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型保险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62146发布日期:2021-11-29 22:27阅读:64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全型保险杠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安全型保险杠。


背景技术:

2.保险杠作为车辆防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在车辆失控撞击障碍物时,对车辆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随着车辆技术的发展,也随之出现了各种不同功能的保险杠,以保护车辆不受损坏。
3.现有技术中的保险杠,主要包括通过金属材质塑性变形或者压缩弹簧的方式来缓冲或吸收碰撞能量。然而通过金属材质塑性变形如车体结构的溃缩来吸收碰撞能量,在撞击结束后需要对塑性变形的区域进行维修更换,成本较高;而弹簧的特性是吸收多少能量就会在碰撞结束后返回多少,弹簧的回弹容易造成二次伤害。
4.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减震后的弹簧回弹容易造成二次伤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型保险杠,通过结构的设置达到提高保险杠整体保护性能的目的。
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包括安装架和碰撞架,所述安装架和碰撞架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缓冲部,所述缓冲部上设置有若干限位部,所述限位部阻碍形变状态的缓冲部恢复原状。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架实现结构整体与汽车的固定连接,碰撞架实现结构整体与障碍物的碰撞,进而实现对车辆的保护作用,缓冲部的设置实现对碰撞过程中冲击力的吸收,避免碰撞过程中的冲击力对于驾驶者的损伤,限位部实现对缓冲部形变复位过程的限制作用,避免形变后的缓冲部在复位过程中产生的回弹造成的二次损伤,进而实现对驾驶者的有效保护。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缓冲部包括与安装架固定连接的外管以及与碰撞架固定连接的内杆,所述外管内放置有将内杆推出外管的第一弹性件,所述限位部阻隔内杆滑出外管。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被压缩的第一弹性件产生的弹力来实现对碰撞过程中撞击力的吸收和抵消,削减冲击力对于驾驶者的影响,进而实现对驾驶者稳定的保护,通过内杆和外管的相对滑动为撞击的过程提供足够的适应空间,限位部作用实现对内杆滑出外管过程的限制,实现对第一弹性件回弹过程的限制,进而避免因第一弹性件的回弹造成的二次伤害。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部包括与外管固定连接的框架管,所述框架管内滑动连接有穿入外管内的限位杆,所述限位杆朝向内杆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导向面,所述内杆上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一卡接件,所述框架管内存在推动限位杆与第一卡接件抵合的
作用力。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框架管实现对限位杆的放置,进而为限位杆的滑动提供足够的空间,进而确保限位杆限位功能切换的实现,在第一框架管内作用力的作用下限位杆向下滑动并与内杆贴合,通过限位杆与第一卡接件的相互卡接实现对内杆滑动的限制。
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杆的外侧套设有置于框架管内的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原长大于框架管的长度。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形变的第二弹性件产生的弹力来推动限位杆滑动,使得限位杆保持与内杆贴合的状态,进而使得限位杆可以保持与第一卡接件的相互卡接,进而实现对内杆滑动的限制。
1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卡接件远离内杆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导向面。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二导向面的导向作用,使得第一卡接件与限位杆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可以更好地实现对限位杆的推动,使得限位杆滑动的过程变得更加稳定。
1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杆与第一卡接件贴合的面上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二卡接件,所述第一卡接件与限位杆贴合的面上固定连接有与第二卡接件卡接的若干第三卡接件。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卡接件和第三卡接件的相互卡接,实现对限位杆与第一卡接件之间相对滑动的限制,进而使得第二卡接件与限位杆之间的卡接状态变得更加稳定,进而使得限位杆限位的功能变得更加稳定。
1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框架管与限位杆相互插接且阻碍两者相对转动。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框架管与限位杆之间设置为相互插接的结构,且限位杆与框架管之间无法发生相对转动,该结构的设置使得框架管与限位杆之间的相对关系更加稳定,使得限位杆滑动的过程变得更加稳定,进而使得限位杆限位的功能变得更加稳定。
2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1.安装架实现结构整体与汽车的固定连接,碰撞架实现结构整体与障碍物的碰撞,进而实现对车辆的保护作用,缓冲部的设置实现对碰撞过程中冲击力的吸收,避免碰撞过程中的冲击力对于驾驶者的损伤,限位部实现对缓冲部形变复位过程的限制作用,避免形变后的缓冲部在复位过程中产生的回弹造成的二次损伤,进而实现对驾驶者的有效保护。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25.图4为图3中b处的放大图;
26.图5为图4中c处的放大图。
27.图中:1、安装架;2、碰撞架;3、外管;4、内杆;5、第一弹性件;6、框架管;7、限位杆;8、第一导向面;9、第一卡接件;10、第二弹性件;11、第二导向面;12、第二卡接件;13、第三卡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29.一种安全型保险杠,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安装架1和碰撞架2,安装架1和碰撞架2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缓冲部,碰撞过程中的冲击力来实现对缓冲部的作用,使得缓冲部发生弹性形变,通过缓冲部的弹性形变实现对冲撞过程中冲击力的抵消,进而减小碰撞过程中的冲击力对于驾驶者的影响,缓冲部上设置有若干限位部,限位部阻碍形变状态的缓冲部恢复原状,限位部作用实现对缓冲部形变复位状态的限制作用,避免缓冲部的回弹过程对驾驶者造成二次伤害,进而实现对驾驶者的保护作用。
30.如图3

图5所示,缓冲部包括与安装架1固定连接的外管3以及与碰撞架2固定连接的内杆4,外管3内放置有将内杆4推出外管3的第一弹性件5,限位部阻隔内杆4滑出外管3,第一弹性件5设置为弹簧,在受到碰撞的时候冲击力作用到内杆4上,内杆4向外管3内滑动,内杆4逐渐滑动到外管3内的过程中逐渐压缩第一弹性件5,使得第一弹性件5发生弹性形变,利用第一弹性件5的弹性形变实现对撞击力的吸收,限位部作用实现对内杆4滑出外管3过程的限制,进而通过内杆4实现对第一弹性件5回弹过程的限制作用,避免缓冲部的回弹出现二次伤害的情况。
31.如图3

图5所示,限位部包括与外管3固定连接的框架管6,框架管6内滑动连接有穿入外管3内的限位杆7,框架管6为限位杆7的滑动过程提供空间,进而确保限位杆7限制和让位功能的稳定,框架管6与限位杆7相互插接且阻碍两者相对转动,框架管6和限位杆7水平方向的截面形状均设置为矩形,通过矩形截面的限位杆7和矩形截面的框架管6之间的相互卡接实现对限位杆7滑动过程的限位作用,使得限位杆7滑动的过程变得更加平稳顺畅,进而确保限位杆7限位功能的稳定,限位杆7朝向内杆4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导向面8,第一卡接件9远离内杆4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导向面11,内杆4上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一卡接件9,框架管6内存在推动限位杆7与第一卡接件9抵合的作用力,在框架管6内作用力的作用下实现对限位杆7的推动,使得限位杆7与内杆4之间保持相互贴合的状态,进而确保限位杆7与第一卡接件9相互卡接,进而实现对内杆4滑动的限制,第一导向面8和第二导向面11实现对限位杆7与第一卡接件9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分解,将第一卡接件9作用在限位杆7上水平方向的作用力分解为朝向限位杆7长度方向的作用力,实现对限位杆7的推动,使得限位杆7实现对第一卡接件9滑动过程的让位作用。
32.如图3

图5所示,限位杆7的外侧套设有置于框架管6内的第二弹性件10,第二弹性件10的原长大于框架管6的长度,第二弹性件10设置为弹簧,利用被压缩的弹性件产生的弹力来推动限位杆7向下移动,进而确保限位杆7与内杆4贴合状态的稳定,限位杆7与第一卡接件9贴合的面上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二卡接件12,第一卡接件9与限位杆7贴合的面上固定连接有与第二卡接件12卡接的若干第三卡接件13,第二卡接件12和第三卡接件13均设置为卡齿,利用第二卡接件12和第三卡接件13的相互卡接来增大限位杆7与第一卡接件9之间贴合面的摩擦系数,进而使得第一卡接件9与限位杆7之间的相对关系变得更加稳定,碰撞架2的材质设置为一种新型钛合金,该类新型材料由钛合金10

15份、铝合金3

5份、镍合金4

9份、锡5

9份、铜4

6份、钕2

3份、铌2

3份、铟2

4份、镉2

3份、碳化硅5

10份、二氧化硅7

12份、醋酸纤维11

15份、聚砜3

10份、聚乙烯吡啶3

7份、四羟基苯醌3

7份、乙酸异丙烯酯5

9份、间硫甲酚3

5份、对氨基甲苯邻磺酰苯胺2

4份、变性剂3

6份、热稳定剂5

10份组成,利
用该类新材料具有的高强度的特点来确保碰撞架2具有更好的抗形变能力。
33.工作原理:当碰撞架2受到撞击时,碰撞架2推动内杆4移动,内杆4移动带动内杆4上的第一卡接件9移动,在内杆4与第一卡接件9移动的过程中通过限位杆7上的第一导向面8和第一卡接件9上的第二导向面11的导向作用,实现对第一卡接件9作用在限位杆7上作用力的分解,产生朝向限位杆7长度方向的分力实现对限位杆7的推动,使得限位杆7朝向远离内杆4的一侧滑动,内杆4在滑动的过程中会逐渐驱动第一弹性件5形变,限位杆7向上滑动的过程中会驱动第二弹性件10形变,当冲击力被完全抵消时,内杆4与外管3之间停止相对滑动,在被压缩的第二弹性件10产生的弹力的作用下使得限位杆7穿插到相邻的第一卡接件9之间,通过第一卡接件9与限位杆7以及第二卡接件12与第三卡接件13的相互卡接实现对内杆4滑动的限制,避免碰撞架2发生回弹的情况,当内杆4需要复位时,拉动限位杆7使得限位杆7与第一卡接件9之间脱离卡接的状态,内杆4在被压缩的第一弹性件5产生的弹力的作用下实现复位,上述便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3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