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管道结构和车载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99734发布日期:2022-01-15 04:41阅读:65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调管道结构和车载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管道结构和车载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2.车载空调系统包括鼓风机、蒸发器、空调管道和出风口等,在汽车工作过程中起到调节车内温度的作用。空调管道包括蒸发器安装管段,蒸发器芯体安装于蒸发器安装管段内,鼓风机与空调管道的最前端相连接,鼓风机能够为车载空调系统提供固定风量,蒸发器安装管段位于空调管段的前端,鼓风机将空气吹入空调管道后,蒸发器安装管段内的蒸发器芯体能够利用制冷剂蒸发吸热,使经过蒸发器芯体的空气降温,达到制冷效果。
3.车载空调系统一般设置有多个不同的出风口,主出风口多为条状,横向设置于空调管道的最末端。现有技术中,靠近主出风口位置的空调管道空腔较大,空气在流经该部分时容易在两侧产生气旋,使主出风口中心部分出风量较大,两侧部分出风量较小,整体的出风量分配不均。
4.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够使主出风口的出风量更加均匀的空调管道,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使主出风口的出风量更加均匀的空调管道。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管道结构,包括风道和设置于风道末端的风道出风口,沿长度方向风道出风口包括第一端部段、中部段和第二端部段,风道内还设置有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第一导风板设置于第一端部段和中部段之间,第二导风板设置于中部段和第二端部段之间,并且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二者形成的前端开口小于后端开口。
7.采用如上结构,从风道前端进入风道内部的空气会被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分流,空气能够分别进入第一端部段、中部段和第二端部段,且由于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二者形成的前端开口小于后端开口,使部分原本从出风量较大的中部段出风的空气变为从第一端部段或第二端部段出风,风道出风口的出风量更为均匀。
8.可选地,还包括蒸发器安装管段和过渡风道,所述过渡风道连接安装于所述蒸发器安装管段和所述风道之间,沿风向所述过渡风道的通流截面逐渐收缩。
9.可选的,所述过渡风道为锥型管道。
10.可选的,所述风道包括转弯管段,所述转弯管段的内壁为弧形面。
11.可选地,还包括鼓风机,所述鼓风机设置于所述蒸发器安装管段的前端,所述鼓风机的出风口与所述蒸发器安装管段的前端进风口直接连接。
1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载空调系统,包括空调管道结构,所述空调管道结构即为上述所描述的空调管道结构。
13.可选地,还包括蒸发器芯体,所述空调管道结构包括蒸发器安装管段,所述蒸发器芯体安装于所述蒸发器安装管段。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空调管道结构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图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16.图3是现有技术中空调管道结构通过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得出的内部空气流向示意图;
17.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空调管道结构通过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得出的内部空气流向示意图。
18.图1-4中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9.1鼓风机、2蒸发器安装管段、3风道、31第一导风板、32第二导风板、4风道出风口、41第一端部段、42中部段、43第二端部段、5过渡风道。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21.请参考图1-4,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空调管道结构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现有技术中空调管道结构通过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得出的内部空气流向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空调管道结构通过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得出的内部空气流向示意图。
2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管道结构,包括风道3和设置于风道3末端的风道出风口4,沿长度方向风道出风口4包括第一端部段41、中部段42和第二端部段43,其中,风道3的前端是指风道3的进风端,风道3的末端或后端是指风道3的出风端,下文中的前端和后端亦指进风端和出风端。
23.风道3内还设置有第一导风板31和第二导风板32,第一导风板31设置于第一端部段41和中部段42之间,第二导风板32设置于中部段42和第二端部段43之间,并且第一导风板31和第二导风板32二者形成的前端开口小于后端开口。
24.采用如上结构,从风道3前端进入风道3内部的空气会被第一导风板31和第二导风板32分流,空气能够分别进入第一端部段41、中部段42和第二端部段43,且由于第一导风板31和第二导风板32二者形成的前端开口小于后端开口,使一部分原本从出风量较大的中部段42出风的空气,变为从两侧的第一端部段41或第二端部段43出风,风道出风口4整体的出风量更为均匀。
25.在本实施例中,风道出风口4包括四个沿长度方向排列的大小相同的标准出风口,将最右端的标准出风口视为第一端部段41,将中间两个标准出风口合并视为中部段42,将最左端的标准出风口视为第二端部段43,请参考图3,图中的箭头方向即为计算机模拟出的空气流动方向,在未设置导风板时,空气从风道3的前端进入,由于风道3是由前端向后端逐渐变宽,在风道3较为宽阔的后端,空气会在两侧产生气旋,使第一端部段41和第二端部段43的出风量减少,中部段42的出风量大于两侧标准出风口的出风量。
26.而在设置第一导风板31和第二导风板32后,请参考图4,风道3内部由第一导风板31和第二导风板32分隔为三部分,风道3的后端部分不再宽阔,没有使空气产生气旋的空间,空气便会从风道3前端一分为三,分别顺畅地从第一端部段41、中部段42和第二端部段43出风。
27.由于风道3的结构原因,原本风道3的中部的出风量便大于两侧的出风量,故将第一导风板31和第二导风板32二者形成的前端开口设置为小于后端开口,使一部分原本从出风量较大的中部段42出风的空气,变为从两侧的第一端部段41或第二端部段43出风,让各标准出风口的出风量保持相对接近,风道出风口4整体的出风量更为均匀。
28.本实施例还包括蒸发器安装管段2,具体如图1和图2所示,蒸发器安装管段2通过过渡风道5连接于风道3的前端,即过渡风道5连接安装于蒸发器安装管段2和风道之间,沿风向过渡风道5的通流截面逐渐收缩。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过渡风道5为可以为锥型管道,其前端与后端分别与蒸发器安装管段2和风道3固定连接。
29.请继续参考图3,在现有技术中,过渡风道5从前端向内快速收窄后变为直管,从蒸发器安装管段2进入过渡风道5的空气流动受阻,不利于风道3内的空气流通。
30.在本实施例中,将过渡风道5的直管部分去除,过渡风道5的前端到后端缓慢收窄,其前端大小与蒸发器安装管段2相匹配,后端大小与风道3的前端相匹配,扩宽了过渡风道5的流动空间,使空气从蒸发器安装管段2流入时更为顺畅,不会对气流造成阻碍。
31.上述各实施例中,风道3可以包括转弯管段,转弯管段的内壁为弧形面,这样可以降低风道对内部空气的阻力。
32.本实施例还包括鼓风机1,具体如图2所示,鼓风机1设置于蒸发器安装管段2的前端,鼓风机1的出风口与蒸发器安装管段2的前端直接连通。
33.在现有技术中,鼓风机1与蒸发器安装管段2之间留有一定空间,二者之间额外设置连接管道进行连接,由于鼓风机1的出风口小于蒸发器安装管段2的前端,且鼓风机1的出口方向朝下方略微倾斜,气流在通过连接管道进入蒸发器安装管段2时,蒸发器安装管段2的上半部分进风较少,导致蒸发器安装管段2的下半部分空气向上移动,并在连接管道后端部产生回流,降低空调管道结构整体的进风量。
34.采用本实施例中的结构,去除连接管道,将鼓风机1直接与蒸发器安装管段2的前端进风口直接连接,鼓风机1持续将空气鼓入蒸发器安装管段2内,空气没有产生回流的空间,也就无法产生回流,在不增加鼓风机1转速的情况下,蒸发器安装管段2的上半部分进风量增加,空调管道结构的进风量也增加,整体进风更为顺畅。
35.通过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在不增加转速的情况下,现有技术中风道出风口4的整体出风均匀系数为0.93,本实施例中风道出风口4的整体出风均匀系数为0.99,相比提高了6.4%;在鼓风机1转速及环境等相同的情况下,现有技术中蒸发器安装管段2的总进风量为405.6立方米每小时,本实施例中蒸发器安装管段2的总进风量为449.3立方米每小时,相比提高了10.8%。
36.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载空调系统,包括空调管道结构,该空调管道结构为上文所描述的空调管道结构,由于空调管道结构已经具有如上的技术效果,那么包含空调管道结构的车载空调系统也应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故在此不再赘述。
37.本实施例还包括蒸发器芯体(图中未示出),蒸发器芯体安装于空调管道结构中的
蒸发器安装管段2内部,以对流经的空气降温制冷。
38.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