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器及其线束安装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15412发布日期:2021-11-22 17:56阅读:95来源:国知局
转向器及其线束安装支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传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转向器及其线束安装支架。


背景技术:

2.汽车线束是汽车电子电气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般而言,车辆中需要装配十几根线束,如发动机电线束、电源电线束、喷油器电线束、左右车门电线束、车身主电线束、底盘电线束、顶棚电线束、后背们过渡电线束,后背们电线束、侧滑门电线束、扬声器电线束等。这些线束可以根据位置不同分成底盘、仪表板、发动机、变速器等不同模块,采用线束夹对线束进行布置。当线束布置在汽车底盘位置,特别地布置在汽车转向器位置时,在行驶过程中,线束夹容易受震动的影响发生松脱,影响车辆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3.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4.针对线束夹容易受震动的影响发生松脱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转向器及其线束安装支架,它使线束安装支架在转向器壳体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均得到固定,增加稳定性,防止线束安装支架受到震动而脱落。
5.2、技术方案
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线束安装支架,包括第一支架和与第一支架相连的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安装在转向器内部,且第一支架具有与转向器壳体内表面配合的第一卡凸;所述第二支架设置在转向器外部,且第二支架设有与转向器壳体外表面配合的定位块。
7.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架一端与第二支架连接,第一支架另一端沿圆周设有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所述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间隔设置,且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之间具有缝隙,所述第一卡凸设置在第一卡爪上。
8.可选的,所述第一卡爪与转向器壳体接触的一面为弧面,所述第二卡爪与转向器壳体接触的一面为平面。
9.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相连一端的外周套设有密封圈。
10.可选的,所述第二支架与第一支架相连的一端设有环形挡板,所述定位块设置在挡板上。
11.可选的,所述第二支架包括第一安装壳和与第一安装壳活动配合的第二安装壳,所述第一安装壳与第一支架连接,所述挡板设置在第一安装壳上。
12.可选的,所述第二安装壳具有第二卡槽,所述挡板一面与转向器壳体配合,挡板另一面具有与第二卡槽配合的第二卡凸。
13.可选的,所述第一安装壳远离第一支架的一端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二安装壳具有与第一卡槽配合的第三卡凸。
14.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一安装壳以及所述挡板均为一体成型。
15.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转向器,包括壳体、设置在转向器内部的传感器以及上文所述的线束安装支架,所述壳体上设有供线束穿过的通孔,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具有定位孔,所述第一卡凸穿过通孔并于壳体的内表面配合,所述定位块与定位孔配合。
16.3、有益效果
17.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8.(1)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线束安装支架,第一支架上的第一卡凸穿过通孔并卡在转向器壳体的内表面,转向器壳体上具有与定位块配合的定位孔,定位块与定位块配合将第二支架固定在转向器壳体的外表面,使线束安装支架在转向器壳体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均得到固定,增加稳定性,防止线束安装支架受到震动而脱落。
19.(2)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线束安装支架,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之间具有缝隙,使第一支架的另一端在穿过转向器壳体上的通孔时能够相互靠近收缩,直到顺利穿过通孔,使第一卡凸卡在转向器壳体的内表面。
20.(3)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线束安装支架,密封圈使第一支架与转向器壳体上的通孔紧密配合,有利于增强线束安装支架与转向器壳体之间的牢固性。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线束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线束安装支架的第一安装壳和第二安装壳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线束安装支架与转向器壳体配合的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线束安装支架的卡凸与转向器壳体配合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2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实用新型,而非对该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第一、第二等词语,是为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方便而设置,并没有特定的限定作用,均为泛指,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不构成限定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
含义。同一实施例中的多个技术方案,以及不同实施例的多个技术方案之间,可进行排列组合形成新的不存在矛盾或冲突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27.实施例1
28.结合附图1

4,本实施例的线束安装支架,包括第一支架1和与第一支架1相连的第二支架2,所述第一支架1安装在转向器内部,且第一支架1具有与转向器壳体4内表面配合的第一卡凸11;所述第二支架2设置在转向器外部,且第二支架2设有与转向器壳体4外表面配合的定位块21。线束穿过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进入转向器壳体4内部,并与设置在转向器壳体4内部的传感器连接,转向器壳体4具有供线束穿过的通孔41,第一支架1上的第一卡凸11穿过通孔41并卡在转向器壳体4的内表面,转向器壳体4上具有与定位块21配合的定位孔42,定位孔42与定位块21配合将第二支架2固定在转向器壳体4的外表面,使线束安装支架在转向器壳体4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均得到固定,增加稳定性,防止线束安装支架受到震动而脱落。
29.实施例2
30.结合附图1

4,本实施例的线束安装支架,与实施例1的技术方案相比,可改进如下:所述第一支架1一端与第二支架2连接,第一支架1另一端沿圆周设有第一卡爪12和第二卡爪13,所述第一卡爪12和第二卡爪13间隔设置,且第一卡爪12和第二卡爪13之间具有缝隙,所述第一卡凸11设置在第一卡爪12上。第一卡爪12和第二卡爪13之间具有缝隙,使第一支架1的另一端在穿过转向器壳体4上的通孔41时能够相互靠近收缩,直到顺利穿过通孔41,使第一卡凸11卡在转向器壳体4的内表面。
31.实施例3
32.结合附图1

4,本实施例的线束安装支架,与实施例1或2的技术方案相比,可改进如下:所述第一卡爪12与转向器壳体4接触的一面为弧面,所述第二卡爪13与转向器壳体4接触的一面为平面。弧面使第一卡爪12与转向器壳体4的通孔41紧密贴合,使第一卡凸11牢牢卡住转向器壳体4的内表面,平面使第二卡爪13方便穿过转向器壳体4上的通孔41,实现第一卡凸11与转向器内表面的配合。
33.实施例4
34.结合附图1

4,本实施例的线束安装支架,与实施例1

3任一项技术方案相比,可改进如下:所述第一支架1与第二支架2相连一端的外周套设有密封圈3。密封圈3使第一支架1与转向器壳体4上的通孔41紧密配合,有利于增强线束安装支架与转向器壳体4之间的牢固性。
35.实施例5
36.结合附图1

4,本实施例的线束安装支架,与实施例1

4任一项技术方案相比,可改进如下:所述第二支架2与第一支架1相连的一端设有环形挡板22,所述定位块21设置在挡板22上。挡板22增加了第二支架2与转向器壳体4的接触面积,定位块21将挡板22固定在转向器壳体4的外表面,增加第二支架2与转向器壳体4之间的稳定性。
37.实施例6
38.结合附图1

4,本实施例的线束安装支架,与实施例1

5任一项技术方案相比,可改进如下:所述第二支架2包括第一安装壳23和与第一安装壳23可拆卸连接的第二安装壳24,所述第一安装壳23与第一支架1连接,所述挡板22设置在第一安装壳23上。第一安装壳23与
第二安装壳24可拆卸连接,便于将线束穿过第一支架1并进入到转向器壳体4内部。
39.实施例7
40.结合附图1

4,本实施例的线束安装支架,与实施例1

6任一项技术方案相比,可改进如下:所述第二安装壳24具有第二卡槽241,所述挡板22一面与转向器壳体4配合,挡板22另一面具有与第二卡槽241配合的第二卡凸221。第二安装壳24和挡板22通过第二卡凸221和第二卡槽241配合在一起。
41.实施例8
42.结合附图1

4,本实施例的线束安装支架,与实施例1

7任一项技术方案相比,可改进如下:所述第一安装壳23远离第一支架1的一端设有第一卡槽231,所述第二安装壳24具有与第一卡槽231配合的第三卡凸242。第一卡槽231和第三卡凸242的配合进一步增加了第一安装壳23与第二安装壳24之间的稳定性,实现第一安装壳23与第二安装壳24之间的可拆卸连接。
43.实施例9
44.结合附图1

4,本实施例的线束安装支架,与实施例1

8任一项技术方案相比,可改进如下:所述第一支架1、所述第一安装壳23以及所述挡板22均为一体成型。一体成型的工艺使线束安装支架的性能更加稳定,并且使线束安装支架与转向器壳体4的配合更加牢固。
45.实施例10
46.结合附图1

4,本实施例的转向器,包括壳体4、设置在转向器内部的传感器以及实施例1~9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线束安装支架,所述壳体4上设有供线束穿过的通孔41,所述壳体4的外表面具有定位孔42,所述第一卡凸11穿过通孔41并于壳体4的内表面配合,所述定位块21与定位孔42配合。线束穿过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进入转向器壳体4内部,并与设置在转向器壳体4内部的传感器连接,第一支架1上的第一卡凸11穿过通孔41并卡在转向器壳体4的内表面,定位块21与定位块21配合将第二支架2固定在转向器壳体4的外表面,使线束安装支架在转向器壳体4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均得到固定,增加稳定性,防止线束安装支架受到震动而脱落。
47.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