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管理装置及热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36226发布日期:2022-10-18 21:22阅读:49来源:国知局
流体管理装置及热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一种流体管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流体管理装置及一种热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2.热管理系统包括流体控制部件、传感器等零部件,通常是通过多个管路将以上零部件进行连接,这样随着系统复杂性的增加,零部件的数量增加,连接点增加,导致热管理系统在连接点的泄露风险增加,占用空间相对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体管理装置及热管理系统,以有利于使流体管理装置及热管理系统的结构紧凑,同时也有助减少连接处的泄露。
4.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流体管理装置,包括连接件、流体控制部和传感部,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容纳部、第二容纳部,所述第一容纳部具有第一容纳腔,至少部分所述流体控制部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流体控制部与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或者限位连接,所述第二容纳部具有第二容纳腔,至少部分所述传感部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所述传感部与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或者限位连接;
5.所述连接件具有连通通道,所述连通通道在所述第一容纳部的壁具有口,所述传感部的传感元位于所述连通通道,或者所述流体管理装置具有连通腔,所述连通腔与所述连通通道连通,所述传感部的传感元位于所述连通腔;
6.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所述第一容纳腔在所述第一侧部具有口,所述第二容纳腔在所述第二侧部具有口;定义第一面,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容纳部的轴线垂直,所述第一侧部的至少部分壁与所述第一面垂直,所述连通通道包括若干子通道,所述子通道在所述第一面的投影不重叠。
7.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热管理系统,包括压缩机、节流元件、第四换热器和流体管理装置,所述流体管理装置为上述的流体管理装置,所述流体管理装置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与所述第三接口连通,所述第四接口通过所述节流单元、所述第四换热器与所述第二接口连通,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连通。
8.本技术的流体管理装置及热管理系统,包括连接件、流体控制部和传感部,连接件具有容纳流体控制部的第一容纳腔,连接件具有容纳传感部的第二容纳腔,第一容纳腔的开口位于第一侧部,第二容纳腔的开口位于第二侧部,第一侧部的至少部分壁与第一面垂直位于连接件的子通道在第一面的投影不重叠,这样流体管理装置的体积相对较小,子通道位于连接件内,也有利于防止泄露。
附图说明
9.图1是本技术的流体管理装置第一实施方式的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0.图2是图1中流体管理装置的另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1.图3是图1的流体管理装置的一种视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12.图4是图1的流体管理装置的另一种视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13.图5是图1中连接件的第一板体的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4.图6是图1中连接件的第一板体的另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7是本技术的流体管理装置第二实施方式的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8是图7中的流体管理装置的一个爆炸结构示意图;
17.图9是图7中流体管理装置的透视示意图;
18.图10是一种热管理系统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本技术的流体管理装置可以应用于车辆热管理系统,车辆包括新能源车,流体为制冷剂,包括r134a或者co2或者其他形式的制冷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20.请参阅图1-图9,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流体管理装置10,流体管理装置10包括连接件11、流体控制部12和传感部13,连接件11包括第一容纳部1111、第二容纳部1112,第一容纳部1111具有第一容纳腔1111’,至少部分流体控制部12位于第一容纳腔1111’,流体控制部12与连接件11固定连接或者限位连接,第二容纳部1112具有第二容纳腔1112’,至少部分传感部13位于第二容纳腔1112’,传感部13与连接件11固定连接或者限位连接。连接件11具有连通通道1100,连通通道1100在第一容纳部1111的壁具有口1110,传感部13的传感元用于感测连通通道1100内流体的温度和/或压力或者其他参数,一种实施方式中,传感部13的传感元可以位于连通通道1100,另外,流体管理装置10也可以具有连通腔,连通腔与连通通道1100连通,传感部13的传感元位于连通腔,连通腔可以位于连接件11,也可以位于传感部13,不再详细描述。连接件11包括第一侧部1113和第二侧部1114,第一容纳腔1111’在第一侧部1113具有口,第二容纳腔1112’在第二侧部1114的壁具有口,定义第一面1001,第一面1001与第二容纳部1112的轴线垂直,第一侧部1113的至少部分壁与第一面1001垂直,连通通道1100包括若干子通道,沿第二容纳部1112的轴线方向,子通道在第一面1001的投影不重叠,或者说,子通道不存在交叉的情形,这样连接件11在与第二容纳部1112的轴线垂直的方向相对扁平,便于设计加工。在本实施方式,连接方式包括焊接、粘接或者螺栓连接或者其他连接方式;这里所述的垂直包括夹角范围在80
°
和100
°
之间,这里所述的平行包括夹角范围在-10
°
和10
°
之间。连接件11具有容纳流体控制部12的第一容纳腔1111’,连接件11具有容纳传感部13的第二容纳腔1112’,第一容纳腔1111’的开口位于第一侧部1113,第二容纳腔1112’的开口位于第二侧部1114,第一侧部1113的至少部分壁与第一面1001垂直,位于连接件11的子通道在第一面1001的投影不重叠,这样流体管理装置10的体积相对较小,子通道位于连接件11内,也有利于防止泄露。
21.请参阅图4-图8,连接件11包括至少两个板体,板体层叠设置,相邻的板体固定并密封连接,相邻的板体中的至少一个板体的内部设置有至少一个连通通道部110,相邻的板体在连通通道部110处形成连通通道1100;在本实施方式,连接件11包括第一板体111和第二板体112,第一板体111和第二板体112为连接件11最外侧的两个板体,其中,第一侧部
1113和第二侧部1114位于第一板体111,可以知道,流体控制部12和传感部13与第一板体111固定连接或者限位连接。
22.传感部13的数量大于或等于两个,连接件11具有与每个传感部13对应的第二容纳腔1112’,在本实施方式,传感部13的数量为四个,即传感部13包括第一传感部131、第二传感部132、第三传感部133和第四传感部134。流体管理装置10包括第一壳体141、第一电路板142和第一接插件143,第一壳体141与连接件11固定连接或者限位连接,第一电路板142位于第一壳体141内,第一电路板142与第一壳体141或者连接件11固定连接或者限位连接,第一电路板142具有朝向第二侧部1114的面,每个传感部13均与第一电路板142电连接和/或信号连接,第一接插件143的壳体与第一壳体141固定连接或者限位连接或者一体结构,第一接插件143的插针与第一电路板142电连接和/或信号连接,多个传感部13的信号可以通过电路板采集而后通过第一接插件143传输到上位机或者控制器,这样可以减少接插件数量,也方便流体管理装置10的安装。在其他实施方式,第一电路板142也可以部分位于第一壳体141,另一部分位于连接件11所形成的凹部内,不再详细描述。
23.请参阅图3,流体控制部12的数量大于或等于两个,连接件11具有具有与每个流体控制部12对应的第一容纳腔1111’,流体管理装置10包括第二壳体151、第二电路板152和第二接插件153,第二壳体151与连接件11固定连接或者限位连接,至少部分第二电路板152位于第二壳体151内,第二电路板152具有朝向第一侧部1113的面,每个流体控制部12均与第二电路板152电连接和/或信号连接,第二接插件153的壳体与第二壳体151固定连接或者限位连接或者为一体结构,第二接插件153的插针与第二电路板152电连接和/或信号连接。多个流体控制部12均与第二电路板152电连接和/或信号连接,而电路板与第二接插件153的插针电连接和/或信号连接,第二接插件153用于与上位机或者控制器电连接和/或信号连接,这样可以减少第二接插件153数量,减少电路板的数量,也方便流体管理装置10的安装。
24.请参阅图3、图5及图9,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流体控制部12包括阀单元121和节流单元122,第一侧部1113包括第一子部1115和第二子部1116,与阀单元121对应的第一容纳腔1111’的开口位于第一子部1115,与节流单元122对应的第一容纳腔1111’的开口位于第二子部1116。将阀单元121和节流单元122设置于不同的区域,节流单元122和阀单元121没有交叉放置,有利于流体管理装置10的小型化,也有利于流体管理装置10的安装。阀单元121可以电磁阀或者球阀或者其他类型的开关阀,节流单元122可以是电子膨胀阀或者热力膨胀阀或者其他种类的节流阀,在本实施方式,阀单元121为电磁阀,节流单元122为电子膨胀阀。在一个更为具体的实施方式,阀单元121包括第一阀单元1211、第二阀单元1212、第三阀单元1213,流体管理装置10设有与每个阀单元均分别对应的第一容纳腔1111’,每个阀单元与连接件11固定连接或者限位连接。节流单122元包括第一节流单元1221和第二节流单元1222,流体管理装置10设有与每个节流单元分别对应的第一容纳腔1111’,每个节流单元与连接件11固定连接或者限位连接。在第一面定义第一方向,第一方向与第一容纳腔1111’的轴线方向垂直,沿第一方向,第一节流单元1221比第二节流单元1222靠近第一子部1115,第三阀单元1213位于第一阀单元1211和第二阀单元1212之间,第二阀单元1212比第三阀单元1213靠近第二子部1116。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流体控制部12的数量也可以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不再详细描述。
25.请参阅图4,流体管理装置10还包括换热部16,换热部16与第二侧部1114固定连接
或者限位连接,换热部16包括流道,换热部16的流道具有朝向第二侧部1114的口,连通通道1100与流道连通。换热部16包括若干层叠的板片,板片的层叠方向与第一面1001垂直。沿第一容纳部1111的轴线方向,第二容纳部1112比换热部16靠近第一容纳部1111。在本实施方式,换热部16为板式换热器,换热部16包括若干层叠的板片,换热部16的流道包括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在换热部16工作时,第一流道内的流体和第二流道内的流体能够在换热部16热交换,第一流道内的流体和第二流道内的流体可以是同种介质,也可以是不同种介质,在本实施方式,第一流道内的流体为制冷剂,第二流道内的流体为冷却液,第一流道包括第一孔道、第二孔道和板间通道,第一孔道通过板间通道与第二孔道连通。具体地,换热部16包括第一换热器161、第二换热器162和第三换热器163,沿第一方向,第三换热器163位于第二换热器162的一侧,第一换热器161位于第二换热器162的另一侧,第三换热器163和第一换热器161位于第二换热器162的不同侧;沿第一容纳部1111的轴线方向,第三换热器163比第一换热器161靠近第二子部1116,第一换热器161比第三换热器163靠近第二子部1116。
26.请参阅图4、图6-图9,连接件11的连通通道1100包括第一子通道1101、第二子通道1102、第三子通道1103、第四子通道1104、第五子通道1105、第六子通道1106和第七子通道1107,第一子通道1101在第二侧部1114具有朝向第一换热器161的第一流道的口1101’,具体地,第一子通道1101在第二侧部1114具有朝向第一换热器161的第一孔道的口,第一子通道1101与第一换热器161的第一孔道连通,第二子通道1102在第二侧部1114具有朝向第一换热器161的第一流道的口1102’,具体地,第二子通道1102在第二侧部1114具有朝向第一换热器161的第二孔道的口,第二子通道1102与第一换热器161的第二孔道连通,这样,第一子通道1101能够通过第一换热器161的第一流道与第二子通道1102连通;第二子通道1102在容纳第三阀单元1213的容纳部的壁具有口,第二子通道1102在容纳第二阀单元1212的容纳部的壁具有口,第二阀单元1212能够使第二子通道1102与第三子通道1103连通和不连通,第三阀单元1213能够使第二子通道1102与第四子通道1104连通和不连通。第三子通道1103在容纳第一节流单元1221的容纳部的壁具有口,第三子通道1103在容纳第二节流单元1222的容纳部的壁具有口,第三子通道1103能够通过第一节流单元1221与第五子通道1105连通第三子通道1103能够通过第二节流单元1222与第六子通道1106连通,第五子通道1105在第二侧部1114具有朝向第三换热器163的第一流道的口1105’,具体地,第五子通道1105在第二侧部1114具有朝向第三换热器163的第一孔道的口,第五子通道1105与第三换热器163的第一流道连通,第六子通道1106在第二侧部1114具有朝向第二换热器162的第一流道的口1106’,具体地,第六子通道1106在第二侧部1114具有朝向第二换热器162的第一孔道的口,第六子通道1106与第二换热器162的第一流道连通;这样,由第二阀单元1212流出的流体可以通过第一节流单元1221进入第三换热器163,和/或,由第二阀单元1212流出的流体可以通过第二节流单元1222进入第二换热器162。另外,流体管理装置10还包括单向部件1214,单向部件1214位于连接件11内,单向部件1214与连接件11固定连接或者限位连接,单向部件1214能够使第六子通道1106单向连通第三子通道1103;第四子通道1104在第二侧部1114具有朝向第二换热器162的第一流道的口,具体地,具体地,第四子通道1104在第二侧部1114具有朝向第二换热器162的第二孔道的口,第四子通道1104与第二换热器162的第一流道连通,这样,由第三阀单元1213流出的流体可以进入第二换热器162。第四子通道1104在容纳第一阀单元1211的容纳部的壁具有口,第一阀单元1211能够使第四子通道1104与第
七子通道1107连通和不连通,第七子通道1107在第二侧部1114具有朝向第三换热器163的第一流道的口1107’,具体地,第七子通道1107在第二侧部1114具有朝向第三换热器163的第一孔道的口,第七子通道1107与第三换热器163的第一流道连通。
27.请参阅图2及图4、图9,流体管理装置10具有第一接口101、第二接口102、第三接口103和第四接口104,第一接口101、第二接口102、第三接口103和第四接口104位于第二板体112或者位于与第二板体112固定连接或者限位连接的管或者块,第一接口101、第二接口102与第七子通道1107连通,第三接口103与所述第一子通道1101连通,所述第四接口104与所述第三子通道1103连通。传感部13包括第一传感部131、第二传感部132、第三传感部133和第四传感部134,容纳第一传感部131的容纳腔或者连通腔与第一子通道1101连通,容纳第二传感部132的容纳腔或者连通腔与第四子通道1104连通,容纳第三传感部133的容纳腔或者连通腔与第三子通道1103连通,容纳第四传感部134的容纳腔或者连通腔与第七子通道1107连通。
28.定义第一截面,第一截面与连通通道1100的延伸方向垂直,第一截面与连通通道1100相交形成至少一个流通截面,流通截面的面积不变,流通截面包括宽度和深度,在连通通道1100内沿流体的流通方向流通截面的深度逐渐增加,在连通通道1100内沿流体的流通方向流通截面的宽度减小,这样有利于降低流阻以及减小流体管理装置10的体积。
29.请参阅图1-图10,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热管理系统,该热管理系统可以应用于车辆,具体地热管理系统包括压缩机1、节流元件2、第四换热器3和流体管理装置10,其中,节流元件2位于第四换热器3的上游,用于对流经第四换热器3的流体节流降压,第四换热器3可以微通道换热器,也可以是板式换热器,流体管理装置10包括第一接口101、第二接口102、第三接口103和第四接口104,压缩机1的出口与第三接口103连通,第四接口104通过节流单元、第一换热器161与第二接口102连通,第一接口101与压缩机的入口连通。流体管理装置10包括第一换热器161、第二换热器162和第三换热器163,第一换热器161、第二换热器162和第三换热器163均为板式换热器,上述换热器还具有第二流道。流体管理装置10还包括第一传感部131、第二传感部132、第三传感部133和第四传感部134,第一传感部131为温度传感器,第一传感部131用于测量压缩机出口的温度,第二传感部132位于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第一换热器161的过冷度或者第二换热器162的过热度,第三传感部133为温度压力传感器,用于测量第三换热器163的过热度,第四传感器134为温度压力传感器,用于测量第一换热器161的过冷度或者第二换热器162的过热度。
30.在热管理系统系统的制热模式,压缩机1排出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由第三接口103、第一子通道1101进入第一换热器161,而后在第一换热器161释放热量,由第一换热器161流出的制冷剂进入第二子通道1102,第三阀单元1213关闭,第二阀单元1212开启,也即制冷剂经第二阀单元1212进入第三子通道1103,第二节流单元1222开启,第一节流单元1221、节流元件关闭,制冷剂经第二节流单元1222节流降压后进入第六子通道1106,制冷剂在第三换热器163蒸发吸热,而后制冷剂第四子通道1104、第一阀单元1211由第一接口101进入压缩机。在热管理系统的其他模式,也可以开启第一节流单元1221和/或节流元件,这时制冷剂也可以在第三换热器163和/或第四换热器蒸发吸热。
31.在热管理系统系统的制冷模式,压缩机1排出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由第三接口103、第一子通道1101进入第一换热器161,制冷剂在第一换热器161不换热或者少量换热,
由第一换热器161流出的制冷剂进入第二子通道1102,第一阀单元1211关闭,第二阀单元1212关闭,第三阀单元1213开启,也即制冷剂经第三阀单元1213进入第四子通道1104,制冷剂在第二换热器162释放热量,而后制冷剂经第六子通道1106、单向部件1214进入第三子通道1103,最后由第四接口104流出流体管理装置10,这时,第一节流单元1221、第二节流单元1222闭合,节流元件2开启,制冷剂在第四换热器3蒸发吸热,由第四换热器3流出的制冷剂经第二接口102进入第七子通道1107,而后由第一接口101进入压缩机。在热管理系统的其他模式,也可以开启第一节流单元1221,这时制冷剂可以在第三换热器163蒸发吸热。
32.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限制本发明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