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支柱上安装座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44232发布日期:2021-12-29 16:43阅读: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前支柱上安装座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底盘悬架系统,具体涉及前支柱上安装座及车辆。


背景技术:

2.前支柱上安装座是汽车底盘领域悬架系统的重要弹性元件,前支柱上安装座安装在前支柱减振器的顶部,其主要作用包括:弹性连接前支柱减振器与车身,避免悬架受力时前支柱减振器的损坏;与前支柱减振器和螺旋弹簧、缓冲块一起作用,缓冲地面对车身的冲击、抑制车轮的振动、隔离路面激励产生的振动和噪音;为悬架系统提供适当的动、静刚度和耐疲劳性,提高整车的操稳性、安全性和舒适性。其中双通道的前支柱上安装座目前应用最为普遍。双通道指的是上安装座所受到的弹簧力和减振器阻尼力是分开传递的,弹簧力通过上安装座的壳体传递到车身,而减振器阻尼力则是通过上安装座的橡胶隔振后传递给车身。
3.参见图1,所示的现有前支柱上安装座包括上壳体8、现有衬套10、螺栓7、下壳体9和缓冲块底座15组成,现有衬套10压装在上壳体8中,上壳体8、下壳体9和缓冲块底座15则以焊接的方式组合成一体,与车体连接的螺栓7铆压在上壳体8和下壳体9上,而现有衬套10由现有外套管101、现有橡胶体102和现有内骨架103硫化在一起,这种结构存在以下问题:
4.1、重量较重,上壳体8、下壳体9和缓冲块底座15均为钢板冲制件,现有衬套10的现有内骨架103为锻件或机加件,故上安装座整体重量较重;
5.2、现有衬套10的动、静刚度的可调性差,结构一旦定型后仅能通过调整现有橡胶体102的硬度或配方等来调整动、静刚度;
6.3、加工制造工序多,工艺复杂,整个上安装座的制造设计冲压、机加、硫化、焊接、涂装等工艺。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前支柱上安装座及车辆,其重量较轻,衬套的动、静刚度可调性好。
8.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前支柱上安装座,包括上安装座本体,所述上安装座本体为铝制铸造件,上安装座本体中部设有上、下贯穿的通孔,该通孔内壁设有环形凸起,通孔上部与环形凸起上侧面形成与衬套对应配合的第一筒体,通孔下部与环形凸起下侧面形成与缓冲块对应配合的第二筒体,所述第一筒体上部设有盖板,所述盖板中部设有过孔;所述衬套包括外套管、内骨架以及设于内骨架和外套管之间的橡胶体,所述外套管与第一筒体内侧壁过盈配合,所述内骨架周沿包覆有嵌件,所述橡胶体上设有与嵌件对应配合的凹槽。
9.进一步,所述外套管和嵌件均为塑料件。
10.进一步,所述盖板为铝制铸造件。
11.进一步,所述盖板与上安装座本体铆接固定。
12.进一步,所述上安装本体设有径向延伸的支耳,所述支耳上铆接有用于与车体连
接的螺栓。
13.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前支柱上安装座。
14.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5.1、本实用新型所述上安装座本体为铝制铸造件,并且通过在上安装座中部通孔内壁设置环形凸起,以环形凸起作为分界支撑部形成与衬套对应配合的第一筒体和与缓冲块对应配合的第二筒体,重量轻,制造工艺简单。
16.2、本实用新型所述衬套包括外套管、内骨架以及设于内骨架和外套管之间的橡胶体,所述外套管与第一筒体内侧壁过盈配合,所述内骨架周沿包覆有嵌件,当需要调整衬套的动、静刚度时,除了能够通过调整橡胶体的硬度来实现,还能够通过调整嵌件的形状来实现,衬套的动、静刚度可调性更好。
附图说明
17.图1是现有前支柱上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上安装座本体, 2—外套管,3—内骨架,4—橡胶体,5—嵌件,6—盖板,7—螺栓,8—上壳体,9—下壳体,10—现有衬套,101—现有外套管,102—现有橡胶体,103—现有内骨架,11—环形凸起,12—第一筒体,13—第二筒体,14—支耳,15—缓冲块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21.参见图2,所示的前支柱上安装座,包括上安装座本体1,所述上安装座本体1为铝制铸造件,由铝合金一体铸造成型。上安装座本体1中部设有上、下贯穿的通孔,该通孔内壁设有环形凸起11,通孔上部与环形凸起11上侧面形成与衬套对应配合的第一筒体12,通孔下部与环形凸起11下侧面形成与缓冲块对应配合的第二筒体13,相较于现有上壳体、下壳体以及缓冲块底座焊接固定组成的上安装座,重量低,简化了制造工艺。
22.所述第一筒体12上部设有盖板6,所述盖板6中部设有过孔,所述盖板6为铝制铸造件,能够进一步减轻上安装座整体重量。为了防止第一筒体12内的衬套在使用过程中受力松脱,所述盖板6与上安装座本体1铆接固定,提高了工作稳定性。
23.所述上安装座本体1设有径向延伸的支耳14,所述支耳14上铆接有用于与车体连接的螺栓7。
24.所述衬套包括外套管2、内骨架3以及设于内骨架3和外套管2之间的橡胶体4。所述外套管2为工程塑料,与第一筒体12内侧壁过盈配合。所述内骨架3周沿包覆有嵌件5,所述嵌件均为塑料件,所述橡胶体4上设有与嵌件5对应配合的凹槽。除了能够通过调整橡胶体4的硬度来实现,还能够通过调整嵌件5的形状来实现,衬套的动、静刚度可调性更好。具体地,增大嵌件5的直径,能够增加衬套的径向动、静刚度,反之,则可减小衬套的径向动、静刚度;增大嵌件5的厚度,可增加衬套的轴向动、静刚度,反之,则可减小衬套的轴向动、静刚度。在进行整车的悬架匹配调校时,通过调整塑料嵌件5的直径和/或厚度,结合橡胶体4硬度的调整,使得上安装座衬套动、静刚度的可调范围更宽。
25.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前支柱上安装座。
2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前支柱上安装座,包括上安装座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安装座本体(1)为铝制铸造件,上安装座本体(1)中部设有上、下贯穿的通孔,该通孔内壁设有环形凸起(11),通孔上部与环形凸起(11)上侧面形成与衬套对应配合的第一筒体(12),通孔下部与环形凸起(11)下侧面形成与缓冲块对应配合的第二筒体(13),所述第一筒体(12)上部设有盖板(6),所述盖板(6)中部设有过孔;所述衬套包括外套管(2)、内骨架(3)以及设于内骨架(3)和外套管(2)之间的橡胶体(4),所述外套管(2)与第一筒体(12)内侧壁过盈配合,所述内骨架(3)周沿包覆有嵌件(5),所述橡胶体(4)上设有与嵌件(5)对应配合的凹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支柱上安装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2)和嵌件(5)均为塑料件。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前支柱上安装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6)为铝制铸造件。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前支柱上安装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6)与上安装座本体(1)铆接固定。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前支柱上安装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安装座本体(1)设有径向延伸的支耳(14),所述支耳(14)上铆接有用于与车体连接的螺栓(7)。6.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前支柱上安装座。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前支柱上安装座及车辆,包括上安装座本体,所述上安装座本体为铝制铸造件,上安装座本体中部设有上、下贯穿的通孔,该通孔内壁设有环形凸起,通孔上部与环形凸起上侧面形成与衬套对应配合的第一筒体,通孔下部与环形凸起下侧面形成与缓冲块对应配合的第二筒体,所述第一筒体上部设有盖板,所述盖板中部设有过孔;所述衬套包括外套管、内骨架以及设于内骨架和外套管之间的橡胶体,所述外套管与第一筒体内侧壁过盈配合,所述内骨架周沿包覆有嵌件,所述橡胶体上设有与嵌件对应配合的凹槽。其重量较轻,衬套的动、静刚度可调性好。刚度可调性好。刚度可调性好。


技术研发人员:韦栋 陈宋兵 罗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7.27
技术公布日:2021/12/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