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TOF模组结构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63108发布日期:2021-10-16 09:27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载TOF模组结构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一种车载tof模组结构和车辆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三维成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载tof模组结构。


背景技术:

2.智能汽车的发展非常迅速,特别是在新能源电动车方面,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被应用到车辆上,以增强人机交互体验。随着3d感知技术在智能手机被广泛使用之后,智能汽车也开始关注这个3d感知技术的应用,其中一个重要的应用就是车门刷脸解锁,这对于人们摆脱需要携带钥匙或者记住密码来说,真的是非常棒的体验。
3.当前在车门刷脸解锁方面,是将单目摄像头安装在b柱上,或者双目摄像头安装在后视镜上,使用仍然是传统的2d人脸识别,使用体验虽好,但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特别是对光线复杂的情况下会比较明显。于是,使用tof技术方案的3d人脸识别,将会解决得到较好的效果。虽然tof模组已经在智能手机等消费电子或者工业产品上使用,但其的性能很难满足车规的要求,其中一个比较的问题是tof模组尺寸太厚,从而导致tof模组无法安装到车门或者b柱等部件上,从而带来车辆外观、结构、重量、承载力等方面必须进行过大的调整,这将会导致车辆调整变更所带来的诸多难题,使得基于tof 3d人脸识别的车门刷脸解锁的应用受阻。因此tof模组需要被做得越小越好,同时tof模组的性能仍然维持原有的水准。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载tof模组结构和车辆,采用该结构制造的车载tof相机非常轻薄,安装至车辆的车门或者b柱等部件上时,对车辆的外观、结构、重量、承载力影响极小。
5.一种车载tof模组结构,包括第一模块、第二模块和外壳,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位于外壳内;
6.外壳的正面开有窗孔;
7.第一模块包括第一线路板和镜头组件,镜头组件设置于第一线路板的正面,并且镜头组件的前端伸出窗孔;
8.第二模块包括第二线路板和光源组件,光源组件设置于第二线路板的正面,并且突出于外壳表面;
9.镜头组件的前端部与光源组件的前端部处于同一水平面,避免存大的高度差引起的光线干扰,影响深度探测精度;
10.第一线路板和第二线路板之间通过连接器连接。
11.优选的,镜头组件采用玻璃光学透镜,镜头组件的光学系统总长ttl≤12.5mm,有效焦距efl≤6.5mm,且efl/ttl≤0.52。
12.优选的,车载tof模组的总高度h0不超过18mm,第一模块100的总高度h1不超过16mm,且h1/h0<0.9。
13.优选的,连接器的总高度h2不超过6.5mm,外壳300的内腔总高度h3不小于7.5mm,且h2/h3<0.87。
14.优选的,第二线路板位于第一线路板与外壳的前壁之间;
15.连接器包括位于第一线路板顶面的第一连接器,以及位于第二线路板底面的第二连接器。
16.优选的,还包括软性线路板和扩展线路板;
17.软性线路板的一端与第二线路板连接,另一端伸出外壳并与扩展线路板连接;
18.光源组件安装于扩展线路板的前部,并通过扩展线路板和软性线路板与第二线路板电性连接;
19.扩展线路板的背面与外壳表面粘接,正面布置元器件。
20.优选的,外壳的本体后部开口,开口处设置有背板,外壳内部设置有不少于三个台阶面;
21.第一台阶面用于固定第二模块;
22.第二台阶面用于固定第一模块;
23.第三台阶面用于固定背板。
24.优选的,外壳本体的中部设置有至少两个矮柱,矮柱前端与外壳本体一体连接,后端与第二模块螺接固定;
25.矮柱的后端面即为第一台阶面;
26.外壳本体靠近四周处设置有至少两个长柱,长柱前端与外壳本体一体连接,后端与第一模块螺接固定;
27.长柱的后端面即为第二台阶面;
28.外壳本体的两侧边角分别设置有凸台柱,凸台柱的后部设置有螺孔;
29.凸台柱后端面与第三台阶面平齐;
30.背板上与凸台柱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螺孔,并与凸台柱螺接固定。
31.优选的,第三台阶面与背板的接合处采用胶水进行密封处理。
32.一种车辆,具有车载tof模组结构,该结构包括第一模块、第二模块和外壳,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位于外壳内;
33.外壳的正面开有窗孔;
34.第一模块包括第一线路板和镜头组件,镜头组件设置于第一线路板的正面,并且镜头组件的前端伸出窗孔;
35.第二模块包括第二线路板和光源组件,光源组件设置于第二线路板的正面,并且突出于外壳表面;
36.镜头组件的前端部与光源组件的前端部处于同一水平面,避免存大的高度差引起的光线干扰,影响深度探测精度;
37.第一线路板和第二线路板之间通过连接器连接。
38.优选的,镜头组件采用玻璃光学透镜,镜头组件的光学系统总长ttl≤12.5mm,有效焦距efl≤6.5mm,且efl/ttl≤0.52。
39.优选的,车载tof模组的总高度h0不超过18mm,第一模块100的总高度h1不超过16mm,且h1/h0<0.9。
40.优选的,连接器的总高度h2不超过6.5mm,外壳300的内腔总高度h3不小于7.5mm,且h2/h3<0.87。
41.优选的,第二线路板位于第一线路板与外壳的前壁之间;
42.连接器包括位于第一线路板顶面的第一连接器,以及位于第二线路板底面的第二连接器。
43.优选的,还包括软性线路板和扩展线路板;
44.软性线路板的一端与第二线路板连接,另一端伸出外壳并与扩展线路板连接;
45.光源组件安装于扩展线路板的前部,并通过扩展线路板和软性线路板与第二线路板电性连接;
46.扩展线路板的背面与外壳表面粘接,正面布置元器件。
47.优选的,外壳的本体后部开口,开口处设置有背板,外壳内部设置有不少于三个台阶面;
48.第一台阶面用于固定第二模块;
49.第二台阶面用于固定第一模块;
50.第三台阶面用于固定背板。
51.优选的,外壳本体的中部设置有至少两个矮柱,矮柱前端与外壳本体一体连接,后端与第二模块螺接固定;
52.矮柱的后端面即为第一台阶面;
53.外壳本体靠近四周处设置有至少两个长柱,长柱前端与外壳本体一体连接,后端与第一模块螺接固定;
54.长柱的后端面即为第二台阶面;
55.外壳本体的两侧边角分别设置有凸台柱,凸台柱的后部设置有螺孔;
56.凸台柱后端面与第三台阶面平齐;
57.背板上与凸台柱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螺孔,并与凸台柱螺接固定。
58.优选的,第三台阶面与背板的接合处采用胶水进行密封处理。
5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一种车载tof模组结构,包括第一模块、第二模块和外壳,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位于外壳内;外壳的正面开有窗孔;第一模块包括第一线路板和镜头组件,镜头组件设置于第一线路板的正面,并且镜头组件的前端伸出窗孔;第二模块包括第二线路板和光源组件,光源组件设置于第二线路板的正面,并且突出于外壳表面;镜头组件的前端部与光源组件的前端部处于同一水平面,第一线路板和第二线路板之间电性连接;采用该结构制造的车载tof相机非常轻薄,安装至车辆的车门或者b柱等部件上时,对车辆的外观、结构、重量、承载力影响极小。
附图说明
6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载tof模组结构和车辆作进一步说明。
61.图1是车载tof模组结构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62.图2是第一模块结构示意图。
63.图3是第二模块结构示意图。
64.图4是外壳结构示意图。
65.图中:
66.100

第一模块,110

第一线路板,120

镜头组件,130

第一连接器,200

第二模块,210

第二线路板,211

软性线路板,212

扩展线路板,220

光源组件,230

第二连接器,300

外壳,301

窗孔,310

第一台阶面,320

第二台阶面,330

第三台阶面,340

背板,350

矮柱,360

长柱,370

凸台柱。
具体实施方式
67.下面结合附图1~4对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载tof模组结构和车辆作进一步说明。
68.一种车载tof模组结构,包括第一模块100、第二模块200和外壳300,第一模块100和第二模块200位于外壳300内;
69.外壳300的正面开有窗孔301;
70.第一模块100包括第一线路板110和镜头组件120,镜头组件120设置于第一线路板110的正面,并且镜头组件120的前端伸出窗孔301;
71.第二模块200包括第二线路板210和光源组件220,光源组件220设置于第二线路板210的正面,并且突出于外壳300表面;
72.镜头组件120的前端部与光源组件220的前端部处于同一水平面,第一线路板110和第二线路板210之间通过连接器连接;
73.第一线路板110厚度为0.2mm~2mm之间,如0.3mm,0.4mm,0.8mm,1.0mm,1.2mm,1.6mm等,优选厚度为1.2mm。
74.本实施例中,镜头组件120采用玻璃光学透镜,镜头组件120的光学系统总长ttl≤12.5mm,有效焦距efl≤6.5mm,且efl/ttl≤0.52。
75.本实施例中,车载tof模组的总高度h0不超过18mm,第一模块100的总高度h1不超过16mm,且h1/h0<0.9;
76.如图1所示,h1为第一模块100前端面至第一线路板110的间距。
77.本实施例中,连接器的总高度h2不超过6.5mm,外壳300的内腔总高度h3不小于7.5mm,且h2/h3<0.87;
78.如图1所示,h2为第一线路板110的正面至第二线路板210的背面的间距,h3为第三台阶面330至外壳300的前壁内侧面的间距。
79.本实施例中,第二线路板210位于第一线路板110与外壳300的前壁之间;
80.连接器包括位于第一线路板110顶面的第一连接器130,以及位于第二线路板210底面的第二连接器230;
81.第一连接器130和第二连接器230的连接可以采用固定式连接,也可以采用浮动式连接;
82.一般情况下,母座的连接器的厚度不得超过4.5mm,公座的连接器的厚度不得超过3.0mm,本实施例中公座的厚度为2.7mm,母座的连接器为4.3mm,在合上后的总高度是5.0mm。
83.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软性线路板211和扩展线路板212;
84.软性线路板211的一端与第二线路板210连接,另一端伸出外壳300并与扩展线路板212连接;
85.光源组件220安装于扩展线路板212的前部,并通过扩展线路板212和软性线路板211与第二线路板210电性连接;
86.扩展线路板212的背面与外壳300表面粘接,正面布置元器件。
87.本实施例中,外壳300的本体后部开口,开口处设置有背板340,外壳300内部设置有不少于三个台阶面;
88.第一台阶面310用于固定第二模块200;
89.第二台阶面320用于固定第一模块100;
90.第三台阶面330用于固定背板340。
91.本实施例中,外壳300本体的中部设置有至少两个矮柱350,矮柱350前端与外壳300本体一体连接,后端与第二模块200螺接固定;
92.矮柱350的后端面即为第一台阶面310;
93.外壳300本体靠近四周处设置有至少两个长柱360,长柱360前端与外壳300本体一体连接,后端与第一模块100螺接固定;
94.长柱360的后端面即为第二台阶面320;
95.外壳300本体的两侧边角分别设置有凸台柱370,凸台柱370的后部设置有螺孔;
96.凸台柱370后端面与第三台阶面330平齐;
97.背板340上与凸台柱370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螺孔,并与凸台柱370螺接固定。
98.本实施例中,第三台阶面与背板340的接合处采用胶水进行密封处理。
99.一种车辆,具有车载tof模组结构,该结构包括第一模块100、第二模块200和外壳300,第一模块100和第二模块200位于外壳300内;
100.外壳300的正面开有窗孔301;
101.第一模块100包括第一线路板110和镜头组件120,镜头组件120设置于第一线路板110的正面,并且镜头组件120的前端伸出窗孔301;
102.第二模块200包括第二线路板210和光源组件220,光源组件220设置于第二线路板210的正面,并且突出于外壳300表面;
103.镜头组件120的前端部与光源组件220的前端部处于同一水平面,第一线路板110和第二线路板210之间通过连接器连接;
104.第一线路板110厚度为0.2mm~2mm之间,如0.3mm,0.4mm,0.8mm,1.0mm,1.2mm,1.6mm等,优选厚度为1.2mm。
105.本实施例中,镜头组件120采用玻璃光学透镜,镜头组件120的光学系统总长ttl≤12.5mm,有效焦距efl≤6.5mm,且efl/ttl≤0.52。
106.本实施例中,车载tof模组的总高度h0不超过18mm,第一模块100的总高度h1不超过16mm,且h1/h0<0.9;
107.如图1所示,h1为第一模块100前端面至第一线路板110的间距。
108.本实施例中,连接器的总高度h2不超过6.5mm,外壳300的内腔总高度h3不小于7.5mm,且h2/h3<0.87;
109.如图1所示,h2为第一线路板110的正面至第二线路板210的背面的间距,h3为第三台阶面330至外壳300的前壁内侧面的间距。
110.本实施例中,第二线路板210位于第一线路板110与外壳300的前壁之间;
111.连接器包括位于第一线路板110顶面的第一连接器130,以及位于第二线路板210底面的第二连接器230;
112.第一连接器130和第二连接器230的连接可以采用固定式连接,也可以采用浮动式连接;
113.一般情况下,母座的连接器的厚度不得超过4.5mm,公座的连接器的厚度不得超过3.0mm,本实施例中公座的厚度为2.7mm,母座的连接器为4.3mm,在合上后的总高度是5.0mm。
114.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软性线路板211和扩展线路板212;
115.软性线路板211的一端与第二线路板210连接,另一端伸出外壳300并与扩展线路板212连接;
116.光源组件220安装于扩展线路板212的前部,并通过扩展线路板212和软性线路板211与第二线路板210电性连接;
117.扩展线路板212的背面与外壳300表面粘接,正面布置元器件。
118.本实施例中,外壳300的本体后部开口,开口处设置有背板340,外壳300内部设置有不少于三个台阶面;
119.第一台阶面310用于固定第二模块200;
120.第二台阶面320用于固定第一模块100;
121.第三台阶面330用于固定背板340。
122.本实施例中,外壳300本体的中部设置有至少两个矮柱350,矮柱350前端与外壳300本体一体连接,后端与第二模块200螺接固定;
123.矮柱350的后端面即为第一台阶面310;
124.外壳300本体靠近四周处设置有至少两个长柱360,长柱360前端与外壳300本体一体连接,后端与第一模块100螺接固定;
125.长柱360的后端面即为第二台阶面320;
126.外壳300本体的两侧边角分别设置有凸台柱370,凸台柱370的后部设置有螺孔;
127.凸台柱370后端面与第三台阶面330平齐;
128.背板340上与凸台柱370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螺孔,并与凸台柱370螺接固定。
129.本实施例中,第三台阶面与背板340的接合处采用胶水进行密封处理。
130.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