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后视镜、车窗的雨水清除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65132发布日期:2021-12-08 13:33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汽车后视镜、车窗的雨水清除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驾驶安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后视镜、车窗的雨水清除系统。


背景技术:

2.汽车在阴雨天气中行驶时,汽车后视镜以及车窗玻璃总会残留雨滴,使得驾驶员难以清晰的观测汽车侧后的情况,很容易在变道或者转向时发生交通事故。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最常用的方法有:一、在后视镜背面配置电加热装置,通过加热电阻丝使得镜面温度升高,蒸发消除镜面上的水雾,这种方式能处理一般的雾气和小水滴,但是由于加热电阻丝设置在镜面的背面,对镜面的加热效率很低,去除雨水的效果有限;同时对于电阻丝要依靠汽车的电能对其进行加热。二、在后视镜上安装雨刮器,通过电机驱动雨刮器滑动来去除雨水的效果较好,但是却需要安装很复杂的电路结构,成本较高,同样也会消耗车辆能源,同时雨刮器在镜面上的滑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驾驶员的视线,而且不同车主调整后视镜的位置不同,而雨刮刮臂位置无法实现动态调整,雨刮除雨效果大大降低。三、空气由泵加压后流入管道冲刷后视镜和车窗,清除其雨水,该方案需要增加一套专用设备,同样需要消耗车辆能源。
3.综上所述,无论是一种方案都需利用汽车自身的电能,浪费能源,特别是对于新能源汽车而言,影响汽车的续航里程。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消耗车内电能的前提下,清除效果好的汽车后视镜、车窗的雨水清除系统。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后视镜、车窗的雨水清除系统,包括朝向汽车行进迎风方向布置的进风口,进风口的后端通过管道与出风口相连通,所述的出风口设置在后视镜壳体上以及驾驶员观察区上方的窗框上,出风口的出风方向朝向后视镜面/观察区玻璃布置。
6.上述方案中,将汽车行驶形成的气流通过进风口引入管道,借用管道较小尺寸形成高压的空气流,引导该高压空气流流入后视镜的出风口和驾驶员观察区的出风口,进而实现清除雨水;本实用新型不需要消耗车辆能源,同时不影响车辆外观。
附图说明
7.图1为雨水清除原理图;
8.图2为后视镜出风口结构示意图;
9.图3为进风口和管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0.一种汽车后视镜、车窗的雨水清除系统,包括朝向汽车行进迎风方向布置的进风口10,进风口10的后端通过管道20与出风口30相连通,所述的出风口30设置在后视镜40壳体上以及驾驶员观察区50上方的窗框上,出风口30的出风方向朝向后视镜面/观察区玻璃布置。将汽车行驶形成的气流通过进风口30引入管道20,借用管道20小孔节流原理对进风口30引入的气流形成高压气流,并引导该高压空气流流入后视镜40的出风口30和驾驶员观察区50的出风口30,进而实现清除雨水;本实用新型不需要消耗车辆能源,同时出风口30布置在上端,不会影响车辆美观、不会因后视镜40调节位置而影响雨水清除效果,也不会存在雨水和灰尘进入管道20内的情况。
11.进风口10设置在车辆内外循环切换挡板处,车主需要清除外后视镜40和车窗驾驶员观察区50雨水时,可打开空调外循环即可,不需要使用时关闭外循环即可,操作方便;进风口10整体呈前大后小的漏斗状,且进风口10的中心轴与车辆前进方向平行布置,可有效引入气流进入管道20内,且结构简单。即使有灰尘或雨水进入管道20,在汽车开启外循环时,高压的气流也会清除管道20的雨水和灰尘。
12.进风口10的后端与主管道21相连,主管道21的后端连通有4根分管道22,4根分管道22的后端分别延伸至左、右后视镜40壳体上的出风口30以及左、右观察区50上的出风口30处。空气进入主管道21 时,因主管道21尺寸较小可形成高压的空气流,可通过试验标定选择合适的管道尺寸,主管道21中的气流再通过4根分管道22进行分流,分别将高压气流引入到左后视镜上端出风口30、左车门驾驶员观察区上端出风口30、右后视镜上端出风口30和右车门驾驶员观察区上端出风口30处,并对相应部位的雨水进行清除。
13.出风口30在后视镜40壳体上以及观察区50窗框上设置有多个,且每个出风口30形状为蜂窝状,蜂窝状结构可增大雨水清除面积。
14.优选的,漏斗状的进风口10前端开口为120
°
布置,能够对汽车行驶过程中的气流进行收集。
15.分管道22的内径小于主管道21的内径,利用小孔节流原理对引入的气流形成高压气流。
16.进一步的,管道20走向沿着空调风道和低压线束方向布置。


技术特征:
1.一种汽车后视镜、车窗的雨水清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朝向汽车行进迎风方向布置的进风口(10),进风口(10)的后端通过管道(20)与出风口(30)相连通,所述的出风口(30)设置在后视镜(40)壳体上以及驾驶员观察区(50)上方的窗框上,出风口(30)的出风方向朝向后视镜面/观察区玻璃布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视镜、车窗的雨水清除系统,其特征在于:进风口(10)设置在车辆内外循环切换挡板处,进风口(10)整体呈前大后小的漏斗状,且进风口(10)的中心轴与车辆前进方向平行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后视镜、车窗的雨水清除系统,其特征在于:进风口(10)的后端与主管道(21)相连,主管道(21)的后端连通有4根分管道(22),4根分管道(22)的后端分别延伸至左、右后视镜(40)壳体上的出风口(30)以及左、右窗框(50)上的出风口(30)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后视镜、车窗的雨水清除系统,其特征在于:出风口(30)在后视镜(40)壳体上以及观察区(50)窗框上设置有多个,且每个出风口(30)形状为蜂窝状。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后视镜、车窗的雨水清除系统,其特征在于:漏斗状的进风口(10)前端开口为120
°
布置。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后视镜、车窗的雨水清除系统,其特征在于:分管道(22)的内径小于主管道(21)的内径。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视镜、车窗的雨水清除系统,其特征在于:管道(20)走向沿着空调风道和低压线束方向布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消耗车内电能的前提下,清除效果好的汽车后视镜、车窗的雨水清除系统,包括朝向汽车行进迎风方向布置的进风口,进风口的后端通过管道与出风口相连通,所述的出风口设置在后视镜壳体上以及驾驶员观察区上方的窗框上,出风口的出风方向朝向后视镜面/观察区玻璃布置。上述方案中,将汽车行驶形成的气流通过进风口引入管道,借用管道较小尺寸形成高压的空气流,引导该高压空气流流入后视镜的出风口和驾驶员观察区的出风口,进而实现清除雨水;本实用新型不需要消耗车辆能源,同时不影响车辆外观。同时不影响车辆外观。同时不影响车辆外观。


技术研发人员:芮开闩 沙文瀚 刘琳 郑文龙 马利丹 左博文 樊浩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奇瑞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3.30
技术公布日:2021/1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