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电致变色玻璃的汽车顶棚的控制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26442516发布日期:2021-08-27 13:42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电致变色玻璃的汽车顶棚的控制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基于电致变色玻璃的汽车顶棚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汽车汽车顶棚,通常由钣金车顶、内饰顶棚组成,根据功能装备不同,有无天窗,有天窗及有全景天窗的功能差异。这种顶棚的设计结构由多个零件装配而成,厚度较厚,同时保温性和空间性较差,在天气寒冷时,由于有顶棚的遮挡,车内温度较低,尤其是天窗区域的保温性差,驾乘舒适度差;在天气炎热时,天窗区域需要手动拉上遮阳帘阻挡光线,舒适度有待提升;在车内较热时,又不便使用天窗,存在一定的使用不便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电致变色玻璃的汽车顶棚的控制方法及系统,可实现变色汽车玻璃顶棚,增加顶棚空间及客观赏性,同时借助玻璃的复合结构,提高隔温性,使车内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

本发明技术方案结合附图说明如下:

一种基于电致变色玻璃的汽车顶棚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采集车外光线强度l1、车内温度tin和车外温度tout;

步骤二、用户自行设定自动模式或手动模式;

所述手动模式,用户根据自身喜好及使用需求,对顶棚的玻璃颜色、天窗开闭状态、星空顶和氛围灯进行设定;

所述自动模式,车辆自动识别外部环境的光线和内外部环境的温度,切换到对应的模式。

所述自动模式的具体方法如下:

a)当l1≥lday时,车辆识别车外为白天,切换为白天模式,此时能调节玻璃顶棚的颜色,但并不能开启星空顶及光导灯带,能开启天窗;其中,l1为车外光线强度;lday为区分白天和夜晚的光强基础数据;

b)当l1<lday时,车辆识别车外为夜晚,切换为夜晚模式,此时能调节玻璃顶棚的颜色,同时能开启星空顶及光导灯带,实现夜晚星空顶的观赏效果,并且能开启天窗;

c)当tin≥t0,且tout≥t0时,说明车外气温较高,车内气温高,用户需求低温度,此时玻璃顶棚会变为深色,加强隔光隔热效果,同时开启车辆空调的制冷模式,实现车内温度降低及温度控制;其中,tin为车内温度;tout为车外温度;t0为用户设定温度;

d)当tin<t0,且tout<t0时,说明车外气温较低,车内气温较低,用户需求较高温度,此时玻璃顶棚会变为浅色或透明,加强采光效果,同时开启车辆空调的采暖模式,实现车内温度升高及温度控制;其中,tin为车内温度;tout为车外温度;t0为用户设定温度;

e)当tin<t0且tout≥t0,或tin≥t0且tout<t0时,说明车内外存在温差,同时用户对当前车内温度有调节需求,此时为了提高车内舒适性,玻璃顶棚根据采暖或制冷的需要调节为深色或浅色甚至是透明的玻璃,同时对天窗的开启关闭及空调进行相应调节,使车内温度符合用户设定需求;在此基础上再对星空顶和光导带进行适应性的控制。

所述玻璃顶棚的颜色包括透明、浅色和深色。

一种基于电致变色玻璃的汽车顶棚的控制系统,用于实现一种基于电致变色玻璃的汽车顶棚的控制方法,包括:

环境光线传感器,用于采集车外光线强度l1;

车外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车内温度tin;

车内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车外温度tout;

控制器,用于用户选择自动模式还是手动模式;

滑轨控制模块,用于当用户选择手动模式时,控制天窗开闭状态;

电致模块,用于当用户选择手动模式时,控制玻璃顶棚颜色;

灯光控制模块,用于当用户选择手动模式时,控制氛围灯;

星空控制模块,用于当用户选择手动模式时,控制星空顶;

天窗滑动开关,用于当用户选择自动模式时,控制天窗滑动开关;

光带开关,用于当用户选择自动模式时,控制光带开关;

天窗翘起开关,用于当用户选择自动模式时,控制天窗翘起开关;

星空顶开关,用于当用户选择自动模式时,控制星空顶开关;

所述环境光线传感器、车外温度传感器、车内温度传感器均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滑轨控制模块、电致模块、灯光控制模块、星空控制模块、天窗滑动开关、光带开关、天窗翘起开关和星空顶开关连接。

所述玻璃中设置有微型led灯珠。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可实现变色汽车玻璃顶棚,增加顶棚空间及客观赏性,同时借助玻璃的复合结构,提高隔温性,使车内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

2)本发明在复合玻璃中增加微型led灯珠点缀,夜晚可形成星空顶,在车顶的两侧设置光导灯带,在夜晚配合星空顶形成具有自发光效果的车辆顶棚,提高用户使用舒适性及观赏性;

3)本发明通过对车外光线的采集,以及车内外温度的采集,达到自适应控制玻璃顶棚变色的效果,同时结合空调和天窗的开闭,实现车内的温度控制,通过对玻璃顶棚的颜色控制基础上,再通过led或光导技术,实现玻璃顶棚星空顶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描述中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自动模式和手动模式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阅图1,一种基于电致变色玻璃的汽车顶棚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采集车外光线强度l1、车内温度tin和车外温度tout;

参阅图2,步骤二、用户自行设定自动模式或手动模式;

所述手动模式,用户根据自身喜好及使用需求,对顶棚的玻璃颜色、天窗开闭状态、星空顶和氛围灯进行设定;

所述自动模式,车辆自动识别外部环境的光线和内外部环境的温度,切换到对应的模式。

所述自动模式的具体方法如下:

a)当l1≥lday时,车辆识别车外为白天,切换为白天模式,此时能调节玻璃顶棚的颜色,但并不能开启星空顶及光导灯带,能开启天窗;其中,l1为车外光线强度;lday为区分白天和夜晚的光强基础数据;

b)当l1<lday时,车辆识别车外为夜晚,切换为夜晚模式,此时能调节玻璃顶棚的颜色,同时能开启星空顶及光导灯带,实现夜晚星空顶的观赏效果,并且能开启天窗;

c)当tin≥t0,且tout≥t0时,说明车外气温较高,车内气温高,用户需求低温度,此时玻璃顶棚会变为深色,加强隔光隔热效果,同时开启车辆空调的制冷模式,实现车内温度降低及温度控制;其中,tin为车内温度;tout为车外温度;t0为用户设定温度;

d)当tin<t0,且tout<t0时,说明车外气温较低,车内气温较低,用户需求较高温度,此时玻璃顶棚会变为浅色或透明,加强采光效果,同时开启车辆空调的采暖模式,实现车内温度升高及温度控制;其中,tin为车内温度;tout为车外温度;t0为用户设定温度;

e)当tin<t0且tout≥t0,或tin≥t0且tout<t0时,说明车内外存在温差,同时用户对当前车内温度有调节需求,此时为了提高车内舒适性,玻璃顶棚根据采暖或制冷的需要调节为深色或浅色甚至是透明的玻璃,同时对天窗的开启关闭及空调进行相应调节,使车内温度符合用户设定需求;在此基础上再对星空顶和光导带进行适应性的控制。

所述玻璃顶棚的颜色包括透明、浅色和深色。

一种基于电致变色玻璃的汽车顶棚的控制系统,用于实现一种基于电致变色玻璃的汽车顶棚的控制方法,包括:

环境光线传感器,用于采集车外光线强度l1;

车外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车内温度tin;

车内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车外温度tout;

控制器,用于用户选择自动模式还是手动模式;

滑轨控制模块,用于当用户选择手动模式时,控制天窗开闭状态;

电致模块,用于当用户选择手动模式时,控制玻璃顶棚颜色;

灯光控制模块,用于当用户选择手动模式时,控制氛围灯;

星空控制模块,用于当用户选择手动模式时,控制星空顶;

天窗滑动开关,用于当用户选择自动模式时,控制天窗滑动开关;

光带开关,用于当用户选择自动模式时,控制光带开关;

天窗翘起开关,用于当用户选择自动模式时,控制天窗翘起开关;

星空顶开关,用于当用户选择自动模式时,控制星空顶开关;

所述环境光线传感器、车外温度传感器、车内温度传感器均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滑轨控制模块、电致模块、灯光控制模块、星空控制模块、天窗滑动开关、光带开关、天窗翘起开关和星空顶开关连接。

所述玻璃中增加有微型led灯珠点缀,夜晚可形成星空顶,在车顶的两侧设置光导灯带,在夜晚配合星空顶形成具有自发光效果的车辆顶棚,提高用户使用舒适性及观赏性。

本发明通过对车外光线的采集,以及车内外温度的采集,达到自适应控制玻璃顶棚变色的效果,同时结合空调和天窗的开闭,实现车内的温度控制,通过对玻璃顶棚的颜色控制基础上,再通过led或光导技术,实现玻璃顶棚星空顶的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