分或全部相对于纵向中心轴线s倾斜设置,即,在沿着纵向中心轴线s的方向上越靠近头靠10,斜槽44的该部分与纵向中心轴线s的距离约小。且在附图示出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插销42设置为两个,相应地所述斜槽44也设置为两个,所述两个插销42和所述两个斜槽44均相对于所述纵向中心轴线s对称分布。
53.基于上述的侧翼调整机构40,插销42在头靠10处于收合状态时其位于直滑槽43的最下方,当头靠10被向上拉动时,与头靠10连接的插销42同时会随着头靠10一起向上运动,因而被头靠10带动而首先沿着直滑槽43向上滑动,随后随着头靠10的继续上拉,插销42进入斜槽44中继续上滑,并且随着插销42的向上运动,斜槽44被逐渐推开,使得侧翼30也被逐渐推开,因此,随着头靠10的向上运动,侧翼30被打开。相反,当需要收折侧翼30时,一方面可以向下按动头靠10,另一方面也可以向内直接推动侧翼30,不管是头靠10的向下运动还是侧翼30的向内运动,通过插销42在斜槽44内的滑动可以使得头靠10被按压到背靠20上的同时侧翼30也被收折起来。
54.为了实现侧翼30打开和收折过程的运动平稳性,防止出现两侧侧翼30的运动不匹配而出现偏斜和卡死的现象,根据本技术的侧翼调整机构40还包括有驱动杆49,结合参照图1中所示出的,所述驱动杆49设置于儿童安全座椅1的正面。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杆整体呈u形结构,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采用其他的替代结构,例如采用一字型的横杆结构。驱动杆49分别连接于所述左右两个插销42,由此驱动杆49可用于联动所述两个插销42的运动。在头靠10向上或向下运动的过程中,驱动杆49可以联动两个插销42的运动,使得两个插销42的运动保持同步,这样可以有效避免由于侧翼30的运动不匹配和不平衡导致的偏斜和卡死现象。
55.此外,根据本技术的侧翼调整机构40还包括有回位件45,结合参照图4和图5所示,回位件45设置于儿童安全座椅1的背面,所述回位件45枢接于所述侧翼40。且如图所具体示出的,回位件45整体上呈u形,所述u形的底端为所述第一端451,所述插销42套设于所述第一端451,且能沿所述回位件45的u形滑动,所述u的开口端为所述第二端452,所示第二端枢接于所述侧翼30。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理解的,回位件45也不局限于在此示出的u形结构,并且可采用其他的替代结构。回位件45的设置一方面可以引导插销42的上下滑动,由于回位件45枢接于侧翼30,且插销42穿设于回位件45,因此,即使斜槽44的尺寸存在误差,例如斜槽44的尺寸过大,此时插销42的运动仍然可以被回位件45所引导,仍然可以实现插销42的平滑和顺畅的滑动,从这一点而言,可以降低斜槽44的加工要求,降低加工成本。如图4和图5中所示出的,回位件45设置为两个,且所述两个回位件45相对于所述纵向中心轴线s对称分布。当然其他的设置方式也是可行的。回位件45枢接于侧翼30,在头靠10被向上拉动时,插销42在进入斜槽44的同时也进入回位件45的内部,因此插销42的上滑会拉动回位件45进行枢转运动,推开侧翼30,使其处于展开状态。另一方面,在头靠10向下收回时,插销42会沿着回位件45和斜槽44向下滑动,此时回位件45向内枢转运动,通过插销42的运动带动侧翼30的收折。
56.此外,根据本技术的侧翼调整机构40还包括弹簧47,如图4和5中所示出的,弹簧47连接座侧翼30与回位件45之间,弹簧47的设置可以确保在不调整头靠10的情况下也可以将侧翼30收折。具体而言,在插销42从斜槽44回到直滑槽43中后,该弹簧47可以确保将侧翼30拉回其原来的位置。或者可选择地,也可以推动侧翼30,在该弹簧47的作用之下,通过推动侧翼30使得插销42沿着反方向从斜槽44回到直滑槽43,从而可以使得侧翼30缩回到其原来的位置。此外,为了避免弹簧47掉出,根据本技术的侧翼调整机构40还包括弹簧定位件48,该弹簧定位件48设置于侧翼30上,以用于定位所述弹簧47。
57.根据本技术的侧翼调整机构40及包括该侧翼调整机构40的儿童安全座椅1,可通过侧翼调整机构40随意地收折和打开侧翼30,并且本技术的结构更具包容性,在侧翼30的打开和收折过程中,可以更为平稳地、省力地拉动头靠10或推动侧翼30,可以避免侧翼30在打开和收折的过程中出现偏斜和卡死现象,使得侧翼30的打开和收折过程更为顺畅。
58.由于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特性的情况下,可以多种形式来体现本发明的特征,所以还应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不局限于以上描述的任何细节,除非另外注明,而应该宽泛地解释为处于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范围内,因此,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和界限或者这种范围和界限的等效方案内的所有修改和改型都应该为所附权利要求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