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品隔离部、备胎盖板与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95175发布日期:2021-12-15 06:54阅读:63来源:国知局
一种物品隔离部、备胎盖板与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实施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物品隔离部、包含该物品隔离部的备胎盖板与包含该备胎盖板的车辆。


背景技术:

2.近年来,汽车行业迅猛发展,汽车内饰的设计成为消费者购买车辆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汽车内部的储物空间也受到广大消费群众的关注。
3.目前,汽车的后备箱空间一般为单一的空间,在将若干物品放入后备箱内后,由于各个物品均是混合放入至同一后备箱空间内,所以可能会导致各个物品相互污染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物品隔离部、备胎盖板与车辆,旨在解决各个物体之间相互污染的问题。
5.本技术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物品隔离部,包括:隔离板;
6.所述隔离板用于与备胎盖板转动连接,在所述隔离板与所述备胎盖板之间具有夹角时,所述隔离板将车辆的后备箱空间分割为至少两个储物空间。
7.可选地,还包括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旋转支架、固定支架与弹性限位件;
8.所述旋转支架转动设置于所述备胎盖板上;所述旋转支架的一端与所述隔离板的背面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备胎盖板延伸至所述固定支架内;
9.所述固定支架与所述备胎盖板的背面连接,所述固定支架与所述备胎盖板平行;
10.所述弹性限位件设置于所述固定支架内,用于对所述旋转支架进行限位;
11.所述旋转支架延伸至所述固定支架内的一端具有凹陷的第一限位型面,所述旋转支架靠近所述隔离板的一端具有凹陷的第二限位型面,所述第一限位型面与所述第二限位型面用于抵触所述弹性限位件;
12.所述弹性限位件抵触所述第一限位型面时,将所述隔离板被限位至与所述备胎盖板垂直的位置,所述弹性限位件抵触所述第二限位型面时,将所述隔离板被限位至与所述备胎盖板平行的位置。
13.可选地,所述弹性限位件包括:扭簧、限力轴与限位销;
14.所述扭簧设置于所述固定支架上,所述扭簧的一端位于所述旋转支架的下方、另一端位于所述限力轴的下方;
15.所述限力轴固定设置于所述固定支架上,用于对所述扭簧进行限位;
16.所述限位销的一端转动设置于所述固定支架上、另一端位于所述旋转支架与所述扭簧之间;所述限位销的两侧分别抵触所述第一限位型面和所述扭簧时,所述隔离板被限位至与所述备胎盖板垂直的位置,所述限位销的两侧分别抵触所述第二限位型面和所述扭簧时,所述隔离板被限位至与所述备胎盖板平行的位置。
17.可选地,所述限位销包括限位片;
18.所述限位片位于所述旋转支架与所述扭簧之间,所述限位片与所述限位销之间的夹角位钝角,所述限位片用于抵触所述第一限位型面与所述第二限位型面;
19.所述限位片抵触所述第一限位型面或所述第二限位型面时,所述限位销的底面与所述扭簧抵触。
20.可选地,所述备胎盖板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隔离板的容纳槽;
21.所述隔离板转动至所述容纳槽内时,所述隔离板与所述备胎盖板平行,且所述隔离板的正面与所述备胎盖板的正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22.可选地,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拉带;
23.所述第一拉带的一端固定至所述隔离板的表面,所述第一拉带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挂接至所述备胎盖板正面上的第一拉环,所述第一拉带用于对物品竖直方向上的位置进行固定。
24.可选地,还包括第二拉带;
25.所述第二拉带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隔离板的两端连接,且所述第二拉带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挂接至所述隔离板表面的第二拉环,所述第二拉带用于对所述物品水平方向上的位置进行固定。
26.可选地,所述隔离板的面上还设置有挂钩。
27.本技术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备胎盖板,包括如本技术实施例第一方面所述的物品隔离部。
28.本技术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如本技术实施例第二方面所述的备胎盖板。
29.有益效果:
30.本技术提供一种物品隔离部,包括:隔离板;隔离板用于转动连接于备胎盖板上,在隔离板与备胎盖板之间具有夹角时,隔离板将车辆的后备箱空间分割为至少两个储物空间。在隔离板与备胎盖板之间具有夹角时,可以通过分割后备箱空间,将不同类别、不同大小的物品放置到不同的储物空间中,进而实现了对放置于后备箱内的物品进行分类、按大小存放的目的,避免混合放置物品所带来的相互污染的风险,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提高后备箱空间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3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2.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出的物品隔离部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33.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出的隔离板与备胎盖板垂直时的示意图;
34.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出的隔离板与备胎盖板平行时的示意图;
35.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出的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36.图5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出的第一拉带固定至隔离板上的结构示意图;
37.图6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出的第一拉带与第二拉带的结构示意图;
38.图7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出的第二凹槽的结构示意图。
39.附图标记说明:1、隔离板;11、第一拉带;12、第二拉带;121、第二拉环;13、挂钩;14、u形口;2、备胎盖板;21、缺口;22、转轴;3、容纳槽;31、第一凹槽;32、第二凹槽;41、旋转支架;411、第一限位型面;412、第二限位型面;42、固定支架;421、弹簧固定轴;422、销轴;43、弹性限位件;431、扭簧;432、限力轴;433、限位销;4331、限位片;51、第一固定块;52、第二固定块;53、第三固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4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41.实施例一
42.参照图1示出了一种物品隔离部,具体包括:隔离板1,所述隔离板1用于与备胎盖板2转动连接,在所述隔离板1与所述备胎盖板2之间具有夹角时,所述隔离板1将车辆的后备箱空间分割为至少两个储物空间。
43.本实施例中,可以在隔离板1与备胎盖板2之间的夹角为90度,即隔离板1与备胎盖板2垂直时,将车辆的后备箱空间分割为至少两个储物空间;相应地,也可以在物品的形状不规整时,将隔离板1与备胎盖板2之间的夹角调整至30度、60度等等。也可以隔离板1的数量设置成1个、2个、3个等等,进而将后备箱空间分割成2个、3个、4个等储物空间,本技术在此不做限制。
44.通过隔离板1分割后备箱空间的设置,可以将不同类别、不同大小的物品放置到不同的储物空间中,进而实现了对放置于后备箱内的物品进行分类、按大小存放的目的,避免混合放置物品所带来的相互污染的风险,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提高后备箱空间的利用率。
45.基于上述物品隔离部,本技术提供以下一些具体可实施方式的示例,在互不抵触的前提下,各个示例之间可任意组合,以形成一种新的物品隔离部,应当理解的,对于由任意示例所组合形成的新一种物品隔离部,均应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46.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参照图1与图3所示,所述备胎盖板2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隔离板1的容纳槽3;所述隔离板1转动至所述容纳槽3内时,所述隔离板1与所述备胎盖板2平行,且所述隔离板1的正面与所述备胎盖板2的正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47.本实施方式中,备胎盖板2的正面为备胎盖板2的上表面,备胎盖板2的背面为备胎盖板2的下表面;隔离板1的正面为隔离板1的上表面,隔离板1的背面为隔离板1的下表面。
48.具体地,将隔离板1转动至与备胎盖板2垂直的位置时,隔离板1起到分割后备箱空间的作用;将隔离板1转动至与备胎盖板2平行的位置时,对隔离板1进行收纳。
49.其中,参照图1与图3所示,容纳槽3设置于备胎盖板2的正面,容纳槽3的槽深大于隔离板1的厚度,以使隔离板1扣合至容纳槽3内时,隔离板1的正面能够与备胎盖板2的正面齐平,从而避免在不需要使用隔离板1的情况下,隔离板1与备胎盖板2之间的高度差影响到物品的正常放置。
50.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参照图2与图3,还包括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
旋转支架41、固定支架42(参照图4)与弹性限位件43;所述旋转支架41转动设置于所述备胎盖板2上;所述旋转支架41的一端与所述隔离板1的背面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备胎盖板2延伸至所述固定支架42内;参照图4,所述固定支架42与所述备胎盖板2的背面连接,所述固定支架42与所述备胎盖板2平行;参照图3与图4,所述弹性限位件43设置于所述固定支架42内,用于对所述旋转支架41进行限位;在所述隔离板1与所述备胎盖板2垂直时,所述旋转支架41延伸至所述固定支架42内的一端具有凹陷的第一限位型面411,所述旋转支架41靠近所述隔离板1的一端具有凹陷的第二限位型面412,所述第一限位型面411与所述第二限位型面412用于抵触所述弹性限位件43。
51.所述弹性限位件43抵触所述第一限位型面411时,将所述隔离板1被限位至与所述备胎盖板2垂直的位置,所述弹性限位件43抵触所述第二限位型面412时,将所述隔离板1被限位至与所述备胎盖板2平行的位置。
52.本实施方式中,限位组件所起到的作用是将隔离板1自动地限位至与备胎盖板2垂直的位置,或将隔离板1自动地限位至与备胎盖板2平行的位置,不必用户操作额外的限位机构,来对隔离板1的状态进行限定,方便快捷。
53.其中,参照图2所示,备胎盖板2的下表面设置有容纳限位组件的缺口21,该缺口21与容纳槽3连通。
54.缺口21靠近容纳槽3的一侧的下方设置有转轴22,旋转支架41与转轴22连接,并通过转轴22转动连接至备胎盖板2上。参照图2与图4,旋转支架41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至隔离板1的背面,旋转支架41的另一端穿过容纳槽3的内侧壁延伸至位于缺口21内的固定支架42内,与缺口21内的固定支架42相互配合使用;且旋转支架41上位于第一限位型面411与第二限位型面412之间的部位呈弧形,以便旋转支架41在缺口21内转动。
55.参照图4,固定支架42宽度方向上的横截面呈u形,固定支架42的一面与备胎盖板2的背面通过螺栓连接,固定支架42的开口朝背离备胎盖板2的方向设置。
56.在实际应用中,参照图2所示,在用户将隔离板1转动至与备胎盖板2垂直的位置时,弹性限位件43抵触在第一限位型面411的左侧,给旋转支架41施加逆时针转动的限位作用力,旋转支架41再抵触隔离板1,以使隔离板1被限位至与备胎盖板2垂直的位置。
57.当用户顺时针转动隔离板1时,会向旋转支架41施加顺时针转动的外界作用力,旋转支架41在外界作用力下,克服弹性限位件43给旋转支架41施加的限位作用力,从而使得第一限位型面411脱离弹性限位件43的限制而顺时针转动。
58.参照图3,在用户将隔离板1转动至与备胎盖板2平行的位置时,弹性限位件43抵触在第二限位型面412的右侧,给旋转支架41施加顺时针转动的限位作用力,而由于隔离板1被容纳槽3底壁抵触,所以使得隔离板1被限位至容纳槽3内。
59.在上述实际运用中,主要阐述了用户将隔离板1顺时针转动至容纳槽3内的过程,同理,用户将隔离板1逆时针转动至与备胎盖板2垂直的过程与上述过程相反。
60.通过弹性限位件43与旋转支架41之间的配合设置,可以将隔离板1限位至与备胎盖板2垂直的位置,或将隔离板1限位至容纳槽3内与备胎盖板2平行的位置,而不必用户再操作额外的限位机构来实现对隔离板1的限位,方便快捷。
61.其中,弹性限位件43至少可以包括以下两种实施方式:
62.1、弹性限位件43由固定设置于缺口21的弹片(图中未示出)构成,弹片的一端连接
至备胎盖板2的缺口21内,与备胎盖板2连接,弹片的另一端用于抵触第一限位型面411或第二限位型面412。
63.实际运用时,当弹片抵触在第一限位型面411的左侧时,弹片会给予第一限位型面411逆时针转动的限位作用力,进而使得隔离板1被限位至与备胎盖板2垂直的位置;当弹片抵触在第二限位型面412的右侧时,弹片会给予第二限位型面412顺时针转动的限位作用力,进而使得隔离板1被固定至容纳槽3内。
64.2、参照图2与图3,所述弹性限位件43包括:扭簧431、限力轴432与限位销433;所述扭簧431设置于所述固定支架42上,所述扭簧431的一端位于所述旋转支架41的下方、另一端位于所述限力轴432的下方;所述限力轴432固定设置于所述固定支架42上,用于对所述扭簧431进行限位;所述限位销433的一端转动设置于所述固定支架42上、另一端位于所述旋转支架41与所述扭簧431之间;所述限位销433的上下两侧分别抵触所述第一限位型面411和所述扭簧431时,所述隔离板1被限位至与所述备胎盖板2垂直的位置,所述限位销433的上下两侧分别抵触所述第二限位型面412和所述扭簧431时,所述隔离板1被限位至与所述备胎盖板2平行的位置。
65.本实施方式中,参照图2与图4,扭簧431通过弹簧固定轴421固定至固定支架42的开口内,弹簧固定轴421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至固定支架42的内侧壁上,扭簧431绕设至弹簧固定轴421上,其两端分别位于旋转支架41与限力轴432的下方。
66.参照图2与图4,限位销433通过销轴422固定至固定支架42的开口内,销轴422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至固定支架42的内侧壁上,限位销433的一端转动设置于销轴422上,限位销433的另一端位于旋转支架41与扭簧431之间。
67.实际运用时,参照图2,在用户将隔离板1转动至与备胎盖板2垂直的位置时,隔离板1通过旋转支架41给予第一限位型面411顺时针转动的作用力,扭簧431通过限位销433给予第一限位型面411逆时针转动的作用力,二者之间的作用力相互抵消,从而使得隔离板1被限位至与备胎盖板2垂直的位置。
68.当用户顺时针转动隔离板1时,会向旋转支架41施加顺时针转动的外界作用力,旋转支架41在外界作用力下,克服扭簧431给旋转支架41施加的限位作用力,从而使得第一限位型面411脱离限位销433的限制而顺时针转动。
69.参照图3,在用户将隔离板1转动至与备胎盖板2平行的位置时,由于扭簧431通过限位销433给予第二限位型面412顺时针转动的作用力,而隔离板1受到容纳槽3底壁的抵触,所以被限位至容纳槽3内。
70.在上述实际运用的过程中,扭簧431的一端会对限位销433进行作用,给予限位销433作用力;与此同时,扭簧431的另一端被限力轴432所限制,从而使得扭簧431能够处于被压缩的状态,进而能够给予限位销433作用力,实现对隔离板1的限位。
71.其中,参照图2与图3,为了使得用户更加轻松地转动隔离板1,所述限位销433包括限位片4331;所述限位片4331位于所述旋转支架41与所述扭簧431之间,所述限位片4331与所述限位销433之间的夹角位钝角,所述限位片4331用于抵触所述第一限位型面411与所述第二限位型面412;所述限位片4331抵触所述第一限位型面411或所述第二限位型面412时,所述限位销433的底面与所述扭簧431抵触。
72.参照图2与图3所示,第一限位型面411与第二限位型面412均为倾斜的斜面,相应
地,限位片4331也为倾斜的限位片4331。参照图2,在用户需要转动隔离板1,来打破隔离板1与备胎盖板2垂直的状态的情况下,通过倾斜的限位片4331的设置,可以使得用户使用一个较小的外界作用力,也能将第一限位型面411从限位片4331上脱离,即,使用一个较小的外界作用力,也能打破隔离板1与备胎盖板2垂直的状态。在用户需要转动隔离板1,来打破隔离板1收纳至容纳槽3内的状态的情况下,通过倾斜的限位片4331的设置,也可以使得用户使用一个较小的力,也能打破隔离板1收纳至容纳槽3内的状态,从而使得用户能够更加轻松地转动隔离板1。
73.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隔离板1不仅可以起到分割后备箱空间的作用,还可以利用隔离板1的位置,来对隔离板1进行相应地设计,使得隔离板1的功能更加丰富。例如,可以在隔离板1上设置束缚物品的组件,来避免物品在车内滚动,相应地,可以有以下实施方式:
74.1、参照图1,隔离板1上还设置至少一个第一拉带11;所述第一拉带11的一端固定至所述隔离板1的面上,所述第一拉带11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挂接至所述备胎盖板2正面上的第一拉环(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一拉带11用于对物品竖直方向上的位置进行固定。
75.本实施方式中,参照图5所示,在将第一拉带11的一端固定至隔离板1表面上时,可以先向第一拉带11的一端贴附至隔离板1的表面,再将第一固定块51贴附至第一拉带11的表面,最后利用螺栓依次穿过第一固定块51、第一拉带11与隔离板1,从而将第一拉带11的一端固定至隔离板1的面上。
76.参照图1所示,在容纳槽3的内底壁上设置有第一凹槽31,第一凹槽31内固定设置有第二固定块52。在固定第一拉带11的另一端时,将第一拉带11另一端上的第一拉环卡在第二固定块52上,从而将第一拉带11的另一端固定至备胎隔板上。
77.在实际运用中,参照图1,可以使用第一拉带11来固定物品,首先将物品放置于与隔离板1贴附的位置,再将第一拉带11设置有第一拉环的一端从物品的表面绕过,再将第一拉环卡在第二固定块52上,从而对物品的上下位置进行固定,避免物品因车辆晃动而在车辆中滚动,进而避免物品滚动时对车辆造成损坏的情况出现。并且,通过第一拉带11的设置,还可以在物品抵触隔离板1时,给予隔离板1朝靠近容纳槽3的方向的拉力,避免隔离板1在受到外力作用下而向车辆座椅的方向过度翻转。
78.2、参照图1,隔离板1上还设置至少一个第二拉带12;所述第二拉带1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隔离板1的两端连接,且所述第二拉带1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挂接至所述隔离板1面上的第二拉环121(参照图6),所述第二拉带12用于对所述物品水平方向上的位置进行固定。
79.本实施方式中,参照图1所示,可以在隔离板1的表面上水平设置若干组第二拉带12,第二拉带12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拉环121,相应地,在隔离板1的表面上设置若干第三固定块53。
80.在实际运用时,可以使用第二拉带12来固定物品,首先将物品放置于与隔离板1贴附的位置,再将第二拉带12设置有第二拉环121的两端绕过物品水平方向的外侧壁,分别套接至两个第三固定块53上,从而对物品的水平方向上的位置进行固定。
81.另外,参照图1,还可以在隔离板1的面上还设置有挂钩13。通过挂钩13的设置,可以在将隔离板1限位至与备胎盖板2垂直时,将一些体积较小的物品悬挂在隔离板1上,以充分利用隔离板1。
82.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参照图1与图7,为了方便用户将隔离板1从容纳槽3内打开,在隔离板1远离其与备胎盖板2转动连接的一端设置有u形口14,且在容纳槽3的内底壁上设置有向下凹陷的第二凹槽32,在隔离板1处于与容纳槽3内底壁平行的状态时,隔离板1上的u形口14与第二凹槽32相对,以此形成供人手伸入的空间。
83.在实际运用中,用户在需要将隔离板1朝远离容纳槽3的方向转动时,可以将手伸入至u形口14与第二凹槽32之间的空间内,将隔离板1朝远离容纳槽3的方向掰动即可。
84.通过u形口14与第二凹槽32的设置,即可方便用户打开隔离板1,并且不会设置额外的把手来让用户打开隔离板1,使得隔离板1被收纳至容纳槽3内时,能够与备胎盖板2之间保持齐平状态。
85.实施例二
86.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技术提供一种备胎盖板,包括如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物品隔离部。
87.实施例三
88.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如本技术实施例二所述的备胎盖板。
89.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90.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91.以上对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不同形式的改变之处,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