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式进气格栅和包括其的车辆前端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58569发布日期:2023-05-25 04:05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主动式进气格栅和包括其的车辆前端模块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一种主动式进气格栅。特别地,所述主动式进气格栅除了限定主进气口之外,还限定刹车盘冷却进气口。本公开涉及一种包括所述主动式进气格栅的车辆前端模块。


背景技术:

1、现有的机动车辆在前端配备有进气格栅以对散热器、冷凝器和电池进行冷却。为了在不需要冷却的情况下降低进气格栅导致的额外风阻,已知的是采用能够打开和关闭进气格栅的叶片的主动式进气格栅。

2、机动车辆中另一需要冷却的部件是刹车盘。刹车盘在高温下会发生热降解。热降解是指制动摩擦副的摩擦系数在温度升高后会降低,从而造成制动性能下降。因此,刹车盘的冷却对汽车的安全性能非常重要。目前的刹车盘冷却方式包括风冷,其依靠在机动车辆的前端设置专门的刹车盘冷却进气口,从刹车盘冷却进气口进入的空气被引导到刹车盘,从而依靠直接流动的气流来冷却刹车盘,避免刹车盘的热衰减。

3、然而,当机动车辆不制动并且刹车盘不发热时,这种直接气流冷却刹车盘的风冷方式会导致阻力系数增大,从而增加空气阻力,降低机动车辆的燃油经济性。此外,专门的刹车盘冷却进气口还增加了机动车辆的前端的开口数量,增加了机动车辆的外形设计的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本公开旨在解决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主动式进气格栅,其限定刹车盘冷却进气口,从而无需在机动车辆前端提供专门的刹车盘冷却进气口。此外,主动式进气格栅能够根据需要打开和关闭刹车盘的风冷,从而在确保机动车辆的制动性能的同时降低风阻。

2、所述目的是通过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主动式进气格栅实现的,所述主动式进气格栅包括限定主进气口的框架。所述主进气口设置有能够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移动的第一叶片。所述框架还限定了刹车盘冷却进气口。由此,根据本公开的主动式进气格栅限定了刹车盘冷却进气口,从而无需在机动车辆的前端设置专门的刹车盘冷却进气口,增加了机动车辆的前端模块的集成度。

3、根据本公开的主动式进气格栅还可以单独或组合地具有以下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

4、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刹车盘冷却进气口设置有能够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移动的第二叶片。由此,所述主动式进气格栅能够通过所述第二叶片打开和关闭刹车盘冷却进气口,从而根据需要打开和关闭刹车盘的风冷,实现保证制动性能和降低空气阻力的二者兼得。

5、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主动式进气格栅包括两个刹车盘冷却进气口,所述两个刹车盘冷却进气口位于所述主进气口的两侧。可选地,所述两个刹车盘冷却进气口分别用于安装在机动车辆两侧的刹车盘。

6、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主动式进气格栅的主进气口包括一排或多排第一叶片。第一叶片的一排指的是沿主动式进气格栅的延伸方向布置的一个或多个第一叶片。

7、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一排或多排第一叶片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同步移动。也就是说,主进气口的所有第一叶片的移动,例如旋转,同时进行,从而简化所述主动式进气格栅的控制。

8、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刹车盘冷却进气口包括一排或多排第二叶片。类似于第一叶片,第二叶片的一排指的是沿主动式进气格栅的纵向延伸方向布置的一个或多个第二叶片。

9、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一排或多排第二叶片与所述一排或多排第一叶片中的至少一排第一叶片同步移动。也就是说,第二叶片的移动与至少一排第一叶片同时进行。由此,主动式进气格栅的控制得以进一步简化。

10、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至少一个第二叶片和一个第一叶片绕同一轴线同步旋转,且彼此固定连接。因此,所述同步旋转第二叶片和第一叶片可以由同一驱动机构驱动。

11、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同步旋转的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一体形成。即,一体形成的叶片由主进气口延伸进入刹车盘冷却进气口,从而该叶片的旋转可同时调整主进气口和刹车盘冷却进气口的开闭。

12、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主进气口是用于冷却散热器、冷凝器和/或电池的气流的进气口。也就是说,主动式进气格栅的主进气口用于冷却机动车辆的散热器、冷凝器和/或电池,刹车盘冷却进气口用于冷却机动车辆的刹车盘。

13、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车辆前端模块,其包括如上所述的主动式进气格栅。

14、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车辆前端模块还包括刹车盘冷却进气管。所述刹车盘冷却进气管与所述框架连接,并且与所述刹车盘冷却进气口连通,以用于将从刹车盘冷却进气口进入的气流引导到刹车盘。



技术特征:

1.一种主动式进气格栅(100),包括框架(1),所述框架(1)限定主进气口(2),所述主进气口(2)设置有能够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移动的第一叶片(11),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还限定刹车盘冷却进气口(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式进气格栅(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盘冷却进气口(3)设置有能够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移动的第二叶片(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式进气格栅(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式进气格栅(100)包括两个刹车盘冷却进气口(3),所述两个刹车盘冷却进气口(3)位于所述主进气口(2)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动式进气格栅(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进气口(2)包括一排或多排第一叶片(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主动式进气格栅(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排或多排第一叶片(11)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同步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主动式进气格栅(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盘冷却进气口(3)包括一排或多排第二叶片(2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主动式进气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排或多排第二叶片(21)与所述一排或多排第一叶片(11)中的至少一排第一叶片(11)同步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主动式进气格栅(100),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第二叶片(21)和一个第一叶片(11)绕同一轴线同步旋转,且彼此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主动式进气格栅(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旋转的第一叶片(11)和第二叶片(21)一体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式进气格栅(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进气口(2)是用于冷却散热器、冷凝器和/或电池的气流的进气口。

11.一种车辆前端模块(200),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前端模块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主动式进气格栅(100)。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辆前端模块(200),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公开涉及一种主动式进气格栅(100),其包括框架(1),所述框架(1)限定主进气口(2),所述主进气口(2)设置有能够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移动的第一叶片(11)。所述框架(1)还限定刹车盘冷却进气口(3)。本公开还涉及一种包括这样的主动式进气格栅的车辆前端模块。

技术研发人员:蔡会东,田丞,方海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法雷奥发动机冷却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